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方案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08-11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子商务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电子商务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方案

电子商务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方案3篇

【篇1】电子商务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方案

电子商务视角下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探析
作者:林鲁宁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22期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发展给生鲜农产品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始不断崛起,这是机遇同时又是挑战。以山东莱芜D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案例,以减少过程成本、优化供应链的管理效率为目标,探究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模型中的流动和增值,对供应链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优化,由此找到在互联网平台下生鲜农产品在供应链管理上的平衡点,充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關键词:电子商务;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 ; ; 文献标识码: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2.011

        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生鲜业务的兴起和物流网络的不断完善,使得生鲜农产品可以更加快捷地走出近邻市场、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这不但使得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更高,增加了农业生产者的收入,而且使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生鲜农产品,不断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此同时,生鲜农产品在互联网平台下供应链方面的问题日渐凸显,如何解决互联网平台下生鲜产品的保鲜、配送、储存等问题也日渐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山东莱芜D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调研对象,力图构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适用于大部分生鲜农产品公司的供应链模型。

        1 D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莱芜C镇已有300多年的樱桃栽培历史,优质樱桃种植面积已近万亩,拥有中华小樱桃、红灯、明珠、美早等20余个樱桃品种,每年5月中下旬—6月上旬成熟上市,年总产量3000余万斤。从物流状况看,当地传统樱桃都是小樱桃,虽然口感甘甜、品质优良,但由于其储存期短、不便于运输,市场大大受限。而大樱桃相对耐储存、价格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D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主要提供樱桃种植、采摘,销售、储藏、加工,苗木生产、技术开发等,入社社员共有107人,社员拥有樱桃种植土地共计1003亩,年产各类樱桃鲜果300余万斤,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经调研了解,现将合作社的鲜果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如下。

【篇2】电子商务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方案

农产品电子电子商务

平台建设方案

摘 要:

如今,我国农村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信息化时代下的主流,农村网民越来与多,在农村互联网的推动下,促使农副产品的销量和销路明显提供和增多,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重大,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是可行的。我国是农业大国,中央重点抓“三农”问题,农民优惠政策越来越多,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农村网民的结构特点使商务应用在农村发展明显滞后,同时农村电子商务也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建立和完善农村电子商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程还需要社会多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 可行性 电子商务 挑战 机遇

引 言

随着互联网络和电脑的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因为电子商务而改变。目前这些改变更多的是发生在城市里,大多数网络公司和电子商务企业的目光也主要聚焦在诚实市场,而伴随着我国弄顿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国家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一度被人护绿的农村电子商务必被激活,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将会给许多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可见农村开展电子商务是时代的选择。

一、中国农村互联网络应用现状

(一)农村互联网的应用现状

根据中国信息产业网信息化要闻关于《到2015年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将翻番用户超过6.5亿》分析预计到2015年,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将翻番,互联网用户人数将超过6.5亿人,这个数字仍不足中国总人口的50%。大部分的增长来自中国农村地区。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期刺激消费增长。虽然农村地区宽带普及率仍然很低,但网络覆盖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尽管中国农村宽带覆盖率不平衡,但大部分新用户都来自农村地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首次在网吧接触网络的农村年轻人。另外,农村地区年轻的互联网用户已经成为其所在地区最活跃的用户群体。在农村互联网用户中,年龄低于30岁的用户占77%,低于20岁的超过农村互联网用户的一半。

除了中国政府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农村互联网渗透率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是可支配收入的增长。2009年,农村地区人均年收入从2005年的407美元增长至758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2009年的时候,农村人均年收入超过882美元的人占农村总人数的34%,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54%。

能够拥有自己的电脑在农村地区还比较罕见,只有16%农村人口通过家庭电脑接入互联网,相比之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通过家庭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到70%。超过一半的农村互联网用户通过网吧上网,城市居民通过网吧上网的比例是38%。电脑价格稳步下降以及电脑公司寻求农村新机遇都将成为农村电脑普及率增长的动力。

(二)商务应用仍明显滞后

1、农业网站不多,分布不均衡,是商务呈初中级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涉农网站已达到8000多家,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已达到3000多家,但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农业网站数量较少。部分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已取得较好效益,初步形成了信息环境下的全国性市场或区域性市场,成为农产品供求,农业科技和农业贸易的活跃地带。

电子商务呈3个层次的发展:初级层次,主要是为农产品交易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中级层次,一些网站不仅提供农产品的供求信息,还提供网上竞拍,委托买卖等在先交易形式。但尚未完全实现交易资金的网上支付,资金的支付还是依靠传统的邮局或银行来实现;
高级层次,不仅完全实现农产品,电子商情的网上发布和农产品在线交易,还实现了交易贷款的网上支付,是完全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由于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这层尚非主流。由于多数国家网站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使得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处于初中级发展,从不敢而造成商机的流失,资源的浪费。

2、商务交易类和交流沟通类仍明显低于城镇网民

《到2015年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将翻番 用户超过6.5亿》认为,对于商务交易类和交流沟通类的网络应用城镇网民使用率远高于农村网民,尤其在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这两种典型的商务应用中,城镇使用率分别为31.7%,27.7%,而农村使用率仅为17.6%,15.1%。

3、网上信息不够开放,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一些网站设有内外网两部分,外网公开的信息一般性的信息多,有价值的信息少。内网上有用的信息相对比较多,又实行会员制,相对封闭起来。这样网络间的相互封闭,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信息的发展,也失去了设网建站的目的。

二、农村电子商务的涵义和实现意义

(一)农村电子商务的涵义

农村电子商务即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只兼而成为遍布乡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配合密集的乡村连锁网站,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体系的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构建紧凑而有序的商业联合体,降低农村商业成本,扩大农村商业领域,使农 村成为平台的最大获利者,使商家获得新的利润增长。

(二)农村开展电子商务的意义

对九亿的中国农民来说,解决或拓展农产品销路问题,无疑是过去几年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大事。随着互联网与农业“联姻”趋势的加速,同时农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动力。对于整个受过经济危机的时代,互联网企业需要进款寻找到有活力的内部市场,而在内需市场的选择上,农村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因此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是非常有意义的。

1、现实意义: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传统的农业商务信息的传播途径和方式的落后,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商品信息的流通不畅,直接导致农产品销路不畅,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仅有利于商品信息的快速传播,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满足各地不同的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对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打破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提升当地经济数字化发展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农民收入的增长创造条件。

2、功能意义: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划时代变革,用户可以利用虚拟市场发布供求信息,会员交易,对平台积累的大量原始数据进行市场行情分析,同时也可以在网上开展农贸市场,数字农家乐,特色旅游,特色经济和招商以资等各项内容,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跨时空,交互式,整合性,超前性,高效性和经济性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在农村的应用,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农产品流通问题,推动中国农村的新发展。

三、当前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案

从国内外电子商务的总体情况来看,其发展还是面临不小的挑战,用户对物流,信息等环节满意度低,总体缺乏统一的物流配送市场,电子商务交易缺乏全面的法律规定,网络诚信和安全体系有待加强。那么对于建立在更为传统产业基础上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而言,其瓶颈耗资约就更是显而易见了。

(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从城乡互联网的普及率来看,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44.6%,在农村仅为15%,《到2015年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将翻番 用户超过6.5亿》对比2010年以来中国城乡互联网的发展差距,2007年城乡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仅为20.2%,2008年差距扩大为23.5%,2009年差距拉大为29.6%。农村互联网发展速度慢于城镇发展速度,互联网在城乡的发展差距拉大,导致农村互联网增速放缓的因素中,“农村地区网络基础知识匮乏对互联网的认知存在偏差”“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农村上网成本相对于农民收入水平仍较高”是最重要的三大原因。

解决方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属于网络活动,农村需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用户的网络环境。为农业电子商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农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有待提高

由于受文化程度的制约,农民仍保持传统的“眼看”“手摸”“耳听”“品尝”的交易习惯,认为电子商务虚无缥缈,可信度值得怀疑。相当的农民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网上获取信息,也没有能力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更没有可能上网发布信息。

解决防范:加强文化教育及引导,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的相关讲座,将产品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同时多引进农村电子商务成功实例,让农民感受到效果,了解未来农村的发展趋势。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环境有待提升

适合电子商务的商品主要是标准化产品和可鉴别性产品,农产品电子商务要求对网上交易的农产品品质分级标准化,包括规格化以及产品编码化。但由于季度性强,在不恒定的自然环境中易变质,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在标准化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行业内也无统一要求,这就导致目前农产品交易中以次充好现象屡见不鲜,“优质优价”难以做到。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单位小,在保险运输后续处理上较为困难,这使物流环节难度增大。

解决方案:优化物流配送,一方面初期的时候应尽量避开不宜运输的农产品,另一方面与农村的相关部门共同探讨,规划运输路线,缩短配送距离,同时想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早的沿海发达地区取经,结合自身情况找到一条适合本地的发展道路。

(四)电子商务网站专业水平低

目前国内不少涉农网站从形成到内容都有很多雷同之处,缺少专业水准和特色,更新周期长,且网站信息以宣传本地农业为主,真正使用于农民的信息较少,分析与决策参考类的信息就更少了,相当一部分网站以信息撮合功能为主,支付等功能很不完善。

解决方案:充分借鉴国内外最新技术,立足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实际需要,增强我国在农村电子商务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技术竞争力。

(五)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供应不足

农业电子商务建设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有其特殊性,需要一大批既精通网络技术有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复合型人才。但长期来国内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这方面人才十分缺乏,使得农业信息专业库的建设,更新速度缓慢。此外,作为操作终端用户的农民,在掌握现代商务知识和网络技术方面的差距就更远了。

解决方案:培养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开拓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和既懂理论又有实际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由于电子商务的覆盖面非常广泛,金融、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等各项领域对人才的要求都会有不同的侧重,对于专业的电子商务公司来说,需要的是懂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及其业务知识的人。

综上所述,建立和完善农村电子商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程,因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

四、农村电子商务的潜力展望

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本身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党和国家为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不遗余力,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都将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要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我们处于互联网大行其道的时代,农民不可能拒绝它,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农民自身在受教育程度提高的前提下,对互联网的感知,对互联网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越来越深入,PT37智能型电子商务信息化交易门户网站的开通为农民带来了新的生机,通过PT37有效的信息化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健全信息服务网站,可以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科技市场、就业等方面,全面推动农村市场的新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如此广阔,也只有与“三农”相关的企业对农村电子商务足够重视,注重对农村电子商务市场需求的研究和培育,早做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先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结 语:农村是一个电子商务发展的潜在市场,与传统贸易比,成为未来的主要商品交易方式。我们期待它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利益,为商家创造更大的利润。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产业网.信息化要闻-到2010年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将翻番 用户超过6.5亿

[2]占锦川.农产品电子商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刘亚峰.电子商务概念.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

[4]梁露.电子商务案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沈美丽.电子商务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篇3】电子商务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方案

目录

1、引言 3

2、猪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环节 3

2.1、生猪饲养环节 3

2.2屠宰阶段 7

2.3加工阶段 7

2.4猪肉的贮存流通 8

2.5猪肉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 9

3、我国目前猪肉供应链管理的模式 10

3.1传统供应链 10

3.2新型供应链运作模式 12

3.3混合型供应链 14

4、猪肉供应链的成本、经营、预算 16

5、我国猪肉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7

6、结语 20

浅谈猪肉供应链管理

【摘要】:本文通过简析目前猪肉供应链的模式、运作、协调与优化,详细分析猪肉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猪的饲养屠宰、储藏、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将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从采购、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库存到风险管理各个环节阐述详细。

1、引言

猪肉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在猪肉农产品这一特殊商品方面的具体应用,由仔猪、饲料、兽药等生产资料供应,生猪养殖、屠宰、加工, 猪肉流通、配送和销售等组成的网链。

2、猪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环节 2.1、生猪饲养环节

生猪生产环节的功能主要是不断使仔猪长大、增重,达到适宜屠宰的过程。我国主要是采用三种方式饲养生猪,一是农户散养,二是专业户养猪,三是基地化养猪。

(1)农户散养。我国的生猪生产主要还是由小规模分散的农户来养殖. 这种现状是我国猪肉产业的一大特点,同时也会对猪肉产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列问题:①容易造成市场波动。一方面,分散饲养的小规模农户,由于缺乏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具有很强的从众效应。价格上涨时一哄而上,扩大养殖规模,猪养多了,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这时又一哄而下,大量减少养猪的头数,或者干脆宰杀母猪,甚至清仓转业,导致生猪存栏量减少,出栏量大幅下降,价格一旦反弹,生猪存栏不足,没有猪卖,使得农民不能从猪肉价格上涨中真正得到实惠,农民养猪积极性时高时低,形成矛盾心理。另一方面,由于组织化程度低和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其承受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极易在市场波动中蒙受损失,严重阻碍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2007 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也反映了这个问题。②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分散养殖,对养猪个体的行为无法控制,容易导致一系列影响猪肉安全的问题、例如,很多农户舍不得毁掉病死的猪,或者受到利益驱使在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等.③不利于疫病的防制。近几年来,尽管我国不断加大对动物疫病的防治力度,制定了动物疫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完善了动物疫病的防疫监督体系,增加了动物疫病防治的资金投入,提高了动物疫病防治的科技水平,使得动物疫病危害的程度有所减轻,但疫病问题依然严重,生猪的疫病种类多且复杂。

(2)专业户养猪。每户饲养规模从数百头到上千头,生产的猪肉是偏瘦肉型的,属于规模化养殖。此类型养殖以养猪为主业,营利是主要目的,在农户散养以外的规模养殖化养殖的比例中占到约 90%

(3)基地化养猪。这种大规模的养殖方式年出栏量可达 1-5 万头,生产的猪肉是瘦肉型的,这种瘦肉型的猪肉部分是供大城市消费,也有一部分供出口。在生产水平方面,部分工厂化猪场己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大型基地化养猪的比重在全国仅有 3%左右。

无论是专业户还是基地化的规模养殖有一系列优点:①有利于疫病的防、控、治,提高生产效率;
②综合养殖效益相对较好且稳定;
③能够长期、较稳定的为社会提供相对安全的畜禽产品,有利于食品安全的监控;
④较大程度发挥猪只生长性能,提高我国畜产品的质量,有利于扩大我国畜产品出口;
⑤促进饲料工业产品推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当然了,规模化养殖也存在缺陷:①一次性固定投资过大,成本回收较慢,风险相对较大;
②因其规模化程度高,生产过程要求严格;
③若生猪规模养殖企业配套除污设施不够完善,将给生态环境造成相当程度的污染。污染问题对于规模化养殖来说问题尤为严重。由于生猪生产本身是生物体的繁殖生长过程,因此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诸如受价格、饲料等影响产生的生产波动以及多发的疾病带来的生产风险。

所以我国应该要走“六个现代化”养猪的道路:①畜禽良种化(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
②养殖设施化(高床、漏缝、自动控温、自动饲喂、自动饮水、卫生和环保);
③生产规范化;
④防疫制度化(科学免疫和环境消毒);
⑤粪污处理无害化(漏缝地面,不冲洗,减排放养猪模式和猪-沼-果(林、草、菜)生态养猪模式);
⑥监管常态化。

2.2屠宰阶段

屠宰是将符合质量标准的生猪加工成安全卫生猪肉的过程,包括击晕、刺杀放血、烫毛、刮毛或剥皮、去内脏、胴体整理、劈半、冲洗、分割、检疫等一系列处理过程。

生猪养殖行业的区域性特点使得生猪屠宰加工行业也呈现高度分散格局。我国猪肉屠宰加工企业主要有 3 类。一是纳入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的企业,这些企业一般都是机械化、现代化的屠宰加工厂。二是由县以上各级政府批准的畜禽定点屠宰企业,据商务部统计约 30000 多家,其中工厂化屠宰率仅占上市成交量的 25%左右,目前主要还是半机械化屠宰和手工屠宰。三是农民自宰自食和非法屠宰加工,这类屠宰加工数量上超过肉类总产量的 40%。

2.3加工阶段

我国肉制品加工行业集中度低。我国的猪肉深加工行业主要由国内几家大型企业垄断,如雨润、双汇等,这些大型加工企业的一体化程度较高,同时经营上游的养殖场和屠宰场下游则延伸到零售领域。不过很多加工企业的生猪很多并非来自本省,如雨润集团每年从安徽、河南、山东等地大量收购生猪。对于屠宰和加工企业来说,生猪供应量不稳定,质量不稳定,价格波动对生产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因而,猪肉供应链上游仍是建设猪肉供应链的关键。由于屠宰加工企业在猪肉供应链中处于中游的枢纽位置,起到联结农业和工业的作用,因而屠宰加工企业的发展和对供应链的带动作用也成为猪肉供应链建设的切入点。

而且我国应该提高产能转换率,因为就目前我国几家大型肉制品加工企业而言,屠宰转换率过低。以下就是几大企业的转换率图表:

2.4猪肉的贮存流通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四种猪肉储存方法,分别是:干燥法、盐腌法、低温贮藏法、照射保藏法。干燥法也称脱水法,主要是使肉内的水分减少,阻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达到贮藏目的。盐腌法的贮藏作用,主要是通过食盐提高肉品的渗透压,脱去部分水分,并使肉品中的含氧量减少,造成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低温贮藏法即肉的冷藏,在冷库或冰箱中进行,是肉和肉制品贮藏中最为实用的一种方法。用放射线照射食品,可以杀死表面和内部的细菌,达到长期保藏的目的。

2.5猪肉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

  近几年,我国在猪肉物流配送实践上有所发展,但较国外来说还是存在一定发展空间。中国在“养殖、屠宰、冷链配送、深加工至销售”的大流通环节存在软肋,而且流通渠道分散,难以形成统一采购、统一仓储、统一配送的现代物流体系。国内猪肉冷链物流主要采用公路运输,这种物流体系遭遇过路费后层层加价,也导致中国猪肉价格高于欧美发达国家。而美国猪肉等大宗食品多数依赖铁路冷链运输以及高效的公路快运体系。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在运输的过程中,全部采用冷藏车或冷藏箱,并配以先进的管理信息技术,建立了包括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在内的新鲜物品的冷冻、冷藏链,使新鲜物品的冷冻、冷藏运输率及运输质量的完好率都得到极大提高。但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存在冷藏运输基础设施落后、运输损耗大、冷藏物流技术有待提高、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等问题。

我国应该

3、我国目前猪肉供应链管理的模式

我国猪肉供应链细分为传统型、新型和混合型三种模式,各自的运作模式绘制成下图

3.1传统供应链

传统供应链的基本特点是各环节利益主体的联结完全依靠市场来进行,这也是传统供应链上各环节分散和小规模的特点决定的,它的目标市场是价格低廉、产品差异性小的低端市场。其中各环节的主体特点:(1)生猪饲养环节。经营主体为分散养殖的农户,农户在专业仔猪市场、种猪场和专门饲养仔猪的相邻农户家中购买仔猪,进行散养或小规模饲养;
育肥猪出栏时一般由当地的生猪收购贩子上门收购,或由饲养户直接售卖到批发市场或当地食品站。由于分散饲养户规模小,农户文化素养不高,饲养技术与管理水平粗放,生猪质量也不高;
其盲目跟风的投资行为,也易加剧猪肉供应链的波动。(2)生猪屠宰环节。经营主体一般是当地的定点屠宰场或私人屠宰点。屠宰场不仅提供代宰服务,收取代宰费,也采购生猪,进行屠宰加工。该类屠宰场生产设施的自动化程度一般不高,设备简陋,检疫手段相对落后,向社会提供的基本是热鲜肉或冷冻肉。(3)生猪和猪肉销售环节。经营主体包括生猪收购商贩和各级批发、零售商。个体猪贩子收购生猪后一般到当地定点屠宰场代宰,然后把猪肉批发给当地的各类消费者,如普通家庭、饭店食堂、农贸市场的个体商贩及副食品商店等。实力较强的猪贩子或称生猪经纪人则一般把收购的生猪直接或通过生猪批发市场售卖给屠宰场;
屠宰场从猪贩子及批发市场采购生猪并进行屠宰后,猪肉一般直接或经批发市场销售到当地的农贸市场、副食商店及普通饭店,也可能经产地猪肉批发市场、销售地猪肉批发市场售卖到销售地的农贸市场、副食品商店及普通饭店及一般家庭。流通过程卫生状况较差。

传统供应链涉及生猪养殖户、定点屠宰厂、检疫检验部门、产地猪肉经销商、猪肉批发市场、销地猪肉商贩和农贸市场等主体,以“定点屠宰、集中检疫”作为其运营方式和保证猪肉质量的主要手段。传统供应链在运作过程中,从生猪出栏到猪肉上市的整个过程要经过产地检疫、公路站检查、屠宰场检疫、动检部门和市场检查部门的检疫检查,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市场上猪肉质量安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环节相对分散,相互之间却缺乏协调与合作,流通过程中检验检疫部门也各不相同,因而暴露出很多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1)构成主体复杂、中间环节多,各环节主体之间在业务上缺乏有机的合作与协调,猪肉质量保障漏洞多,容易出现“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的现象,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者任何部门的检验检疫出现疏忽都会引发猪肉的质量安全问题。社会上出现的所有问题猪肉,例如含有瘦肉精的猪肉、注水猪肉的流通渠道都是传统猪肉供应链。

(2)大部分定点屠宰厂主要为产地猪肉经销商代宰生猪,简而言之他们只管宰猪,别的不问,因此缺乏对上下游环节的监督、管理、服务和指导,不能很好起到连接猪肉供应链上下游的作用。

(3)只注重对出栏商品猪和终端猪肉产品的检疫检验,缺乏对饲料、兽药、饲养等上游环节的监管,不能从源头控制猪肉质量安全。因此,传统供应链的猪肉最多只能达到我国“放心肉”的标准而无法做到“无公害猪肉”、“绿色猪肉”、“有机猪肉”的更高标准。

3.2新型供应链运作模式

根据对新型供应链的界定资料的查阅,一般都是将新型供应链的运作模式以下图表示:

(1)生猪饲养环节。经营主体一般是大中型的规模饲养专业户、饲养场或由各饲养户组成的对外统一运作的养殖小区,一般进行自繁自养,有自己的种猪繁育体系和饲料厂,饲喂技术和管理水平也较科学和规范。育肥猪一般长期定向供应某定点屠宰场,有的直接供应自身的屠宰场。

(2)生猪屠宰环节。经营主体多是从事肉食品加工的企业。大多采用现代化的屠宰工艺和先进的生产线,并进行规范管理。企业自身屠宰场的猪肉有相当部分进行深加工,还有部分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分割、冷却、销售。

(3)生猪和猪肉销售环节。经营主体一般是屠宰加工企业和较有规模的连锁超市。屠宰场从自建猪场或定点饲养场收购生猪;
经屠宰场加工的猪肉再由屠宰加工企业进行冷链运输,直接销往有长期关系或定单的各大团体食堂、高级宾馆饭店、超市以及屠宰场自营的连锁专卖点,或按照国外出口定单要求直接出口。

以下是传统供应链与新型供应链的比较图示7

3.3混合型供应链

所谓“混合”指的是生猪生产阶段的传统模式与屠宰加工、销售消费阶段的新型的混合(如上图所示)。即使在新型的猪肉供应链内,例如雨润等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虽然拥有自己的生猪繁育生产体系,双汇也称自己是从“母猪到超市”,但是,从屠宰、量来看,这些企业自有的生猪繁育生产体系只能解决一部分的货源。雨润的子公司福润自有的育肥场规模只有 8000 头左右的年出栏量,而福润一天的屠宰量接近 2000 头,很大一部分生猪来自密切纵向协作以外的生产者,即由农村经纪人从众多养殖农户处收购而来。双汇 90%的货源也同样是依靠市场从散户那里取得(熊洁,2005)。因此,混合供应链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企业+经纪人+农户”模式在“企业+经纪人+农户”的模式中,企业并不直接向分散的农户收购生猪,而是通过比较固定的供应商取得货源,供应商再通过各地的经纪人在乡村收集生猪。这种模式可以表示如图

在这样的模式下,屠宰加工企业通过供货商、经纪人和农户进行联结。对买卖双方而言,交易都很容易。屠宰加工企业可以从供应商处获得货源,而养殖户能在市场上方便地销售掉育肥猪。因此,无须采用密切的生产或者营销合同模式,经纪人和农户之间的关系主要为松散的市场关系,即直接的现金交易,信息交流也有限,交易双方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双方之间控制程度也比较低。对大型屠宰企业而言,这种形式的市场交易容易产生三种不利后果:第一,生猪供应不稳定。生猪的供应存在周期性波动,有时一些不确定性事件会加剧供应的不稳定。第二,产品质量不稳定。作为加工企业,符合质量要求的猪源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的价值。目前经纪人收购生猪基本上不分等级,按照毛猪计价,质量价格信号的传递是不对称的,产品质量难有保证。第三,存在安全隐患。企业虽然知道生猪是哪一个供货商提供,但并不清楚是哪个农户提供,对农户的生产过程缺乏必要的监控,各种禁用药品的使用无法察觉。仅靠企业自身加强质量意识,只能解决从屠宰到零售环节的安全,而不能保证生猪生产环节的质量。

混合供应链的销售与消费阶段和新型供应链一致,企业通过“企业+经纪人+农户”的模式把传统的分散农户与企业联结以取得充足的货源。经过大规模机械化的屠宰加工之后,通过新型供应链的营销方式,将猪肉送往各大超市、专卖店等处销售。因此,混合供应链实质上是生猪饲养阶段的传统与销售阶段的新型的混合。

4、猪肉供应链的成本、经营、预算

猪肉供应链涉及主要成员:生猪饲养户、经纪人、加工企业、零售商。在生猪饲养环节,要考虑的是猪苗的成本、饲养的人工费、猪饲料及其水电等维护费用。若是总的成本费与生猪出栏卖出后的销售成本相比,前者大于后者,则饲养户亏本。反之则盈利。猪肉经纪人与零售商等销售企业主要是谋取猪肉买入价与售出价中间的差额利润.这些详细数据资料,在课堂PPT展示过程中,已经有详细描述.

通过以下近几年生猪猪肉的价格变动及CPI变动表,不难发现,猪肉变动与CPI指数呈正相关关系.猪肉价格变动频繁,且呈周期性表动.若是我国能将猪肉变动研究透彻,将会对猪肉行业带来不可预测的经济利润.

5、我国猪肉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通过在网上、图书馆查阅相关文件,不难发现,与发达国家农产品供应链相比,我国农畜产品供应链模式起步晚,发展也没国外来得快。当然,企业的重视程度也相对较低。以猪肉供应链模式为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存在以下问题:

(1)猪肉供应存在的隐患;
猪肉加工企业的供应商包括养殖者和生猪收购商,虽然生猪收购商相对稳定,但存在三种隐患:第一,猪肉质量不稳定。生猪收购商的猪源多来自于散养户,生猪来源不固定,饲养方式不统一,养殖技术不高,而且缺乏统一、有效的防疫监管,对猪肉的质量安全形成隐患;
第二,猪肉价格波动大。生猪收购商的实力相对较弱,对生猪市场价格难以掌控。第三,生猪价格对散户养殖规模造成的影响颇大,从而直接影响的生猪收购数量。

(2)供应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对供应商考察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对供应商(包括养殖者和生猪收购商)的选择比较盲目。一是对于养殖者的养殖规模、养殖技术、饲料配方、防疫管理等环节不甚了解,二是对生猪收购商的收购渠道及生猪收购商所面对的养殖户的情况不甚了解。第二,所收集的信息不够全面。目前大多数猪肉加工企业对供应商的评估,尤其是进行质量评价传统上主要是根据质量检验部的抽样检验得出的,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片面性,首先是不能对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如“瘦肉精”检测;
再一个由于食品原料的特殊性,无法对所有可能的食品及非食品添加剂进行检测,如曾经的三聚氰胺。第三,数据缺乏时效性。在生猪供应领域,由于信息不完备使得生猪饲养颇具盲目性,造成进出该行业的生产者变动较大。而评估只能依靠当前交易数据,在已有过合作关系的供应商中间进行。对于从未合作过的供应商,则会因为缺少数据而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估。此外,对于有过合作关系的供应商也缺乏完备的动态跟踪机制。一旦供应商评价合格后,对其信誉、交货日期、交货质量等没有继续评价和完备档案。

然而,供应商处于猪肉加工企业供应链管理中一个特殊而尴尬的地位,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中加工制造、质量与成本控制的核心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供应链的整体绩效,但与此同时又是问题最多而又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对供应商的有效管理是供应链的运行基础。对供应商的管理优化需要从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入手。

(3)我国缺乏实力雄厚的猪肉核心企业,供应链组织困难。目前,行业内有一些大型企业,如双汇、雨润等已有能力建设昂贵的信息系统、物流网络,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屠宰场和养殖基地。这类已经或正在将其供应链管理拓展到企业的上、下游环节,但是其发展还是不够全面。企业现而今应更加注重供应链的形成,国家也应逐渐发展一些实力雄厚的猪肉核心企业。

(4)猪肉供应链下的物流配送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起步晚,发展亦是缓慢。其实我国物流配送系统现阶段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现阶段对农畜产品供应链主要研究就是如何利用现有的物流配送系统设计研究成果,结合农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特点,研究出更高效的农畜产品供应链的物流配送系统。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与农畜产品供应链管理配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好与供应链管理的交通、信息、交易集散地等基础设施问题。

(5)我国目前农畜产品供应链信息一体化程度低,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共享存在一定困难。然而,供应链信息的共享能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透明性和灵活性,促进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效率。所以,我国应该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及维护,尽快实现农畜产品供应链信息一体化程度。

6、结语

通过我们组成员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此次对猪肉供应链整个过程的初步探究。猪肉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的管理理念,正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对此的研究及其应用都尚且薄弱,也存在很多问题, 所以我国应该加快猪肉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发展进程,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韦道菊,浅析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2009年,第九期;

2、董恒年,中国生猪产业的发展趋势、矛盾、战略与研究策略;

3、刘召云、孙世民、王继云,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商业研究》,2009/03,第383期;

4、陈绍慧、赵黎明,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

5、涟漪、李佳楠、叶宏球,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与对策,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推荐访问:供应链 农产品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方案 电子商务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方案 农村电商供应链体系建设方案
上一篇:大学合唱社活动总结范本
下一篇:2022年我只默默工作,不经意人脉助我一路向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