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景煤矿特厚泥岩顶板巷道变形特征及控制技术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19 点击:

马海红

(华阳新景公司,山西 阳泉 045000)

新景煤矿8128综采工作面主采8号煤层,8号煤层赋存稳定,结构较复杂,一般含2层夹石,下部夹石由南向北逐渐增厚,最厚处达0.61 m。煤层以镜煤、亮煤为主,内生裂隙发育。煤层总厚2.34~3.54 m,平均厚度2.94 m,倾角2°~10°,平均倾角6°。煤层顶底板具体岩性情况见表1。

表1 煤层顶底板结构Table 1 Coal seam roof and floor structure

8128综采工作面位于+525水平,地面标高850—1 042 m,工作面标高520—556 m,埋藏深度为336~506 m。工作面井下位于8号煤芦南区北翼采区,东为8127工作面(正掘),南为8号煤芦南区北翼采区大巷,西为8129工作面(未掘),北为525水平中条带大巷。

目前8128工作面正在掘进进风巷,巷道为矩形断面,净宽5 m,净高2.8 m,走向长1 545 m,沿8号煤层顶底板掘进,采用“锚杆+锚索+W钢带+金属菱形网”支护。由表1可知,巷道顶板为厚度较大的软弱泥岩,在掘进过程中不易维护,巷道变形严重,甚至出现局部冒顶的现象。为此,需对特厚泥岩顶板条件下的巷道变形机理及围岩控制技术展开研究。

在8128进风巷顶板钻取泥岩并带回实验室,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其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测试后的衍射图谱如图1所示,顶板泥岩矿物分成见表2。

图1 顶板泥岩X射线衍射图谱Fig.1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 of roof mudstone

表2 顶板泥岩矿物成分Table 2 Mineral composition of roof mudstone

由图1、表2可知,8128进风巷顶板泥岩中72.81%为黏土类矿物,其中高岭石的含量最高,达到了38.42%,这使得泥岩顶板的强度较低,且遇水后极易软化变形。

将泥岩试样先进行浸泡饱水,后将其风干,共进行4个循环的饱水—风干测试,分析顶板泥岩遇水后的软化崩解程度。如图2所示,泥岩试样在经过2个循环的饱水—风干测试后发生了断裂,并出现了明显的崩解现象,经过4个循环测试后,泥岩试样已完全崩解成碎块。

图2 顶板泥岩饱水—风干测试Fig.2 Water saturation-air drying test of mudstone roof

采用扫描电镜对对泥岩试样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扫描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在泥岩表面,大量矿物碎屑杂乱分布,其中绿脱石主要为片状或叶状,伊利石呈丝缕状,高岭石呈四边形板状。各颗粒之间分界明显,相互凝聚或无规则叠加,构成大量的孔隙(1~3 μm)。巷道开挖后,应力重新分布,使得裂隙进一步扩展发育,并逐渐贯通,为矿井水的流动提供了水力通道。

图3 顶板泥岩电镜扫描图Fig.3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of mudstone in roof

3.1 巷道原支护形式

8128进风巷在掘进初期围岩情况较好,在掘进3个月后顶板的下沉量急剧增大,局部区域甚至出现了冒顶,严重影响井下安全生产。现场原支护具体参数如下。

(1)顶板。顶锚杆采用直径18 mm,长度2 000 mm的螺纹钢锚杆,间排距为800 mm,每排布置6根,铁托板长度、宽度为150 mm,厚度15 mm;
顶锚索采用直径16 mm,长度8 000 mm的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制成,间距为2 400 mm,排距为1 600 mm,每排布置2根,铁托板长度、宽度为120 mm,厚度15 mm,每排锚索用3 000 mm的槽钢连接在一起。顶板下方铺设40 mm孔径的金属网。

(2)巷帮。巷帮采用圆钢可回收锚杆进行支护,锚杆直径18 mm,长度2 000 mm,间排距为800 mm,每排布置4根,铁托板长度、宽度为120 mm,厚度10 mm;
在煤柱帮补打锚索,锚索直径16 mm,长度7 000 mm,间距为1 800 mm,排距为2 400 mm,采用2 200 mm长的槽钢进行连接。两帮铺设塑钢网护表。

3.2 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特征

通过大量的现场观测分析,总结8128进风巷特厚泥岩顶板的破坏特征主要有以下方面。

3.2.1 初期变形量较大

由于顶板泥岩强度较低,巷道开挖后,在应力卸载的作用下,顶板变形量急剧增加,在开挖前10 d,顶板的平均变形速度达到了9 mm/d以上。

3.2.2 顶板发生塑性流变

在巷道掘进期间,对顶底板变形情况进行了持续观测,观测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掘进前2个月内,变形情况不明显;
在第3个月后,顶底板移进量大幅度增长。说明巷道围岩自开挖后一直处于塑性流变状态,其变形趋于稳定的周期达到150 d甚至更长,动压显现明显且持久,不利于巷道维护。

表3 顶板变形监测情况Table 3 Ro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3.2.3 支护结构失效破坏

由于巷道变形量较大且变形持续时间较长,局部区域出现冒顶,顶板下沉导致顶板锚杆脱出,悬吊于泥岩顶板上,失去支护能力;
大量锚索托盘存在外翻现象,且部分锚索拉断,金属网内兜矸较多,形成大量网包,严重威胁巷道安全生产。

3.2.4 顶板下位岩层破坏严重

对顶板进行钻孔窥视,巷道直接顶下位泥岩层0~2 m裂隙发育程度高且已相互贯通;
2~5 m的岩层裂隙发育程度有所缓和,但存在轻微离层;
5~8 m的岩层完整性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浅部围岩破坏冒落后,深部围岩也会逐渐离层垮落。因此,需加强对下位岩层的支护强度,提高支护构件的刚度。

4.1 支护方案优化

(1)巷道开挖后及时对围岩表面进行混凝土喷浆,封闭围岩表面,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弱化顶板泥岩,其中顶板喷层厚度不低于40 mm,巷帮上部500 mm内喷层厚度不低于20 mm。

(2)锚杆优化。顶板采用直径20 mm,长度2 200 mm的高强度螺纹钢锚杆取代原支护锚杆,间距由800 mm调整至940 mm,排距由800 mm调整至900 mm;
巷道两帮依旧采用原规格圆钢锚杆,将支护间距增大至850 mm,排距增大至900 mm;
为阻止岩层水平滑移错动,减缓帮角裂隙的发育程度,巷帮顶底2排锚杆分别向上和向下倾斜20°施工。

(3)锚索优化。顶板锚索长度由8 000 mm增加至10 300 mm,间排距不变,每排2根,原支护方案中顶锚索均垂直施工,为防止岩层出现拉伸破坏,优化后顶锚索分别向巷帮两侧倾斜20°施工;
巷道煤柱帮不再施工锚索。

4.2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优化后,采用多点位移计对巷道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巷道位移监测曲线Fig.4 Roadway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curve

由图4(a)可知,巷道在掘进期间,变形量增长主要集中在前20 d,在掘进40 d后逐渐趋于稳定,其顶板最大下沉量为111.3 mm,两帮最大移进量为72.8 mm,整体变形量较小,主要表现为顶板变形,遇构造时需及时补强支护。巷道稳定后,对其顶板裂隙发育情况进行观测,裂隙主要集中在巷道围岩浅部0~0.7 m,且裂隙张开度均低于50 mm,围岩整体完整性较好。

由图4(b)可知,回采期间,巷道超前工作面40 m时围岩变形开始明显增大,超前工作面25 m时变形量急剧增加,在超前支承压力的扰动下,巷道顶板的最大下沉量为374 mm,两帮最大移进量为248 mm,均满足工作面安全生产的要求。

通过现场观测及试验分析得出,引起新景煤矿8128进风巷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为顶板泥岩强度低且厚度大,原支护参数不合理,下位岩层支护强度较低。针对巷道顶板变形破坏特征,对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现场实践结果表明,巷道在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围岩变形量较小,保证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猜你喜欢 泥岩锚索裂隙 悬浇拱桥索力设计计算分析运输经理世界(2022年4期)2022-09-28CT扫描的煤岩面裂隙椭球模型重构与张量表征及其应用煤炭学报(2022年7期)2022-08-18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农田土壤表面干缩裂隙成像农业工程学报(2022年4期)2022-04-24端部参数激励下水中悬浮隧道锚索振动响应分析西部交通科技(2021年3期)2021-06-15基于CT扫描的不同围压下煤岩裂隙损伤特性研究科技创新导报(2021年33期)2021-04-17泥岩层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绿色科技(2019年14期)2019-11-19红河油田36区块水平井水平段井壁稳定技术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公路高边坡施工中预应力锚索技术的应用科技与企业(2015年19期)2015-10-21锚索搅拌头加工制作的改进科技与企业(2015年20期)2015-10-21南宁市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现状及问题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13期)2012-06-04推荐访问:泥岩 顶板 巷道
上一篇:浙江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大口黑鲈肌肉组织及生化组成特性分析
下一篇:里必煤矿三维地震勘探陷落柱的识别及应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