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贝雕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05 点击:

苏远志

贝雕作为广西北海传统工艺品,是城市形象名片之一,是北部湾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笔者在组织北海贝雕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结合实地深入调查走访为手段,从北海贝雕的工艺特色、传承意义、历史沿革和产业发展切入,剖析北海贝雕保护开发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境,探讨政策扶持、人才队伍建设、产品创新、强化宣传、拓宽渠道、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发展对策,为北海加强非遗项目尤其是传统美术类和传统技艺类项目的保护与开发,促进非遗保护与产业经济转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一)发展历史

北海贝雕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为核心分布区域。北海市位于中国大陆南端,南临南海北部湾,温暖湿润的气候和优良的海洋环境使得当地盛产各式海洋贝类及螺类,为贝雕创作提供了天然上好的原材料。同时,北海便捷的海运条件及广阔的市场需求,促进贝雕工艺水平的提升发展。

北海古为百越之地,秦代属象郡,汉代以后为合浦县所辖,明清两代北海为广东省廉州府合浦县属地。明清时期,贝雕已分布于两广地区。近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贝雕在北海地区逐渐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聚,20 世纪中期后规模不一的贝雕工厂出现并分布在北海各地。作为广西著名的“三雕”民族工艺品牌(北海贝雕、合浦角雕、东兴石雕)之一,贝雕随着销售渠道的扩展,辐射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全国各地,远销到东南亚、中东、欧美等海外地区,成为北海的名片、广西的骄傲。

北海贝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先秦。人们利用贝类加工作为钱币流通,后发展为简单雕琢的装饰品。西周时期出现螺钿镶嵌工艺。当地汉墓出土的贝壳,已有人工雕琢、美化的痕迹,这为贝雕的雏形。随着时代发展,贝壳、螺类不断被深入利用,雕琢技术不断提升。尤其明代以来采珠业的繁荣,大大推动了北海贝雕工艺的发展。明末清初时,北海贝雕已趋成熟。当时达官显贵用珍珠贝加工成各种花鸟、人物、书法镶嵌在家具上。合浦县博物馆藏有明朝屏风,如珠贝镶嵌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精美绝伦。清代,贝雕螺钿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更多器具上,北海贝雕博物馆藏的传世贝雕家具是明清北海贝雕工艺中的精品。

新中国成立后,贝雕进入新的繁荣期。1964年,北海市工艺美术合作社成立,贝雕生产步入专业化,门类包括贝雕画、石英钟、首饰盒、扇面、挂屏等,涌现出陈佐、梁传略、赵方、钟正彰等一批杰出艺人。1972年,以北海女民兵为题材的贝雕作品《南海晨歌》选送参加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展,引起轰动,当年国家轻工部即拨款50 万元支持广西发展贝雕。北海贝雕成为当时广西出口创汇的个中翘楚,并逐渐形成行业集聚,其时从事贝雕生产的工厂和作坊共计上百家。20 世纪80年代北海贝雕名噪一时,远销2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迎来辉煌时代。1989年,作品《程阳桥》作为北海贝雕最高水平的代表作进入人民大会堂。20 世纪90年代,受工业化冲击、因经济发展造成的企业转制等因素影响,北海贝雕一度式微,发展停滞,但工艺传承未有断层。进入21 世纪,北海市恒兴珠宝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从北海市工艺美术总厂接手,收购设备,召回技术骨干和工人,投资贝雕生产,通过改良传统工艺,提升作品文化品位,让北海贝雕重焕光彩,同时开拓多种销售渠道,带动小公司大规模生产,进一步建立起贝雕产业链,研发包括家居贝雕画等贝雕新品,在保留传统工艺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语汇,借由清雅大方的当代艺术风格走入千家万户,广受大众青睐。

(二)工艺特色

北海贝雕是广西北海手工艺人以海洋中的贝壳、海螺为原材料,巧妙利用其天然色泽、纹理形状,经设计拣选、精雕细琢、镶嵌组装等工序加工创作成各种工艺品的一种传统工艺美术。其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层次分明、形象逼真,是贝壳的自然之美、雕刻的技法美与国画意境之美的完美融合,其以富丽典雅的风格、巧夺天工的工艺、栩栩如生的造型在中国雕刻艺术中独树一帜。

贝雕之所以光华艳丽、永不褪色,关键在于每一个部件都是利用海螺贝壳的天然颜色、纹理创作,无任何染色和涂贴,工艺之绝在于能将贝壳海螺的天然纹理、色泽、形状的巧用发挥到极致。人物、花鸟、山水、静物等均是北海贝雕的主要创作题材,作品形式有贝雕装饰画、屏风、摆件等艺术品,也有文具、台灯、钟表、首饰盒、茶具等生活实用品,逾6000 种。其中以贝雕画最为典型,呈现手法又以花卉翎毛为绝,工艺繁复精巧,借鉴了木、玉、牙雕和国画技艺,选、磨、贴、拼、接、堆、叠并用,集民间传统工艺之大成。

(三)传承意义

北海贝雕将人的情怀与海的绮丽巧妙地结合起来,是北部湾人民千百年来海洋生产实践的典型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人与海洋和谐发展的历史记忆,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对研究海洋工艺美术史、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重要价值。同时,贝雕强调变废为宝,通过加工设计,将取食后抛弃的螺壳等自然废弃物变为经典的艺术品,背后蕴含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环保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不懈追求。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北海贝雕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与东盟国家民心相通、经贸往来、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北海贝雕的传承与发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二轻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的大力支持和北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旅游文体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商务局、二轻联社等有关部门,市非遗保护中心、工艺美术协会、各大高校、职校等有关单位、一大批企业以及贝雕艺人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北海贝雕不断向前、向好发展,贝雕工作室如雨后春笋涌现,北海贝雕焕发出蓬勃生机。

(一)申报保护方面

北海贝雕技艺2010年先后被列入北海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广西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下发《关于推荐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通知》,北海市将贝雕列为重点申报项目,在前面两次的申报工作基础上投入大量经费,聘请专业团队,协调全行业积极配合,多方走访,收集资料,反复研究,完成申报。2020年12月北海贝雕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2021年文件正式公布,北海市恒兴珠宝有限责任公司为其项目保护单位。

北海贝雕现有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 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 人,其中自治区级3 人、市级6 人,国家级传承人将于2022年内积极开展申报。政府给予北海贝雕传承人经费补助,鼓励并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以2020年为例,自治区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5000 元,市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助1000 元,且补助经费逐年递增。

(二)行业发展方面

2020年北海从事贝雕生产和制作的企业、工作室、家庭式作坊等为29 家。其中呈现一定规模的,主要从事贝雕画生产的有北海恒兴珠宝有限公司、北海市海城区一手贝艺创新工作室、北海喜蛙家居设计有限公司,北海市海城区精博贝雕工艺室、北海市海城区创研贝雕艺术工作室、北海二轻贝雕实训基地等6 家;
从事贝壳雕刻的有北海墨人贝雕工艺室、北海市银海区利成世工艺创意工作室、北海市银海区秉舜玉雕工作室、广西合浦日升贝艺有限责任公司、合浦县耕贝楼工作室等5 家。从业者上千,涌现出多位贝雕工艺美术大师,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 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10 人、北海级工艺美术大师17 人。他们是传承的实践主体,主要通过师徒及家族的方式传承。

北海贝雕在中国工美行业内一枝独秀,参展及获奖作品无数,荣获包括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杯”在内的30 多项国家和地方奖项,更是作为代表国礼和区礼赠送给国内外友人,北京人民大会堂、首都国际机场、国家商务部等重大场馆均用北海贝雕画做重点装饰。

北海的贝雕企业和艺人注重创新发展和创意开发,积极促进北海贝雕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在保留地域特色同时,结合当代创作理念和国外先进工艺,进行贝雕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的创新创意制作生产。

北海市恒兴珠宝有限责任公司投入500 多万元进行新工艺研发,开发了漆板贝雕和进行了烫银贝雕小件试制,开发出几十种贝雕工艺品。2012年获评为广西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一手贝艺工作室充分利用北部湾丰富的贝壳资源进行贝雕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的创新创意制作生产,将贝雕技艺传承下去,有效地提升贝雕的文化属性。2017年获首批自治区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示范基地。

喜蛙家居在保留原贝雕技艺的基础之上,在主题立意和设计上化繁为简,研发制作出适合中高端酒店、家庭家居等大众化消费级和收藏定制级现代家居装饰产品,如挂画、摆件、家居装饰品等,更适合现代人的家居品位。

北海市工艺美术协会制定行业规范,组织召开研讨会,推动北海贝雕发展。

(三)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方面

北海恒兴珠宝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强贝雕技艺人才培养。2018年投资80 万元建成北海贝雕技艺人才培养基地,支持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开展美术专业骨干教师培养,举办5 期贝雕工艺培训班,培训出数批专业技术人员;
通过课外技艺实训活动,并从技术、展品等方面给予支持,先后让30 余名年轻技师加入北海贝雕传承行列。积极与北海市各中小学及社区互动,每年组织3~5 次“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活动,让大众近距离领略贝雕艺术魅力。

一手贝艺创新工作室和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引企入校,把北海贝雕工艺作为特色课程引入到学校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聘请当地知名的贝雕工艺美术大师走进学校承担教学任务,成立“大师贝雕工作室”进行教育改革试点,开办旅游工艺品专业两个班,创新“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以“学生-学徒-学员-准员工”的师徒结对形式培养优秀贝雕传承人。开展理论与实训操作的专业核心教学与课外拓展课堂教学,接受培训人数达1000 人次。

北海二轻联社设有贝雕技艺实训基地,开展贝雕精品创作和“师带徒”传艺活动,走进大中专院校开展培训,累计培训500 人次。

张其凤、林日光、曹世莲、林雄、许承斌、李建强等一批北海贝雕自治区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多次参与到政府、企业、学校等的培训工作中,为贝雕的传承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是北海贝雕艺术传承的中坚力量。

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民族中专等学校的师生,通过专业系统的课程培训传习贝雕工艺,是北海贝雕艺术发展的新生力量。

(四)宣传展示和文旅融合方面

北海市旅游文体局、二轻联社、商务局等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北海贝雕参加国内外展示展销活动,免费提供活动摊位,并给予参展人员适当经费补助,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北海贝雕企业参展率,进一步提升北海贝雕的知名度。2012年央视10 套《探索发现》栏目,全面跟踪式拍摄北海贝雕制作工艺,让北海贝雕第一次成为央视精品栏目的主角,得到广泛宣传。

北海贝雕展示场馆众多,主要有北海贝雕博物馆、精博贝雕工艺展示馆、海上丝路北海工艺美术博览园内的贝雕展示馆、北海高新区银河科技园内的传艺—贝雕家居文化馆、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内的贝雕艺术馆等展示场馆。这些场馆的兴建使得北海贝雕艺术的展示传播、人才培养均有了现实依托。其中值得一提的,北海贝雕博物馆是由北海市恒兴珠宝有限责任公司兴建,以集中展示贝雕技艺为主题的大型博物馆,2015年被评为国家AAA 级旅游景区,成为北海市“非遗+旅游”的一个亮点。博物馆以“传承北海贝雕技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以观光旅游为中心,以贝的历史和贝雕技艺文化为主轴线,设置贝雕历史文化起源区、生产体验区、实物产品区、镇馆之宝区等区域,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多媒体及实物展示等形式,向游客展示贝雕的历史沿革、保护现状和传承情况,游客可以通过巨型玻璃隔断,观摩生产程序,详细了解设计、选料、雕磨、成型、安装等整套过程,年平均游客接待量达5万余人。

尽管北海贝雕被列入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贝雕产业也被当作当地的特色文化产业加以扶持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从长远来看,北海贝雕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制约其扩大产业规模。

(一)工艺难度大,学徒时间长,待遇水平留不住人才

贝雕的原材料——贝壳,本身质地硬、脆、易碎,加工难度大,加之贝雕工艺属于纯手工制作,或手工辅以半机械制作,还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培养1名工艺人耗时较长。据原北海市工艺美术总厂的老贝雕师傅们说,他们当学徒的时候,至少需要学习满两年才能勉强独立制作,学满五年才能出师。一份针对北海贝雕行业市场研究的调查报告显示,贝雕技艺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特别是青年一代的贝雕学徒人员流动性较大,这是导致北海贝雕技艺后继乏人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超过一半的流动人员认为市场前景不好。此外,调查数据还显示,贝雕技艺从业人员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合计有46.05% 受访的贝雕从业人员年收入在4 万元以下,综合考虑北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消费水平因素,从业人员整体年收入以中低收入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民众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依靠从事贝雕行业的收入难以平衡家庭的开支。综合这些因素,年轻人即使对贝雕技艺感兴趣,也会因经济收入等放弃从事这个行业,因此贝雕行业从业人员逐年递减,后继乏力。

(二)产业规模较小,销售渠道单一,未达到规模以上

由于北海贝雕产业没有及时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产业转型滞后,企业规模小,销售渠道单一。一直以来,北海贝雕产品的销售模式仍以传统线下销售方式为主,包括线下门店零售经营、订单批发、直销等。且线上销售未能全面铺开,全渠道营销尚未健全。贝雕企业规模小,大多以工作室、家庭作坊等小微企业形式存在,有独立法人的占不到企业总数的10%。北海贝雕没有形成产业优势。北海市恒兴珠宝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北海市贝雕生产行业里规模最大的企业,经营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资金投入不足、运营困难,技术人员严重短缺,销路远没有打开等问题。尽管该企业已经投入了几千万元对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改进,建立和推广贝雕博物馆,却仍然亏损。该企业一直采取“贝雕亏损首饰补”的经营方式支撑,非长久之计。

(三)融合创新不足,设计水平欠缺,产品难以融入现代生活

受资金、人才及市场推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北海贝雕工艺产业经济效益不佳,企业制作技艺水平也参差不齐。北海贝雕工艺水平的提升和创新也面临一系列难题,如作品缺乏创意、设计思想观念陈旧、人才不济等等,很多贝雕企业的产品设计仍停留在20 世纪90年代北海工艺美术总厂的水平,缺乏市场竞争力,结果导致贝雕企业规模大面积萎缩。加上企业对贝雕技艺的总体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公众对北海贝雕缺乏认识,从而体现不出贝雕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及技艺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北海贝雕固有的受众群体内心认同感也在发生显著的变化,总体呈现弱化衰减的态势,北海贝雕的市场认知度大大降低。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北海贝雕技艺传承和发展的难度。

(一)充分发挥政府行政保护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争取保护和发展资金

政府要继续把扶持北海贝雕产业发展提升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北海文化品牌的高度,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力度,设立北海贝雕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对贝雕加工企业提供尽可能多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探索发展新思路,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利用北海贝雕已经进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的优势,继续推动北海贝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向上级争取非遗项目保护、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平台和非遗传承人开展活动补贴等经费保障。加快推进《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让非遗保护有法可依。成立北海贝雕行业协会、研究会等社团组织,组织研讨会、论坛,深入挖掘北海贝雕文化,赋予北海贝雕新的时代内涵,编辑出版有关成果,有效保护和传承北海贝雕,促进其健康、长远发展。

(二)深化校企合作,运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充实贝雕人才队伍

依托政府主导,继续深化当地贝雕企业与高校的合作,采用多媒体手段开展项目及传承人的数字化记录,实施“记忆工程”。除了已建立校企长期稳定合作机制的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外,当地还有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等诸多高校和广西区内各大学府,也可考虑成立高校贝雕大师工作室或将合作贝雕企业搬进校园。在结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整合校企资源,组织生产企业与院校共同开展贝雕实训,逐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扬非遗传承精神,把院校作为贝雕技艺传承的前沿阵地,引导中、高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进入贝雕生产企业学习贝雕技艺,委托企业进行培训并给予学生实训补贴,运用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式,加大对北海贝雕人才的培养,从而改善人才匮乏问题。与此同时,贝雕企业也应充分考虑到培养一个熟练的贝雕工艺技师时间长、付出大,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相应提高工艺师和学徒的工资待遇水平,这样才能更好解决企业留不住人的难题。

(三)创新贝雕产品,丰富制作形式,突出特色,改进管理

成立技术研究部门,在进一步收集项目资料、梳理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深度剖析项目的技艺内涵,建立北海贝雕数据库,利用现代科技建立标准化体系。因为贝雕产品多数是工具辅助的纯手工作业,特别是贝雕画,加工步骤多,技艺繁琐,工期长,出品慢,传统画作里贝雕占比重,一个版面里贝雕呈现的画面至少达到50%~80%,成本高,产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加上受众市场又一直萎缩,销售状况谈不上好。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就需要贝雕从业者们在产品的创新开发上多动脑筋,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坚持走金字塔顶端的工艺美术路子,多出精品,也要寻求非遗融入生活的普适化产品,受群众欢迎。在传承传统贝雕技艺的同时,企业要导入高新技术,拓展贝雕的制作形式,借鉴现代艺术的特征和表现手法,增设一些与时代主流相迎合的新品类、风格和材料,利用贝雕设计制作具有城市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创新开发贝雕的各种新用途,开发国内外旅客喜闻乐见的优质工艺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开拓新市场。如北海贝雕生产企业之一的北海喜蛙家居文化馆,他们创新理念,将北海贝雕广泛运用于家居用品设计中,达到二者的完美融合,同时又因为化繁为简,将整幅画作的贝雕占比缩减至50% 以下,降低了工艺成本和产品价格,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四)扩大北海贝雕宣传面,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多模式开展传习互动,强化宣传,增进公众对贝雕文化的了解

企业善于利用“互联网+”,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贝雕文化,将贝雕技艺成果通过多渠道进行宣传展示;
通过拍摄短视频、宣传片、纪录片等方式让消费者了解贝雕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
顺应时代发展和大众需求,搭建贝雕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在淘宝、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贝雕产品直播带货,打开国内外销售市场,拓宽贝雕产品的销售渠道。充分利用各类工艺美术比赛和展览,鼓励各级贝雕大师参赛参展,展示贝雕精品。利用各级媒体积极对参赛参展的获奖贝雕作品进行宣传报道,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在广西乃至国内外有关文化场馆、博物馆等筹办专题展览,采用现代理念及技术进行展陈策划,宣传展示北海贝雕历史文化与发展保护成果,开展文化交流。通过在北海工艺美术博览园等公共场所展示带有北海文化特点、符合“一带一路”建设要求、反映向海经济发展的贝雕工艺品,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兴趣。相关部门要长期开展非遗(贝雕)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邀请社区居民参加贝雕创作比赛,鼓励群众参与项目实践传承;
选择本地有条件的中小学做试点,定期开设贝雕兴趣班;
组织贝雕传承人到校园开展授课、演示、体验等活动,宣传普及贝雕艺术。

(五)打开北海贝雕“非遗+旅游”的发展思路,扶持贝雕产业发展,以产业升级促进非遗保护和利用

北海贝雕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一项民族传统工艺,本身自带可转化为文化产业和产品经济的属性,不能简单地就保护谈保护、为保护而保护,而应将之放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谋划策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化和产业升级无疑是促进北海贝雕保护与开发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产业化的发展可以解决贝雕艺人及传承人生产生活的经费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可以加强贝雕产业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品牌。北海是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有良好的文旅开发基础,相关部门应对这些资源予以整合和利用,积极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能融则融,应融尽融。整合非遗、旅游、文保等元素,创新创作理念,打造一批贝雕旅游产品和纪念品,入驻旅游景区销售;
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将北海贝雕艺术体验和展示场馆,纳入旅游线路,使游客认识、了解并喜欢北海贝雕;
结合北海南珠节的举办开展贝雕艺术节活动,扶持贝雕产业发展,形成贝雕产业集聚区,依托北海工艺美术博览园的平台优势,吸引更多贝雕生产企业入驻,通过扩大面积、调整空间、增设项目,形成以贝雕研究和展示为中心,以独特技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北海贝雕产业园区,在其中建设北海贝雕展示中心、贝雕体验中心、贝雕商贸中心等,为游客提供观光、购物以及贝雕创作体验服务,宣传北海贝雕特色,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强化文旅融合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从而更好地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和积极作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狭隘的“纯文化保护”中走出来。对于北海贝雕来说,它既有艺术价值、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又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从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空间看,开发它的经济价值,变单纯的非遗保护为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是实现贝雕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这样不仅能推动北海贝雕的开发和保护,也能更好地通过现代传播技术使北海贝雕得到更好的展示和利用,发挥贝雕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北海市北海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金桥(2022年3期)2022-03-29北海:消除“大班额”成效显著广西教育·D版(2020年1期)2020-04-22北海美 北海靓歌海(2019年4期)2019-11-04传授技艺当代工人(2019年12期)2019-07-10北海四季美文(2017年24期)2017-12-13北海之魅美文(2017年22期)2017-11-22最忆是北海美文(2017年18期)2017-09-19北海市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广西教育·D版(2017年7期)2017-07-25北海市社保网上经办系统正式上线人事天地(2016年12期)2016-12-23推荐访问:贝雕 北海 产业发展
上一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措施探讨
下一篇: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路径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