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及调适路径*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3 点击:

王华彪 白明宇

(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2.河北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中,人才振兴在五大振兴中占据重要位置,对其他四个振兴发挥着牵引性、支撑性作用。

一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载体设计还不够科学,对接基层需求还不够精确。虽然每年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都依据职能,对县区、乡镇进行相应的指导、培训活动;
但是在培训“供需对接”方面不够精准,有时存在“有人唱戏,没人听戏”的情况。

二是职能部门在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通过调研发现,各县区、乡镇存在人才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人才工作开展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有些职能部门对于人才工作职能不清,“各唱各戏”。个别部门对人才工作做什么、怎么做没有头绪,经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导致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缺乏有力抓手。甚至有个别职能部门不重视人才工作,缺少主动作为、积极参与的意识。

三是基层农村在引才、留才服务保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在引才方面有时存在“抓大放小”的情况,眼睛都盯着“大专家”“大项目”,从而忽略了周边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微创项目”。又或者受到基层配套设施环境制约,引来的人才留不住。因此,因时因地因势引才,加强人才引进后的配套服务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是“尊才爱才惜才容才”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在引进人才的关心关爱、待遇落实,人才创新创业空间及平台提供,各类人才的政治引领和吸纳,高技能人才回乡创业配套奖补政策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总的来说就是“尊才爱才惜才容才”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招才引智的吸引力还不够强。

五是实用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动力不强。现有的人才一般都是本地本村的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能人,要让他们在示范引领乡村振兴和带动周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作用,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号召力和内生动力,才能实现先富带后富。但由于相关配套政策的缺失,没有科学的实用人才认证体系,致使农村实用人才的劳动技能难以得到有效的权威认证和认可,导致实用人才在示范带动方面积极性不够、动力不强。

六是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受城乡发展格局不均衡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大量的“田秀才”“土专家”以及肩负使命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放下种田的手艺,流向城镇吃起了“商品粮”,而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生活的则主要是中老年人和妇女。县、镇两级在组织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技术培训时,多以45岁以上中老年人和妇女群体为主,在县域范围内能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青壮年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太少,尤为严重的是在村组干部后备力量的培育上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一)突出党建引领,从“村民自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人才带头乡村振兴”转变

1.树立导向,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集聚。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吸引留住人才的关键。围绕基层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加强党对人才流动工作的领导,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专技人才、返乡创业人士”三支大军,积极引导各级各类人才到基层农村干事创业。一是聚力盘活人才。书记要真抓,带好头。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都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将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返乡能人、本地乡贤等培育成为农村基层班子成员,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选派更多优秀干部到村任职,着力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作用,推动工作重心由巩固脱贫成果向推进乡村振兴转变。业务部门要配合,搭好手。要健全责任体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考核监督和激励约束机制。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主动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出力、事事为乡村振兴让路的良好局面。能人要带头,作示范。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一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而强大物质力量获得的唯一途径就是奋力“实干”,且不是一个人干、少数人干,而是要靠“众人拾柴”和“三个臭皮匠”之力去干[1]。要广聚乡村人才,在有、引、用上下功夫,适当放宽条件招录大学毕业生充实县、乡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加快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二是政策激励人才。要坚持以农民、本土人才为主体,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消除农民“等靠要”的思想,突出党员带头,通过以奖代补、宣传培训等措施,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民的内生动力和自我造血功能。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引导退休干部、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参政议事,形成“大事一起干、优劣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要适度提高村干部待遇,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不断完善各类优惠招聘政策,通过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考、特岗教师招聘、“三支一扶”招考等,鼓励优秀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为乡村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注入新鲜血液。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成农用无人机的科研、生产、经营、售后和培训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三是乡情吸引人才。推动在外人才“凤还巢”。设立驻外人才联络站,引导在外能人回乡创新创业。积极培养栽种养殖领域的“土专家”“田秀才”,评选“鸿雁”人才,在职称评定、创业贷款等方面给予倾斜。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通过迎老乡回家乡建家乡、引乡贤议乡事,切实发挥好乡贤能人的作用。要鼓励乡土能人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产业;鼓励农户通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资金、技术等入股方式创建或加入合作社,使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金。四是关爱留住人才。管理上规范:出台创业贷款贴息、配套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服务,吸引“归雁”人才回乡创业。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网络及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全面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动态管理。使用上倾斜:对选派到一线工作实绩突出的人才,优先提拔重用,让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在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生活上支持:成立“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站”,在政策咨询、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全天候服务,为优秀人才实施创新创业提供稳定的“家”。对于引进的专家人才,在住房政策、工资待遇、子女就学就医等方面给予倾斜,尽最大努力让引进人才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2.精准选派,为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牵线搭桥。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管理、技术、智力“三条通道”。一是选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不断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鼓励优秀年轻党政机关人才,扎根服务基层,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派好科技特派员。持续抓好特派员队伍建设,聚焦需求、强化服务,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农业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通过送技术上门、现场咨询、集中培训、网络答疑等方式,选派、引导各级各类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与技术服务,针对农村农民生产技术瓶颈,创建示范基地,引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等,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开展技术服务、培训,致力于解决农业技术难题,从科学技术层面助力乡村振兴。三是派好专家服务团。持续选派教育、农业、卫生等各类专家服务团,将“单兵作战”升级为“团队攻坚”,重点围绕“三农”产业项目,开展政策咨询、项目策划、技术服务、智力输送等,助力乡村振兴一线。

3.创新载体,促进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作用发挥。以“党旗领航、村企共建”行动为载体,采取合作开发现代农业项目、建立产品原材料供应基地等多种方式,推动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着力“四个搭建”,引导人才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汇聚、力量向基层集中。一是搭建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平台。着力打造适应于农业农村创新创业需求的众创空间,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开展农业科技园区(基地)的培育工作,引导科技人才在技术开发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搭建科技实践平台。组建农业科技人才特色服务团,让技术人才扎根农村,直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市农业局发挥部门优势,专门成立全市农业(畜牧)系统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队,整合各级各类专家人才资源,以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包村扶贫行动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精准扶贫行动计划、骨干医护人才下基层健康扶贫行动计划、骨干教师下乡支教行动计划、文艺工作者送服务下基层行动计划、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为载体,开展支农服务活动。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2]三是搭建乡村振兴合作平台。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对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等实施一次性奖励;
对规模化、品牌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予以信贷贴息、项目倾斜等支持。成立蔬菜、畜牧业等联合社和产业联盟,建立农民合作社协会,推进联村并建,实行党委主导、部门帮扶,聘请专业团队对邻近村街统一规划,整合资源要素推动组团连片式发展;
推进园村结对,采取农业园区和村街结对发展的形式,打造特色小镇、吸纳村民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收租金、分股金、挣薪金;
推行企村融合,将农业结构调整与村庄文旅开发相结合,一体化开发、企业化运营,打造现代农业精品旅游片区;
推进产村共进,根据传统优势和产业基础确定村街主导产业,推动村街环境面貌和村街产业共同提升。四是搭建供销合作平台。借鉴“消费扶贫”模式,搭建供销合作平台,推广营销特色农副产品。采取组织部门帮扶强班子、工信部门帮扶搭平台、人社部门帮扶促就业、农经部门帮扶兴产业、企业帮扶助发展“五帮带”方式,培育村企合资合作发展集体经济试点项目。

(二)提升治理水平,从“行政村基层党建散小弱”向“激发村民内在动力的治理现代化”转变

1.完善治理体系,激发治理效能。乡村振兴事在人为。加强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考核权重,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要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打破体制障碍和身份壁垒,以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等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按照基层推荐、县区审核、实地考察、专家评审、市委研究的程序,选拔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挂任乡镇科技副职,开展产业带动、技术推广、招商引资等工作,指导带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将科技副职纳入人才政策支持范围,在创业补贴、孵化机制、金融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基本补贴报酬,增设绩效考核奖励和养老保险补贴,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村党组织书记领办产业项目。要建立可行的纠错容错机制,村里发展集体经济、搞乡村旅游的风险很大,在考核中应充分考虑实际,不能“一杆子打死”追责。要适度减轻乡村干部工作压力,让其陪检查、补资料的时间少一点,谋发展、抓经济的时间多一点。要探索建立同步激励机制,对于村集体经济达到一定规模并将持续产生效益的,可考虑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切块“蛋糕”,经考核后作为村干部绩效奖金,以改善村干部待遇,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2.坚持培育并重,提升人才素质。建设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采取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培训和示范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就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及农业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一是加快本土人才培育。本土人才对本地情况更加熟悉,做事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给予他们引进人才同样的优惠政策,做到“一视同仁”。市社科联要建立全市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库,培养储备人才、搭建能发挥作用的平台。科技、农业农村、教育、卫生健康、文化旅游、环保等职能部门,也要抓住全党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难得机遇,结合各自部门职能,坚持以用为本,在农村掌握一批乡土人才,不唯学历职称、不唯资历身份,土专家、田秀才都可以。二是发展壮大乡贤队伍。要注重吸纳那些从农村走出去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干部、农村知识青年、退伍复员军人、外出经商人员等乡贤人才,发挥他们熟悉政策、熟悉基层、熟悉群众、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等优势,组织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信访稳定、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开展精准扶贫、民事调解、农民夜校、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活动,反哺家乡发展,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农民群众的知心朋友。三是强化职业技能提升。教育、人社、农业农村、科技、文化等职能部门要集中培训资源,问需于民,看看农民农村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培训,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扶持一批乡村工匠、农民职业经理人、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四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建设“头雁孵化”学校,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探索村干部专业化管理长效机制,规范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运行,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
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农业大学等高校参加专题培训,压实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责任。打破以往“就地取材”模式,从机关干部、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群体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五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养的连续性、培养对象上区分层次性、培育方法上兼顾多样性,注重培养青年党员、青年干部、青年人才,成立农村青年党支部。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技术培训,不断壮大乡村振兴主体队伍。以种粮大户、养殖大户、畜牧养殖场、农业园区等主体带头人为重点培育对象,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新型农村人才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的农村复合型人才。

3.坚持区域共建,放大联动效应。按照“有内在动力、有管理幅度、有地域关联、有发展纽带”的原则,在强弱不均的新农村建设区域打造以强村为龙头的区域党建联合体;
在城乡结合部和近郊农村、集中拆迁安置和撤村建居区域,以中心村或安置社区为基础建立区域性党组织,破解过渡时期行政村基层党建散小弱问题;
在人文相近、产业互补地区采取“飞地合建”模式,围绕党建、产业、人才、文化等领域开展合作。一是建立区域共建机制。按照“区域大事共商、各村难事共议”的思路,组建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协商解决区域内的大事、难事。建立健全书记“师徒结对”、干部“双向挂职”等帮带机制,不定期邀请“明星书记”上台讲学、现场教学,帮助各成员村带强班子、选对路子。组织各成员村党组织共同开展党员考评、“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依托镇街党员考评中心共享区域内党员信息,形成区域党员共管局面。分类建立党建联合体,在合村并居的新农村社区,注重组织活动同时开展、综合服务集中办理、文体活动集体参加;
在产业发展密集的党建示范区,注重产业规划同步开展、资产资源集中使用、技术支持集中服务;
在发展不平衡的相邻基层党组织,注重以组织共建、党员共管实现以强带弱、同步提升。二是放大联动发展效应。将村镇建设、产业布局、交通路网、社会管理、休闲旅游等纳入区域党建联合体整体规划,提高乡村振兴的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创新“上下延伸、横向联动”的产业合作模式,构筑区域社会治安联防、平安建设联创、矛盾纠纷联调、突出问题联治和网格化管理的“四联一网”工作机制,组建道德法庭等区域化治理队伍。三是突出要素整合保障。把区域党建联合体建设纳入党委书记年度党建责任清单和年度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在中心村建设一批枢纽型、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代办证照、民政社保等事务。统筹结对部门、第一书记等联村驻村力量,组建多支片区服务队,指导推动软弱落后村、欠发达村实现转化。

(三)强化党对人才领导,从“人才个人依职履责”向“形成合力突出重点”转变

1.在人才工作的领导上,强化党的统一领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情农情的深邃思考、对历史节点的准确把握、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敏锐洞察。完善政策制度,进一步理顺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关系,做好任务分配,相互支持和配合各级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促进人才工作同分工、同部署、同推进,压实责任,形成“全方位”工作合力。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既要“分”得清,又要“合”得来。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强化人才工作领导,将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抓在手上,这是政治责任,也是政治规矩。这项工作应被市委列为基层党建的实事和重点工作,也应是省委组织部对各省辖市党委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坚持示范引领。运用典型带动的工作方法,以点带面,大力开展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活动。示范点创建工作的标准要高,但也要切合基层实际,让群众能够有获得感,要坚决杜绝花架子和形式主义,通过实在的举措,打造一批可听、可看、可学的样板,带动乡村人才全面振兴。三是加大督促指导。加大对本地本行业系统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督促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进工作。市委组织部将通过建立调查研究、明察暗访、工作通报等工作机制,比一比谁的载体多,看一看谁的成效大,确保主要任务落到实处。

2.在人才引进上,抓牢亲情乡情这根纽带。搭建“乡音桥”,采取走出去“访”与请进来“谈”等方式,积极向在外乡土人才介绍家乡发展变化和人才引进政策。打好“乡情牌”,发送《致在外乡土人才的一封信》,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鼓励引导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敞开“直通车”,党员牵线搭桥,深挖周边资源,吸纳本地在外成功人士、乡贤等,通过合法选举、名誉聘请等形式,进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一是建立在外乡土人才库。完善“专家人才信息库”,以乡村两级党组织为主体,重点对本地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进行摸排统计,详细掌握其基本情况、联系方式、能力特点、创业方向等,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由乡、村“点单”,市、县“接单”,基层村、农户和相关专家人才进行双向选择,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形成按需“引、选、派、送”,努力做到相关项目与所需人才、技术形成无缝对接的良性互动,真正让农村基层群众享受到各级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红利。二是畅通在外乡土人才联系渠道。通过建立定期联系、节假日恳谈、亲属关心关怀等制度,对在外乡土人才点对点动员,激励引导他们回乡干事创业。同时,增强对他们的政治吸纳,对那些心系家乡、政治素质强、有技术特长和带富能力的人才,按程序有计划吸纳到党组织中来,条件成熟的,可按程序充实进“两委”班子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三是实施“在外乡土人才回归创业工程”。人社系统要开展“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要将这项工作与“吸引在外人才回归工程”统筹起来,这不是“两张皮”,而是结合点,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打造升级版。

3.在作用发挥上,坚持以用为本这个原则。一是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组织“教育、卫生、工业、科技、农业”等五大专家服务团,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抓好活动载体,载体设计要贴合农村农民实际需要,送服务到田间地头、村户人家,条件成熟的还可以设立一批专家服务基地(专家工作站),把专家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常态化。二是做强做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集聚和培养人才的阵地,农业农村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各类“土专家”“田秀才”“新乡贤”参与农民合作经营,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搞好“传、帮、带”。三是引导各类城市人才在农村发挥作用。要鼓励引导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等专家人才定期到乡村开展服务,促进城乡、区域之间的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把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效果扩大化,建立一些特色制度,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让本行业系统的专家人才到农村去墩墩苗、接地气,促进人才进一步成长。

(四)精准对接需求,以“满足农村发展实际需求引才为出发点”向“营造提升人才四力生态为落脚点”转变

1.实施三级联动建人才,提升人才规模的凝聚力。要强化担当作为,鼓励奋发有为。充分发挥乡村基础产业、资源优势,搭建切合实际的创业平台,促进人才理论优势与本土农民实践能力相结合,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带动本土人才培育,建立起人才“活水源”,让更多的人才能够在农村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乡村人才的基础生活保障,提升人才的农村归属感,着力解除后顾之忧。让愿意留在乡村、振兴乡村的人更安心、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打造“四个一批”: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形成县镇两级联动、齐抓共管的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格局。政策支持,全力推进。鼓励县级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中高级职业农民和部分优秀初级职业农民进行信用度评估,开放职业农民创业贷款绿色通道,有效解决职业农民发展资金难题。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对新学员进行资格审核,确保学员符合项目要求,同时,组织学员开展入学考试,确保新学员有一定的农业从业经验和农业技能;
在培育过程中,为确保认定质量,实行学员淘汰制。引进一批“视野超前、师资雄厚、带动力强”的高校院所。开展“一把手进高校院所”活动。所有县级领导干部和各镇街、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集中开展“一把手进高校院所”借智借力活动,通过刚性与柔性引才并举的措施,引进大量专家教授和优秀博士服务企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大力实施“四个一百”“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即同国内一些知识的大学双向结对,聘请100名专家教授培训带动100名农技干部,100名农技干部培训带动100户农村实用人才示范户,100名示范户培训带动100个果农和贫困群众,大规模开展基层人才培训培育模式。鼓励农民上大学。借助高校院所人才资源优势,积极主动与技术学院洽谈对接,签订农村高素质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协议。同时,将录取学员作为村“两委”正副职后备干部、农村实用人才标兵、高级职业农民重点培养对象,正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搭建一批“形式多样、推广性强、富有成效”的平台载体。建强建好人才工作站。以园区和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组织部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依据“六有”(有专门机构、有固定办公场所、有科研人员、有科研设备、有创新项目、有专项经费)要求,按照“六有”(即有良好的培训实践场所、有较强的培训师资力量、有严格的培训管理制度、有灵活的培训教学模式、有较好的培训示范效果、有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标准建强建好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基地。

2.发挥环境优势,提升人才培育支撑力。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不断加强各类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依托所在地红色纪念馆等党性教育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爱国爱党主题教育,引导各类专家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推荐优秀专家依法依规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切实提高专家“政治待遇”。不断加大农村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利用报纸、新闻媒体刊发农村人才政策、农村人才工作宣传信息,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才爱才惜才容才”的浓厚氛围。积极营造拴心留才的生活环境。提升人才关爱服务水平,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细化人才服务专员“一对一”服务机制,深化“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效能,提供工商注册、医疗服务、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子女上学、配偶就业等“一站式服务”,简化人才入驻办事程序。落实相关配套奖补政策,不断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和归属感。营造有为有位的工作环境。打造区域化创新平台载体,积极打造国家级、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培养农业骨干技术人才,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引导更多高层次专家深入基层服务一线。

3.发挥组织优势,提升人才创新驱动力。聚焦重点任务,汇集人才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辖区田间地头、企业工厂等乡村振兴工作一线,摸排走访相关人才需求。由组织部牵头,人社局、农业农村局配合,分领域分类别编制全县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目录,并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更新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再根据重点企业、人才市场、驻外人才工作站、高校院所等渠道中掌握的相关人才资源,有针对性地为乡村振兴生产一线调配人才资源、提供人才服务。特别是针对一些多学科、多领域的重点项目、复杂工程,发挥党管人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加大人才投入力度。搭建活动载体,激发人才活力。保持“请进来”的诚意,围绕乡村振兴主题,组织乡村振兴学院特聘专家教授开展乡村振兴项目对接会等活动,争取签订一批乡村振兴“乡校合作”项目,引进一批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保持“走出去”的热情,建好用活建立的省外人才工作站,开展“招才引智走出去”等活动,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统筹培训提升,确保持续发力。将乡村振兴中的人才培训纳入全县培训的主题班次,充分运用农民田间课堂、集中培训、基地实习、现场教学等培训方式,切实加强农民经营管理和生产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加强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修编印发相关技术材料,开展课题研究试验等多种途径,培育数量充足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不断加强农村农技及公益事业服务人员培育,通过培育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为乡村振兴增添发展的源动力。

4.发挥政策优势,提升人才聚集吸引力。通过打好环境优势、组织优势、政策优势的“组合拳”,充分借助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盘活用好人才鼓励激励政策,探索建立“支部+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的创新发展新模式,合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的示范案例作出更大的贡献。坚持顶层设计,构建配套政策体系。对标全国、全省先进地区,构建有足够区域竞争力的政策体系。一是实行“人才新政”,实行人才分极分类管理。区分高层次人才、县管拔尖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不同领域,实施相关评审管理细则,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保证政策的连续性、针对性。围绕强化人才支持和服务保障,配套出台《关于加强县校合作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人才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等人才政策,通过突破性优惠政策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强磁场”。二是坚持分类提升,放大重点领域政策优势。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政策保障力度,针对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社会服务型人才和技能带动型人才等农村实用人才,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加大乡村振兴应用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出台乡村振兴所需研究生、本科及专科学历应用型人才的配套政策,拓宽人才政策覆盖面、持续释放人才红利。三是坚持结果导向,发挥考核政策督导作用。将招才引才工作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设置乡村振兴专项考核指标,做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通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责任落实;
组织开展各级党组织书记抓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工作,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充分调动镇街、部门单位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人才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人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人才云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当代党员(2022年9期)2022-05-20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当代陕西(2019年17期)2019-10-08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新农村(2016年11期)2017-02-05智珠领导文萃(2016年23期)2016-12-16《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新农村(2016年9期)2016-07-11《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新农村(2015年19期)2016-03-12毛遂自荐儿童故事画报(2015年7期)2016-01-27推荐访问:调适 振兴 路径
上一篇:求解病态线性方程组的精细积分新主元加权迭代法
下一篇: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进路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