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及其时代薪传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2 点击:

王结义,刘振宏

(皖南医学院 1.护理学院;
2.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开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改革、建设等各个历史时期凝练出许许多多伟大的革命精神,这些伟大的革命精神同伟大建党精神一道,是中国共产党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伟大建党精神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伟大建党精神贯穿在党的创建、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特质的集中展现。研究和梳理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对当前我们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是建党精神形成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矛盾愈演愈烈,工人运动高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欧洲工人运动失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创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对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列宁结合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夺取政权、执掌政权的经验教训,继承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作为建党实践的精神载体——伟大建党精神也必然源于马克思主义。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滋养。无产阶级政党与别的政党不同之处就在于无产阶级政党从不追逐自身私利,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无产阶级政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无产阶级政党正是克服了种种狭隘性,才能带领群众在革命中始终表现得最为彻底和坚决,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另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特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彰显了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执着和信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和立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共产党人意志品质的生动写照,“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忠贞不渝、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这些都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内在规定。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驱们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努力将批判的武器变成武器的批判。

2.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历史逻辑

近代中国面临的社会政治危机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历史逻辑。近代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的船坚炮利打碎了天朝的美梦,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族深陷亡国灭种的历史危局中。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使中华民族摆脱空前的危机,积极投身于救亡图存的伟大历史洪流中,探索各种各样的救国方案,却无一获得成功。尽管这些尝试和努力都没能获得成功,但却为后来的革命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鉴。以农民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主张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代表的戊戌变法以英、日资本主义国家为模式,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最终被封建顽固派扼杀。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代表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却没能彻底铲除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统治的根基。无数中国先进分子历经千辛万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均未能取得成功,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及中国人民面临的悲惨命运。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3]。五四运动后涌现出的一批先进分子,在反复的对比中选择了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和改变国家命运的工具,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唤醒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使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日臻成熟,基于伟大建党实践而萌发的建党精神也由此产生。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下,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的革命面貌也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被奴役、被压迫的悲惨境遇,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植根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不懈探索中。尽管各种救国方案由于内外因素的制约而最终失败,但这些主张、思想和实践活动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进分子扭转民族命运的斗争精神、牺牲精神、理想精神、爱国爱民精神,这些都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有益借鉴。

3.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实践逻辑

革命先驱建党实践是建党精神形成的实践逻辑。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人民空前觉醒。一批批先进分子肩负救国救民使命,孜孜以求地探索改造中国现状的各类方案,国外的各种新学说和新思潮纷纷涌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以其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从众多新思潮中脱颖而出,逐渐被先进的革命分子所接受。李大钊作为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火种的先进分子,其撰写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的传播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也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信仰,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在工人运动实践中,革命先驱们逐渐意识到应当像俄国一样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让先进的政党充当起革命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1920年2月,为躲避反动军阀迫害,陈独秀从北京转移至上海,在护送陈独秀离京时,李大钊与陈独秀商讨建立共产党组织问题,即“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0年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杂志编辑部正式诞生;
同年10月,北京的共产党组织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办公室正式成立;
随后,长沙、广州、济南等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成立。各地的早期共产党组织成立后,他们中的先进分子一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工作,与社会上盛行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针锋相对的斗争;
另一方面,他们深入到工人中去了解工人的疾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们宣传和灌输马克思主义,逐步唤起工人阶级的伟大觉醒,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思想基础。1922年党的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确定了两个重要原则,即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党的内部要有严密的高度集中的有纪律地组织和训练。中共二大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章,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等做出具体规定。此外中共二大还首次阐释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从中国共产党建党实践的逻辑主线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伟大建党实践在观念上的反映,建党实践是建党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无数的革命先驱们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逐步积极地投身于革命实践中。

4.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文化逻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文化逻辑。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基因,也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根”与“魂”。伟大建党精神虽然属于政党文化,但其作为一种群体性社会现象,必然萌发和生成于相应的历史环境中,也同样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高度契合。五四运动后,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潮涌入中国,你方唱罢我登场。当时的社会新思潮中既有科学社会主义,又有冠以“社会主义”名称实则是资产阶级流派和小资产阶级流派的各类思潮。科学社会主义能在这么多思潮中最终胜出,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是它同我们传承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念相融相通。所以,马克思主义最终在中华大地生根落地、开花结果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又是一群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无产阶级建党实践中形成的建党精神也必然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与血脉,所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建党精神的文化母体,蕴含着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基因,为建党精神的生成提供了丰富营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体现着古人对真理和知识的虔诚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体现了古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体现了古人爱国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临患不忘国,忠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了对他人至公无私以及丰富的民本思想。伟大建党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形成了极为深厚的文化积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赓续了“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彰显了“守其初心、始终不变”的赤子情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继承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无畏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发展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内在资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文化基因。

历史是一面镜子,是最好的教科书。在风雨如晦的近现代中国,一批先进分子在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上经过反复对比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建党精神作为精神形态也由此诞生。弘扬建党精神要求我们党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我们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继续坚守初心使命。

1.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战争年代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4]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近代以后,旧式的农民战争、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及各式各样的西方资本主义方案都宣告失败。这充分说明当时的各种理论、主义或方案都不能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中国也迫切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引。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使广大的中国先进分子欢欣鼓舞,中国共产党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指引下,在与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应运而生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为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提供理论指导,使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人类史上的人间奇迹,归根到底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决定的。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科学洞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实现最终的解放指明了道路与方向;
其次,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上其他的思想家提出的思想与理论不同,它超越了书斋里的学问,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产生,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其创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特征使其能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吸收、借鉴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5]。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与行动指南。

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创新、包容、开放的姿态不断引领其他精神谱系的形成与发展;
另一方面,又要让其他精神谱系与伟大建党精神一道,共同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更大光荣而不断前进。

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下,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守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牢记初心使命,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2.弘扬建党精神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近代以后,旧式的农民战争、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及各式各样的西方资本主义方案都宣告失败,这充分说明:当时的各种理论、主义或方案都不能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中国也迫切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引。理论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国家需要的程度。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使广大的中国先进分子欢欣鼓舞,勇于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了它是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理论,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去解决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我们党百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经验。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科学判断了中国革命性质、特点,注重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开辟了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成功道路。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充分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6]。毛泽东同志还告诫人们不要离开中国特点去谈论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要“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7]。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历史课题。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又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息息相通,在根本上具有内在统一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革命思想、奋斗意志、理想情怀、共同体价值等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倡导的价值具有相通性。

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一方面,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两种消极倾向,采取正确吸收的态度加以继承与扬弃。另一方面,用伟大建党精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中国的民族精神、民族智慧和历史经验与马克思主义充分融合,让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更富有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在未来的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以伟大建党精神武装全党,凝聚各方面力量,调动亿万中华儿女的积极性,用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广大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继续奋斗。

3.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求我们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继续坚守初心使命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社会革命的同时,还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也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之所以能从容面对各种风险与挑战,一如既往地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始终做到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魄力同一切损害党的肌体的因素作坚决斗争,充分汲取历史智慧大力推进反腐建设,其出发点还是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新的历史征程中能继续发挥主心骨作用。为此,我们党在理论方面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严三实”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夯实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根基。在制度建设方面,提出“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构建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来强化巡视监督,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以及监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将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精神特质的集中凝结,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坐标与参照。我们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迈向新境界。建党初期,正是本着改变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面貌和逆转人民的悲惨命运的决心,一批批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在风雨如晦的环境中高高擎起马克思主义真理火炬,抱着救国救民的初心和使命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向前,一步步迈向建党初始就确立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宏伟目标。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与发展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思想,也是党的指导思想、依靠力量、价值旨归的根本体现。

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要继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基本理念,在推进自我革命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为民情怀。当前,我们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中国共产党继续坚守初心使命,践行“人民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努力去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面对未来各种可以预见的风险和不可预知的挑战,伟大建党精神依然是我们前行的强大支撑。传承和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能够为我们克服各种风险与挑战,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们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红色血脉,见证着中国革命、改革和发展的光辉历史。伟大建党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一道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精神家园,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精神滋养。从理论上廓清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文化逻辑是我们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的必然要求。“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指导伟大实践。”[8]在新的历史起点下,我们要将伟大建党精神充分转化为现实力量,进一步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猜你喜欢 建党马克思主义革命 临江仙·庆祝建党百年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建党百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百年建党路上的“科学巨人”金桥(2021年7期)2021-07-22小画家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12期)2021-03-2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中国的出行革命21世纪商业评论(2018年6期)2018-07-06粉红革命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掀起秋冬潮流革命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推荐访问:薪传 建党 生成
上一篇:不同车辆模型作用下混凝土简支T梁桥的动态称重研究
下一篇:窄治疗指数药物利伐沙班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