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19 点击:

文/韩梅 杨子群 肖宜辉

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统计数据,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88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99.7%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同时伴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集社交、娱乐、生活、咨询、学习等功能于一身的集合性工具,这也导致了手机成为了人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对手机社交媒体的使用和依赖不断增强,大学生作为手机社交媒体的早期接触者和广泛使用者,其对手机的依赖尤为突出,目前高校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率已几乎到达100%。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的出现,大学生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无疑对大学生本人学习和教师课堂效果都产出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是指大学生对手机上的社交媒体过度使用难以控制,导致对身体、学习、工作、生活等产生负面影响的痴迷状态。本文从现实出发,结合大学生心理因素与行为习惯,编制课堂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了解其课堂手机依赖情况,总结行为特点,分析成因,为拓展和深化手机依赖研究提供可能,为改善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症提供建议,通过调整学生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基于大学生玩手机现象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本文对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做出更加深入的探索,并能为之提出合理的建议。此次自填式问卷共设置40个问题,发放并回收问卷666份,现做梳理分析如下:

1.被试大学生基本信息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选取青岛某高等学校的大学生为抽样群体,在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及不同年级中进行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6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14%,符合统计分析要求。

由于手机的使用态度与手机使用情况会对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养成与课堂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故本次调研面向对象主要为低年级学生。大一、大二同学占总人数的74.17%,所调研对象以理工农药类学生为主,占总人数的52.7%。

2.问卷信度分析

本问卷中涉及的多数问题为5级量表问题,经检验,其信度系数值为0.829,大于0.8,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高,可以开展进一步研究分析。

3.现状分析

(1)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现象十分普遍

经调查,在手机的使用时间上,研究对象每堂课共50分钟,33.03%的学生课堂手机使用的时间超过40分钟,19.67%的学生超过20分钟,仅有22.82%的学生课堂手机使用时间低于10分钟。由数据可见,72.71%的学生课堂手机使用时长过半。

图1 学生课堂手机使用时长

(2)大学生对课堂手机依赖程度高

首先,针对“高等学校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原因”展开调查。大部分(64.43%)的学生是因为课堂内容枯燥死板、缺乏吸引力,进而被手机上的娱乐资讯吸引;
还有部分(27.02%)学生认为在自己自律意识不足和课堂管理松散的情况下,难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由此可见,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课堂管理松散以及学生自控力不足是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主要原因。

其次,关于学生课堂手机使用状态,多数学生(51.35%)表示“只想用手机看个时间却不由自主的打开社交软件”,部分学生(36.63%)表示“无法使用到社交媒体时会使得自己焦躁不安”,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会因为需要回复手机上的消息而暂时中断学习”,同时,在上课的时候也会因为没有回消息而焦躁不安并下意识去看社交媒体上是否有新消息。这一系列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因为自制力不强与长期使用手机养成的不良习惯,导致手机在课堂或者课下学习中往往成为自己学习专注度的干扰因素,对个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3)大学生对改善课堂使用手机行为持有积极态度

谈及未来改进建议,大部分学生(83.18%)表示自己愿意在老师帮助下,提升自己利用手机检索、获取、识别信息的能力。76.43%的学生认为学校建立并落实完善的课堂手机使用准则是很有必要的,这更从侧面反映出在手机高度渗入课堂的当下,如何能将其更有效的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是有待探索的,如何做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使教师讲课更加生动形象,这都是师生共同想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此理应先建立相关基础的规范,明确好合理的课堂手机使用准则。

1.教师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上课期间,35.89%的学生会浏览电子书,28.98%的同学会浏览新闻资讯,50.06%的同学查看短信、微信和微博等社交信息,34.38%的同学玩游戏、看视频。相对于系统且枯燥的课堂知识,网络媒体平台上多种多样信息更容易满足人们的精神消遣娱乐。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是通过“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授课,与学生互动较少,并且大学知识专业性较强,内容相对晦涩难懂,导致课堂内容与吸引人的消遣娱乐二者在本质上的差异决定了课堂教学吸引力较小。

图2: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所进行的活动

图3:学生课堂手机依赖行为与教师讲课死板、没有吸引力有关

2.教师课堂管理不严

图4:学生课堂手机依赖行为与教师课堂管理松散有关

高等学校与初高中学校的教课方式不同,大多数大学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要求不严格,不关心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大学大多都采用大班教学与流动教学,教师无法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完全了解,增加了教师的课堂管理难度。同时,由于每学期期末学生需要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测评,教师出于害怕得罪学生从而影响自己年终考核的心理,导致不敢过度干涉学生。

3.学生从众心理的内在驱使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从众心理,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由于社群效应,出于怕被孤立以及自我保护的心态,大学生处于同一群体中,当他人均倾向于某一看法或采取某一行动时,大多数会选择跟从与他人言行保持一致,因此依赖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也就不足为奇。同时,过分的从众会使学生遇事缺乏自我判断,抑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提高;
过度沉迷网络还会加剧学生的畏难心理,上课遇到需要深入思考的情况时,很难做到专心思考,浮于表面,无法深入,转而通过查阅手机资料寻找捷径,逃避思考。

4.学生对部分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象会因课程科目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很多学生未能体会到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认为这类课不听也罢,只要最后考试及格就行,这种懈怠的态度导致学生使用手机来打发上课时间的现象越来越多。以机械学科为例,高等数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等必修课程上课玩手机的学生仅有30%-40%左右,而选修课则有50%以上的学生玩手机,成为重灾区。这反映出学生对课程不重视则就会出现通过玩手机来消遣的现象。正是由于大学生对于选修课程的重要程度认识不清晰,导致选修课上出现大量玩手机的现象,学生学习质量大大下降,这势必会对其未来的学习和认知造成严重影响。

5.学生自控力较差,缺少合理清晰的目标规划

大学生的盲目乐观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过分自信,认为分数高就等同于掌握的好,未能认识到考试分数高并不代表可以灵活运用。因为目前大学生的结课考试大多是过关性测试,题目难度较小,这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上课玩手机靠考前突击就能取得不错成绩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剧课堂手机依赖行为的发生,陷入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当前本科生就业形势的盲目乐观。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已经达到48.1%,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如果学生不能正确认清就业形势,将会缺乏危机感,更不会严格要求自己,致使在课堂上懈怠并出现玩手机的现象。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目标缺失现象并且造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缺失目标造成学生自制力薄弱,无所适从、行为盲目,不清楚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也不清楚课程学习的目标。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借以手机来逃避现实的学习生活。

1.高校制定并落实更加完善的教学制度,对学生形成有效约束

首先,高校有关部门应充分调研不同类型老师和学生的课堂需求与建议,结合学校相关教育教学标准与要求制定完善的课堂手机使用规章制度,明确手机使用的场所、时间等要求,并完善监管与惩罚措施,来禁止或规范大学生在课堂上将手机用于非学习用途。

其次,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自我约束环境。传统的课堂约束基本是在教室门口挂手机袋,这种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可能准备多部手机或者仍然不听课。相对有效的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经过教师和学生充分讨论,制定符合课程和专业实际情况的课堂规则,实行软性的手机限制或者老师加大对课堂纪律的管控,提升学生参与度,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遵守自己参与制定的课堂规则,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2.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很好地适应当前教学现状,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教学需求。教师想调动学生的专注度与积极性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从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和疑惑点切入,通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增加学生发表观点和讨论的机会,或制定难度和形式符合当前时代形式的作业任务。此外,还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多课程联动,制定以学期为期限的大型课题作为结业考核的一部分,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努力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获得专业知识与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与学习环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行为

大学期间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导致其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对减少上课玩手机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主要学生干部的作用,在学习生活中做好带头作用,服务作用,营造更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

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多种方式加以引导

学生的心理状况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上课情况,手机依赖综合症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出现如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有时也会出现抑郁及毫无征兆的心理低落现象,学校、老师、班干部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不能简单地做个心理测评或者依靠班干部上报或者学生自己提出。而且,学生心理特征也会随着在校不同时期发生阶段性变化,不同的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也会有所差异。其实,较多的手机依赖综合症患者深层原因并非是喜欢玩手机,很有可能是生活中的适应问题、情感问题、学业问题等的延伸。学校要根据不同的时期开展不同的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必要时,可运用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将深层原因找出,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沉迷网络逃避问题。手机依赖现象也将随之消失。

5.加强学生品质教育,提高其自主拒绝不良行为的能力

大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学校、家庭对其影响更多是外在的和有限的,手机依赖更多是个体意志力薄弱以及缺乏自主意识所造成的,所以高校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体育、美育、课程思政等形式,加强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使之树立坚定的意志品质,拥有完善的独立人格,自主的拒绝不良的上瘾行为。因此,从入学开始就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注重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引导和思想引导。上课玩手机归根到底如果不从学生本身做出改变,再多的外部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引导工作可以渗透到教学当中,而不是单独独立出来,带领学生了解更多所学专业现状与最新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树立合理清晰的目标。

此外,在入学之初,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并不了解,就更不用说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了。因此,只有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了解专业的发展和前景,才能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建立学习目标。同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产生危机意识,梳理自身状况,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很容易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肯定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自己的优缺点。其次,学生要从自身做起,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不断反馈学习效果,根据反馈进行调整,提高学习的效能感和成就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摒除课堂不良手机行为。

6.学生应提高自律意识,做好职业规划

学生应明确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同时,应认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且切实可行的学业和职业规划,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通过自我监督、互相督促等方式来提高约束自我的能力与效果。

若学生意识到自身有严重手机依赖症,要积极主动地寻求心理医生或老师与同学的指导和帮助,及时调整心态,缓解因手机依赖症带来的焦虑、烦躁和不安,从而逐渐摆脱手机依赖心理和行为。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课外实践和文化活动,来充实自己的课余时间,改变自己的休息习惯,将注意力转到其他有意义的事件中去。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大学生(2022年1期)2022-01-28欢乐的课堂作文与考试·小学低年级版(2021年17期)2021-10-01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大学生就业趋势民生周刊(2018年13期)2018-08-22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高中时代(2017年9期)2017-12-26秋天在哪里快乐作文·低年级(2016年12期)2017-01-03美育教师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35期)2016-10-17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廉政瞭望(2016年8期)2016-09-12推荐访问:成因 依赖 课堂教学中
上一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改造工程的设计施工现状与策略——以张掖芦水湾生态景区为例
下一篇:“数”说2022年中国厨电市场:三个品类仍有亮点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