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18 点击:

宋圆圆,李舒妤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在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思想的践行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于乡村教育的落实,要求乡村地区在探索教育现代化建设与振兴过程中,把握先进教育思想的引导和教育理念的支撑,重点对乡村特色教育模式进行开发,探索劳育和美育融合的发展路径,对乡村地区学生的劳动素质、劳动品格以及审美情趣加以培养,激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有效助力乡村地区的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因此,乡村教育改革实践中,应重点针对劳育与美育的融合发展进行系统探究,构建全新的教育组织体系,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让乡村地区的学生也能共享教育发展成果。

乡村劳育与美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发挥乡村教育资源特色优势,促进学生教育质量的系统提升。对于乡村教育改革而言,劳育、美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并且通过特色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能对教育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乡村劳动教育内容相对较多,开展劳育特色优势明显。在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促进乡村劳动教育的整合构建新体系,发挥田间地头教育的作用,滋养学生的身心。另一方面,乡村美育教育内容也相对较多,并且具有特色优势,在对乡村小学生审美情趣和素养培养过程中,乡村美育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可以重点对乡村自然风光美育资源进行挖掘,让学生们认识美、鉴别美、感知美和创造美;
对民间艺术资源进行挖掘,让学生在民间艺术的学习实践中领会民间文化,探索美的创造;
对乡村风俗人情资源进行挖掘,从诗词歌赋、地方戏曲等中开展美育活动,通过美的礼仪和风俗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心灵的浸润,激发学生感受、学习真善美的能力。如此对乡村美育和劳育的资源进行挖掘,可构建特色教育体系,有效促进乡村教育工作的全面创新,引领乡村地区学生多元发展,逐步实现乡村文化和教育振兴的目标。

乡村劳育与美育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二者的紧密融合,能从多角度为乡村教育工作的开展助力,有效推动乡村地区学校教育质量的逐步提升。针对乡村劳育与美育的融合进行分析,能看出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具有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1 现代教育理念支持融合教育

在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乡村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方法的改革受到高度重视,成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现代教育思想中,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成为教育改革的必要路径,也成为乡村地区教育改革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乡村教育体系中,劳育和美育同属于五育内容,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对个体素质、习惯和能力等进行培养,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因此,现代教育理念的落实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有效促进了乡村教育改革实践中二者的融合发展。

2.2 劳动教育与美育目标一致

从教学目标角度看,乡村劳动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劳动技能,培养尊重热爱劳动的意识,促进良好劳动品质习惯的形成。而乡村美育工作主要是借助美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在美育活动中彰显劳动思维、技能,使学生在劳动中实现对美的创造,促进个人审美素养的提升。因此乡村美育可以看作是以劳动对象为载体的美术创作,共同带动乡村学生劳动素养、审美素养的显著提升,促进乡村劳育和美育工作的融合、提高整体发展成效。

2.3 劳动教育与美育功能相统一

结合教学功能角度进行分析,在乡村教育体系中,不论是美育、劳育实践,在教育活动中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健康人格的发展服务,即教师在组织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关注教育实践中学生人格形成和健康发展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必须注重通过劳育和美育有机融合,为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培养和终身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使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体验和感知不断发展、完善自身,有效带动乡村地区的学生逐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乡村劳育与美育的融合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全面推动教育改革背景下,重点探索二者的融合,能为乡村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空间。系统分析在助力乡村教育改革、振兴的背景下,探索二者的有机融合,可以重点采取以下教育改革措施:

3.1 重视主题课程设计,丰富劳育与美育内容主旨

特色主题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为乡村劳育与美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也能借助课程的设置丰富二者融合的内容主旨,使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在推动乡村劳育与美育融合的社会背景下,乡村地区的教师要重新对教育目标、教育难点等进行准确定位,树立二者融合发展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目标明确、内容丰富、主旨深化的教育活动,有效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全面优化。从乡村美育与劳育融合角度进行思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度,应在教学活动中综合分析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将理论教育作为前提,尽量对理论部分进行简化,构建特色实践课程体系,将劳动精神、美学素养、工匠精神纳入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趣味实践、动手动脑课程中不断提升自我。

例如,学校开展“匠心劳动”特色主题体验式课程,在正常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和美术教育学科教学基础上,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匠心劳动”特色主题体验式课程,整合乡村地区资源优势,让学生在特色体验课程中学习乡村手工艺品的制作、简单设备的操作、传统木工榫卯结构等,并通过劳动实践在手工艺品中融入美学思想,表达自己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将生活中真善美融入到具体的创作中,通过对作品的不断打磨和完善让学生体会劳动者的艰辛,感受创造美的过程,从而提高乡村地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成效。通过特色主题体验式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能为乡村教育改革实践中劳育与美育的有机融合创造良好的环境,内容主旨也会更加丰富,能对乡村学生的学习发展和人格完善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在乡村地区特色教育资源的支持下,带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3.2 深化乡村教研改革,优化劳育与美育教育生态

乡村地区推进劳育与美育的系统融合,需要教研工作作为支撑,只有通过合理化推进教研工作,才能为融合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让乡村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高质量的劳育和美育引导。因此针对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美育和劳育理念相对滞后的情况,在逐步促进二者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将教研教改工作的开展作为核心,打造优秀的一体化乡村师资队伍,发挥教师群体作用支撑二者工作的系统融合。在实际工作中,学校为了提高教研教改工作的整体水平,可以积极组织开展乡村教师教研微报告比赛活动等,引导乡村教师参与教育理论知识的深度学习,帮助教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在有效推进教研改革的基础上,为二者的融合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提升乡村融合教育工作的综合影响力。

例如,在乡村教育改革实践中,对教学改革活动进行教研探究,探索劳育与美育融合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从而提高教研工作的效果。可以尝试导入民间传统文化素材,如选取南京秦淮花灯作为教学主题,在教研工作中教师重点探究基于花灯的制作设计劳动教育课程,从金陵秦淮文化的传承渗透美育理念,构建劳育与美育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形成特色化的乡村教育体系,从而在创新型课堂教学的支撑下,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推动乡村素质教育改革的科学发展,探索课程教学的大融合,使乡村教育改革的内生力量得到充分的激活。

3.3 系统推进师资建设,夯实劳育与美育主体力量

高素质师资队伍的构建能为劳育与美育在乡村教育中的融合提供良好的支撑,有助于循序渐进提高融合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因此为了夯实劳育与美育融合的主体力,使各项工作的开展获得师资力量的有效支撑,在探索乡村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就要重点面向二者的有机整合开展师资建设工作,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乡村学校在积极推进教研工作的背景下,应该将培育“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作为核心思想,积极探索乡村学校校级骨干教师人才的培育,为其创建相应的培训机会,并纳入到个人考核体系中,实现对乡村教师的有效激励。在此基础上,乡村学校要注意加强与城市学校的联系,构建名师结对工作体系,把握好名师培训工作的力度,有效促进培训资源的逐步倾斜,从而带动乡村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的提升,夯实教师开展二者融合教育的基础。

例如,为了提高乡村教师组织劳育与美育工作的能力,可以重点从劳育训练和美育培养角度组织乡村教师参与学习进修活动,具体可以组织乡村教师按照手工艺劳动教育需求参与到相关实践训练中,通过亲身体验各类型的劳动活动,感知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培养劳动品格。同时组织教师参与乡村手工艺美学评选活动,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学元素,对乡村手工艺文化、民俗风情的美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确保能在开展乡村教育的过程中将这些融入到教育实践中,丰富乡村劳育和美育融合内容,达到融合工作的科学系统推进。

3.4 把握学生发展根基,筑牢劳育与美育联动基石

学生是开展乡村美育与劳育融合教育的基础性力量,在对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开发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根基制定新的教学方案,能筑牢其联动发展的基石,保障融合教育的长效化、常态化推进。因此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引,新时期在对乡村劳育与美育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把握学生发展的根基,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主要的目标导向对课程活动进行设计,从而对乡村本土劳动教育资源进行系统的挖掘,从满足学生需求的角度推动二者的有效连接,形成以美育怡情,劳动修身养性的良好教育发展状态,探索新育人模式的构建,不断提高乡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水平,保障乡村地区教育改革呈现出全新的发展状态。

综上所述,在乡村教育改革思想和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探索美育与劳育融合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能促进乡村学校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创新,逐步在乡村地区内部构建以德育为基础、智育为核心、美育为辅助、劳育为根本、体育为重点的全新育人模式,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乡村文化的振兴,使乡村教育改革的内生动力得到充分的激活。鉴于此,在未来对乡村教育进行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要从美育与劳育融合发展的角度对教育改革措施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探究,促进完善教育支撑体系的构建,为乡村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美育教研劳动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美育学刊(2022年5期)2022-10-18“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中国德育(2022年11期)2022-06-17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5期)2022-05-25——《宋明理学人格美育论》评介">宋明理学的美育之道
——《宋明理学人格美育论》评介美育学刊(2022年2期)2022-04-11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科普童话·学霸日记(2021年5期)2021-09-05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热爱劳动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5期)2018-02-10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当代工人·精品C(2016年6期)2017-01-12美育教师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35期)2016-10-17推荐访问:劳动教育 美育 路径
上一篇:小海子垦区早中熟陆地棉28个品种比较
下一篇:优质丰产南瓜新品种源蜜3号的选育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