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学生就业转衔服务内容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0-18 点击:

摘 要:梳理残障学生就业转衔服务相关文献,关注残障学生在即将结束学校生活时的职业技能培训。首先明确了就业转衔服务的概念;其次基于学者对各地残障学生就业转衔服务实践的研究,归纳出就业转衔服务的主要程序;最后基于和传统的残障学生就业服务进行对比,总结其主要特色包括强调个性化定制、注重发挥残障学生潜能、倡导多元主体参与、运转机制规范。

关键词:残障学生;职业教育;就业转衔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6.044

0 引言

就业是残障人士获得生活保障、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也被视为是残障人士实现康复和赋权的重要一步。然而残障人士在寻找工作时往往面临很多障碍,例如歧视、缺乏支持、流动性等问题。即使残障人士进入就业市场后,对其进行就业帮扶的传统做法也存在局限,例如可提供集中就业的福利企业发挥作用逐渐弱化、普通企业对于按比例就业的政策执行力不强、残障人士自主创业难度巨大,这也导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残障人士就业和贫困的问题,且国外有学者(DFID, 2000;UNESCO, 2004;Alam, 2005)提出残疾和贫困互为因果,除非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打破恶性循环,否则情况很难被改善。因此想要更好地解决残障人士就业问题,不能仅像传统帮扶那样局限于解决已经发生的事,应该主动切断“残障人士就业难”发生的根源,积极提倡事前预防理念。所以将关注点聚集在残障学生在即将结束学校生活时,能否获得相关职业教育并顺利过渡到就业状态,将成为解决残障人士就业问题的关键。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要“支持各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加强残障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做好残障学生教育与就业衔接工作。” 在国内,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特殊教育机构承担着大部分残障学生就业支持和培训服务的职责,也是学生职业教育的主要场所。但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相关机构对于残障学生就业转衔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依然较少,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也没有相对成熟的实践模式,这使得残障学生在毕业时无法获得相关支持,容易造成其毕业即失业。

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残障学生获得的就业转衔服务进行研究和梳理,以期更好地推动对于残障学生就业转衔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1 核心概念界定

1.1 就业转衔

“就业转衔”是个外来词汇,20世纪80年代首先由美国学者针对残障学生就业准备不足、就业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从生涯发展角度来看,就业转衔指的是残障学生由学校生活过渡到成人生活,由学校阶段衔接到就业阶段,或由学校单位向就业单位转介的时期。从身份角色转变来看,美国特殊儿童学会(CEC)将就业转衔定义为从学生身份转换为社区成人角色。从社会关系的改变来看,就业转衔让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如就业、继续教育、维持家庭、社区融合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生活环境角度,就业转衔促使了残障学生从学校环境过渡到社区、社会环境。

就业转衔不是一蹴而就的转变,而是帮助残障人士从学校生活过渡到能够就业的成人生活的动态过程;美国《残障人士教育法案》认为,就业转衔是一个注重成果的动态变化进程,旨在促进残障人士从学生阶段过渡到工作阶段。

1.2 就业转衔服务

就业转衔服务通常被理解为“为残障人士提供从离开学校未就业到就业这一阶段的相关服务。” 就业转衔服务的一般构成要素包括:转衔阶段的课程;有效的评估;转衔服务计划;家庭、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

就业转衔服务的目的是,注重残障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劳动技能培养,帮助其应对就业过程中可能遭遇的种种困难,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从学校過渡到就业,实现以社会生活为核心的劳动能力、自立能力的发展,最终完成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就业转衔服务的支持主体开始只有国家政策、残联、家长和教师,但随着就业转衔的不断发展,更多主体逐渐显现。保拉·科勒分析整理了转衔服务有效举措的相关文献,发现有偿的企业实训对于残障学生从学校成功过渡到就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安德鲁·哈彭补充认为,社区生活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居住条件和人际交往的情景,是就业转衔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研究都推动了就业转衔服务支持主体的扩充,在这些支持主体中,公立学校被认为是有效转衔的基础,为学生提供职业课程;社区是学生完成转变的关键,为学生提供就业实践和经验;父母是进程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父母应了解其子女在毕业时可获得的就业机会;企业则作为辅助,负责对学生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进行就业技能改进。所以,就业转衔服务逐渐发展成为:学校基于学生的个人需要,与多家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联合家庭以及社区的共同参与,为学生提供系统且完整的评估、服务规划及指导。

2 就业转衔服务的程序

美国著名转衔学者Paul Wehma在对大量就业转衔服务实践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提出就业转衔服务应包括5个阶段:规划转衔进程,明确各阶段任务;确定过渡责任;学校教学,为学生提供培训;将学生安置到有意义的就业,锻炼其职业能力;以及后续1-2年行动。另外Brolin也根据残障学生的发展规律总结出3个时期:就业探索时期,通过将日常生活、培养社会化行为和职业兴趣串联,寻找未来可能的就业方向;就业准备时期,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和模拟实训等机会为实际就业做准备;就业融合时期,加强学生正式就业后对就业环境和社区生活的适应。

徐添喜对南非的就业转衔服务进行总结,认为南非的主要模式是借鉴Leonora Nel的相关研究,具体包括3个阶段:职业前准备阶段,训练残障学生功能性技能,向他们介绍劳动市场的职业培训服务;职业准备阶段,在实际岗位上接受在职培训,并定期轮岗;安置与跟踪服务阶段,为他们寻找兼职或全职工作的机会,必要时提供跟踪的服务指导和咨询。E7B63598-A4EB-4971-B883-1BF1831903FC

根据武砀对台湾地区就业转衔服務运行机制的研究,他认为具体服务程序可分为5个主要步骤:建立转衔服务专业团队、构建资源支持体系;运用评估量表、确定转衔需求;召开转衔计划会议、制定个性化转衔服务计划;具体计划的实施;以及最后的成效追踪。尤淑君也同样做了相关总结,并概括为类似的5个步骤:转衔团队合作;转衔评量;转衔规划;转衔教学。

近几年,国内有小部分特殊教育机构开始引入就业转衔服务,并进行了实践尝试,黄宇锦等人对邯郸市的相关实践进行了总结,认为就业转衔服务可以分为6个步骤:就业机会和就业市场的开拓;确定个别化就业转衔服务计划;进行工作分析和课程设计;具体频繁的针对性训练;实地教学;以及后续追踪辅导评估。

针对上述就业转衔服务程序的梳理,笔者认为在具体步骤的划分上,各地区虽存在一定差异,但根据残障学生享受就业服务的时间顺序和阶段来讲,大致可将其归纳为4个步骤:

(1)前期准备,包括了对就业市场的了解、课程和专业设置、转衔团队的建立、对学生的评估和就业尝试等内容;

(2)服务计划的确定,根据前期的准备召开转衔计划会议、确定服务计划内容;

(3)服务计划的实施,通过模拟就业环境、企业实习实训等进行就业技能的培训;

(4)后续追踪支持,确保学生就业稳定、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3 主要特色

教育机构通常会按照残障学生类别进行分班,例如脑瘫学生在一个班级,所有的课程设置和职业能力训练也均是以班级为单位,这种传统就业服务虽可以在整体上解决残障学生实习、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由于残障学生,尤其是智力障碍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集中的指导难以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且传统服务对于残障学生的职业培训也大多较为固定,无法灵活变通。

就业转衔服务作为职业教育学校为残障学生提供就业支持和培训服务的新模式,在美国、南非、台湾地区等地已发展成为主流的特殊教育模式。近年来,上海、邯郸等地的职业学校、特殊教育机构也相继引入就业转衔服务,从而开启了本土化的探索。相较于传统的残障学生就业服务,就业转衔服务在以下几方面具有明显特点和优势:

一是强调个性化定制。目前普通特殊教育机构对于个性化定制就业服务还未普及,而就业转衔服务则基于学生个人意愿和兴趣、学生的技能水平、学生所能拥有的各方资源、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进度等情况,为学生个性化制定独立生活、健康安全、社会交往、技能训练、职业实践与规划等领域的转衔服务方案,确保方案适合、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二是注重发挥残障学生潜能。就业转衔服务的理念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对待残障学生更多的应是关注学生的优势和资源,倡导“每个孩子都是金子”的理念,注重对学生所拥有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的深度挖掘、开发和利用,让他们能在自己喜欢、擅长的领域获得一定成功,最终有助于残障学生完成从学校到就业的转变和自信心的建立。

三是倡导多元主体参与。在传统就业服务模式中,能够参与进来的主体比较单一,仅有学校、学生家庭和部分企业。而在就业转衔服务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倡导参与主体多元化,通过以学校为核心,发挥学生自主性,联合家庭、社区、企业等多方力量,为学生就业转衔提供资源支持,以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就业的转变。

四是运转机制规范。从职业理想的确定和综合评估,到就业转衔目标的确认和资源分析,再到召开服务计划会议和确定服务内容,以及最后的计划实施和后续追踪支持,整个流程步骤和相关说明均会被列入操作手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强调“有痕化”,将每个步骤的过程、结果和问题记录下来,便于后期的总结分析。

参考文献

[1]Rast,Jessica,Anne M Roux and Paul T. Shattuck. Use of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Supports for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Among Transition-Age Youth on the Autism Spectrum.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19,(50):21642173.

[2]李忆特.我国残疾人状况及就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

[3]夏蓓蕾,陈世海.积极福利思想对我国留守儿童福利政策的启示[J].宜宾学院学报,2020,20(01):3441.

[4]徐添喜.就业转衔服务中残疾人职业康复实施现状分析及模式构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5]黄小妹.上海市辅读学校转衔服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6]徐添喜,苏慧.从学校到就业:美国残障学生就业转衔模式的发展及其启示[J].残疾人研究,2016,(02):2529.

[7]Paul Wehman, John Kregel, J. Michael Barcus. From School to Work: A Vocational Transition Model for Handicapped Students[J].SAGE Publications Sage CA:Los Angeles,CA,2016,52(1).

[8]杨淋先.智力障碍青少年生涯转衔之行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9]徐添喜,雷江华.“学校到工作”:南非残疾学生转衔服务模式[J].现代特殊教育,2011,(02):4244.

[10]武砀.台湾地区残疾儿童转衔服务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

[11]黄宇锦,吕家富,曾小惠,等.弱智者支持性职业教育个别转衔模式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01,(01):1720.

[12]尹士林.学校至就业:残障学生就业转衔服务的个案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3):110114.

[13]刘翊.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指导[J].职业,2018,No.464(02):119120.E7B63598-A4EB-4971-B883-1BF1831903FC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8期)2016-11-05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推荐访问:残障 就业 内容
上一篇:网络风险管控体系构建及应用
下一篇:关于加强企业存货管理内部控制的对策分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