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实施问题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15 点击:

□海晨航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为基点,落实好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贯彻落实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推动粮食产业高效优质向前迈进。

近年来,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等11 省粮油加工业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粮食产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各环节联动不足、粮食质量不高、效益较低等问题依旧严峻,粮食产业在产、购、储、加、销5 个方面还面临许多问题。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还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利用金融信贷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在各个经营主体间构建涵盖资金、产品、物流、销售等方面的内在关系网,构架覆盖生产、收购、储藏、加工、销售、物流、品牌效应等全产业链“高质量导向”发展路径。

深入研究当前“五优联动”问题短板及原因并探索推进措施,不仅能推动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有利于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1.1 “五优联动”基本内涵

“五优联动”即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和优粮优销,是推动粮食全产业链优质发展的有效路径,贯穿于“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全过程。在“优产”方面调整优质粮食种植结构,在“优购”方面将质量导向体现到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中,在“优储”方面引导分级分仓储存和绿色储量技术,在“优加”方面支持粮食行业延长产业链,在“优销”方面引导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消费。粮食产业从种植开始,到企业收购、仓储、加工,再到市场运输、销售,串联了一二三产业的“产购储加销”5 个环节,探索出一条“三链协同”的发展之路,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1.2 “五优联动”实施成效

1.2.1 全链条协同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延长产业链为抓手,连接“产购储加销”,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例如黑龙江省坚持以优粮兴农为起点、推进扩大粮食市场,进而促进农民富裕,2018 年全省原粮加工转化723 亿kg、销售1 036 亿kg,比2017 年分别增长31%和27%。湖南省南县开发“虾稻共生”产业模式,建立起育种、种植、收购、存储、加工、贸易、销售和服务的全产业链,稻虾米年产量24 万t,总产值达100 亿元,形成良好的产业融合互动模式。

1.2.2 上下游联动

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充分发挥流通在生产中的指导促进作用,鼓励“农企合作”上下衔接。大型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形成密切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并通过粮食订单和土地转让来开发优质粮食基地,以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河南省粮油加工企业创建了478.67 hm优质原粮基地,关联190 万农户。“山西小米”平均销售价格从10~12 元/kg 增加至40 元/kg 左右,加工企业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1 农民承担种植风险大,“优粮”种植缺乏动力

粮食种植作为“五优联动”的首要环节,粮食生产质量对后续产业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但现行局面下,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大量适龄劳动力离开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粮食质量以及综合生产力的提高。

一是下游产业与种粮农民利益脱节,风险大多由粮食生产者承担。一方面,大多数加工和仓储企业在粮食收购、规模订单等传统“产销联合”模式中为最终受益者。如果种植过程中发生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种植成本上升、销量下滑等风险往往向生产端的农民传递,最终导致订单农业的违约率高、契约稳定性差。另一方面,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数量减少,直接导致老龄化问题凸显,部分年纪大的农民对新科学技术缺乏认知,使先进机械和农业技术无法落到实处,农民没有享受到优惠,造成农业生产资料浪费。

二是优粮种植收益较低,粮食种植追求产量忽视质量。例如优质麦品种相比普通麦而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2018 年3—4 月的倒春寒导致东北地区大量优质麦产量低甚至绝收。虽然相关部门实施了农业保险以及种粮补贴等政策,但保险赔付以生产成本为主要依据,造成保险赔付率低和赔付金额少等情况,致使农民缺乏种植“优粮”,后续“优粮”种植推进工作较难进行。

2.2 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收储体系亟待完善

在粮食种植规模化、农业合作经营成为必然趋势的情况下,国家收购政策应回归到市场需求中去,但“五优联动”试点地区的优粮收购价格仍受限于传统体制。

一是以市场为主导的粮食价格机制作用不明显。例如2016 年实施了玉米购储制度市场化改革,内蒙古和东三省实施“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采购+补贴”机制,市场决定价格和供求,推动后续加工业盘活发展。但如今稻谷市场化收储体制还未确立,价格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

二是地方储备粮与市场需求脱节。我国现行的粮食储备体系是以中央储备粮为主、地方储备粮为辅的储备形式。中央储备粮在维持粮食市场稳定、抵御重大自然灾害和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地方储备粮多以原粮形式存在,在应急状况中大多需要成品粮供应,存在延长应急时间、“存而不用”的现象,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

2.3 仓储管理方式粗放,储备企业带动能力弱

粮食存储是“五优联动”的中间环节,现行条件下,存储管理方式粗放,政策性粮食库存难以消化等问题依旧亟待解决。

一是储存方式粗放,损耗浪费严重。传统的粮食储存方式只进行简单堆积,导致新粮变陈粮。根据国家粮食局的抽样调查,全国农户每年储粮损失率约为8%,即200 亿kg,仅河南省因储存问题而造成的粮食浪费就超过了17.5 亿kg。因为储粮条件有限,并且缺乏粮食科学储藏的知识和技术,给粮食质量和安全带来了威胁。

二是储备企业的导向和需求无法精准传递至优粮种植环节。我国大部分粮食储备企业为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上受到传统模式影响,当下对优粮种植的各项措施还采取传统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契约形式,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产销合作上,没有形成深度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农企间合作关系稳定性不足。

2.4 粮食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拓展乏力

粮食加工属于“五优联动”下游产业,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多数粮食加工业以初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

一是粮食加工“流于表面”,产业链延伸增值的后备力量不足。大多数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品牌繁多且杂乱,对于产品的加工仅停留在“稻谷成米、小麦磨面”的初级阶段,深层次加工的力度不够。

二是粮食加工企业能力不足,产业链拓展缺乏优质加工品支持。由于缺乏足够的人力和资金,无法将产业链延伸至粮食生产、收购、储存、加工、销售各个环节;
在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议价能力不强,一旦外部价格发生变动,就会处于被动处境。正是由于粮食企业对产业链延伸和销售端的增值效应认识不足,对销售网络掌控力度不强、市场增值不高,导致销售对生产的回馈能力和增强效应不足。

2.5 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行业竞争力偏弱

销售端是“五优联动”的最终环节,近年来粮食销售行业在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

一是粮食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品牌效应较弱。我国粮食品牌建设比较落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很少,缺乏整体竞争力,并且该产业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品牌营销体系不完备,缺乏整合管理。

二是粮食行业盈利能力不强,利润率偏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质储备局数据,2018 年我国粮食企业利润总额有2 177.6 亿元,除去制酒、副食品种,主粮品种的销售利润率均不到3%。企业盈利能力偏低直接影响粮食行业发展的内生性、抗风险性和可持续性。

3.1 以“优粮优产”为基础,推进粮食高质量生产

一是针对农村老龄化严重问题,培育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工和有文化中大专毕业生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鼓励返乡的青壮年劳动力成立合作社,及时接收现代农业技术,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解决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进而推动粮食优质生产。

二是针对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的问题,推进规模种植、集中种植。政府和粮食企业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建设规模性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户标准化种植,做到“优粮优种”,为粮食收储加工提供绿色、优质的原粮。

3.2 以“优粮优购”为指引,建立市场导向机制

一是针对价格机制作用不明显的问题,发挥市场在粮食收购中的主体地位。借鉴玉米“价补分离”改革成效,同时坚持并完善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

二是针对收储体制不平衡的问题,坚持以政策性收购为底线。以中储粮为基础,继续加强中央粮食储备的纵向管理,按照10%的比例建立中央储备粮应急成品粮储备。同时,要求地方储备粮机构保障仓储充足,提高收储机械化水平,做到优质稻谷分仓收购,保障粮食品质。

3.3 以“优粮优储”为助力,发挥政府储备资源优势

一是针对仓储环境落后的问题,进行现代化粮仓建设,对老旧仓库进行升级。改造原有仓储条件,以河南省为例,2013—2017 年,中央累计补贴100 亿元用于“危仓老库”粮库维修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极大地改善了粮食仓储条件,保障粮食收储安全。

二是针对粮食存储方式粗放的问题,实施分品种分仓存储。要积极开展闲置小粮仓宜存性调研,寻找符合条件的粮仓纳入各地项目计划,提升仓储设施水平,派专业技术人员看管,按照绿色储粮标准,实现稻谷分仓存储,保障粮食质量。

3.4 以“优粮优加”为推动,推进粮食产业链延伸

一是针对产业链延伸增值不足的问题,加大对粮食加工产业化升级的科技投入力度。引导粮食企业向优质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以湖州市粮食企业为例,其推出的中端大米盈利可高出普通大米3~5 倍,“优粮优加”带动“优粮优销”,通过推进龙头加工企业产业升级带动产业链良性发展。

二是针对加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引导商业银行和农业信贷机构对粮食加工企业进行扶持。如需申请贷款,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在授信额度、审放贷上可以给予粮食深加工产业的重点项目及主要企业适当的宽松政策,保证企业资金链条的延续和项目建设需要。

3.5 以“优粮优销”为目的,形成特色粮食产业链

一是针对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弱的问题,发展特色作物,加强品牌形象建设。大型食品企业可以借助农产品展销活动、世界粮食日,开展农产品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
建立特色的高端品牌,在国内相对发达地区投入优粮精深加工产品,提高自身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可以进行行业兼并收购,整合社会资源,扩大自身影响力。

二是针对销售渠道窄的问题,建立信息互动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销路。大力推进“互联网+农电”等新兴粮食销售模式,推广“粮食入网”“网定店取”等新兴网络零售新业态,降低粮农企业零售成本,打通优粮销售“最后一公里”。

3.6 建立“五优联动”循环发展产业利益共同体

一是针对农民在产业链中地位较低的问题,利用粮食企业带动农户和合作社等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能够利益共享。推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加大创新农村金融主体力度,形成公司、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种植农户等各个主体利益相关共同体。带动“优粮优产”,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二是针对销售网络尚未成熟、销售端反馈带动能力不足的问题,积极引导“五优联动”上下游产业合作,拓展分销结构,丰富产业生态,推动商超与粮食行业系统化对接。发展农旅融合、城市农业、品牌快餐、连锁超市等高附加值产业,以此提升粮食产业系统化、规模化。

猜你喜欢 产业链粮食企业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北方经济(2021年10期)2021-11-25请珍惜每一粒粮食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10期)2021-10-20逆向倒推,非比寻常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21年5期)2021-08-23珍惜粮食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2021年2期)2021-06-15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科学导报(2020年61期)2020-09-292018上海企业100强上海企业(2018年9期)2018-12-07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现代企业(2016年10期)2016-11-25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农家科技(2016年4期)2016-06-21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商界评论(2015年4期)2015-09-10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中国证券期货(2014年7期)2014-08-09推荐访问:联动 粮食 实施
上一篇:“红色物业”党建联盟赋能基层治理
下一篇:农村电商发展中“新媒体+电商”模式有效策略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