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涵养丰富的人文底蕴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4 点击:

查丹|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践行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天然使命。文学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敏锐的思考力和健全的人格。

通过思辨性的比较阅读,培养学生多元的价值观。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疫情后不确定性增强的时代,要让学生远离功利主义和精致的利己主义,就要培养学生多元的价值观念。文学作品本身是丰富多元的,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篇目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同中之异”“异中之同”的思辨,让学生感知多元的价值观念。例如,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中,我将《短歌行》《归园田居》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创设“如果穿越时空,你更愿意做曹操还是陶渊明”的情境,让学生认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曹操式的积极进取和陶渊明式的归隐田园,明确两种人生态度没有优劣之分,“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他们呈现出的正是多元的人生选择。尤其当学生将陶渊明解读为“消极避世”时,要让学生明确陶渊明的“归隐”是为了“守拙”、顺应“本性”,体现了他对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追求,而陶渊明式归隐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他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让我们看到了更丰富的生命范式。

通过对经典篇目的深度学习,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经典篇目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先哲的智慧,通过对经典篇目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例如,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深入思考“曾皙之志能不能代表儒家思想”的问题,学生发现在其他三子“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可使足民”“愿为小相焉”的志向中,人成了实现强国、富民、礼治的工具。而在曾皙之志中,“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描绘的则是一幅自由快乐的生活图景,“冠者”“童子”自在舒展的生命状态体现了儒家对个体生命的终极关怀。通过联系康德的名言——“人,是目的本身,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甚至上帝)都要把人当成目的,决不能把他只是当作工具来加以利用”,从而加深学生对儒家“仁者爱人”思想的理解。

通过专题阅读,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包含丰富的情感,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专题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例如,在执教鲁迅的《祝福》时,我将《狂人日记》《药》等经典篇目组合成“鲁迅专题”,将《狂人日记》中“吃人”的发现迁移到《祝福》《药》的教学中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吃人”的内涵,从而更好地认识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环境因素,理解《祝福》“封建礼教吃人”的主题。专题阅读能让学生对鲁迅的思想有一个系统的认知,深入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从而对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产生更深切的悲悯。

通过“课前三分钟”时事演讲,培养学生敏锐的思辨力和良好的表达力。人文教育视角下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更要发展学生理解与交流的能力。在实践中,我认为通过“课前三分钟”时事演讲的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又可以提高学生表达和沟通的能力。“课前三分钟”时事演讲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演讲的方式发表自己对时事的见解。例如,虚假慈善不可大行其道、安全意识不可缺、莫让家委会成为名利场等时事演讲,从个体、学校、社会等多个角度,思考事件的原因、本质、影响等,体现了学生较高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用丰富滋养丰富,用崇高召唤崇高,用悲悯感知悲悯。我坚信,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天然职责,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因素,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理想的未来公民。

猜你喜欢 曾皙底蕴篇目 小草当代作家(2022年3期)2022-03-29解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三·四·一”密码语文教学之友(2021年7期)2021-08-23海归张雪梅:借力古城底蕴 弘扬中华文化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倍er高级汽车观察(2020年9期)2020-10-27立足经典传承文化甘肃教育(2020年16期)2020-10-09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3期)2020-05-2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苑·经典美文(2020年5期)2020-05-15现象学视角下的教材比较研究*——以大陆、台湾高中语文《红楼梦》节选篇目编选为例红楼梦学刊(2018年5期)2018-11-23百年老校教育(2017年22期)2017-06-10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黑龙江史志(2017年3期)2017-05-16推荐访问:涵养 底蕴 语文
上一篇:媒介化时代,以新人文教育引领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我所向往的生活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