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地质手段在隧道富水接触带判识中的应用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2 点击:

李立川, 牟元存, 李 星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6)

长大隧道掘进过程中经常穿越岩性接触带,不同岩性的交界面会引起断裂韧性、岩体弹塑性、地应力等产生变化,而且接触带岩体影响水力裂隙的延伸能力,往往也是富含地下水的地段[1]。若未采取有效地质手段对接触带空间位置、含水状况等进行准确判识,易引发隧道塌方、涌水等工程事故,轻则影响工程进度,重则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接触带的空间发展规律复杂,特别是当长大隧道埋深较大时,单一地质手段难以获得全面准确的地质信息,可能造成漏报或误报。因此,在勘察阶段与施工阶段,应根据探测接触带的实际情况,搭配不同方法进行综合判识, 相互对比、印证。笔者以某长大隧道为例,介绍一种利用综合手段判识接触带的应用实例:在勘察阶段,采用地质调绘及钻探等方法,初步划定接触带位置;
在施工阶段,以TSP法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再利用超前地质钻孔对TSP法异常段落进行验证,准确判识了接触带的空间范围。

隧道地质勘察手段主要包括地质调绘、钻探、物探、遥感、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工作隧道全长超过12 km,设置辅助坑道两座,隧道为单面坡,最大埋深450 m,为高风险隧道,是全线关键控制工程。

1.1 地质调绘

在新构造运动分区上,工程场地位于闽东-粤东沿海差异隆起区内,以继承性的断块差异为特征,间歇性的缓慢上升为总的趋势。在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上,隧道场地位于闽东火山断拗带内,闽东火山断拗带区内广泛分布晚中生代火山岩和燕山期侵入岩,地壳运动表现为隆起-坳陷-隆起交替,其基底起伏剧烈[5]。因此,该隧道多次穿越接触带,此为该隧道重要地质特征。

隧址区内上覆地层为第四系人工弃土层(Q4ml),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粉质黏土,坡洪积层(Q4dl+pl)软土,粉质黏土,冲洪积层(Q4al+pl) 粉质黏土、卵石土;
下伏基岩为晚侏罗世古竹超单元(J3gk)花岗岩,侏罗系上统南园群赤小组下段(Jch1)凝灰熔岩、凝灰岩,晚白垩世石牌前单元(K2s)花岗岩,早白垩世玛坑超单元(K1mk)花岗岩,早白垩世钟腾洋坑单元(K1y)花岗闪长岩。

隧区内地表水体发育,具雨涨晴消,暴涨暴跌的山区水流特点。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体的节理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接触带易富水,施工过程中(特别是雨季施工过程中)应重点防止涌水灾害。

该隧道D1K380+150对应地表附近见凝灰熔岩及花岗岩出露,推测存在一接触带,为进一步了解接触带空间位置,布置一地质钻孔做进一步探测。

1.2 地质钻探

在隧道D1K380+100右侧约15 m处实施钻孔1孔,详见钻孔柱状图(图1),钻孔揭示雨季静止水位约为地下17 m。

图1 地质钻孔柱状图

上覆0~4 m为粉质黏土夹碎石,4~32.4 m为全风化夹弱风化凝灰熔岩。

钻孔芯样32.4~190.6 m为弱风化凝灰熔岩,块状构造,局部节理裂隙较发育,质硬,敲击声脆、不易碎。

钻孔芯样190.6~196.8 m段为青灰色夹灰白色,弱风化。凝灰熔结结构,块状构造,质硬,岩芯多呈25~30 cm柱状,最长70 cm,其中,193.4~195.3 m段节理裂隙很发育,岩芯破碎。

钻孔芯样196.8~197 m段可见与花岗岩接触带,近似垂直,接触面密闭。

197~460.5 m段为灰白色、青灰色花岗岩,夹黑色斑点,弱风化,局部强风化。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局部节理裂隙较发育,质硬,敲击声脆、不易碎,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多呈30~50 cm,最长120 cm。

在勘察阶段,地表地质调绘资料及钻孔资料表明:一接触带由隧道小里程端向隧道D1K380+150处对应地表发育,该接触带上覆(小里程端)为侏罗系上统南园群赤小组下段(Jch1)凝灰熔岩,下伏(大里程端)早白垩世玛坑超单元(K1mk)花岗岩,初步推断隧道D1K380+040~+090段为凝灰熔岩与花岗岩接触带,埋深大于400 m,如图2、表1所示。

表1 勘察推断侵入岩接触带位置

图2 勘察推断侵入岩接触带位置

在隧道施工阶段,该处向小里程方向施工,开挖过程中,D1K380+106~D1K379+998段围岩岩性均为花岗岩,未见凝灰熔岩出露和岩体接触迹象。为降低施工风险,指导施工,须判识该隧道是否与勘察推断接触带相交;
若相交,则须准确判断该接触带在隧道出露的里程及影响范围。鉴于此,应当实施洞内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做进一步研判。

隧道超前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地质调查法、超前导坑预报法、超前钻探法以及物探法。目前常用的物探法包括弹性波反射法(TSP法、负视速度法、TGP法、HSP法、TST法等)、地质雷达法、瞬变电磁法、高分辨直流电法、激发极化法等;超前钻探法主要包括超前地质钻孔及加深炮孔等。

根据勘察资料,接触带两侧分别为花岗岩及凝灰熔岩,均为较完整硬质岩。接触带与其两侧围岩相比,完整度下降,裂隙更为发育,弹性参数差异明显,且接触带与隧道大角度相交,这为TSP法预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地球物理前提。因此,先行采取TSP法作为该接触带的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利用TSP法预报成果划定物探异常段落,再对TSP法物探异常段落采用超前地质钻孔进行验证。

2.1 TSP法超前预报

本次TSP法预报采用瑞士Amberg公司生产的TSP303Plus仪器,主要由三分量检波器、记录单元及起爆装置组成。三分量检波器用来接收地震波信号;
记录单元将接收到的地震波信号进行放大,模数转换和数据记录,同时还进行测量过程控制;
起爆装置则用于引爆雷管和炸药,人工激发地震波。

2.1.1 洞内数据采集

掌子面里程:D1K379+998,在隧道D1K380+052边墙上对称布置接收孔2 个,孔上倾5°,深约1.8 m;
在掌子面与接收孔间右侧边墙布置24个激发孔,孔下倾10°,孔间距约1.5 m,深约1.5 m。激发孔装填的药量均约为60 g,数据采集过程中水封炮孔。观测系统布置如图3所示。隧道内数据采集时间约2 h。

图3 TSP法观测系统布置示意图

掌子面里程:D1K379+998,岩性为花岗岩,岩质硬,弱风化,围岩较完整,呈块状结构,节理裂隙不发育,掌子面有少量裂隙水渗出,判识为Ⅲ级围岩。

2.1.2 TSP法数据处理

TSP303数据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偏移距计算、时变高截、带通滤波、初至拾取、炮能量均衡、反射波提取、P波及S波分离、速度分析、深度偏移、反射层拾取等[3]。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获得隧道掌子面前方的纵横波的时间剖面、深度偏移剖面、岩石的反射层位、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各反射层能量大小等成果资料,同时还可得到反射层的二维和三维空间分布[5]。

2.1.3 TSP法资料分析及解译

根据本次TSP法反射层位及物理力学参数成果图(图4),可以看出:

注:图中Vp、Vs为地震纵波波速、横波波速;
静态杨氏模量、动态杨氏模量反应了岩体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是表征岩体刚性特征的重要物性参数

(1)掌子面前方0~66 m段及86~120 m段反射层零星分布,纵波速度6 000~6 400 m/s,为相对高速段落。

(2)在掌子面前方66~86 m段落存在明显物探异常:该段反射层密集,与隧道大角度相交,且反射系数主要为负值;
纵、横波速相对下降,岩石密度及杨氏模量下降。

依据本次物探成果,结合勘察设计资料,推测掌子面前方0~66 m段及86~120 m段分别为弱风化花岗岩、凝灰熔岩,节理裂隙不发育,呈块状结构;
掌子面前方66~86 m(D1K379+932~+912段)为接触带,接触带处围岩完整度下降,节理裂隙发育,如表2所示。

表2 TSP法预报成果

该处施工时正值夏季多雨时节,大气降水补给充分,因此推测接触带富含地下水,施工过程中应重点防止隧道涌水及塌方。

2.2 超前地质钻孔

为验证TSP法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对隧道物探异常段落采用超前地质钻孔做进一步探测,超前地质钻孔钻至D1K379+923(TSP法掌子面前方75 m)时,钻速变化,出现顶钻现象,地下水承压,钻孔出水量突然增大,从孔口突涌而出,如图5所示。

图5 超前地质钻孔出水情况

由于隧道地质报工作充分,结论准确,施工现场提前备足了排水设备,并严格落实了应急方案,本次突水未造成财产损失。

本文以勘察阶段地质资料为基础,对隧道接触带进行初判。在施工阶段采用TSP法、超前地质钻孔等对接触带进行详探,通过超前地质钻孔验证情况及跟踪实际开挖情况,取得以下结论:

(1)本次综合地质手段判识结果与实际开挖基本一致,通过判识工作降低了突涌水对施工安全的影响,取得了较好效果。

(2)为准确探测隧道富水接触带,各阶段地质工作应层层加深、层次分明,针对性的采用地质手段进行综合判识。

(3)为准确判识隧道的各类复杂地质情况,勘察设计阶段地质工作与施工阶段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勘察设计阶段地质工作可指导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方案选取,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则能修正勘察设计阶段地质工作,两者有机结合,方能取得最优效果。

猜你喜欢 掌子面花岗岩物探 强风化花岗岩地层中双护盾TBM掘进参数和控制要点分析交通科技与管理(2022年9期)2022-05-24横波技术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分析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19期)2021-12-06草店-小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科技视界(2020年13期)2020-06-03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用技术研究科技视界(2019年21期)2019-09-25软弱围岩掌子面挤出变形影响因素分析山东工业技术(2018年16期)2018-09-26新疆花岗岩地貌地质遗迹分布及其特征概述炎黄地理(2018年4期)2018-07-13隧道开挖对掌子面前方围岩影响范围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14期)2018-05-14地质调查物探技术发展研究装饰装修天地(2015年8期)2015-10-21TRT6000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33期)2015-10-21佳木斯地块东部二叠纪锦山花岗杂岩体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4年4期)2015-01-07推荐访问:隧道 地质 手段
上一篇:蒙药经典制剂的蒙医与西医双向临床定位方法*
下一篇: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技术应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