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国际合作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路径研究——以广西农业科学院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5 点击:

曾媛 唐其展 吕荣华 周行 黄智 邓慧灵

(1.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7;
2.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广西南宁 530007;
3.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广西南宁 530007)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是两个及以上国家公民、团体和机构之间进行的与农业科学和技术有关的相互交流、共同研发、共享成果的社会行为,是国际合作的一种基本形式。深化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是推进农业科技发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路径[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入“十四五”新时期,我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持续深耕国际科技合作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意[2]。目前智力、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与集聚,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整合全球科技资源集聚创新要素[3]。国际科技合作也已成为科技创新的助推器。广西地处西南,是我国面向东盟的桥头堡。广西自然资源丰富,广西农业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也不断加强[4]。但相对强省份而言,广西农业大而不强,科技创新实力也有差距[5]。科研单位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具有天然优势,占据着丰富科技资源,是政府制定和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投入和依托力量之一[6]。广西农业科学院是广西农业科技先锋,也是我国面向东盟的农业科技使者,多年来致力于将品种和技术等转移到澜湄国家,为澜湄国家农业发展和人民脱贫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疫情持续常态化的新形势下,急需探寻省级科研单位深度融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的路径。

1.1 材料

收集整理了“十二五”“十三五”时期(2011—2020年)广西农业科学院国合工作管理部门历年来的统计数据,含院本部和旗下18个专业研究所。特别说明:2019年因机构调整,有2个新研究所合并进来,本文数据是2个新所2019—2020年的数据。

1.2 方法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评估框架与指标体系从投入、活动、产出、效果和影响5个角度下设置了一系列评估指标(表1)。针对国际科技合作评估的主要指标[7],基于“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的数据对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价。依据广西农业科学院国合工作所涉及的实际层面,采用的评估指标体系如表1。

表1 科技合作评估框架与指标体系

2.1 合作协议

“十二五”和“十三五”共签署64份合作协议,“十三五”签署量比“十二五”增加了56%。“十三五”开局年 2016年共有 16份,是单年最高量(图1)。除了综合性的合作备忘录,分领域的合作协议集中在果树、甘蔗、植保、蔬菜等作物(图2)。水稻没有单个作物合作协议,但水稻是综合合作备忘录里的最主要作物。主要与东盟(67%),发达国家(11%)和中国港澳台地区(14%)进行合作(图3)。因为广西地理位置与台湾地区相近,都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气候条件、农业结构相似,而且各有优势。台湾地区的精致农业和标准农业,特别是观光农业,处于较为先进阶段。两地地缘相近、地理气候相似、作物种类相同、种植技术相承、产业发展相通,资源优势的互补性性,农业合作基础良好,发展空间广阔。因此,港澳台三地的合作以台湾地区为主。

图1 2011—2020年合作协议数量

图2 2011—2020年合作协议涉及领域

图3 2011—2020年合作协议签署国家(地区)

2.2 人员交流与访问

2.2.1 出访“十二五”和“十三五”这10年间共有 202个团组,728人次出访,出访团组和人数超过过去几十年总和(多次往返人次按单次计算)。出访团组类型主要有:学术交流、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展会(学术交流是指双方会谈和研讨会,与展会有差别)、参加短期培训班、执行国合项目和一般性访问交流。尽管2020年疫情阻断了全年的出访,出访团组和人数仍然在“十三五”期间达到峰值。“十三五”的出访团组数是“十二五”的2.3倍;
人数是“十二五”的2.4倍。2019年的出访团组和人数是2011—2020年10年间的最高点(图4)。“十三五”期间出访团组和人数一直处于递增状态,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出访被阻断。因出访活动最多的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访国(地区)较为分散。

图4 2011—2020年出访团组数和人次

2.2.2 来访“十二五”和“十三五”这10年间共有246个团组,1 625人次来访(图5)。“十三五”来访团比“十二五”增加了27%,人次增加了48%。来访团组以学术交流为主,政府官方团组较少。但因广西农业科学院在中缅农业合作做出的突出成绩,缅甸副总统敏瑞于2019年9月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率团来访。来访国(地区)主要是东盟国家、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来访的国际组织有: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FAO/IAEA)、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和国际水稻所(IRRI)。

图5 2011—2020年来访团组数和人次

2.2.3 出国(境)进修2011—2020十年间共有49名人员出国(境)进修,“十二五”共有29名,“十三五”20名。“十三五”比“十二五”下跌了15%。进修目的地前3位为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台湾地区,进修人数分别为 26、11、3。美国进修人数占到总数的 53%(图6)。除了 2019年和 2020年之外,每年都有科技人员赴美国访学。2019年是全年没有新增人员出国(境)。而2020年疫情来袭,只有1位人员恰好在1月疫情爆发前得以顺利赴澳,并在2021年1月学成归国。从出国(境)进修人员回国后后续发展来看,进修显著提升了科技人员个人学术水平,增加了其科技创新资源从而有效加速个人事业发展。有出国(境)进修经历的科技人员在职称评定或级别提升上明显比一般人员要更有优势,晋升速度也更快。

图6 2011—2020年出国(境)进修人数

2.3 国合项目

2.3.1 整体概况2011—2020年共 74个国际合作项目,总经费是5 649万(图7)。其中农业农村部948项目共有5项,占比6.8%,科技部合作项目2项2.7%,其余均为广西科技厅项目。可知广西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类项目主要经费来源为省级科技厅,占比高达90%,国家级和部委项目较少。项目内容演变路线是从种质资源引进、技术引进吸收、境外推广示范到基地建设、联合实验室和研究(创新)中心;
项目性质从早期的小而美发展为大而全;
项目目标从早期种质资源和技术引进发展为品种和技术示范输出;
项目承担单位从单一的科研部门到后期科企联合,特别是从2017年开始,获立项的项目都有企业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技术转移和示范项目的合作国家主要是东盟国家。国合项目需要具备中外合作资源和协调调动能力,所以主持人约90%以上为资深专家,参与者约90%以上年龄超过35岁。

图7 2011—2020年国际合作项目数量和经费

2.3.2 区域分布从合作方的国别(地区)分布来看,广西农业科学院的合作伙伴涉及到14个国家(地区)和2个国际组织。东盟国家占比66%,其他国家占34%。东盟国家当中,澜湄国家占到了90%。除了东盟国家外,其他国家(地区)主要有7个:美国(7项)、日本(5项)、澳大利亚(3项)、中国台湾地区(3项)、以色列(1项)、斐济(1项)。

2.3.3 学科分布不同学科在国际合作项目方面差距明显,但所有研究所都承担过国合项目。传统强势学科在国合项目方面也是强于其他学科;
跨学科综合类项目最多,14个,占总数18.91%,这符合国合发展趋势。单一学科来看,水稻立项数最多,为 11个,占所有国合项目的 14.86%;
资环9个,甘蔗、果树、蔬菜均为7个,经作5个,加工4个,玉米和微生物3个,植保2个,花卉1个。玉米学科单项立项数低,但在综合类项目中基本都含有玉米。加工作为新兴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国合项目方面也是表现不俗。各学科选择的国外合作方特点是:水稻东盟合作方较多,但以越南为主;
资环基本都是和老挝同一合作方合作;
蔬菜一直是和泰国的同一合作方合作;
经作和微生物以日本为主;
甘蔗、果树和加工合作方以发达国家(地区)居多。

2.3.4 下降因素“十三五”和“十二五”比较不管是经费还是立项数均明显减少,特别是项目数量断崖式下跌。对比“十二五”,“十三五”经费下降了 14%;
立项数锐减了 470%。总体经费下降,但单个项目的经费明显增加。总体而言,“十三五”期间的国际合作项目比“十二五”更难立项。原因一是国际合作项目受重视程度显著下降,而且很难获得科技奖项,对于科技人员职称晋升帮助不大;
二是国际合作项目申报前提是有与外方的合作协议,签署合作协议对于普通科技人员而言并不容易;
三是大部分科技人员英语听说能力不强,造成与外方沟通的内生动力不足;
四是成功执行国际合作项目必须与外方有较为深厚的合作基础,这需要长时间的交流和沟通;
五是“十三五”以来科研主管部门倾向于支持综合性平台类的大项目,而只有国际合作经验丰富的资深科技人员才能主持该类大项目;
六是“十三五”以来科研主管部门的导向是科企联合,这要求科技人员必须有企业方面的合作资源;
七是对外交流经费管理严格,没有出访机会很难积累国际合作资源;
八是国际合作项目因涉及到外方,执行比其他项目复杂,造成科技人员缺少申报积极性。

2.4 培养和引进的人才

农业科技人才是引领和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8]。广西农业科学院通过多元渠道吸引培养外国人才为我国所用,开辟了一条人才为媒、友谊为先、项目为体、成果为重的农业科技国际化新路径。除了利用科技项目经费,广西农业科学院也自筹经费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包括聘用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级顾问等。

2.4.1 引智项目2011—2020十年间共获得 25项引智项目引入96人次国(境)外专家,总经费172万(图8)。“十三五”期间项目数、经费和引入人次比“十二五”明显增加。引智主要领域为水稻、甘蔗、植保、果树、加工、资环、经作等。引智领域基本覆盖了广西农业科学院的传统优势学科;
并且呈现出稳定性和延续性,引智项目结出了累累硕果,培育出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香蕉、玉米等新品种。葡萄一年两收和百香果无病毒种苗繁殖供应体系等技术在广西落地生根。

图8 2011—2020年引智项目数量、人次和经费

2.4.2 杰青计划2015年开始申报科技部“亚非青年科学家来华计划”,并于 2016年成功引进 3名亚非杰青。广西科技厅于2017年开始启动实施“百名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广西农业科学院积极响应,同年就开始申报岗位。2018年2位老挝杰青顺利到岗。2019年是杰青到岗人数最多的年份,共有5位杰青来邕全职工作。从杰青国籍来看,老挝、缅甸和泰国分别都是 2名;
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各1名。东盟杰青占到了90%。因为相较于科技部的亚非杰青项目,科技厅的东盟杰青项目预算多了5万的科研经费,因此从2017年开始,我院主要申报科技厅的东盟杰青项目。从学科构成看,加工和植保各为2名,甘蔗、蔬菜、资环等各1名。10位杰青中有2位博士和1位博士后;
博士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占到总人数的30%。引进的范围覆盖了东盟5国和1个“一带一路”国家(表2)。

表2 杰青来源地区和领域

2.4.3 博士后培养从广西农业科学院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点开始,2006—2020年共招收了 12名外籍博士后,主要的研究领域为甘蔗育种。其中2006年有2位古巴博士后,2007年有1位孟加拉博士后,其余博士后均来自印度。博士后人数在“十三五”期间人数达到峰值,占到博士后总人数的42%。外籍博士后全部来自南亚国家。虽然广西农业科技合作主要面向的战略区域是东盟国家,但东盟国家博士人才比例较低,无法达到博士后招收要求。且因为广西是中国蔗糖主产区,和印度在蔗糖方面合作紧密。所有外籍博士后均从事蔗糖产业相关研究。

2.4.4 国际培训班作为面向东盟的桥头堡,长期坚持举办热带亚热带农业技术培训班,为东盟国家培养农业科技人才。2011—2020年,在国内共举办国际培训班15期,培训东盟国家的农业官员、专家学者及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304人次(图9)。经费来自单位自筹和省部级基金项目支持,培训学科主要是水稻、甘蔗、果树、植保和资环。“十三五”期间培训期数和人次比“十二五”显著增加。从2014年开始培训人次逐年上升,2019年期数和人数达到最高值。

图9 2011—2020年国际培训班期数和人数

2.5 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体系

长期坚持开放办院的原则,广西农业科学院通过多年积累,形成了官方和民间各类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平台(表3)。国家级官方平台有2008年获得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2021年农业农村部授予的“科创中国”中国—东盟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院和“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甘蔗产业科技创新院。为加强两地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广西农业科学院成立了广西桂台农业发展与技术交流协会。并以该协会为载体,2011—2020年举办了7次桂台农业发展与技术交流研讨会。以国际糖业科技协会为主体,2011—2020年举办了3次甘蔗糖业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为主体,举办了3次中国(广西)—东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研讨会。

表3 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2.6 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实体

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实体分为三大主要类型:示范基地、联合实验室和联合研究中心。除了侧重于基础性研究的联合实验室,具有较为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示范基地和联合研究中心均采用“政企研”三位一体合作模式,以政府基金为主,企业出资为辅,科研单位提供品种、技术和智力支持,将我国农业品种和技术向东盟转移。现已形成四大基地、三大联合实验室和两大联合研究中心,具体见表4。

表4 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实体

3.1 国际合作交流评估分析

针对科技合作评估框架与指标体系的细分指标详细数据进行了分析。从投入的评估角度来看,广西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类项目经费整体较为平稳,但有小降趋势。经费来源较为单一,鲜有国家或部委层面的支持,也没有国际渠道的经费。从活动的评估角度来看,合作协议数量“十三五”比“十二五”增加明显,但主要集中在东盟和中国台湾地区,只与3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在人员交流与访问方面的数据可见,人员“走出去”和“引进来”均大幅度上升。从产出的评估角度来看:国合项目在来源渠道和数量上均需要进一步突破;
广西农业科学院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情况较好,人才项目和经费来源均实现了多元化;
并通过“借脑引智”产出了一批科研成果。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活动,广西农业科学院扩大了科技“朋友圈”,形成了交流平台和实体,提升了国际形象。限制其国际化的主要因素为国合项目经费来源单一化和合作“低端化”,主流国际组织和知名科研机构的缺位,造成广西农业科技创新性不足,尚未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

3.2 国际合作交流发展特征

从指标体系各大指标数据判析,总结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征如下。

3.2.1 国际合作区位特色鲜明,主打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广西位于中国西南部,北回归线贯穿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拥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9]。广西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结合了地缘、气候、品种和资源特点,把热带亚热带农作物产区作为首要合作区域。东盟及中国台湾地区的气候和作物和广西类似,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中国台湾地区是“引进来”,东盟则侧重输出和援助。

3.2.2 服务国家科技外交战略,助推国际减贫事业发展因为定位问题,国际合作偏向于服务国家外交政策,以技术、品种转移和科技援助为主。广西农业科技合作一直主打东盟牌;
但细分来看,其实是集中在澜湄国家:越南、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以上国家,均建有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实体。澜湄国家中除了泰国,其他国家均属于东盟第三梯队,农业科技发展远落后于我国。从项目实施、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综合而言,以澜湄国家中的越南、缅甸、老挝为主。

3.2.3 国际合作发展整体向好,对外合作体系初步建成从国际合作各项指标来看,广西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工作颇有成绩,特别是与东盟的合作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通过多年发展,建成了含平台和实体的农业科技对外合作体系。“十三五”是国际合作大发展和大繁荣时期。除了国合项目和出国(境)进修,其他各个指标均呈上升态势,且上升幅度较大。“十三五”期间各项国际合作指标中,较为突出的是培养和引进人才。在培养和引进人才方面,现有的渠道和经费较多。

3.2.4 优势学科重视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带动学科发展国际合作和学科发展是相辅相成关系。广西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主要领域是在传统强势学科,各项指标数据都领先于一般学科。反过来,国际合作对于学科建设和发展有正向加持作用。所以水稻、甘蔗、玉米、果树、加工等国际合作活跃学科也是广西农业科学院重点学科。特别是加工作为新兴学科,在执行一系列国合、引智和杰青项目的同时,进入了发展高速道。

3.2.5 科技创新外部驱动不足,主流国际合作资源降级和国际组织及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交流较少,没有创新实体如联合实验室等落地,这造成广西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力不足,严重影响广西农业科学院产出一流科技成果。与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FAO/IAEA)等的交流较为浅层,没有深挖合作潜力,未将前期人力资源转化为切实有效的科技合作资源。并且缺少后续跟踪联系,近年来与国际组织已处于停摆状态,所以广西农业科技难以获取国际方面的资金支持。主动维护对外关系意识的缺乏使得广西没能与国际组织建立起卓有成效的稳定联络机制。产生国际交流较多的发达国家是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也是科技人员出国进修最主要的目的地。引智专家所在国和人员出国(境)进修目的地重合。但与发达国家合作仅停留在学术交流方面,缺乏后续联合研究和执行国合项目等其他科研合作。作为最为主要的指标国合项目经费和立项数双降,特别是近年来几乎没有获得国家级国合项目,说明广西农业科学院获得的国际合作资源不足,受支持力度下降。

3.3 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发展建议

3.3.1 灵活实施“合”“分”战略,开展顶层规划布局广西农业科学院位于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广西南宁,乘着我国与东盟合作开放的东风,于 2000年就开始执行国家级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项目,展现了国际合作硬实力,产出了一批国际合作成果。同时广西农业科学院也是国内最早成立国际合作处的省级农业科学院,但国际合作与交流缺少立足全局、统筹兼顾的顶层设计。多是院属单位各学科团队的“独立作战”,具有国际合作优势的团队带动作用较为局限。应结合国家战略和广西站位,深挖各所各团队的国际合作需求、优势和战略,有机整合院所资源,针对广西农业科技国际合作进行顶层设计,制定新形势下广西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整体规划和实施纲领。需明确“十四五”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点国别、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根据合作形式和具体合作内容,灵活实施“合分”战略。大型基地类项目该“合”,具体作物种质资源类合作该“分”。该“合”则“合”,该“分”则“分”,“合”中有“分”, “分”中有“合”。

3.3.2 找准区位差异优势,精确锚定发展导向广西是我国唯一一个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省区,可谓“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因而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具有独特地位,从昔日西南边陲一跃成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枢纽。在中国热区省份中,云南和广西同处中国西南边境, 毗邻东南亚[10]。云南是与广西的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区域同质性最强的省区。云南和广西是参与澜湄农业合作的重要省区, 合作领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同构性[11]。虽然,广西农业科技合作定位是主打东盟,实际上却聚集在澜湄国家;
而云南一直是开展澜湄农业技术交流合作的先导区,这样广西农业科技实际合作情况和云南高度重合。在 RCEP协定生效的大背景下,广西农业科技合作应瞄准区位差异,将聚焦点从澜湄国家扩展到其他东盟国家。走出传统合作舒适区,开拓东盟合作新版图,打造高水平开放示范平台。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采后技术、食品营养,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的合作;
和菲律宾、印尼开展水稻、玉米等作物联合科研研究;
和文莱开展水培蔬菜技术示范和推广。依托已有的国家级官方平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科创中国”中国—东盟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院,尝试和东盟合作方在东盟国家联合举办中国(广西)—东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研讨会,以期扩大研讨会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

3.3.3 主动开拓多元渠道,致力高端科研产出多年来,广西农业科技合作资源和经费来源单一,基本以广西财政为主,少有国家级或部委级资源,更没有国际组织或外资资助。国际合作的重点偏向援助澜湄国家,特别是越南、老挝、缅甸这 3个较为落后的澜湄国家。和农业科技基础及经济实力较强的泰国,只有蔬菜领域的合作。应积极探索获取国际合作资源和经费的新渠道,改变传统“坐等”的消极态度,从被动申报转变到主动谋划,从单一援助转变到高端农业科技创新,从技术和品种转移转变到附加值高的全产业链合作。国际合作管理人员应本着“全院一盘棋”的思维导向,多方调研,广开思路,冲破以往落后的本地化思维牢笼,大胆开拓,策划组织申报多元渠道的国际合作项目。打破只有广西本级基金的固化状态,实现其他渠道的突破。一是选派人员去FAO、WFP、World Bank等国际组织“跟班学习”;
邀请国际组织专家参加中国(广西)—东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研讨会;
积极参加国际组织与国内相关机构举办的研讨会。从而建立起与国际组织的联系,打通获取国际项目的信息壁垒。二是积极构建多方合作。联合关系紧密的海外合作方共同申请国际组织基金。三是积极探索国际组织在广西设立办事处或合作平台的可能性。四是主动去国家部委了解国际合作方面的项目信息。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能量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3.3.4 深化机制改革创新,外事服务提质增效将创新思维注入每个工作环节,促使对外服务提质增效。主动“走出去”调研,向兄弟院所学习国际合作管理经验,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思路。新形势催生新需求,转变原有工作模式,建设新型国际合作管理和服务支持体系。延长服务链条,推行精细管理。重新梳理和调配职能,提高受众满意度。在原有围绕“区域划分”业务分配模式上,按照新形势下催生的业务新需求进行重新设置。打破原有国际合作业务受理边界不清晰和业务处理随机性大的局面。设立外事兼文书专办员来专门负责事务性和常规性的行政工作包括办理出国团组、外专来访手续、处理往来文件等。设立国际拓展兼媒介管理专员,专职负责国内外关系拓展和维护;
策划组织实施国合项目,为国合项目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并定期汇报项目进展;
编写、翻译和发布国际合作交流材料
国际合作交流媒介管理、更新和维护,包括英语网站和外事管理系统;
保持与媒体互动,提高曝光率。出台相关政策增强科技人员对于国际合作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科技人员的参与积极性。设立国际合作科技进步奖特别奖项,为获奖者提供短期出国培训或参加国际会议的经费奖励。把国际合作参与度和贡献度纳入职称评定指标体系,并对长期从事国际合作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政策倾斜。

3.3.5 优化升级信息系统,构建高效支撑网络疫情当前,国际合作实体活动几乎停滞。应大力推行互联网+国际合作,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一是推广外事信息系统。嵌入信息系统和数据收集,能显著提高科技管理标准化程度和开放水平[12]。外事信息系统网络化链接参与国际合作的各个主体。科技人员可在线访问系统查询到公务护照、国合项目、出国(境)团组及外专相关信息。系统全面革新国际合作管理,将国际合作工作带入智能化新阶段。二是优化英语版官网。英语版官网是面向世界的资讯窗口。英语版官网有单位简介、组织机构、国际合作、人才项目和焦点新闻等五大版块。外专在全球各地都可访问了解广西农业科技重点信息和最新动态。积极扩大英语版官网的影响力,并指定专人进行常态化更新。完善英语版官网可以增强广西农业科技信息渗透性和覆盖面,能使更多的海外高端人才及时了解广西农业科技创新情况和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等。

猜你喜欢 广西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广西贵港中国自行车(2022年6期)2022-10-29《广西戏曲》海外星云(2021年9期)2021-10-14毛主席来到我广西歌海(2018年5期)2018-06-11科技助我来看云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17年9期)2018-03-15科技在线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7年4期)2017-06-30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吉林农业·下半月(2017年6期)2017-06-22科技在线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6年6期)2016-08-19推荐访问:农业 科研单位 广西
上一篇:猪产仔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下一篇:江苏富泰净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