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18 点击:

刘衡政

(青岛少海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30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国企虽然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及发展优势较为明显,但要想长期占据优势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应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强化资金管理,并提升资金统筹水平,顺利推进企业内部的资金活动。

国企内部组织系统繁杂,经济活动形式多样,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开展经济活动的必然条件。为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金,国企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及经济活动要求,开展资金管理工作,适当收紧资金,从根本上避免不必要的开支。目前,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国企资金集中管理依旧面临许多问题,若各类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企业极其容易遭遇资金风险。

(一)降低资金风险率

集中管理内部资金,有利于高效整合国企下属单位的资金,促使财务人员深入分析资金使用状态并及时发现问题,挖掘潜在危险因素,避免资金管理不到位对企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采取适合国企的资金管理模式,能够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改善企业不良风气。

(二)增强企业实力

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因此,要协同开展工作,在工作中相互监督,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意见及决策支持,确保企业经营项目顺利推进,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同时也要提升国企信用等级,拓展企业的资金规模,增强企业综合实力。

(三)提升资金利用率

若企业内部资金较为分散,财务管理人员难以分析各类资金动向,容易导致资金闲置及浪费问题。集中管理企业内部资金可促使闲置资金的高效利用,并产生比较可观的效益。若企业资金冗余,则可再次调配资金,将资金投入经济活动中产生更高的收益,避免发生大量资金闲置的问题。

(一)旧机制影响及编制计划问题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各个企业均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部分国企在发展中仍采取传统的经营模式,导致企业发展面临巨大的阻碍,部分国企甚至负债巨大。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国企发展思路单一,其职工的工作理念也存在滞后性。国企职工一般认为自己端的是“铁饭碗”,进入国企后逐渐丧失了工作积极性,奋斗理念也逐渐磨灭,企业内部工作活力不强,不利于企业的运营发展。同时,国企资金管理及使用控制制度较为陈旧,制度未进行更新,在既往的制度指导下开展工作,国企的发展进步必然受阻。此类问题是多数国企的常见问题,因此,如何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合理管控资金,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国企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资金计划是资金管理的基础,要根据计划开展各项工作。而实际工作中,企业的资金计划常常编制不到位,各个分公司财务管理部门承担了较大的责任,但其实企业部门及职工的参与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无法第一时间把握业务活动的要点,也无法制订切实可行的资金管理计划。此外,部分国企只关注资金收益,对其他方面管控不严格,所以制订的计划也并不符合企业战略方针,企业无法结合实际经营情况预测资金流量。

(二)监督不到位及管理不规范

现阶段,国企并未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仅结合上级领导要求展开资金管理,并未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资金情况完善相关的业务体系,导致资金管理混乱,无法合理配置和使用企业内部资金,资金使用价值也无法提升。部分国企虽然制定了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但实际操作过程与制度不匹配,无法及时回收账款,随着时间的推移,坏账大幅度增加,企业实际资金与统计资金出现差异,资金的使用安全难以保障,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国企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同时难以溯源。部分国企领导认为企业资金充足,企业亏损或者盈利对自身影响较小,这种落后的观念导致国企在运营中暴露出大量的问题。比如部门内部认为资金不足,便向企业的财务部门申报更多的资金,并向上级领导申报更多的项目,导致企业内部资金无法实现合理配置,部门工作效率低下,长此以往不利于国企的健康发展。此外,国企决策层对自身定位不准确,在难以作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的情况下,企业人员又并未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也无人总结相关问题,导致国企资金管理长期处于滞后状态,最终影响资金使用安全。

(三)资金管理及使用脱节

国企财务部门是资金管理的关键部门,财务部门的资金管理应当以其发展战略为基础。但国企领导对企业内部事宜拥有较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性,职工往往只能被动听从领导的指挥,以领导决策为基础开展工作,并未给予领导相关意见建议,导致下属部门与上级领导沟通不足,国企资金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比较混乱,无法有效控制资金的支出与收益。

同时,部分国企内部控制制度比较落后,缺乏内部岗位管理及财务管理机制,一旦发生资金运转风险,业务部门及财务部门就相互推诿,难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资金管理上陷入僵局,没有形成对危机负责的意识,进而使得企业资金链也面临风险。立足企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资金管理应当以总公司为出发点,全面管理下属公司,评估上报项目的资金风险,审核通过后再统一配置资金,集中下放,完成资金的统一监督。

资金风险往往具有集中性,但企业总部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各个分公司无法随意调配资金。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暴露了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风险控制不足的问题。部分国企总部资金配置的可行性不强,也无法了解下属单位的资金配置情况,导致下属单位无法满足实际发展要求,面对总公司的相关目标会出现谎报收支的情况,企业内部的资金风险也会随之增多。

(四)资金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在企业管理层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国企已经完成信息化改革,内部均实现了软件及硬件等技术支撑。国企若想落实资金管理目标,需要基于信息化技术,构建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系统把握资金使用情况。部分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并非因为硬件设备不足,而是软件与硬件的配合度不高。达到电算化基本水平后,企业并没有结合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开展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及OA系统在内部也没有得到合理使用,资金信息传递速度慢,或者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此可见,国企总公司及下属单位应当积极沟通,若沟通不足,便无法凸显信息技术的优势。

在此背景下,国企无法动态管理内部资金,也难以提升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对上级部门发布的资金无法进行入账管理,出现对账错误等情况,企业资金依旧面临较大风险。

(一)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思维

资金预算管理对企业资金控制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国企需要构建合理的资金管理机制,根据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来搭建完善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企业可设置财务管理部门,合理分配每个部门的工作,使企业保持健康运行的状态,最终达到高效管理目标。由于国企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内部工作系统性强,且资金预算分配面对的难点较多,因此,需要建立资金预算体系分析下属子公司的情况,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资金配置,这也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只有每个部门及职工均认识到资金预算的重要性,才能在工作中有意识地控制支出,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找到责任人,解决相关的资金问题。

国企领导组织及财务部门需要明白资金管控的意义,结合企业单位的资金需求,严格管理资金,避免随意分发资金的情况,提高国企的资金管理水平。创新是企业管理的重点,而传统的管理模式依然会影响国企资金管理。因此,国企应当及时转变经营思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比如,在企业运营中,要转变单一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在获得相关收益后,以市场为导向合理管控资金。如今,多元化经营是市场经济下国企的发展趋势,国企可创新管理目标及经营手段,在开展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形成与时俱进的管理思路,保证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

(二)加强资金监管,实施预算管理

目前,国企内部管理流程更加复杂,若内部资金监管不到位,容易发生大量的风险性问题,对企业资金安全造成巨大的影响。新时期,国企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意识到资金管控的价值。首先,结合企业目前的资金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制度改革,提升内部监督管理水平,达到集约化管理效果及严谨的管理目标。其次,在工作中需明确资金监督管理的工作要点,消除其中的重复性内容,减少交叉工作内容,明确每个职工的岗位职责,以制度规范职工行为,使职工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各项工作。

企业也要强化职工的责任意识,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系统,凸显国企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应监督、管理各项资金活动,各个部门定期汇总资金,反馈资金管理的各类问题并调整资金预算方案。同时,由于在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中会出现现金支出收款或者应收账款,因此需根据不同的款项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配置企业内部现金,集中管理所有现金,让现金收支由专人负责,填写报表后送入银行,并落实严格的内控制度,实现权责对接,严格把控管理质量。此外,企业应对资金管理内容进行分类,构建经营数据管理库房,并由管理人员检查数据库记录是否准确并分析各项账款记录,及时回收应收账款。

新形势下,国企关注预算管理应当立足整体,集中管理资金,分析企业的资金管理要求,采取动态管理模式,评估企业资金运营情况。在开展资金预算编制前,需做好准备工作,全方位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通过多样化的编制方法,提升编制方案的可行性及针对性。随后,要确立相关的预算目标,将预算目标层层分解,最终下发到各个组织部门,实施全过程跟踪及监控,评估企业收支是否平衡,发现误差时要及时上报并积极解决问题,为资金活动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并降低相关风险。通过资金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完成动态性管理目标,对其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从而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合理。

(三)重视风险管理,加强风险防范

资金管理过程中面临较多的风险,若无法有效降低资金使用风险,势必影响企业的运营安全。在新形势下,国企要关注资金风险管理,掌握资金管理中容易诱发风险的因素,确定其中的风险点。基于此,应积极完善资金管理系统。比如,企业职工要树立风险控制意识,打造团结协作局面,立足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从点到面完成多元化风险预测管控。要关注风险控制的良性循环,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要扩大核查范围,分析可能发生的资金管理风险,聚焦并巩固薄弱的管理环节。

同时,企业也要关注事前、事中及事后三个环节的控制。通过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做好事前调查、事中监督、事后总结,落实全范围的监督及控制方案,在事后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资金管理模式,确保资金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并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以合理的模式规避风险,有效解决问题,确保资金管理满足发展要求。

此外,在国企资金向项目或者下属单位流通时,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无法有效集中管理资金。鉴于此,应增强企业的资金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自查。国企可设置资金管理小组用于评估风险,制订风险管理计划,提出风险管理预案,全面推进风险管理,有效管理和预防资金风险。

(四)运用信息化技术,强化内部控制

国企在开展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积极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监督管理企业资金,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确保资金流动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有效监督管理内部流动资金,及时填补资金使用漏洞。另外,在国企资金管理中融入信息化技术也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降低内部运营的失误率,全面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向,确保资金安全。

调查显示,我国部分国企沿用法人管理制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该管理制度的弊端凸显,子公司资金及财务管理能力差,与总公司管理模式不统一,管理模式没有与时俱进,这使得国企面对巨大的财务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各级子公司并未加以改进,总公司也没有加强管理,导致风险系数不断提高,最终导致子公司倒闭。对此,国企应当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化资金管理技术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为内部资金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形势下,国企资金管理过程中依旧面临较多的问题,而集中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的发展方向,它有利于解决资金零散问题,提高资金利用率。基于此,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应当树立全面管理意识,从多个角度出发,探索完善资金管理模式的方法,确保企业资金利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同时,企业应当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监督总公司及子公司的内部运营情况,确保各项资金落到实处,达到既定的国企管理目标,推动国企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资金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20年13期)2020-08-12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20年12期)2020-08-12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20年11期)2020-08-10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股市动态分析(2020年10期)2020-08-102018上海企业100强上海企业(2018年9期)2018-12-07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现代企业(2016年10期)2016-11-25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世界汽车(2016年7期)2016-07-19“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中国证券期货(2014年7期)2014-08-09推荐访问:国有企业 资金管理 策略
上一篇: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管控探讨
下一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构建背景、难点与突破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