“双减”政策下初一家长参与家校合作趋势研究——以某中学第一次初一家长会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6 点击:

王伟芳

(云南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在教育领域,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已成为一种共识。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学校管理者都希望通过“家长参与进来”解决一些教育问题[1]。本研究拟通过对某大学附属中学一年级开学之初的第一次家长会的记录,来看“双减”政策落地后,将对家长参与带来了哪些影响?通过访谈家长,了解在“双减”政策发布后,家长参与将会发生哪些变化,从而预测未来家校合作的发展趋势。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深入研究家长参与及其相关问题的基础,更是对家校合作发展的思考。

2021 年7 月出台了中小学五项政策,8 月份出台了双减政策,同时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彻底的治理,这一系列的举措犹如雷霆万钧,在学校、教师和家长间掀起了热烈的讨论。7 月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意见》一经发布,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之所以出台“双减”政策,是为了解决中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减轻学业负担不单是学校的事情,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推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①“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倡导家校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家校合作已被提升到了国家层面,要发挥学校主导作用,明确家长主体责任,研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

家长参与使其真正从科学研究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源就是著名的《科尔曼报告》(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此后,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相关研究文献大量涌现。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的家长参与指标包括:参加学校活动、做学校志愿者、进行家校沟通、家庭督导、家庭学习等。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家长参与可以界定为为了儿童学习与发展,父母或儿童的监护人与儿童以及参与儿童教育的组织和相关人员之间的互动[2]。

“家长参与”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爱普斯坦(Epstein),其研究聚焦在于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家长参与,并强调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认为家长参与是一种双向参与活动,不仅强调家长的参与和投入,更重视学校的指导与支持的重要作用[2]。《教育部2021 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出“发挥学校指导作用,明确家长主体责任,研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①“《20.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 目标任务:发挥学校指导作用,明确家长主体责任,研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教育部2021 年工作要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64/202102/t20210203_512419.html。。”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学生学业成就和未来生活的成功,这个目标和学校是一致的,对孩子的发展有利。根据其他的有关家长参与的文献,我国家长参与一直存在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家长参与更多的是具体的家长行为、期望和观念。比如家长多配合学校协助学生完成繁重的学业任务。基于以前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内容,“双减”政策对学校的具体要求,势必给家长参与的形式与内容等带来一些变化。

我们可以从一所中学在开学初对家长开展的第一次家长会合并家长培训中,深刻感受到“双减”政策,对家校合作带来的变与不变。

2021 年9 月初开学前一天晚上19 点,某中学初一新生召开了第一次家长会。新生有1000 多人,26 个班。校长坐在学校大会议室讲话,家长们坐在教室里收看直播。第一个环节是校长讲述学校历史。第二个环节是家长培训,校长从学习与课程、作息时间等方面,为大家讲解了近期的教育改革政策,比如五项管理政策、双减政策和考试管理规定等内容。第三个环节是各班通过家长会,各科教师分别与家长们面对面讲述了各学科特点和学习的注意事项等。

有关教育负责人称,这些年,我们需要根据国家的要求,从各地深入开展双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小学生、中学生的负担过重。由于功利性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学生的作业负担重,作业管理仍不完善。加上现在的校外培训仍然十分“流行”,超前培训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再加上一些校外增百项目的收费比较高,很多培训机构都出现了一些违法行为。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压力的原因,也是家庭负担的大开销,对教育改革的发展有了明显的影响。因此双减目的是让教育可以驾照根本,采用家庭与学校双教育模式,为社会教育开展良性循环打下基础。

双减未提出前,早已有人意识到学生的教育不单是学校或家庭的事,而是要强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提出并落实了一系列家校合作法,效果也比较明显。但还是有很多家长认为教育的责任多数还是在于学校,而学校也承担着教学的责任。而落实双减之后,学科类培训取消,校内课后的服务也是以兴趣与作业辅导为主,减少作业的同时不能让家长去批改作业,同时以考试作为选拔的方式不会改变,如何才能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并让学生学习顺利进行是最现实的问题。

无论是学校统一组织的线上培训、自行召开的班级家长会,还是各科任教师的介绍,都体现了该校的优秀师资和丰硕成果,但也反映了一些共性的问题。

第一,过分强调初三分流比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在不断强调50%的分流,叮嘱家长要督促学生好好学习,要考上普高,不要被分流到职高去。以后没有学科类的补习班,家长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只有家长顶上来,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这里凸显了一个普遍的焦虑问题,从大家竞相参加补习班带来的内卷,到学科类培训被取消后,内卷进入家庭内部。每个同学都要努力拼搏,但是唯独没有告诉学生,如果三年后,假如被分流至职高,要怎么办。

第二,对于分流的结果,如果进入职校,无论学校领导还是教师传达了学生前途堪忧的感受。无论校长还是各科教师,都传达了分流到职高,是不好好学习产生的结果,分流到职高人生没有前途。在学校和教师与家长的攻势下,初一新生也认同只有考上高中,考进大学,才是一条理想的人生路途。对被分流到职高,也是抵触的。这不得不说是职高的师资和身边年长同学的影响,孩子耳濡目染,也产生了对职高的抵触。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认同,才会使孩子认同。

但现实是一定会有一部分同学会进入职高。他们要怎么办?这里有一种隐忧,所有的同学都抱着要进入普高的信念,周围的氛围如此一致,一旦被分流到职高,一定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落差,学生会产生挫败感,失望和对自己的否定。建议学校可以早一点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职业中学优秀者的宣传,让学生假使被分流到职高时,不认为这是一种羞耻和人生失败。

第三,家长参与内容有一些变化,就是家长在家庭里比从前更要承担起督促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时间管理、学习的好习惯等一系列的事务。访谈中有些家长表示压力非常大,但其实家校合作的共同目标不仅是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全面发展,也要实现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成长。但目前是家长在家变成了教师的角色,孩子在家继续延续学生的角色,这种角色错乱,势必导致亲子冲突。

第四,家校合作的对象是每一个孩子,在此次家长会中,是被寄予厚望的不在场者。尊重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也被提及,但目的是孩子要考出好的成绩。

第一,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要去研究双减政策,并且不断提升学习能力。要清楚知道,双减并非减少了家长的责任,从某种程度来说是提升对家长的需求。家长认清教育现实是减少了负担而没有减少竞争。之前家长的焦虑就是希望孩子在未来有更好发展,但双减之后家长的意愿未能改变,还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因此,对于家庭教育来说,还是有很大考验的。如何在家里教育学生,很多家长都会十分焦虑。因此家长也需要学习,只有自己学习才能心中有数。而过度自由会造成孩子过分的任性,无疑就是放纵,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但过于规范,又会让孩子失去个性。因此,我们需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同时,学校也要发挥学校阵地作用,努力提升教学的质量,提升的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的学习可以完完全全回归到校园内,在学校就可以学习到知识,而不用去参加校外的培训。并且,在课后还需要加强服务工作,完善质量的评价,同时构建起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二,初中要面对中考,要面对分流,这让家长为孩子的前途感到焦虑,让孩子也对未来产生担忧。访谈中,家长对参与学生学业是赞同的,且能接受深度参与。三年后分流的不可知性,反倒使初一家长和学生比较团结。这使得学校、教师和学生还有家长,对于家校合作的共同目标——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产生了更多的认同感。但也会走向某种程度的极端——分数,忽略学生的心理和情感,而这和“双减”政策的设想——减轻学生负担将背道而驰。该政策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美好设想,虽然受到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大力认同,但在传统文化心理、未来就业压力、不能给家长们信心的职业学校现状等影响下,让家长们在参与家校合作方面变得更积极主动起来。有家长表示,即使学校有违双减政策,布置较多作业也能接受。如果不变的教育评价标准还一如既往作为指挥棒,左右着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要求的话,该政策和“五项管理”必将流于表面。

第三,开展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有效沟通是实现育人协同的基础。但现实家校两方无法很好开展沟通工作。在双减政策出台前,虽然家长与学校也在为了学生的事情努力在进行交流工作。然而很多家长因为其他原因,还是过于信赖学校的教育,而与学校的沟通过于形式化。例如,开家长会的时候,很多家长不来参加,或是只是走一个过场而已,家长会开完之后,对孩子未能起到任何有用的作用。再例如班内构建的家长委员会,多数委员会都是如同虚设一般,效果自然不好。而当这项政策出台之后,只有学校与家长双方,都有共同育人目标之后,才能消除两者间的不平等现象,实现有效的沟通工作,达到育人协同的目的。

第四,了解学生才是关键所在。开展有效沟通需要学校和家长双方,都能更好的看清孩子优缺点。了解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的习惯,了解他们学习情况和兴趣方向。家长有可能无法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有效表现,教师也不知道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因此这样会产生盲目的教育,对学生的发展不利。而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方案改进工作,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也和家校合作目的本身的功利性有关,家校合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且督促学生取得成功。但目前对成功的定义过分窄化,本来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家的未来,学生认识和了解自我,在中学学习阶段,发现自己的兴趣。但现实是考出高分变成了最高追求,家长的期望和与教师沟通,学习成绩成了共同话题。这次家长会,学校并没有给家长讲述终身教育理念、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继续教育方面的各项举措。而且也发现,家校合作对学生本身的情感和心理并没有被重视。深受家长会鼓舞的家长,怀报一种一定要积极参与的思想,准备回家将这种感受传达给孩子。

第五,对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开展分类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平台,教师需要向课堂要质量。而作业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因此,需要以自愿为原则,以创新作业的方式来为课后服务。如成绩优秀的,同时家长文化层较高的,或成绩中等而家长文化较高学生的可以不用选择课后服务,采用居家学习的方式也可;
成绩优秀或中上的学生,而家长文化层次无法辅导孩子的,则可以参加课后服务,以学科类复习、预习为主,减少兴趣类活动的参与度;
成绩中下的不管家长的文化层次如何,可以依照学生兴趣为主,最好能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兴趣,也有利于成长。当然,不管是哪一种,学校与家长都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去开展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幸福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学校需要把双减融入家长职责的清单内。让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融入家长心里,为家长参加并支持双减构建氛围,将双减理论落实到家长的行动中。同时,还要引导家长多多支持学校所开展的双减举措。全方面落实减负提质行为的开展,有效落实作业管理的规定,改变家长辅导功能或陪伴作业的情况。引导家长支持五项管理等各举措,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环境。家长除了重视孩子的成绩,还要重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家庭与学校的协同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关注此政策落地后对家长参与带来的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职高家校双减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教师版上半月(2021年8期)2021-07-19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疯狂英语·初中版(2021年7期)2021-01-21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农家科技(2019年2期)2019-05-08新课程理念下职高体育教学模式初探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8年8期)2018-09-06假文凭泛滥“低职高聘”是推手甘肃教育(2017年15期)2017-09-30推荐访问:家长会 为例 家长
上一篇: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优化策略
下一篇:地铁车站动力照明负荷谐波问题分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