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洒黄土地——,记邹城市张庄镇矬草峪村党支部书记、山东省劳模汪洪柱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1-05 点击:

■ 程广海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诗选》

7月12日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下得让人猝不及防。雨后的山石看起来更加清晰明亮,山上的树木更加苍翠挺拔。我站在邹城市张庄镇矬草峪村委会的大院中,右手边是触手可及的狼舞山,左前方就是国家地质公园的莲青山。美丽的矬草峪村就坐落在莲青山山脉的这两山之间,周围是雄伟的大山、清澈的溪流、茂密的草木植被。许多来过矬草峪村的人感叹:这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的山村,真是一块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

而就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山村,造就了许多神奇的佳话,创造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成绩,也成为农村工作中许多方面的典型,村里的各项工作成为邹东山区的一面旗帜。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班子,更是得益于有村党支部书记汪洪柱这样的领头雁。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带领村支部一班人,不忘初心,锐意进取,一年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把昔日的穷山村,打造成让人羡慕的明星村、富裕村。

那么,就让我们追寻着汪洪柱书记和他们党支部一班人的奋斗历程,探寻他们带领群众发家致富、铸造一个又一个辉煌历史的足迹吧!

1978年高中毕业后,汪洪柱开始在外做花生加工收购生意,是村里最早的“万元户”。1988年,汪洪柱被村党支部列为有经济头脑的年轻后备干部,并在当年村“两委”换届中当选为村主任。

汪洪柱当选上村主任后,深感自己责任之大,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不负村民重托。

他对当时的老支部书记说:“我就是这个村里出生的人,在这里长大,我深深爱着这片土地,我愿意把我的光和热奉献给这里的2000余村民。矬草峪有山之好,有地之肥,有人勤劳而又勇敢,是我大有作为的地方,既然村民信任我,把我推到了村主任的位置上,我还有什么不努力的理由呢?”

面对上任后的工作和思路,汪洪柱和村支部一班人认真研究,最后决定先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那就是整山治水、搬村造田、修路架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解决村民温饱问题。

现在的矬草峪村,是由原来的七个自然村搬迁改造而来的。原来的村庄小而且零散,道路不畅通,基础设施太差,地理位置偏僻,没有资源优势。他们确立了因地制宜、改善环境、结合实际来谋求更好发展的思路。

首先,他们用3年的时间搬迁了村庄,规划了大小3条进村道路和40余条小街巷,从1988年至2003年连续十几年的时间,整山治水、修路架桥,修通了20余华里的生产路,建设各种拦水坝、拦砂坝50余座,对全村2000多亩的山岭全部整修了高标准梯田,发展了400余亩果园和1000多亩山林,实现了整山治水的目标,这些项目和工程的实施受到了全体村民的交口称赞。

在村主任任职的5年里,汪洪柱不辞辛劳,忙里忙外,一门心思扑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1993年11月,他众望所归,担任了村支部书记一职。此后,他努力践行着自己当初的心愿:让村庄变得更美起来、让村民更加富裕起来。

在采访中,汪洪柱书记谈起这样一个事。1996年,山东大旱,使得黄河段断流。时任省长李春亭来济宁视察旱情。李春亭看了济宁的旱情后,不无担忧地说:“这样的旱情,几十年不遇,邹城东部山区的庄稼,也得绝产了吧?”陪同李春亭视察的济宁有关领导说:“邹城有个矬草峪村,他们的水利建设不错,庄稼得到小水利的灌溉,长势也很好。”李春亭省长听到后,非常高兴,决定到矬草峪去看看。

汪洪柱听说李春亭省长要来他们村视察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带着省长一行人来到村里的一块花生地里,随手拔了一棵花生给李春亭省长看。拔出来的这棵花生上面有20多个果粒,个个长得饱满。李春亭省长看了非常高兴,说:“这样大旱之年,你们的花生这么好的长势,不简单!”

汪洪柱说:“这得益于我们的山区治理,得益于我们的整山治水的工程,也使得我们全村650户人家,在1989年成为邹东山区第一个吃上自来水的村庄。”

邹城是孟子的故里,历来就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从小受到儒家传统的影响和熏陶,汪洪柱深知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为民理念,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切从村民的最大利益出发,时时刻刻把村民的利益放在心头。

所以,村里的工作,老百姓看得最直接,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坚持透明再透明,把一切村级事务置于阳光下。

另一类是绿色建筑星级潜力规划的实践探索[7]。以国内近年来实施的绿色生态、低碳城区为研究对象,选取3~60 km2规模为尺度,采用GIS多因子叠加空间分析方法,构建分布潜力评价因子,以此确定绿色建筑星级潜力分布。如深圳光明新区[8]、吉林白城绿色生态城区[9]、长沙梅溪湖新区[10]、厦门科技创新园[11]、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区起步区[12]、无锡太湖新城[13,14]、南宁五象新区[15]等(表1)。

矬草峪村从1998年开始办理低保,全村共有低保、五保户120户,在当时各项救助政策还不是很完备的情况下,村里专门到上级民政部门请教怎样划分低保、五保界线,按当时享受低保的规定,2300元是底线。核实一个家庭个人收入,人均占有土地的收入,年满60周岁的政策普惠收入及子女每年的赡养费,凡达到2300元底线的,就不能列为低保对象,凡符合伤残鉴定达到二级以上的均可办理,然后按照上级解释的政策去执行,对于临时出现问题的贫困户,可以采取其他救助方式,不能纳为低保办理对象。他们把这一政策向群众作了说明并在公开栏张贴,既给群众亮明了政策,也给干部工作减少了阻力。

2014年,张庄镇实行农村财务“五规定”“六规范”,矬草村在公开的基础上把全村债权债务、资产资源资金、低保户名单逐项打印,全部明细表打印出来达19页之多,全部发到参加会议的党员和群众代表手中。在“五规定”“六规范”的基础上,又实行了手机短信制度,把当月的收入支出利用手机短信的形式发给党员群众代表,有力地促进了村庄事务的公开透明,矬草峪曾作为邹城市“五规定”“六规范”的试点村庄为全市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由于村庄多年来没有调整过土地,群众一度对村庄土地问题产生疑问,2015年利用土地确权工作的开展,组织全村党员和群众代表近30人,利用一个月的时间,丈量了全村9360余块土地,彻底摸清了全村土地现状,也打消了群众的顾虑,起到了还干部一个清白、让群众明白的目的。再比如每年的粮补,我们都是组织专门班子对全村所有的粮补面积进行逐块清量、逐块核实摸底,并进行逐户确认、张榜公布,避免了套取补贴问题的发生。

汪洪柱作为生在、长在这个村的普通村民,解决好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烦心事,是一种责任担当,更是一种温暖情怀。村里面有时会发生一些意外突发事情,有些事情群众不知如何解决处理,作为村里的负责人他都是走在前面,及时了解,及时帮助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群众的事无小事”。

2014年,本村汪广玉之子在牟平打工期间被人殴打致死,不但事情没有妥善处理,同时还要承担2万多元的费用,使其家人及亲属感到十分无助。汪洪柱及时赶到牟平,协调当地公安民政部门,不但案件得到了尽快处理,也帮助协调免除了2万多元的费用。案件在牟平法院开庭期间,他又赶到牟平,为受害方争取最大民事赔偿,给予了死者家人极大的心理安慰。两次去牟平前后七八天时间,花费近6000元没有让受害者的家人承担一分,第一次是汪洪柱书记个人承担的,第二次是在村“两委”商定后,决定由村集体承担。事情解决后,受害人家属在一天晚上用编织袋拉了满满一袋带皮花生给汪洪柱送去,用了一种最朴实的感谢方式来表达谢意,“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汪洪柱坚定地说。

埋头苦干,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汪洪柱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着力在建设美丽乡村上下功夫。通过争取在外能人投一点、对上争取帮扶支援一点、村集体筹资一点的方式,先后投资86万元对全村自来水进行改造提升;
投资160万元完成全村15公里道路硬化;
投资50万元对全村所有大街按照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的标准进行了整治,栽植绿化树木1000余棵、粉刷墙壁8000平方米,安装路灯50余盏。投入10万元对村文化广场进行改造提升,建设了便民服务大厅,打造300米长的孝德文化宣传街。清理村内水库周边环境,建设集休闲、健身、垂钓于一体的村民公园。配备专职保洁队伍,为群众营造了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被列为济宁市“环境卫生示范村”。

精心谋划,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充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汪洪柱多次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从三个方面制定了集体经济增收方案。一是规范发包程序,增加租金收入。村集体原有河滩地、果园、山林等机动地480亩,上一轮承包到期后,村里组织人员按照新标准对机动地重新丈量,丈量结果比上轮面积实际增加120亩,同时按照农村承包制度和土地政策新规定,于2004年以新的价格标准对机动土地进行了重新发包。为保证土地利用的效率和稳定性,重新发包,按照老承包户优先承包、原承包户不愿承包的进行公开发包,新一轮承包期为30年,村集体与承包户签订了规范合同并进行了司法公证。目前村级发包收入每年可达9.7万元,比上轮承包每年增加4.5万元。

生活环境改善的同时,他们又把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村党支部一班人开阔思路,抓住机遇,用活上级政策,成立集体企业。2017年3月,村里利用争取省级集体扶持资金100万元,成立了矬草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甘薯加工园,上线甘薯加工生产线,推进甘薯生产一体化、标准化经营。公司注册了“矬草峪”商标,2017年申请注册了农产品及甘薯地理标志和绿色农产品认证。2019年生产销售地瓜产品和花生油230万吨,产值210万元,为集体增加收入4万元。近两年,先后投资200万元建起了矬草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矬草峪”牌商标,对传统农业进行加工增值。2018年实现了当年建厂当年生产,同年第四季度完成销售收入140万元,为矬草峪提供了5万元的集体收入,解决了15名村民的就业。现在,每年实现销售收入360万元,为集体增收10万元。连续两年重阳节公司为矬草峪200名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200元的福利补贴;
从2020年起,每年拿出5万元,为全体村民发放福利。

在传统农业上做好文章。矬草峪村有种植地瓜的历史传统,虽然土地贫瘠、土质不佳,每年的地瓜产量还是能达到1000多万斤,但由于价格偏低,群众收入普遍不高。但他们村还有一个储藏地瓜的传统,汪洪柱就从这当中看到了商机,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季节地瓜储藏。

于是,在2020年同中国农科院合作,投资10余万元,引进地瓜苗脱毒繁育棚,繁育脱毒地瓜苗200万株,无偿或低于市场价50%的价格供应本村周边村民150万株,无偿为周边村提供地瓜苗20万株,推动集体经济共同发展。

截至目前,全村已建成大小地瓜窖1600余座,年储藏能力达1000万斤。最近又建成500吨的一座地窖,为发展甘薯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近年来,他们根据自身优势和中国农科院徐州甘薯研究所、山东农科院、济宁农科院合作建立国家甘薯产业体系试验基地,推广高产高效甘薯新品种种植,从品种引进到大田试验再到储藏加工销售,形成全产业链条。矬草峪甘薯也获得了国家绿色产品认证。为了深挖地瓜附加值,又建设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甘薯加工园,上线甘薯加工生产线一条,推进甘薯生产一体化、标准化经营。

我能够想象汪洪柱书记在连绵不断的群山上指点江山的雄姿。浮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层层的梯田、绿油油的果园和一个个硕大的甘薯。那一个个饱满而又丰富的果实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灿烂的光芒。那一道道耀眼而又光芒四射的金光,闪射出山清水秀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美好景象。我问道:这是海市蜃楼吗?那人却在群山之巅含笑不语。

30多年来,汪洪柱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生他养他的村庄,30多年如一日,干工作的心思没有变,发展的路子没有慢,矬草峪也从一个当年缺水无路的贫困山村,逐步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示范村,先后荣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文明村庄”等称号。汪洪柱也成了张庄镇的明星人物,荣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劳动模范”“齐鲁乡村之星”“济宁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连任邹城市第14到第19届人大代表,济宁市第17、第18届人大代表,济宁市第10、第11届党代表,连续三届邹城市人大常委。

历史铸就了辉煌的昨天,当今时代绘就着更加灿烂的今天,已经奏响乐曲的千回百转,揭开了明天的新篇章。通过这些天的采访,无不感觉到汪洪柱书记那颗为民服务的拳拳之心。采访间隙,我突然想到在一个办公楼的墙面上看到的一幅画,记得那幅画中,有一匹腾空跃起的骏马,那白练如飞的骏马,不就是汪洪柱书记最好的写照和体现吗?

这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即便用最美的诗篇,也表达不了我们对他的敬意。我想,他就是一位肩负重任,为一方百姓谋福利的使者。

他不是使者,谁又是使者呢?

猜你喜欢 甘薯全村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少儿科技(2022年4期)2022-04-14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雷锋(2022年2期)2022-04-12全村唯一收件人文萃报·周二版(2021年44期)2021-11-17非暴力文萃报·周五版(2020年13期)2020-04-07甘薯黑斑病的危害及其防治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23期)2019-08-16地球村民们的笑容环球人文地理(2019年5期)2019-06-18洪都拉斯Monty Farms公司被准许销售甘薯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6年3期)2016-04-05Beams Up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6年3期)2016-01-10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中国周刊(2014年11期)2014-11-05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党建文汇·上(2014年10期)2014-10-29推荐访问:邹城市 黄土地 山东省
上一篇:坑口作证——,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板块发展侧记
下一篇:社会不安、经济不振、党派不合催生美国种种“怪象”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