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讲话【精选推荐】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0-23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讲话【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讲话【精选推荐】

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的讲话5篇

第1篇: 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的讲话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城区

——在全区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何 关 新

(2006年4月5日)

同志们:

面对“十一五”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征程,面对乘势而上快发展、创强争优再进位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区委、区政府决定在这里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对于做好“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谋划推进余杭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总结近三年来全区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表彰先进,分析形势,提高认识,理清思路,部署今后五年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团结动员全区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热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我区加速推进“三大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提供动力和支撑。

下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肯定近三年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引进培育创新载体,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科技进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1、科技综合实力得到增强,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据2005年发布的全省科技进步监测报告显示,余杭科技综合实力列全省第11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和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区,科技实力明显增强。通过引进、培育和共建等途径,全区经认定的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达57家,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平台和企业创新载体32家,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加快。

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是我区近年来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200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88.3亿元,比上年增长2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21.8%。全区经认定的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1家。全区有1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市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个,累计争取国家和省、市高技术产业化资助资金5000多万元。一个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光机电一体化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雏形开始显现。省级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先后引进共建了以浙江香港科技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为主的先进制造技术开发应用平台,以国家光学仪器工程研究中心余杭产业化基地为主的光电子产业化平台,以国家纺织CAD技术余杭发展中心和浙江理工大学数码纺织技术与创新产业化基地为主的数码纺织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平台。园区内已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3家,其中省级9家,有20家重点培育的科技型企业,2005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36亿元,正在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

3、传统产业改造成效明显,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提高。

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我区已有450余家企业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等先进适用技术,全区的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和重点信息化项目实施企业达69家。我区还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CAD技术推广应用工程示范地区”,被杭州市确定为“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工程”示范地区。

4、农业科技进步进展较快,社会发展科技含量提升。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坚持都市型效益农业发展方向,全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项目32个。区高新农业示范中心被认定为“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了黄湖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立农业龙头企业研究所6个,培育了以浙江林学院为依托的“苦竹种质资源库”等创新联合体。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50多期,受训人数达4万余人次,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都市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积极推广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生态环保、建筑节能等新技术,建立全民终身教育、医药卫生保健、治安电子监控、公共危机处理等体系,大大提高了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

5、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加快,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拓宽。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近年来我区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组织开展“750”干部培训和“139”优秀中青年人才等培育工程。全区人才资源总数已从2002年的30324人发展到2005年的69198人,每万人口中的人才资源数从 380人发展到855人,达到了全省中上水平。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深化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在西博会期间,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举办科技合作项目洽谈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口洽谈,三年来,共签订科技合作协议53项,合同总金额达4.73亿元。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农科院等名校院所进行科技合作,先后建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余杭分中心等一批创新载体,为我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6、科技创新氛围日趋浓厚,科学普及活动蓬勃开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科技工作方针政策,出台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通过广泛宣传,提高了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性。特别是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执法力度,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三年来,全区专利申请量达到1170件,专利授权量635件,其中发明专利77件,拥有专利的企业已达87家。2005年全区专利申请量579件,授权量达到359件,专利授权量列全省第12位。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重点的科学普及工作正在我区蓬勃开展。全区已拥有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31个,会员达10789人,特别是专家咨询委员会、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区基本形成了多专业、多学科、多层次的群众性科技组织。通过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和科技下乡等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应该说,经过这些年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区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为近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余杭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是短腿,是瓶颈,是薄弱环节,与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快培育。企业创新意识还比较淡薄,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面还比较小,自主研发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还很少,产业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工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为70.29%,低于省市考核指标近5个百分点。全社会科技投入需要大幅增长。虽然近几年科技投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我区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研究开发经费支出仅占GDP的1.46%、1.35%,分别列全省第44位、41位;
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0.78%,列全省第59位,还不到省市科技进步条例规定的1%标准,与我区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很不相称。科技人才队伍需要不断壮大。科技人才数量不足、人口占比不高与现有人才作用发挥不够的情况同时存在,使科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政策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切实加强。科技孵化器规模较小,满足不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科技咨询和中介机构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技术市场还不够活跃,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切实加以改进。

二、切实增强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经过15年努力,到2020年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确立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省市委也相继作出了加快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城市的重大决策。我们余杭作为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市、区)之一,一定要充分认识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谋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区。

1、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推动文明进步的主导力量。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表明,每一次重大的发明创造和科技突破,都会引发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使人类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飞跃。古代,铁器的发明与应用,使人类告别原始的刀耕火种,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近代以来,以蒸汽机、电力、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三次科技革命,引发了三次产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21世纪,科技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信息技术发展方兴未艾,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
能源科学和技术,成为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新途径。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每个领域,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实现既快又好发展的根本之计。近几年来,我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方面做了较大的努力,关停“十五小”企业,整治石头经济,提高招商引资准入门槛,严把项目环评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看,我们的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导致经济运行成本大幅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形势。从我区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看,占企业总数四分之一的规模企业面临着发展困难,而占企业总数四分之三的规模以下小型企业平均规模小、亏损面大,已经面临着生存危机,如果这些企业继续延续原来的发展模式,不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长此以往必将死路一条。“十一五”期间,余杭经济社会发展要再上台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要实现翻番目标,只有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抓住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抓住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既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产业层次低和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
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3、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生产能力,促进了家纺布艺、机械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块状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偏高,技术引进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问题比较普遍。一些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处于国际产业分工和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多的弱点将进一步显现,一方面产量很大但利润空间很小,另一方面还要受到贸易壁垒的制约,国际市场风险增大。如果我们不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不加快推动产业和产品升级,就不可能化解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4、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人均生产总值已达到4300多美元,“十一五”时期,即将跨入人均5000—8000美元这个关键期,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矛盾会阶段性地暴露,经济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不高、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等等会接踵而来。从余杭工业化发展进程来看,我区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正处于“准集约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时期,产业结构正由轻工型向重化工业型转型、由传统产业为主向高新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提升并进转型。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是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较快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实现余杭经济既快又好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向科技要办法、靠创新求支撑。从我区企业成长阶段来看,现有的企业多数孕育于原来的集体企业,属于第一代民企,家族制的烙印还非常明显,缺乏真正意义上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度创新的任务还非常重。从发展农村现代生产力来看,现有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也还很重。从余杭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来看,我区的城市形态已开始从“平铺直叙”摊大饼转向规划主导重配套,注重空间结构的优化;
城乡布局开始从分散零落转向集约发展,注重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这就要求我们把创新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以体制机制和政策的不断创新来为城市化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筹措庞大的建设资金。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我区与其他地区一样,多样化、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加强社会管理,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也要求我们以创新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来发展社会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从激发创业热情、建设都市新区的要求来看,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认同性,需要我们创新组织体系、组织方式,提升组织能力,把广大市民、各种中介组织、专业团体紧紧地团结在党委、政府周围,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改革、稳定大局。此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法治余杭建设,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等等,都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因此,创新已不仅仅局限于工业和农业以及服务业等经济领域,它涵盖着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方面面,渗透于各行各业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创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自主创新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任务,建设创新型城区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创新型城区是一个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区,是一个生产关系顺应生产力发展、产业平台适应现代生产要求的与时俱进的城区。面对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浪潮,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的新要求,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科技强区和人才强区战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将科技创新倾注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到2015年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区。基本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较快,50%以上的规模企业拥有专利技术和产品,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通过ISO认定的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例60%以上;
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成,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
科技意识大大增强,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达到4.5%以上;
每万人口拥有人才资源数达到2750人以上;
通过科技创新推进节能降耗,万元GDP能耗下降25%。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着力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之路,推动我区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

三、“十一五”时期我区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是我区乘势而上快发展、创强争优再进位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关键时期。今后5年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以上,力争成为沪杭甬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支点城区和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取得新突破,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家纺制造业基地、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加强,新建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规模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比例达到20%以上,基本建成能满足余杭科技经济发展需要的区域创新体系;
农业科技进步达到新水平,推广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基本建成都市农业科技示范体系;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效显著,全区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4000件和2000件以上,全区拥有专利企业超过500家;
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达到1700人以上,人才资源总数超过14万人;
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5%以上,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不低于5%;
综合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十一五”期间进入全省科技强区的行列,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考核体系比较完善,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区框架。

主要任务:一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抓好省、市级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奥坦斯公司研发中心等一批骨干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的示范带动作用,力争两年内经认定的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突破全区规模企业总数的10%。发挥科技资源作用,推进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完善四大科技合作机制等创新平台。提升政府组织力,大力推进创新平台与企业的结合、与产业的结合、与产品的结合,做大做强新产业。采取引进和自建相结合,坚持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建设10个左右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一批科技咨询机构、专利代理机构,充分发挥公共技术平台和网上技术市场的作用。二是引进、培育两条腿走路,不断壮大有余杭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继续大力引进、培育和孵化,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光机电一体化、精密仪器仪表和新材料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围绕产业链配套、企业集群、龙头企业培育,做大做强做精新产业。用信息技术、现代数码纺织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适用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作用,建设好先进制造业基地。三是推广节约增效技术和生态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水、节能、节材、节地以及资源再生利用和紧缺资源替代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实现生产、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及产品转化率;
建设废弃物回收利用、固废集体处理、垃圾分类回收、污水集中处理和中水回用等再生回收利用系统;
选择部分企业和园区进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试点,抓好仓前工业功能区块高新技术园区和黄湖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充分发挥示范推广作用。四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效益、生态和创汇农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抓好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实施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加强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加快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提高教育、医疗卫生的技术水平,加强科技强警、公共安全、公共危机应急处理系统的建设,加强科普和人文教育,发挥科普基地的示范作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五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认真贯彻《专利法》和省市《专利管理条例》,强化管理者和广大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规范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扩大和发挥专利示范企业的作用,认真制订和完善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大力倡导创新文化,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平等竞争、团队协作、鼓励创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根据上述目标任务,我区加快创新型城区建设,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概括起来是坚持四个“两手抓”。

1、坚持一手抓投入产出扩张,一手抓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在量质并进中跨越发展。

近几年特别是“十五”以来,余杭经济走出低谷,跨过平原,开始爬坡,现在更是进入“换档加油”的快速发展平台。但是总的来说,余杭经济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水平,发展空间不够宽广,发展后劲还不够强。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还是要靠投入来拉动,靠投入来增长。经济工作好比一步一个脚印,今天的投入不下去,明天的总量就上不来;
今天的技改投入不下去,明天的水平就上不去。近三年来,余杭工业性投入达到了近200个亿,就是凭借这较高的投入,工业经济总量才能突破千亿、不断扩张。“十一五”时期,我们还是要继续加大投入,以投入拉动增长。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面对要素制约、环境承载,仅仅依靠投入拉动已经难以为继。工业化的进程,又是科技不断创新、块状经济不断成长、规模效应不断显现的过程。在转变增长方式方面,我们一些企业已经走在了前列,处于领先位置,电器电子行业有华立、老板、八方电信、华泰电子,建材行业有诺贝尔、钱潮、波达,家纺布艺有奥坦斯、众望、力达、柯力达、中亚,服装行业有华鼎、杰丰、博卡,汽配汽车行业有西湖离合器、科特、飞碟,生物制药行业有天元、杏辉,化工行业有争光、海虹、威尔达。此外还有金成数码、斯凯菲尔、益利素勒等等。但这相对于余杭这么多企业而言,还只是星星点点。今后,我们不但要坚持抓后劲投入、技改投入,更要把自主创新、科技进步摆上议事日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裂变和跨越。

2、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高新产业拓展,努力在优存育新中提升发展。

据统计,2005年我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入库同比略有增长,但比重有所下降,5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共实现销售335.7亿元,比上年仅增加4.9亿元,除诺贝尔集团、华立仪表、西湖离合器等龙头企业外,其它规模企业的销售增长较慢,有的甚至出现市场占有率下降的趋势,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说明我们的强企还不够强,大企还不够大,缺少核心技术,产品老面孔,增长幅度微弱、发展后劲不强。应该清醒地看到,核心技术是企业的“根”,自主品牌是企业的“神”,科技和品牌是一个地方经济的放大器。企业如果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大消耗,“贴牌生产”、“来料加工”,其利润只能是汗水钱、辛苦费,如果将汇率变动、原材料价格、工人福利、甚至环境资源的破坏等因素计算在内,恐怕连这点汗水钱、辛苦费也是赚不到的。纺织服装、家纺布艺、机械制造等是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主导规模产业,如果不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产业能级,越往上走,空气就会越来越“稀薄”,甚至还会出现“高原反应”。“十一五”期间,要瞄准科技发展前沿,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加快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全面提升我区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具有乘数效应,滨江区通过引进UT斯达康仅财政收入就增加了6、7个亿。目前,全省经过批准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只有10家,我区占1家。我们要珍惜这块牌子,珍惜这一资源,发挥这个优势,规划好、利用好这个功能区块。要以华立仪表、八方电信等企业为骨干,培育发展通信设备、电子仪表等信息产业,以天元生物、杏辉药业等企业为骨干,培育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以金成科技、科汀光学、飞华照明等企业为骨干,培育发展光电子、半导体照明等特色产业。此外,在临近杭州主城区的镇乡工业功能区块内,要预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用地,确保发展空间,加快建设符合余杭实际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3、坚持一手抓原始创新,一手抓开放集成,努力在兼容并蓄中推动发展。

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动,大体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原始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为目的;
二是集成创新,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产业;
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其中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比较难但却是最根本的。核心技术是花再大的代价也买不来的,人家也不可能转让,因为技术的独占优势能转化为市场的垄断优势和品牌优势。如果产品的核心部件都是舶来品,一台彩电的利润还不如修理工开一次机盖的费用,一台电脑也只能赚“几斤枇杷的钱”。再大的企业,一旦丧失原始创新能力,也可能被市场抛弃;
再小的企业,一旦掌握核心技术,也可能成为市场宠儿。从追踪到赶超,从跟跑到领跑,需要全力一跃,这一跃就是原始创新。我们浙江的吉利汽车,面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和轿车市场激烈的竞争局面,没有一分钱的国家投入,没有外方任何的合资,短短几年内,就依靠原始创新成为民族汽车工业的领跑者之一。我们余杭的争光树脂成为本行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多的龙头企业,产品用在“神舟六号”上,靠的就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事在人为。要鼓励我们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合作服务平台,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在合作当中逐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当然,原始创新需要产业基础,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我们倡导原始创新,绝不排斥开放与集成,更不是要关起门来自己一切从头干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中小企业来说,引进技术、兼容并蓄、集成创新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事半功倍的好路子,既能降低创新风险和开发成本,又能缩短开发周期。要鼓励企业以开放促创新,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抓好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逐步提高集成创新的能力。

4、坚持一手抓企业主体,一手抓政府主导,努力在创新创业中促进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处在创新的第一线,创新需求敏感,创新冲动强烈,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一个地方的竞争力。现在,困扰我们企业自主创新的有三大病症:一是“设备过剩症”,用一流的设备生产二流的产品,最后只卖三流的价格;
二是“创新恐惧症”,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大多数开发新产品以仿造为主,“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的消极心态一定程度上还存在;
三是“大脑缺乏症”,企业普遍人才缺乏,一些企业只能依靠聘请薪酬较高的“星期天工程师”。我们建设创新型城区,必须切实医治好这些“病症”,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要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要着力破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研究制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增强企业创新动力,鼓励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和技术集成应用的主体。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政府、企业、中介“三位一体”,支持力、基础力、服务力“三力合一”,抓好商标、质量、标准、管理等品牌基础工作,举行自主创新与品牌余杭论坛,着力提高企业的创牌能力,尽快形成一批以自主创新为支撑、以知名品牌为标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为知识产权提供强有力的保护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激励人才创新、鼓励人才冒尖、人才创业的体制机制,做到高质量引才、高待遇留才、高效益用才。高度重视人才引进,拆除围墙,降低门槛,敞开大门,积极吸引各类创新人才来余杭工作、为余杭服务。引导企业创新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通过技术入股等方式,使科技成果、专利发明等价值得以实现,使科技人才增强在余杭的归属感,激励他们创新创业创造。

四、把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国际经验,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小于1%的国家和地区,基本处于技术引进与应用层次;
在1.5%以上,一般是具有较强引进、消化、吸收能力的中等发达国家(地区)水平;
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地区),都在2%以上。而我们余杭,200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仅占全区GDP的1.35%。要用10年的时间把我区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区,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需要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背水一战的勇气,过华山天险的气魄,攀科学高峰的智慧,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做好自主创新的各项工作。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奏响科技创新大合唱。

广泛宣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文件,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意识,增强建设创新型都市新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核心位置;
充分发挥“科教兴区”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继续加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每年根据工程的重点和需求安排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载体。

2、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科技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财力支撑。

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明确今天的投入就是对未来余杭竞争力的投资,从增强创新能力和提高竞争力出发,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迅速扭转全区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还不到1%的局面,要求近期内一般企业提高到1%并力争达到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达到3~5%以上。区委、区政府已下大决心加大政府财政的科技拨款力度,区本级财政科技支出2005年达到6376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08%,今后5年每年将增加0.3个百分点,到2010年达到5%以上,2015年达到6%以上。各镇乡、街道也要在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经费,建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奖励企业和科技人员开展自主创新。同时,要发展融资担保投资事业,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科技事业,形成企业、政府、民间多元化投入体系。

3、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保障。

自然资源有限,智力资源无限,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放在突出位置。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强化人才工作的统一协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特别是高端人才和余杭急需的专业人才,继续开展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十佳科技人才奖、重才单位奖、引进人才购房奖的评选活动。要规划和建设好“人才公寓”,抓紧研究科技人才购买经济适用房相关政策,为引进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继续实施“750”干部培训工程、“139”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等,抓好各类人才的培养;
大力优化激发人才队伍活力的环境,完善建立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奖优罚劣的机制,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的力度,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科研能力的提升。继续做好人才宣传服务工作,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4、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科技计划和科技经费的导向作用,建立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的资源分配和评价机制,使资源真正向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企业、团队和科研机构倾斜。区委、区政府将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区目标,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个政策文件,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企业研发机构、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安排高新技术企业用地、建设科技孵化器和科技中介机构、资助专利申请鼓励发明创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和优秀科技人员的奖励等方面,作出一些新的规定。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和执行好这些政策,各企业要利用好这些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使全区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

同志们,创新是全社会的责任,自主创新事关全局、任重道远。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昂扬斗志、克难攻坚、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全面落实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创新,使自主创新的意识、力量在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充分活跃、迸发和涌流,为加速推进“三大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2篇: 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的讲话

在全区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区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区委召开领导干部警示教育会,目的是通过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运用反面典型案例,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廉洁从政意识,清正为民,干净干事,努力做一名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领导干部,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出自己的努力。
  刚才,**等4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以忏悔的心情,讲述了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深刻原因和惨痛教训,令人震惊,发人深省。**等人原来都是担任过一定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也曾有过理想、有过追求、有过奋斗,也曾有过鲜花、有过掌声、有过辉煌,最终却一失足成千古恨,蜕变为腐败分子,走向党和人民的反面,确实让人痛惜。对他们本人来说,这是咎由自取,自食其果;
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来讲,这也是给大家提供了一面明断得失的镜子。
  近年来,我区各镇、街道和区级各部门党组织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向纵深推进。总体上看,我区党员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绝大部分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区“三个文明”建设,率先垂范、严以律己,尽心尽职、干净干事,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确有少数党员干部经受不住考验,走上了违纪违法道路。今年1至11月,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又立案查处了各类违纪案件25件,涉及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人,其中受开除党籍处分的有9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有8人。看到党员干部犯了错误甚至走上违法违纪道路,步入犯罪深渊,作为组织、同事和家人都是十分痛心和惋惜的。组织上培养一名领导干部很不容易,每一位领导干部能走上这样的领导岗位也很不容易,饱含着组织的培养、同事的支持、自己的努力、家人的付出。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我们应该从这些反面典型中得到教育,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前不久,中央召开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电视电话会议,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在会上强调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是端正党风的关键,并提出了当前要重点落实的“五个不许”。前天,省纪委、省监察厅又就元旦春节期间制
  
  止各种不正之风和奢侈浪费行为问题,颁布了“十个严禁”。这“五个不许”和“十个严禁”,都对我们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下面,我结合全国和省、市有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会议精神,再向大家提五点希望和要求:
  一、要坚定信念,自觉拒腐
  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是前进动力,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一些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从表面上看是贪污受贿、腐化堕落,从实质上讲,就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善恶之间,一念之差;
高墙内外,一步之遥。”从公仆到罪人,往往是一步之遥,一念之差,这个“念”之所以会出现偏差,归根到底,取决于其头脑中的理想信念出了偏差。而理想信念一旦出现了偏差,就像大厦失去了支柱,大坝动摇了根基,必然会带来政治上的变质、道德上的堕落、生活上的腐化,就会让一个人步入歧途,走上犯罪的不归路。为此,作为每位党员领导干部,首先必须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从思想上牢固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在实践中做到三个自觉:
  一要自觉充实自己。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要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切实承担艰巨而繁重的改革发展的任务;
要学习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不断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
  二要自觉改造自己。在短暂的生命长河中,每个人都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都在寻求和选择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目标,从而形成各自的人生观。刚才的几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在任时都曾获得过不少的荣誉,但他们觉得付出太多,得到太少,就考虑自己的“实惠”和“后路”,成为金钱的俘虏。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们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什么是共产党人追求的人生境界呢?就是要把个人的自由幸福寓于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行为之中,把人生的自我价值与人生的社会价值科学地统一起来,把自己的利益同他人的利益统一起来,在不离开人民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个人的自身价值,在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来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三要自觉警醒自己。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众目睽睽难逃脱。这句话,很多违法违纪的人都得到了印证,有些人总以为自己做的事别人不知道;
总以为收受别人的钱财只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
总以为自己做得高明,天衣无缝;
总觉得哥们可信可靠,不会出卖自
  
  己等等,这些人忘记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个至理名言。透视领导干部所犯的错误,这方面的教训是很深刻的,刚才的四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就是前车之鉴。
  二、要保持清醒,严守纪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靠着铁的纪律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战争的胜利;
在改革开放年代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样需要一支党性强、作风硬、守纪律的干部队伍。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严守党的纪律,在做人处事时坚持做到“三个一”:
  一要想一想身份。共产党员在生活中要不怕苦,在工作中要不怕难,但要怕党纪国法。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我们要时时牢记共产党员的职责、想到从政的宗旨、想到党的纪律、想到自己是一个单位或部门的领导。如果我们时时处处想到自己的身份,就能经常反省和检点自己的行为和作风,就能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各项制度,敢于喊响“向我看齐”的口号,凡是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
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率先垂范,当好楷模。
  二要算一算成本。四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因受贿、挪用公款等原因,落得个被开除公职、锒铛入狱的下场,丢掉了职务、丢掉了“饭碗”、丢掉了自由。但如果他们能早点盘算一下腐败成本,就不会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慨了。我们不妨算算三笔帐。第一笔是经济帐。一个领导干部年收入不止5万元吧,受贿几万元,就丢掉了固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丢掉了退休后的保障,完全是得不偿失。第二笔是政治帐。一个党员干部个人的成长史,既有组织的培养教育,又有个人的奋斗努力,一旦东窗事发,就会被党和人民抛弃,弄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第三笔是名节帐。领导干部做出许多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同样也损害了配偶、父母、子女及亲属的名誉,使他们在精神上、名义上、道义上遭受重大损失。从这三本帐中可以看出,一个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被查处,他的经济损失、政治损失、名义损失要比在位时的正常所得多得多,失大于得,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想,该如何做,大家应该很清楚了吧。
  三要查一查小节。当前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十分激烈,一些不法之徒,往往瞄准我们一些干部的薄弱环节,投其所好,不惜采用金钱、美色等种种手段进行诱惑、腐蚀,千方百计将干部拉下水,以达到他们非法获得暴利的目的。从众多的违法违纪案件来看,领导干部犯错误往往是从不拘小节开始,逐步发展到来者不拒、不能自拔,由小节
  
  不保再到大节有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的党员干部如果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不注意防微杜渐,不注意小处、小节问题,放任错误发展,最终必将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党纪国法是严肃的,在它面前,没有灵活性可言,谁也没有特权。无论是谁、无论错误大小,只要违法违纪,就一定会受到惩处。世上没有后悔药。曾经有一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几个如果很发人深省,“如果不犯罪,就可以退休了;
如果不犯罪,女儿上大学就不至于向别人借钱;
如果不犯罪,头上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白发。”
  三、要接受监督,慎用权力
  活生生的案例充分证明:错误的权力观是导致党员领导干部人生错位的重要原因,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珍惜、务必用好人民群众赋予我们的权力,自觉接受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把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始终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从根本上彻底铲除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
  一要正确认识权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催人奋进,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它胡作非为,腐化变质。这关键取决于对权力的认识,不同的权力观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我们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在实践中能够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但是,也有少数人以“权力主体”自居,权力观发生扭曲,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最终受到了法纪的制裁。领导干部一定要认识到权力越大,职位越高,越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明确“权力就是责任”,用权为民,发展经济,致富群众;
要有强烈的公仆意识,明确“领导就是服务”,踏踏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
要有强烈的奉献意识,明确“做官就是奉献”,自觉奉献、主动奉献、长期奉献,塑造清正廉洁的形象。正在开展的机关效能建设,就是要消除特权思想,转变机关作风,变管理者为服务者。
  二要谨慎使用权力。在座各位都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掌握一定的权力。党和人民所以给你这个职务,赋予你应有的权力,是党和人民对你的信任,给这个权力,是要你为党和人民做一些事情,给群众带来一些好处。但有些领导干部看不到职务、权力后面的责任,而是把眼睛盯在职务和权力可能带来的好处和利益上。有的领导干部在任多年,没做几件像样的于党于民有益的事,而个人的事却办得很圆满;
有的领导干部缺乏事业心和敬业精神,为保住乌纱帽,对存在的问题不敢抓不敢管
  
  ;
有的领导干部威信不高,说话不灵,群众有意见。这些都是权力利益化、裁量自由化、许可人情化带来的岗位职能权力“寻租”问题。我们不否认,领导干部有个人正当的利益,但决不可把当官和发财联系起来。当官就不要想发财,发财就不要想当官。为官和发财不能并列,谁淡忘、背离了这一点,谁手中的权力就会变成导致自我毁灭的炸弹。
  三要监督制约权力。权力失去监督必将产生腐败,只有有限的权力,没有绝对的权力。因此,健全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是防止权力滥用,以权谋私,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实施《党内监督条例》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大举措,建立10项监督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公众性和人民性。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广大党员自觉遵守并严格执行《条例》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条例》赋予的监督职责,在党内形成积极倡导监督、大胆实施监督、热情支持和保护监督的浓厚氛围。对领导干部来说,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对象,一定要在行使监督权力的同时,树立自觉接受组织和人民群众监督的观念,欢迎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意见,时刻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近年来,我区相继开展了政务公开、会计统一核算、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工作,这些都是源头治腐的有效举措,大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行事。但是仅仅组建了几个中心是不够的,在机关效能建设中,我们又出台了不少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办事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和防止权力运用的随意性,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全程监督和制约,堵塞漏洞、严防腐败。
  四、要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警示大家,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正确的义利观,抵得住私欲,耐得住寂寞,在金钱和物质的诱惑面前,一定要保持一份清醒和一份宁静,“宁可清贫自在,不可浊富多忧”。从一定意义上说,清贫是金,清贫是福,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安安才是福。
  金钱是货币,是工具,把握不好,会成为万恶之源。在这个问题上,我要跟大家讲四句话。
  第一句话,保持心态,知足常乐。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学会用理智战胜私欲,要有良好、健康的心态。**等人工作能力都很强,30多岁就走上处级领导岗位,开始时他也能洁身自好,但随着地位、环境、权力的变化,总认为“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别人的腰包太鼓囊”,逐步感到心态不平衡,认为自己拿到的“红纸”不如别人拿到的“花纸”,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有个说法很有哲理:“生态不平衡,要导致自然灾害;

  
  态不平衡,必然会有人生灾难”。我们现在的工资水平、生活条件与腰缠万贯者比,是不高,但与一般群众和一般干部比,是不低的,处于中上水平。为什么非要贪心太甚?古人说得好:“家有万贯,不过一日三餐;
广厦千间,不过夜眠八尺”。人是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私欲不要过于膨胀。一个人私欲膨胀了,就会决堤,就会失望,就会灭亡。一切财富,“得诸社会”,“还诸社会”,不可能带到所谓的“极乐世界”。在金钱问题上,要想得开一点,要保持知足者常乐的心态,“人家骑马我骑驴,冷静思量实不如,回头看看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心态平衡了,理念搞清了,私欲克制了,就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共产党人并不提倡清教徒、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但是,财富的获取,要合情合理合法合规,要走光明正道,不要走歪门斜道,更不能违法违纪。
  第三句话,善始善终,终生守住。对金钱不贪不拿,一年两年守得住,一件事两件事没问题,不稀奇、不可贵,难的是一辈子守得住。任何一个人的堕落,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要一以贯之,始终保持清醒谨慎。
  第四句话,提高警惕,把好关口。在逢年过节、出国出境、子女婚嫁等这些重要关口,往往是最危险的时期,要特别提防,特别警惕,牢牢守住关口。
  五、要率先垂范,履行职责
  吴官正书记在前不久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指出:好的风气是抓出来的,也是带出来的。领导干部既要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又要敢抓敢管、认真负责,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座各位领导干部都具有“一岗双责”,既要推进事业,也要带好队伍。一个只会干工作、不会带队伍的领导,是不称职、不合格的领导干部。各位领导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规范从政行为,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觉,坚决遏制各种歪风滋生蔓延的势头,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
  要严以律己。干部和群众对领导干部是要听其言、察其行的。你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台上讲反腐败,台下以权谋私,干部群众不仅不会信任你,而且还会搞上行下效,形成一种坏风气。所以,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作好表率,一身正气,恪守职责。
  要坚持原则。领导干部在小事上要讲风格,但大事一定要讲原则。大事不讲原则,就有可能出大问题。领导干部坚持原则是一种导向。只有坚持原则,干部群众才
  
  会信服你。
  要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集体领导,尊重同志,有事多商量,坚持集体决策。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管人、管事。
  要真心关心同志。领导干部要尊重下属,平等待人,多看到同志和下属的优点和成绩,多调动同志们的积极性。要善于容人容事,乐于推功揽过,勇于承担责任。另外还要严格管理,加强教育,这也是真心关心同志所必须的。
  同志们:“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4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是我们每个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面镜子,他们惨痛的教训,我们要认真吸取。自由是最可贵的财富,“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
走上腐败路,万事空中飘”。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宽松自由的生活空间,就等于进了坟墓,几百万、几千万都等于零。今天我讲的这番话,是借题发挥,也是肺腑之言,既是对同志们的要求,也是对我自己的要求。我愿与大家共勉。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名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领导干部,为我区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真正无愧于时代的要求,无愧于组织的嘱托,无愧于人民的期望,无愧于自己的奋斗,无愧于家人的付出。
  

第3篇: 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的讲话

在全区项目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区项目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大家现场观摩了区里今年新上的*个项目。大家总的感觉是项目多、进展快、后劲足,精彩纷呈。可以说通过这次会议,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的成效,看到了发展的后劲,看到了**的希望。可以看出大家信心倍增、干劲十足、热情高涨。
  
  刚才,大家听了区委***、区政府***的讲话,更是倍受鼓舞。两位领导的讲话入情入理,实实在在,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我们加速“**”、推进工作非常重要。下面,就如何贯彻好这次会议的精神,讲三点要求:
  
  第一,要迅速传达,把这次会议的精神落到实处。
  
  会后,各单位、各部门要迅速行动,把今天听到的、看到的“**”成果,把我区项目建设的大好形势传达下去,特别是要把两位领导的讲话传达到基层,传达到每名干部。要深刻领会两位领导的讲话精神,注重搞好结合,创造性地做好当前的工作,超前谋划好今后的工作。要大力宣传**、推介**,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再掀加速***的新高潮。
  
  第二,要坚定信心,激发加速***的工作干劲。
  
  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干部要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加速***,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和力度去推动工作,以一种什么样的豪情和胆识去攻坚破难。今天的会就是为了给大家鼓鼓劲。因此,全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本次会议精神为动力,以建设“五型”机关为载体,坚定快跑必胜的信心,激发加速“**”的干劲,牢固树立强烈的“项目第一,服务第一”的意识,只争朝夕抢时间,强化责任抓进度,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大举措抓大投资、引大项目,推动我区经济实现快跑大发展。
  
  第三,要全力以赴,确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各项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了。时间不等人,现在的时间应该按小时、按分钟计算了。我们有些工作任务按预期目标还有差,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在这个关键的阶段,大家一定要鼓足士气,铆足干劲,全力以赴。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拿出抢的意识、冲的劲头,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就是加班加点、放弃双休日,也要把工作追上去、争上去、干上去,这是区委区政府对大家的要求,更是全区人民对大家的热切期望。
  
  有理由相信,通过在座各位及全区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地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目标!一定能给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4篇: 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的讲话

在全区下派干部欢送会上的讲话

(2009年11月19日)

同志们:

今天,区委在这里举行下派干部欢送会,热烈欢送下派村党支部书记到村任职,欢送党建工作指导员到联系单位帮助工作。在此,我代表区委,向经过层层推荐考核,被组织上选中的这40名下派村党支部书记和98名党建工作指导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下派干部的家属及其派出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就下派干部工作,谈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切实增强做好下派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央一直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市区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精神,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我区“三农”工作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基础设施滞后、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农村管理体制仍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矛盾。让干部到一线推动工作开展,是实现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率先崛起,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下派干部从机关下来,可以帮助农村、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和财务支出制度,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管理。通过在基层艰苦、复杂的环境中经受摔打,能够磨炼意志,增长才干,积累经验。同时,农村、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稳定也能为下派干部提供充分施展才干的舞台。

二、在基层的大舞台,干出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这次大家到基层锻炼,群众热切盼望,区委寄予厚望,如何不负组织重托、赢得群众拥护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基层干群最需要、最盼望、最喜欢什么样的下派干部。我觉得基层最欢迎的下派干部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干实事。老百姓是最崇尚实际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是他们的普遍心理,所以做基层工作特别是群众工作就是说一万句不如干成一件实际事。要本着干成一两件造福群众、致富百姓的实事大事的指导思想,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建设等方面办一些实实在在的,群众能看见实惠的事情,只有真招实招,才能干成实事,只要干成实事,群众就会支持。

二是会共事。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赢得支持、干好工作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在单位对同事,还是在基层对群众都存在这个问题。你们下去后,一部分人要在农村、企业及新社会组织任职,这个职务虽然不大,但在班子内部,也应坦诚相待,以心换心,建立一种同志加兄弟的关系。在处理与群众的关系上,更要注意平易近人、入乡随俗。越是没有架子、不打官腔的干部,群众越愿意亲近,说真心话并真心地拥护和支持。

三是有本事。一个干部干实事、会共事只能是“及格分”,而有本事、能干事、成大事,干出一番令人佩服的事业来,才算“优秀分”。大家都是区委反复挑选的干部,头脑活、素质高、信息灵、关系广,有着基层干部无法相比的突出优势,我觉得,只要大家善于发挥优势,并始终保持扎根基层、脚踏实地、实干为民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就一定能干出一番新事业,就一定能够赢得方方面面的信赖和拥护。

四是树形象。同志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了区委区政府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精神风貌,希望大家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把到农村、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工作当作我们人生中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经受住艰苦环境和复杂工作的考验,以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给农村、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的干部群众留下勤奋工作、开拓创新、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派出单位要切实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干部下派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任务,派出单位一定要千方百计帮助下派干部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做好各种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切实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家庭上关照,为下派干部解除后顾之忧。

一是要落实有关待遇。区委对下派干部非常关心,在待遇方面制定了一些倾斜政策,明确了补助标准,希望相关部门单位严格按照规定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二是要支持下派干部工作。要经常关心下派干部的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下派干部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按照“前方出题目,后方做文章”的要求,给他们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做他们的坚强后盾。

三是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干部下派期间,工作中生活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希望派出单位关心照顾好他们的生活,下派干部遇到实际困难时,派出单位要帮助解决,解除下派干部的后顾之忧。

四是要重视安排使用。不能因为他们参与下派工作,暂时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就忘记他们。在干部提拔、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时,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这些在基层工作和锻炼过的同志。下派期满结束后,更要安排好他们的工作,这不仅关系到下派干部的切身利益,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导向。

同志们,基层是一个干事的大舞台,是一所实践的大学校,是一个锻炼成长的好地方。下派三年,不仅可以给老百姓办些实事、好事,自己也会受益终身,希望每一位下派的同志珍惜组织的信任,珍惜难得的机会,切实承担起工作责任。相信三年后你们会更加由衷地感谢区委给大家提供的难得的锻炼机会,也会为自己的选择感到荣幸和自豪。最后,祝大家在新的岗位上,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事业有成,万事如意!

第5篇: 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的讲话

在税企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税企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非常感谢各位出席我们的座谈会,我们这次座谈会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进一步密切税企沟通,增强社会各界对国税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依法治税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大家都讲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采纳,一些同志还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在这里表态,凡属是在我们税务部门的支持范围内,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的问题,我们将尽快地给予解决。下面,借此机会,我简单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是要感谢企业支持。企业是经济税源的主体,离开企业,税收就是无源之水。具体讲,从小处看,没有纳税人就没有税务机关存在的必要,纳税人是我们的"顾客",是我们的"上帝",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从大处看,经济要发展、社会要和谐、国家要富强,离不开财力支撑,离不开税收规模壮大,根本的就是离不开产业发展、企业贡献。今天参会的企业,是我县的重要财源支柱,我们国税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你们多年来对税收工作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在此,我要对大家表示深深的感谢。并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国税工作,共同营造和谐的经济税收环境。
  二是要融洽企税关系。今天我们在税法宣传月活动即将结束之际,召开这个座谈会,具有特殊的意义,既掀起了税企"共建和谐税收"税收宣传月活动的高潮,也是在新的起点上构建和谐税企关系的开端。在今年税法宣传月活动中,我们组织各科室干部职工通过座谈会、税法讲座、走访等方式将税法送到企业,并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定期提供个性化税务咨询服务和政策辅导,帮助企业解决有关税收的问题,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评价。与此同时,通过税法的学习和宣传,也更有效地促使企业自觉地遵守税法,提高和维护税法遵从度,使企业合法经营,健康发展。这样的良性循环进一步融洽了企税关系。
  三是要服务企业发展。下一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服务企业发展的力度。具体是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落实优惠政策进一步把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在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上予以大力支持;
其次是提高办税水平。建设信息化办税大厅,优化办税程序,简化办税环节,继续完善和落实首问责任制、一窗式服务、预约服务等各项纳税服务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办税效率。第三是帮助解决困难。要做企业的坚实支持者,理解企业,关心企业,帮扶企业,做企业的贴心人,做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第四是搞好常态宣传。根据各企业的特点和适用税收政策的不同情况,派出若干政策帮扶小组,深入企业,进行优惠政策宣传辅导,帮助企业解决在用好政策、日常办税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每个月都是"税收宣传月",使税收宣传常态化,让广大纳税人更加迅速、及时地掌握税收新政策,建立和谐的税企关系。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会上 全区 解读 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讲话 在全区惠企政策解读会上的讲话 惠企政策要落实
上一篇:2022年国企党支部第一季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报告
下一篇:2022银行合规大讨论发言范本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