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现象”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及引导思路探索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5 点击:

文/张甲田

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信息化技术发展,新媒体平台迎来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也使得普通人在互联网空间中拥有更多的上镜机会。在新增就业方面、经济结构转型方面以及经济产业发展方面,“网红现象”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网红群体良莠不齐,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网红凭借自身在网络中的影响力发表不良言论、公开售卖假货,而高校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网红现象”缺乏深度思考与了解,存在盲目跟风的行为,对高校学生思想方面、学习方面以及生活方面都带来了诸多影响,在无形之间也影响到高校学生的就业观念。

当代高校学生所处时代相较于以往存在着巨大差异,互联网发展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会在无形之中对高校学生的就业观念带来巨大影响,特别是高校学生的就业环节,极易受到社会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具体而言,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着重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功利化倾向极为明显。许多高校学生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就业期间形成享乐主义与功利主义等不良习气。据统计,高校学生在工资待遇福利与专业对口两项选择环节,多数高校学生将工资待遇作为关键要求,不仅对薪资待遇要求较高,而且更加向往计算机行业以及金融行业,对传统制造行业则存在排斥心理与抗拒心理[1]。这一错误就业观念使得部分学生不再花心思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制约了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发展,甚至部分高校学生在就业期间呈现出“功利化”倾向,更加向往一夜暴富。

其次,受“网红现象”的影响,部分高校学生对未来就业期望过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学生从小承载父母的期待,因此他们更向往自身的美好未来,而体面的工作则是最为直观的体现方式,工作是否能够带来稳定、体面的收入是高校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初入社会的高校学生由于知识迁移效果不佳和缺乏社会经验,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工作岗位,在工作中也很难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就给他们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实际工作机会、工作岗位与学生的理想天差地别,部分高校学生由于工作条件无法满足自身要求,选择在家待业或者考取公务员编制。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困难这一问题,追根溯源还是由于高校学生对自身期望值过高,而就业单位所提供的薪资待遇往往与学生期望事与愿违,这也是目前高校学生就业现状的特点之一。

最后,部分高校学生对自身缺乏了解,存在盲目跟风现象,缺乏长远规划,对自身所学专业缺乏探索和了解的兴趣,并未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展开对口职业岗位探索。在择业环节,相较于社会人群,高校学生容易受到他人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例如,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生普遍向往自主创业、考公务员等发展方向。以公务员选拔考试为例,部分公务员岗位甚至会出现千人竞争的现象。与此同时,网红经济在新媒体平台中发展得如火如荼,面对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收入的网络红人,部分高校学生也对其产生向往之情。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价值观念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来展开科学的规划,不利于学生做出精准的职业选择[2]。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就业方向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信息化时代,现代高校学生自小接受的是开放式社会教育,接受新鲜事物能力更强,他们渴望突破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工作,因而传统行业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却越来越淡化。通过互联网以及自媒体,高校学生更加向往新型职业,其就业视野更为宽阔,在就业观念发生转变的同时,高校学生的就业方向也越发多元化[3]。

部分高校学生由于受“网红现象”的影响,在择业环节产生错误的就业观念,着重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部分学生存在从众心理,自身缺乏主见。在互联网中看到网红获得部分收益后,也对网红职业产生向往之情;
其次,部分学生产生焦虑心理,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繁杂的就业问题,产生了巨大的思想与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分散在各个年级、各个专业,压力随着学生年级增加而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再次,由于受到“网红现象”影响,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自身能力以及自身发展前景存在低估或轻视的心理现象,严重缺乏自信心,不敢与他人展开公平竞争,尤其在互联网当中看到网红的条件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导致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工作岗位,在应聘期间缺乏勇气面对用人单位,甚至对单位开出的不合理条例也只能咬牙接受。同时,部分高校学生受到“网红现象”影响,对自身评价过高,看到资质一般的网红拥有庞大的粉丝量,而产生自负心理,无法正确认知自我[4]。

另外,部分高校学生受“网红现象”影响,产生嫉妒与攀比等心理。其中,攀比心理着重体现在就业单位攀比方面,通常将身边同学的就业单位作为择业标准,而忽视自身所学专业特点以及自身优势;
而嫉妒心理着重体现在学生就业期间,对他人优势以及他人成就存在敌视情绪,嫉妒他人在就业环节取得成功,并且通过讽刺、挖苦等方式发泄自身的不满。在“网红现象”的背景下,由于高校学生对网红缺乏精准的认知,从而对网红职业产生嫉妒心理,受到网红经济影响而产生错误的就业观念[5]。

(一)提升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学生在择业与就业环节,难免会受到不公平与被轻视的现象,如果学生无法实现自我调节,将会产生挫败感与自卑感;
反之,如果学生可以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就可以有效突破各种困难制约,更深层次地思考自身发展需求以及未来选择。为避免学生产生自怨自艾的情绪,不在原地踏步,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应勇于面对困难,主动出击,精准掌握当前的高校学生就业形势,提升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并且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发掘自身潜力。通过对自身发展潜力与专业技能的充分了解与深度分析,探索与自身发展需求相符的岗位与职业。当遇到自身情况与现实条件不符的情况,或理想与现实出现巨大反差时,学生应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努力克服自身的自负情绪与自卑心理,做好心理调节工作。高校学生在求职的各个关键环节、各个阶段,都需要科学调整自身的负面情绪,勇于突破困难、克服挫折,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认知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学生调节自身情绪与心理的基础条件。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与就业观念

随着国内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国内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巨大的发展空间,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明显提升。为满足社会、国家发展的人才需求,高等院校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开展高校扩招工作。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上升,高校教育也逐渐呈现大众化教育趋势。在此形势下,高校学生应正确认知自身优势与不足,探索自身所学专业的发展目标,合理降低就业期望值。在大学教育尚未完成普及的状态下,多数高校毕业生选择去大企业与大城市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学生应积极转变这一传统择业观念与就业观念;
而政府部门也应注重高校学生的非正规就业,并将其融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中。面对高校学生待业情况与失业情况,高校学生应以更加平和的心态看待,努力争取就业机会。除此之外,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高校教育还需对高校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并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必要的助力,发掘高校学生的创业潜能。

(三)创新就业服务体系,帮助学生找准定位

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环节,高校教师应充分掌握就业指导工作对高校学生的引领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及择业观念,使学生可以正确看待自身不足,学习他人的先进就业思想。学生在求职环节势必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突破障碍、勇于面对挫折,拥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与决心,正确认知挫折与阻碍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使学生在就业期间乃至后续的工作环节,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豁达精神。在面对挫折时,要有效地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把握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找准自身定位,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显著提升高校学生就业服务质量,助力学生获取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的就业信息,提升就业成功率,确保学生可以及时掌握各个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及发展情况,避免处于盲目就业状态。

(四)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工作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改革的日益深入及完善,国有经济改革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发生转变,为此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应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产业结构特点,做出科学优化与科学调整,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工作。首先,针对就业率较低以及社会需求较小的专业,应对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完善,及时创新并丰富教学内容。确保社会需求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及新型教学模式,确保传统学科能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创新发展需求。其次,高等院校应结合地区发展趋势以及地区发展需求,开展深度分析和研究,开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关的专业。最后,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可以有机融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搭建实践学习平台,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更加良好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空间。

(五)加强技能传授成果,传播正能量

在高校学生就业观念培养环节,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就业指导作用与优势,显著提升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聘请专业课程指导教师以及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加强专业课程教师培训活动。对外聘请企业高管以及人力资源主管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开展一系列求职培训活动,使学生可以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掌握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以及就业政策,掌握就业成功所需的一切先决条件,了解自身在工作中的就业优势与不足。结合激发自身的潜在能力,做好高校学生职业规划工作,有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就业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就业积极性,为学生就业活动提供保障,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与择业观念,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

与此同时,思政教育工作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发挥思政课程优势,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念培养与价值观念引领,并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对高校学生的正向引领作用,确保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思政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与思想意识,塑造良好的品行与品格,带领高校学生通过思政理论学习与思政实践活动,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

(六)加强思想引领工作,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

新时期背景下,高等院校应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确保“网红现象”可以作为激励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通过创设各种校园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环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思想与名利观念。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就业观念引领活动,例如: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大榜样事迹的宣传力度,宣传优秀学生事迹与优秀教师事迹,做好事迹引领功能,运用榜样力量带动全体高校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

“网红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两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高等院校可以通过提升学生自我调节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与就业观念、创新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帮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加强技能传授效果、传播正能量、加强思想引领工作。通过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等方式对高校学生的就业观念提供正确引导,助力高校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观念与择业观念,使之拥有更加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并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网红观念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运动精品(2022年1期)2022-04-29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坚持系统观念当代陕西(2020年22期)2021-01-18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冰雪运动(2020年1期)2020-08-24我要当网红故事作文·高年级(2018年8期)2018-08-14“风水”观念在《金翼》中的体现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网红”数学课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Coco薇(2016年3期)2016-04-06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声屏世界(2015年5期)2015-02-28推荐访问:思路 引导 探索
上一篇:我国推动社区教育与创新社区治理的协同发展研究
下一篇:“医养结合”背景下山西省养老服务调查分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