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培育的逻辑过程与现实路径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3 点击:

林海燕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其自由价值取向影响和标识着未来整个社会的自由价值取向。由此,探究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培育的原则、逻辑与现实等问题,对于大学生深刻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有效应对西方个人主义自由观特别是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冲击并走出自由价值观认知困境,对于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以人为本与立德树人相统一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这一根本问题。因此,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过程中要从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角度出发,尊重大学生这一教育教学主体。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00后”,立足于他们个性发展和美好生活的需要,结合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心理特征、生活状况等成长特点,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得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教育更“走心”,更“给力”,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从而引导他们不断地完善自身,提升自我,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认知、认同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并切实内化为自身价值追求,从而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二)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培育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在理论上体现深刻性和说服力。从理论上阐释清楚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内在特质等。特别是针对学生出现的认知困境和价值迷茫的状况,向学生阐释清楚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与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异质性,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优越性、科学性,从而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自觉和自信。另一方面,更要在实践上探索出一套机制路径,使之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除了通过提升教材的质量,将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融入各类教材之中,通过教师“通俗、鲜活”的课堂讲授深化大学生的理解,还应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社会调研,团体活动以及社区服务活动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由“说理灌输”转向“实践感悟”,进而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进而实现自觉自信。

(三)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不仅在培育内容上而且在培育方式上都要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首先,在培育的内容上,既要阐释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由思想的内在关系,凸显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又要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继承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创新。其次,在培育的方式上,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推陈出新,做到“既落地,又开花”。在充分发挥传统教育方式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等,结合大学生自身话语体系的特征,创新话语方式,提升话语亲和力,并创建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融入的平台和环境,从而增强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理论魅力与现实吸引力。

(四)主导性与多元化相一致

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面对当前思想文化的多元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占据主导地位,统摄和引导其他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特别自由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价值范畴,大学生又是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相对缺乏价值判断意识,面对自由这一庞杂的价值范畴时,容易出现认知困境,从而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自由价值目标和追求,进而形成价值自觉和自信。然而,在坚持主导性的同时也要包容多元化,既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也要允许社会中存在着其他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自由思想,在尊重价值多元性和差异性的前提下,深化和完善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使其保持强大的凝聚力,进一步凸显其主导力和引领力[1]82。

(五)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合

所谓显性教育,指的是有着明确的目的,通过规范内容,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直接教育,使受教育者在短时间内接受观点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隐性教育则是一种无讲台教育,讲究的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让受教育者感觉不到在接受教育者的“灌输”,从而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受到环境的浸润、活动的熏陶[2]188-196。

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采取显性教育的方式,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进行积极、正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能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从而在短时间内取得实效。然而过多的“灌输”容易使大学生产生逆反、抵触、排斥的心理,导致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坚持显性教育的同时,还需通过隐性教育的方式弥补显性教育的不足,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以及鲜活、立体的社会生活教科书,触发大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主体认知,使他们在愉快、宽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价值认知:起点

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过程中,价值认知是起点,这一起点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的理论首先要为群众所理解,才能接受并落实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因此,要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价值认知,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进行理论阐释。阐释清楚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理论渊源既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更承接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客观反映;
既高度体现了对人类文明发展成果和社会价值理想的积极承接,又高度弘扬了共产主义理想,现实目标与理想目标有机统一的高度体现。在全面阐释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时,特别是厘清社会主义自由与资本主义自由的异质性,阐释在面对文化、理论以及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状况下,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引导大学生认清西方自由主义罩在“自由、平等、博爱”温情脉脉面纱背后的真实面目,自觉地进行价值筛选和价值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增强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价值自觉和自信。

(二)价值认同:着力点

一种价值观“只有在社会行动者将之内在化,并围绕着这种内在化过程建构其意义的时候,才能够产生认同”[3]5。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就是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把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作为内在的价值追求,重新审视、建构自身的价值取向,进而进行相应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过程[4]178,这是把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内化为个人德行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性环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着力点。

在培育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过程中,要避免把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价值认同等同于价值观的一元化或者同质化,否则就背离了自由的内在特质,也有悖于时代发展价值多元化的趋势[5]89。特别是在当前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思想文化面临着多元激荡,相互交锋,要求价值观一元化或同质化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这样一个异质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邂逅”的全球化时代,真正的价值认同必须建立在尊重异质性、多元化的基础之上。于此情形之下,对于大学生而言,以通俗、易懂、鲜活的话语方式和乐于接受的传播形式向他们厘清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与其他自由价值观的异质性,特别是西方自由主义的虚伪性,使得他们能够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能够在尊重异质性、多元化的前提下,有效防止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思想冲击和价值侵袭。

然而,要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发自肺腑地认同,道阻且长,不仅需要思想理论层面的建构,更需要从现实关怀的维度进行考量。因为,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利益诉求是影响他们选择、认同何种价值观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不仅要把握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更要立足于他们的利益诉求,对于他们亟待解决的热点焦点问题予以科学地解答,并合理地解决他们的利益诉求,让他们在问题的解决中、在利益的满足中领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特质,感受社会主义自由的真实性和优越性,从而产生高度的价值认同、价值自觉和自信。

(三)价值自觉:支撑点

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充分认知和高度认同基础上才能实现价值自觉。只有当大学生真正将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够“日用而不觉”时,才真正达到培育的目的,也充分彰显了价值自信。因此,价值自觉是坚定的价值行为,也是价值自信的前提和支撑。

所谓的价值自觉是对社会主义自由自我觉醒、自我认知和自我创建的过程,同时又是对自由的一种高层次的价值追求[5]89。这种价值追求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自由的本质属性、内在特质、路径选择及其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全面系统的认知和考量之后做出的价值选择行为,这就决定了这一价值追求过程的长期性,也即价值自觉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虽然大学生崇尚和追求自由,认知、认同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科学性、优越性,但如果未能转化为内在的价值追求,形成价值自觉,而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只是作为知识化的存在,那么,自由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个美丽的字眼和空洞的概念而已。因此,只有当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成为大学生们“心灵的罗盘”,内化为他们自觉的价值追求,才能够不断地促进他们自由全面发展。特别是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态势,面对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价值自觉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现中国梦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高度的价值自觉,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中真正做到“任凭风浪起,自有主心骨”[6],继续在“中国道路”上创造“中国奇迹”,书写“中国故事”。

(四)价值自信:归宿点

“所谓价值观自信,是指价值主体对自身价值追求的坚定信心和信仰。”[7]47价值自信是价值自觉的归宿,是保持民族精神的独立性,应对多元价值侵袭、重建当代价值体系的基本依靠。大学生的自由价值观自信来源于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科学性、实践性、民族性、时代性、人民性以及创新性的自信,根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自信源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价值观自信的基石[8]18,是价值观自信产生的前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样的思想文化经过时间的洗练,岁月的沉淀,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是我们时代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中国智慧的理性回归。这样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正为现代世界所承认和认可,也为现代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由此,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培育自由价值观自信具有先导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多元思想文化背景下,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进而坚定自由价值观自信,从而在情感上认同、在心理上敬畏,才能在实践中更加笃定地践行[9]。

(五)价值实践:根本点

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是对人们社会生活实践中理想的生存方式和不懈价值追求的深刻表达,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因此,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落脚到实践层面。价值实践是解决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关键所在[5]90,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根本点。

所谓价值实践是指人们把价值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改造社会实践的体验过程。“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0]11因此,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还必须落实于价值实践。大学生的价值实践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教学,即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环节,让大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并运用课堂所学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从而让他们在丰富的、立体的、多维的现实社会生活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加强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并进一步地内化自身的价值追求,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一)理论路径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大学生获得独立意识和自由个性,培育其自主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育需要理论灌输和引导。

第一,强化理论讲授,破解认知困境。通过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的形式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解读和剖析,“晓之于理,动之以情,导之以正途”,引导大学生认知、认同、自觉追求并践行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

第二,深化理论研究,将理论学习课题化。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且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富有生机和活力,因此,除了理论讲授之外,还可以开展课题式研究,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其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课题式研究,可以采取以学生组队的形式,分成若干小组,以“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为主题选择研究方向,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深入调研撰写调研报告。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化被动为主动,不仅深化了大学生们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理论研究,更进一步理解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对于促进他们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意义,而且锻炼和提高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方法创新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一方面需要讲授教师具备深厚、扎实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还应该根据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征等创新培育方式,才能使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深入他们的内心、扎根于他们的灵魂。

第一,优化教学内容,打造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思想政治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11],进而实现价值引领。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正确的理论要与现实实际相结合并指导实践。因此,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主阵地,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移植进课堂,创新生活化教学话语体系,将理论生活化,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经历”中领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等辅助教学,使课堂“热起来”“活起来”“火起来”,做到形式多样生动但不生硬,内容丰富通俗但不低俗,让学生在感官享受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自觉接受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教育。

第二,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培育效果。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不能简单地采取“概念捆绑式”的宣传和“快餐填鸭式”的学习,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思维开阔。因此,应根据其特点,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倡导互动式、启发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把他们的“日常生活经历”凝练成教学案例,让学生主动思考,进行分析,并尽可能搭建多方位的实践平台和环境,让他们参与其中。由此,在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提升他们主动性、积极性的同时强化他们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并进而内化为价值追求和外化为自觉行动。

第三,打造虚实结合的教学场域,形成“教室课堂”“实践课堂”以及“网络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场域。除了传统的“教室课堂”之外,一方面要开辟“实践课堂”,强化行为认同。“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2]。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培育工作还应延伸到课堂以外的社会实践中去,通过社会实践,让他们感受国家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国家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从而深化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认知认同。除此之外,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培育更须落实于大学生实际生活之中,充分地满足他们的个性发展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他们切实体会到社会主义自由的真实性与优越性,从而激发内心的自觉自信。另一方面,搭建“网络课堂”,加强隐性教育。“0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网络原住民”,网络化是他们鲜明的特征,因此,通过将故事化、动漫化、视频化的理论资源上传到大学生经常光顾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培育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搭建宣传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网络课堂”。撕掉“单调”“乏味”的标签,丰满宣传教育的“血肉”,炮制色香味形器俱佳的“精神大餐”,化被动灌输为主动接受,以达到“不言之教”的效果。特别要开辟师生互动专区,有利于师生交流互动,其中对于学生的质疑,不可采取简单粗暴的“封”“堵”的方式,而应采取“疏”“导”的模式,才能起到更好地引导和教育的效果。

(三)机制路径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除了理论阐释、讲授方法创新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机制路径,增强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培育效果。

第一,建立培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协同工作机制,即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团体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体教职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第二,结合百年党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重要论述进行英雄文化教育。“百年党史也是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英雄史,这一论述对于党史学习教育和坚持党的百年奋斗经验,对于汲取英雄的奋发力量和促进新时代英雄辈出,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现实价值。”[13]259-272百年党史中的英雄是为人民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而奋斗奉献的人民英雄,是践行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典范,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活教材”和重要资源。要大力营造崇尚英雄、学做英雄的英雄文化氛围,比如策划以“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和英雄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社团活动,举办名师专家讲座,利用校园广播台、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等构筑定位精准、功能互补的宣传格局,让学生得到英雄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实现对英雄文化和社会主义自由价值的认知、认同以及价值自觉自信并自觉践行。第三,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应充分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网络技术水平,加强师德修养,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做学生的引路人。第四,充分发挥学生党团活动的重要作用。通过举办各种以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为主题的高端讲座、论坛等活动,提高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效果。第五,构建政府、社会、企业等实践育人共同体,形成培育合力。高校通过疏通与政府、企业等的联系渠道,齐心协力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有效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形成培育合力,增强实践育人的效果。第六,构建思想政治教学监督、激励机制和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反馈机制。一方面,高校要组建教学督导组,对教师上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于勤于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受大学生欢迎、喜爱的老师给予精神、物质上的奖励;
另一方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本着做大学生的知心朋友、贴心“闺蜜”的心态,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善于捕捉他们的心理倾向,妥善制定一整套的应急预案和保障措施,以保障他们的身心安全。

总而言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因此,需要通过不断地深入理论研究和实践方式的创新,从而不断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的认知、认同、自觉、自信以及践行。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价值 我的价值观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4期)2022-04-28价值观(二)新少年(2018年12期)2018-12-29价值观(一)新少年(2018年11期)2018-11-19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第十道 生相克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1期)2018-01-19蟑螂小猕猴学习画刊(2017年12期)2017-12-26一粒米的价值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6年7期)2017-02-04“给”的价值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11期)2016-11-29知名企业的价值观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2016年6期)2016-05-14推荐访问:价值观 培育 路径
上一篇:木质纤维生物质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下一篇: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精准资助模式创新与载体建构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