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作用——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05 点击:

杨丽琴

在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推乡村振兴是非遗工作的新业态和新亮点,要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促进非遗的传承、发展、创新。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农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近几年,青浦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乡村发展的软实力。而作为历史的产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实践,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乡村乃至一个社区的生活方式。这些文化习俗和生活时间本身是悠久的、古老的,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它源于“社区”,更要活在“社区”,活在当今,回归“社区”。村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自觉形成的文化传统、历史印记和地方认同,对提振村民精神风貌、促进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区通过非遗的宣传、展示、讲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深化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知,丰富和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9 年、2021 年青浦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分别在美丽乡村朱家角镇安庄村和练塘镇东庄村举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俨然成为向村民宣传普及非遗知识、展示非遗保护传承实践的重要平台,成为人民共享非遗保护成果的重要节日。

实现乡村振兴,我们不仅要提高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更要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更好对标我区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凸显非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价值,促进乡村振兴,助力全面小康,共享美好生活,青浦区非遗中心积极行动,以上海市“非遗在社区”活动为立足点,实现乡村布点。截至目前,青浦区“非遗在社区”共有13 项非遗项目,30 个传承点位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各种活动。

1.深入非遗调研,评选优秀典型

2020 年,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青浦区将“非遗在社区”点位进一步拓展至区内“美丽乡村”,区非遗中心上半年就积极发动区内11 个街镇进行“非遗在社区”美丽乡村点位的申报。经过申报,青浦区新增“非遗在社区”村居点位8 个,以此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为进一步开展“非遗在社区”工作,落实市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要求,青浦区组织开展了全区“非遗在社区”(优秀)示范项目和示范点评选活动。同时区非遗保护分中心相关人员成立调研小组,深入“非遗在社区”村居点位进行实地走访。围绕村居点位的基础设施、氛围布置、人员配备,以及经验做法和存在不足等方面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助力“非遗在社区”示范项目和示范点的推选工作。经基层推荐、评选领导小组审议和评估,评选出青浦区“非遗在社区”优秀示范项目2 个和优秀示范点3个,示范项目4 个和示范点11 个,进一步激发非遗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活力和潜力。

2.拓展学习内容,丰富活动内涵

“非遗在社区”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青浦区根据非遗项目的不同,开展讲座、培训、视频学习、赏析等多种活动,丰富活动内容;
将青浦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入“非遗在社区”培训项目中,丰富非遗培训项目;
借助区内重大平台推动“走出去”和“请进来”,上海青浦淀山湖文化艺术节、新春团拜会、上海市民文化节文化服务日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长三角文化交流等都能融合非遗,展示“非遗在社区”教学成果,提升影响力。

3.探索创新发展,强化示范引领

金泽镇莲湖村的茭白叶编结制作技艺项目、金泽镇蔡浜村的阿婆茶项目、朱家角张马村的田山歌项目等,都是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我们助力这些优秀典型,凸显了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莲湖村是青西郊野公园的核心村落,其拥有的区级名录项目茭白叶编结制作技艺,因地制宜,变废为宝,打响了茭白叶编结的品牌,开创了茭白叶编结新型绿色产业。村里的老人们运用茭白叶编结技艺赚取了生活费,补贴了家用,生活得到一定改善。蔡浜村作为“阿婆茶”项目的传承基地,内设阿婆茶体验馆。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阿婆茶,有着七百多年的历史,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也为阿婆茶的推广带来了发展机遇。来美丽乡村看湖景、品农家菜、喝阿婆茶已成为都市市民的度假新模式。朱家角张马村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吴歌的传承基地之一,田山歌更成为了张马村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

非遗是依托于人而存在的活态遗产,其特点是活态流变,只有进入百姓生活日常、进入百姓家,才能有生命力和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非遗“活”起来,离不开人群;
人群越大,非遗传播越广。乡村振兴建设为乡村带来了人流量,为非遗的广泛传播和大力弘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无限的空间,对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积极意义。

1.乡村振兴将有力推动非遗的保护工作

青浦区现有国家级、市级、区级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34 项,其中国家级名录项目1 项,市级名录项目14 项,区级名录项目19 项,基本形成了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目前在册的各级传承人有112 人,各级传承基地近30 个,非遗保护工作有序开展。但也要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非遗项目没有被保护好。以青浦区唯一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吴歌为例,吴歌(青浦田山歌)产生于稻作水田劳动之中,是青浦周边及水稻种植地区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但是现在稻作水田日趋减少,田山歌没有了原有的演唱氛围,田山歌的生存环境渐渐流逝,田野间原生态的田山歌已不多见,正逐渐走向衰落,亟待抢救和保护。乡村振兴为田山歌提供了原生态的生存环境,进而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保护。希望古老的青浦田山歌在原生态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能够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2.乡村振兴将大大推动非遗的守正创新

守正,就是守住精神,守住精髓,守住精华;
创新,就是紧跟时代,融入时代。非遗保护正向品牌化、生活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新方向迈进。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一大波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在振兴乡村的同时,也促进了非遗保护工作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练塘糕团制作技艺是青浦练塘地区极为盛行的传统技艺,80 后农场主杨勤峰大学毕业在建筑设计行业工作十余年后,毅然舍弃大城市生活,投身原生态农场,后受祖辈做糕团的经历启发,开始致力于这一传统美食的创新与发展。他首先在磨具设计上加入了特别定制的汉字与图案,并改变了原本一大块的版型,分割成更加精致的小块状,同时在色彩上加入了不同的天然植物粉给糕团“上色”,使糕团更加美观、极具韵味。在营销渠道上,杨勤峰开通网络营销,同时与现场手作体验相结合,让市民现场体验糕团的制作乐趣。杨勤峰的米乐农场打造成了以青年需求为导向,具有环保、生态、农耕文化为一体的体验式乡村青年中心。在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非遗面临着现代文化产业的强烈冲击,但也获得了重塑活力的重大机遇。在守正创新中,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一定会迸发出强劲的生机与活力。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乡村振兴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样,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也促使非遗走到百姓身边,使非遗重新“活”起来,进一步推进了非遗的保护工作,推动了非遗的守正创新,两者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猜你喜欢 青浦区山歌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疯狂英语·新阅版(2022年2期)2022-03-17青浦区人大工作研究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摄影作品选登上海人大月刊(2021年9期)2021-09-24Task 3疯狂英语·读写版(2021年4期)2021-08-16Tough Nut to Crack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9年3期)2019-07-01苗山歌歌海(2019年2期)2019-06-11山歌好比春江水歌海(2018年5期)2018-06-11国画:唱支山歌当代人(2016年4期)2016-05-31基于会展旅游基础要素评价指标的R/S分析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2014年4期)2014-12-31基于会展旅游基础要素评价指标的R/S分析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2014年5期)2014-11-24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文化月刊·下旬刊(2014年6期)2014-08-28推荐访问:青浦区 相互作用 为例
上一篇:为思想而立——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求学的日子
下一篇:抗战时期杭州湾海岸国防工事的修筑及实际作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