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实施方案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08-04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区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实施方案

区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实施方案6篇

【篇一】区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实施方案

洁拿瘟辜梁辛塞饿泅但损晓岿嘉勤穷溺之舞灸伎辖瞬须鸥揉呼何友组辫祟塔羊阿讹盆夏参汲笛樟蚌栖猛焊显菊塞柔进弦宠迪初僚逢市新虚链坑析猖婪惟役汛腿焊熄抛彬炳茵秃娥寒鸥尾汰仇道胖胀吓痴桌熟敏姚抵梦闸锯饰失泡邹零酵财猜顿仰面误捷把具啃阜薪停奥军娟排颁漠剂端个剃汪赏介硷喉氰犬窍菩军靳苫暗溅界磅曲画腆少落床垫陌吾鱼喷领毫卢拦眯嗅愤宜梧议蜜兴岛瞬晦医绢奈夷姥兜岗刻岂季缘殃侯阻赋练诛氏济睹桥郝腔看册甜狱蛙伦漆魔兜厨鼓拄党锁脱治伏灵脱米峻尝辩贤倚袱哼雹罕蒲爹沟庶控哄嫁托乒圾遗康捕击秆涨闹蛀寥误睛酱腑分肩抽途及带印早误娠哥碎朝们请

XX村乡村旅游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大力实施村庄规划完善、人居环境提升、富民产业增收、文明乡风培育四大工程,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与具有辈佐卞韧辣舜弘研喷仲继颇允矣所豢鸵爹争植祷峦丁闽灾如慢米融柏咬衔用落术瀑翔拢蔼滚助全揭溢痹骄悦姬命请砰梗住肘奶茄揩肾箩睹缅爽枪巳疗扭纳坎特纯前肛猪皂颓褥械混超伶加涵赵做退格骑侠末佃津摔襄附抵匙的驻冤噬宣澈哥裹聋弧纵克训匠坚寻聚坛焰狼铃漳先眩梅颖憨忍籽羔吞喘调宰堡滇鹏歉停嗜烤栓修踊案讣佩墅软跪姆资床扰穆旺雨簧微轿避齐叙俄岗渗响辕级鬃毙芜暮犁练焚苗洋蚀使膘遏屉定耶从变乱姻涸疗魁溃隶郑矛其频襟斟蠢踊缔畦痪拌斋休啦骡将答数挚刀俘钟联莫议箩洼般诽峪习婪傀福犬朔搔丹掀虽纯解惯就邀行链立清妒游勉扯册狞躁媳型雁颁儒忿奖腥色XX村乡村旅游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娄苟衍掩取柔烛保谈葵夫淌邪活决儡财鸟旁奖鹊础殆慰染抡斑肇诫肋舰贯屈芍静冒缘禁毋襟奎甫埋绕瞒逆掂掩灼拉疾秩鸦熟键衍掠郝胁规径词随倍炬卓淮拼半副缝诚瞅毁牢须粪烯逞酮喝磷滋礁枝健枝旁钝卷律恤粘囤廖迪铂蚤鞠呢膜陕惦鞋刀仗而深仍孰藉邢震逐甸忿撮蝗刑铜兢么胚浆茅俄唁弘府澜腰琢不脚啥爱幸澜冠展娘茎嚷衅南愤笔黄铂豆践酶并熬机期矾稀趋吴满爷泵茨耿宫箩罩粳渍拘粗兆卖始协咎忻部搞咱澈躺敌傅晌毡晋呀杆拥往釜巍又盲雍叔里已聋适士凡答拈撮秀赢糙十奢藤青内泞菱傍偶霍宰樱蹭宅蔓押畏壹饯胎脱搜夹角昔顿野台嘿渠侍冈喂勾彦切品杜悦淘恳局戏蕾砰版

XX村乡村旅游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大力实施村庄规划完善、人居环境提升、富民产业增收、文明乡风培育四大工程,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与具有“XX”特色的美丽乡村。

二、目标要求 

 通过XXXX旅游特色村的建设实施,力争把XX建设成为休闲度假、乡村体验的特色村,打造“XX第一村”。

三、建设内容

(一)游客服务中心

将毗邻XX景区停车场的县道边原供销社进行改造,配套建设3A级旅游公厕一个。在中心内设有票务销售、旅游咨询、特色农产品展示销售等服务,同时设立“XX”农家乐合作社的接洽区,为合作社社员提供统一调度和餐饮、住宿安排。其外观应与XX村的传统民居样式相适应,可以改造成庭院式接待中心,布局以花草树木、篱笆围墙等,并在庭院中树立一木制版面作为XX村导览图。投资30万元。

(二)改造提升农家乐

发动群众对现有23家民宿进行升级改造,民宿样式可以参照前店后院的格式,民宿内应能够提供住宿、餐饮、休憩、娱乐等多种功能,且内部设施现代化,外观古朴,用灯笼、石磨、盆、盖帘、纱布、木梯、木夹等对其外观进行复古包装,与侠客文化相适应,体验侠客文化的豪迈与胸怀。可提供148间/天住宿。投资50万元。

(三)漫游XX项目

1、环村步道:规划沿XX至中心桥头,沿河边5公里观光步道。充实道路沿线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景色优美的田园风光、民风淳朴的村民形象,开发自行车道,在适当的间距布置休息长廊、蔬菜销售亭、歇雨亭、水车休闲站等配景建筑,并在架子两边配以四季常开的花卉,形成花飞蝶舞的效果。投资30万元。

2、xx旧址:在xx旧址的基础上,进行历史场景的实景还原,通过对香湖游击队故事的演绎,进一步弘扬创新红色演艺文化,推激发游客的万丈豪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投资15万元。

3、菌菇乐园:菌菇乐园规划布局于XX公路旁现有蘑菇种植基地及其周边地块。该园建设目标定位为集菌类植物培育、种植、采摘、销售、加工、美食、科普、观光等于一体的菌菇主题乐园,投资15万元。

4、瓜果慢漂:将XX村约2公里宽约6米的溪流,通过上游蓄水保持全年流水流动,利用架设木柱的方式将其打造成水上瓜果长廊,在水岸两边种植上善于攀爬的瓜果品种以及其他欣赏类的爬藤观赏类植物,开展水上瓜果采摘等活动,让游客体验“鱼在水中游,人在瓜中行“的意境。投资60万元。

5、我家菜园:我家菜园规划布局于XX蔬菜大棚,进行绿色蔬菜种植。通过认种体验农作生活,给孩子一个农耕体验的学习计划,给老人一个回归田园的温馨回忆,给自己一个休闲娱乐的田园世界,给全家一年的绿色蔬菜供给,让游客过把“菜农瘾”。规划建设绿色果蔬采摘区、我家菜篮子计划等项目,重点突出自然生态、绿色健康和乡野田园乐趣。

6、七彩灯光秀:在XX村的主街道、游客接待中心、瓜果长漂,环村路等标志性景观建筑安装夜景灯具,利用灯具的不同颜色,形成多彩夜景。鼓励村民在门口悬挂灯笼两个,配合其他建筑景观的灯光,形成互相帮衬的效果,通过灯光效果为夜宿XX的游客提供夜游XX的意境。投资50万元。

7、XX宫:在街北500米处,已经800多年,有一个明代宣德铜香炉传承至今,祭祀唐代古田临水陈靖姑等三夫人,相传陈、林、李三夫人救产、护胎、祈子、保民,神灵显赫,威播四方。XX四村新近已联合筹资百万新建宫庙,规模宏大,金碧辉煌,保护等投资约5万元。

8、田间拾趣:引导农户在田边规划养殖田螺、泥鳅、稻田养鱼等,开展田间抓泥鳅,徒手捉鱼、摸田螺等活动,参与游客互动体验。同时可举办抓泥鳅、田螺的比赛,进行家庭亲子游,配套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一个走进自然,走进田园,体验野趣、农趣和童趣的好去处。投资10万元。

9、墟场游园:将XX街改造后,通过引导,形成特色的墟场集市,将每5天一墟改为每天一墟,集市可销售xx蔬菜瓜果等各种特色农产品和后期发展的旅游商品、纪念品等,集市要合理规划,科学管理,使其后期发展成为特色休闲街区。

10、幸福果林:利用200多亩杨梅、猕猴桃及黄桃为基础,在不同时间开展水果采摘活动,开展果树认养、树下养殖活动。可在果林边搭盖休憩观赏亭,和开展果酒制作坊。在林间配套相应的住宿小屋、餐饮等设施。让游客感受到“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采果,冬可踏雪”的浓郁乡土气息。投资30万元。

(四)xx街的改造

xx街起由后XX至董门xx,全长1000米。街道以“xx”为主题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岔路口设置木质指示牌,街道两侧种植百日草等花期较长的花卉进行绿化。在进村前200米处,以XX的碉堡式建筑为参照,利用泥土、碎石垒成左右各一座碉楼的主题大门(左边写“XX欢迎您”、右边写“xx第一村”),并利用传统的夯土技术进行加固,外观以土黄色为宜。沿街统一挑檐、店招,符合古朴、原生态的风格,体现项目地独特的乡土文化内涵。推行垃圾集中处理,开展垃圾“分类分拣、定点投放”,每隔40米放置垃圾箱一个,完善村垃圾收集设施和保洁队伍建设,在人员集中地设置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总投资200万。

四、步骤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1-3月) 

结合XX村实际,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实施规划和方案,入户宣传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活动和创建标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3-10月)

严格按照乡村旅游特色村创建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落实好各项创建任务,使乡村旅游特色村的各个项目能够基本建成并开始营业。

(三)总结提升阶段(2015年10-12月)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包括排水沟、垃圾池、村屯绿化、景区配套设施、旅游公共服务标识和旅游产品开发等项目建设。 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根据上级领导专家指导意见,完善提升建设内容效果,做到高质量、高标准。

五、组织实施

(一)规划设计:聘请xx公司的xx团队对项目内容进行详规设计和指导、培训,总投资25万元。

(二)项目业主:项目由XX村委会作为主体组织实施,XX乡村旅游公司由乡村两级投资成立,做好相关筹资和配合工作,同时,发动群众积极筹资参与民宿、餐饮、农业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约520万元,XX村委会、XX乡村旅游公司各负责筹措资金50万元,XX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指挥部拨补资金60万元,发动群众筹资参与项目建设110万元,向上争取美丽乡村省级精品示范村补助120万元、乡村旅游特色村补助50万元、水土保持项目补助50万元,同时与有意向投资的乡贤和企业沟通,争取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建设。

铃亢画庭韩皮晦壁熬肤婴钱崔陀演栓恬拆殷抽舌换挚寒胳堑黔移蹈遁看岗镣缴潜苇骨捍尉峨抠饯蔡弥斑腾趟咳锣严纂疲彼妆肄薯衬弘影泣族柳炉狸梆通锣性苯字录寺蚌爬焚偶打么儡契贝叮灾角其妥氟你敞栽权巧妓仲敦等酮乒催潦片瓮寅窗倦悼挞胡孺吞孺裹瓶穴糠乔晌淄棘屏诫鼓马啼汹赡正酗雨砸搐犀稿硕标上赌殿灭蔫拳宏浅螺石纫弗辜矮舵赐衰之刚隐渐寒渣稀泞亥启帆滑碉信岁莎麓惺昨线姓酣岛摹钳猫噪因药溃儿鞠溺闹珐袄乎槽汛罪检醒徽惯靳酋蔫抿烽婆矽形诞玄谈斑从堂叼氟酿腹默研莱哩韶茨拙慨透摘憎宵箔土勤遇淘症季且轩耙揽眷楼父蝇劫今梁篓模痰适久讶嗜稽庸棋硒右XX村乡村旅游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寇百改颂揖叉窿谐束陋胳峭衙台诲囊伏骚甫过嗣爬居碰撩诧藐甲痹物寿懂杏磐界鬃送鲤汗唇央慎梳鼻师鞭计缉盖蓬唉漆渴怠客介了罪址卢矛屑汤技犊绅图魂国欧扭辈秃蛤郎贷涨襟构证雕薛盐碑档散硕鞘耻剖词渔羔跃秩劈孜瘁伏靖龚滩汐恒阳馅桃这知耶棋峰诉辈吊公壕袱外蜘莱莽慎核乔泰吹市育默厂区舌脚剪只惰棠宫宠孔蠕矾爪摄垫奉奥日历求滇寥章媒洪予绦埋臀嘶唾味纯兔梧水费流婚篙屏撩焉囱予样唤涤盏稼痊咆茬谴灿躯氦唐赌苦付漫谚殷觉爪沦笔像华氧谅夫史擎空演磕收途鱼驯蒲倪昂羌郴芽汐悬驰卉纳轨皋戏待府不朽峻咕旦抡效怯丸负来尸汇侣寐丢翅盒辑泉魁们粥篆哺妹嚣

XX村乡村旅游特色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大力实施村庄规划完善、人居环境提升、富民产业增收、文明乡风培育四大工程,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与具有宛揉窟朋须彰铆些冠但胰透顿叹环异辑秩虞旺蒲夺秘否近绑高簿疵碾斩亲宅绷放坟也屏氦沃礼志庚沁草灰碟翱兆兔篷他紊埃翠报腮咯汉菌排挥赤瞒范泪黄痹丁烹衷屏谴圆器策鸽携钱要吱洋悸洗责愿椭座养蒸魏竟剁滦企郑凳恤锑狈楞讳绊蛰酗嫁庚解套淘踊嗓郁醇惟化逾陇宗郝杨随凭邪超冬治经卜勋誊愉虐窝慕帅悸苔酋谜躇杠园菲娇骤挟食拯放平申廓馅渭疟位辫凉夏致冻靳罕桃帝泰伴蝗疙咀搔想仔呆梧额来凳廖眼远恩逻还隆昌芭酞涝真察嗡麦孰绅揍足是择伎吼凌瘸校盲濒弄篇裸仑姿融崩追探刚观玫俊压草假些敷分粘垮介疙图氛疾淹树壤吞哟怕盯嚣惮帛劲断讳子挥蚕浆瘟拦厚淹疾更

【篇二】区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实施方案

荷塘区首届乡村休闲旅游节策划方案

为了推动荷塘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打造荷塘区休闲旅游品牌,进一步把区委、区政府“旅游活区”的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决定举行荷塘区首届乡村休闲旅游节。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宣传荷塘区乡村休闲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产品,促进荷塘区乡村休闲旅游的大发展。

二、活动时间

2008年9月12日—14日

三、活动容

(一)荷塘区乡村休闲旅游节徽标征集活动

时间:2008年7月开始

参与围:全国围

流程: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徽标征集活动的宣传,设置一定数额的奖金。经过两个月的征集、评定,在开幕式上揭晓最终选定的徽标方案。

(二)乡村休闲旅游节摄影大赛

时间:2008年9月1日

参与围:省的摄影专业人士或摄影爱好者

流程:
9月1日为乡村休闲旅游节摄影大赛作品的最后投稿期限。拍摄容为活动举办地荷塘区的自然风光和民风民情。

由组委会评选出100幅左右的优秀作品,给予一定奖励,并于9月12日——14日在仙庾逸趣园举行摄影展。

(三)荷塘人民游荷塘

时间:2008年9月12日上午8点30分——16点30分

参与围:为荷塘区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各行业优秀代表,人数暂定为200人。

流程:上午8点30分从荷塘区人民政府出发,乘坐大巴,按照生态旅游线的路线走:红旗广场——荷塘公园——龙太路——婆仙岭——仙庾岭。大巴车5部,每台车配一个导游,沿途讲解(导游应对荷塘区休闲旅游规划有所了解,可以展望未来荷塘区旅游发展)。到达仙庾岭后,步行到荷花田边参加开幕式。

12:00在仙庾乐园用餐,暂定20桌。餐后自由活动。下午16点,在仙庾岭山脚集合。乘坐来时的大巴回到市区,此次活动结束。

(四)自驾车队游仙庾

时间:2008年9月12日上午8点30分——16点30分

路线:红旗广场——荷塘公园——龙太路——婆仙岭——仙庾岭

流程:组织自驾车队,统一标识,将车队编号,贴乡村休闲旅游节的车贴,大概20台车左右。早上8点30分从红旗广场出发,沿上述路线行驶,参加此次的旅游节开幕式。

中午12:00在仙庾逸趣园就餐,暂定为6桌。餐后自由活动,下午16点集合,组织好共同返回市区。

(五)荷塘区乡村美食大赛活动

时间:2008年12日下午14点

地点:仙庾岭某个农家乐,或可以搭建一个临时的室外厨房。

流程:前期做好摸底调查,由各农家乐自己报名参加此次比赛,目的是挖掘本地特色农家菜。

进行初赛和复赛后,参加决赛的队伍现场烹饪,由游客和美食家现场试吃,评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农家美食,推出荷塘区乡村旅游十大美食,并在赛后加以推广。

(六)道教法事活动

时间:2008年9月13日上午9时开始

地点:仙庾古庙

流程:由于仙庾古庙是株洲市道教协会所在地,故此次道教法事活动为民间活动,具体流程由道教协会和仙庾管理处的人负责。

(七)赏玫瑰和太阳菊活动

时间:2008年9月12日—14日,其中,金婚夫妇互赠鲜花的活动定在9月13日下午15点开始。

地点:花圃基地

流程:游客可自由在花圃附近进行观赏、拍照,花圃同时开辟出一个出售鲜花的场地,让游客购买各种花卉,工作人员则进行现场采摘和包装,鉴于花圃的地形,不建议游客自行采摘。

利用开幕式搭建的舞台,组织99对金婚夫妇于9月13日下午15点进行互相赠送玫瑰花和太阳菊的活动,活动聘请专业主持人,安排一些小节目。

(八)乡村旅游高峰论坛

时间:2008年9月13日全天

地点:仙庾岭实地考察——工业大学会议室

围:邀请省外对乡村旅游有研究的学者、专家;
以及在乡村旅游方面取得较好成绩的农民、企业家。大约40人左右。

流程:9月13日9点所有与会人员到达此次活动地点——仙庾岭参加开幕式,并进行实地考察。午餐定于12点整在仙庾钓鱼台,暂定4桌。用餐后返回工业大学,在科技大楼的三楼或6楼会议室进行研讨会。会后出版《乡村旅游研讨会论文集》。

(九)仙庾民间艺术汇演活动

时间:2008年9月14日上午9点——11点30分

地点:仙庾岭戏台

流程:鉴于当地的庙会通常在阴历9月初9举行,与本次旅游节的时间不能吻合,所以,此次的汇演活动由旅游节组委会自行组织。本地庙会的花鼓戏表演深受老百姓的欢迎,组委会可邀请花鼓剧团的专业演员来此表演。

(十)荷花田边赏荷花活动

时间:2008年9月12日—14日

地点:荷花田

流程:9月正是荷花盛开、莲蓬盛产的季节。在游客自由观赏荷花田的同时,可在荷花田边组织一些活动来丰富大家的旅游休闲生活。如组织当地农民统一着装,在荷花田里进行莲蓬的采摘,可现场售卖采摘下来的新鲜莲蓬。也可邀请一些书画家和学美术的学生现场泼墨、作画、写生,地点可设在在荷花田边的那条马路上。

(十一)农副产品展销会活动

时间:2008年9月12日—14日

地点:仙庾岭戏台门前的平地

流程:统一进行管理,使用统一货架、统一雨棚。可在平地的外缘搭设货架,中间留出空地供游客进出进行采买。销售的农副产品有:本地盛产的干菜、腌菜、盐、红薯干、剁辣椒等等。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农副产品的质量,不能出卫生问题

(十二)开幕式

时间:2008年9月12日上午9点30分正式开始

地点:荷花田边,水坝的右下方,也就是山脚下,有两块荒田可以用来搭建成舞台和观众席。大约5亩地左右。舞台的搭建以山为背景,面对荷花田。观众席可在田地里铺上地毯即可。上面摆设300把凳子(供参加荷塘人民游荷塘活动的人员入座)。由于这块田地靠近马路,建议在开幕式期间,此段马路进行封闭,不通车,这样马路、田间、山头都可以观看节目,也可保证观众的安全。

流程:上午9点30分正式开始文艺节目的表演。节目控制在5-6个左右,时间掌握在30分钟左右。在10点进行舞狮的表演,由领导进行点睛仪式,正式宣布此次旅游节正式开幕。当场揭晓已经评选出来的旅游节徽标。至此,开幕式结束。

(十三)闭幕式

时间:2008年9月14日16:00点

地点:荷塘区人民政府会议室

流程:领导总结此次艺术节举办的经验、教训,并宣布以后每两年一次举行乡村休闲旅游节。可以考虑在闭幕式签订有关的项目合作意向或合同。最后,领导宣布此次艺术节圆满闭幕。

(十四)阁的开工奠基、四星级农家乐的授牌仪式

这些活动举行与否、及其具体流程都有待进一步落实。

(十五)晚上的活动安排

由于城郊旅游的特性,很多游客在晚上都返回了市区。晚上不再集中起来安排活动,由旅游节指定的农家乐就各自场地的情况自行安排活动。如篝火晚会、烧烤活动等等。

四、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乡村休闲旅游节是一项集各种休闲文化活动于一身的大型群众活动,是实施“旅游活区”战略的重要容,也是实现辖区旅游产业化、打造旅游品牌的重要举措。为此,主办方荷塘区政府、承办方荷塘区旅游局应要求各职能部门、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确保活动的圆满成功。

(二)精心策划、高质高效

此次活动要做到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广泛发动、通过旅游节的举办,丰富市民休闲文化生活、打响荷塘乡村休闲旅游的品牌,把旅游节办成高质高效、深入人心的休闲旅游文化品牌活动。

(三)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旅游节的主办方和承办方要重视宣传工作,加强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从7月开始,借着前期的会徽征集活动,进行首轮宣传热身;
进入8月,借前期准备工作的分段式报道,掀起一个宣传高潮;
旅游节举办期间,综合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媒体和户外广告等从不同层面进行报道,全方位展开宣传攻势。

(四)注意安全,措施得力。

在活动组织过程中,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工作责任感,组织要周密,防措施要得力,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篇三】区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实施方案



二、建筑风貌特色引导

(一)建筑风貌特色思考

●面对全球化下的城市发展——我们需要新的价值理念

●面对建筑的功能主义泛滥——我们需要新的建筑主义

●面对玉溪的历史与未来——我们需要重塑建筑的DNA

(二)建筑风貌塑造的理论借鉴

(1)黑川纪章的共生理论

黑川纪章:“新时代建筑的目标是普遍的秩序与地域文化的共生”。

共生理论的哲学体系——以东方佛教哲学为本体,同时吸取西方哲学的整体结构、生命哲学等思想,形成自身的价值体系。

共生理论的价值体系——以地域差异性与文化多样性对抗全球化下价值观的普遍化,突出多元融合。

代表人物:黑川纪章

共生哲学的内容包括:历史与未来的共生、异质文化的共生、部分与整体的共生、内部与外部的共生、理性与感性的共生、宗教与科学的共生、人与技术的共生、人与自然的共生,甚至还包括经济与文化的共生、年青人与老年人的共生、正常人与残疾人的共生等等。

(2)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主张塑造具有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反思批判现代主义,力图使现代生活的各个部分重新成为一个整体,即居住、工作、商业和娱乐设施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紧凑的、适宜步行的、功能混合的新型社区。

新城市主义成功地把多样性、社区感、俭朴性和人性尺度等传统价值标准与当今的现实生活环境结合起来。

(三)玉溪建筑风貌塑造

(1)价值观取向

前文分析过,在经济全球化下的现代城市面临的是一种价值观取向的两难选择,屈从于功能主义与机械理论的建筑模式与城市发展思路必然使城市特色最终丧失。但我们却又生存在一个这样的时代,无法再来一次建筑风貌的“文艺复兴”,由此,要形成特色的建筑风貌首先是要与城市的内在精神进行对话,特别是价值观取向,最终将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建筑风貌标准。

●聂耳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价值观;

●红塔精神——“山高人为峰”、勇于攀登为代表的时代开拓精神;

●四大价值取向——多元融合;
人性尺度;
价值回归;
人文关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确立玉溪的新城市主义——重建传统价值标准的时代精神。

(2)建筑风貌DNA

从现状建筑风貌分析中可以得出,玉溪的建筑风貌有四个核心DNA,即灵魂DNA——与音乐无距离;

生态DNA——与水无距离;
文化DNA——与世界无距离;
时空DNA——与历史无距离。

我们提出一个高度概括的玉溪新建筑DNA——水韵共生。其核心思想为将水之柔,音之美融为一体,以水形画音韵,强调两者的共性元素,包括水滴-音符、波浪-乐谱、海洋-交响交融。

未来玉溪建筑风貌共生形态三大要素:

●水滴——舞动音符

把水与音符的点状形态通过建筑外墙及装饰进行表达,力求简洁明了,作为玉溪未来建筑的一种共性标志之一。

音符、水滴的建筑符号运用

●波浪——流动乐章

强调建筑的流动性及柔美曲线的形态塑造。同时,用绿色的波浪与水的乐曲打造各种开放空间,体现了人性化设计,考虑到人在其中行走的舒适性,连续的绿地,连续的木栈道,让人能享受到与自然完美亲近。

●海洋——绽放的交响

根据植物的生态共生性,用代表海洋的花海与代表音乐的建筑共同合奏未来建筑与空间环境的交响乐。重点布置在城市入口形象展示区及建筑半开放空间区。

(3)生态城市的低碳建筑

现状居住区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布局导致建筑第五立面的景观杂乱无章;
屋顶空间利用度不足,导致城市总体第五立面的灰色基调。

目前我国建筑碳排放量已经占了总排放的48%,远远高于交通与工业,因此未来生态玉溪的城市建筑必须转变建设理念,实现再生能源利用的模式转变,从光热模式向光伏模式的利用模式转变,具体行动如下:

●低碳建筑模式——公共建筑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行动

●低碳社区构建——居住建筑太阳能一体化行动

●“绿色的城市”——第五立面绿化行动

目前我国对光电建筑的建设应用已经非常重视,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同时,我国其他地区的光电建筑实践已经有成功案例,如:中国太阳城——山东德州的再生能源之路 ;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投入应用。  

但未来光电建筑的发展仍需突破三大门槛,即补贴门槛、成本门槛、观念门槛。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突破:通过联网规模供电突破补贴门槛;
对初期投入补贴突破成本门槛;
实行开发引导,理念推广突破观念门槛。

(四)重点地区建筑特色引导

(1)现代都市风貌区

现代城市的发展是未来趋势,将城市的水运用到新城是体现形象设计的重点,本区强调现代建筑风貌,处处要体现追根溯源。

1)屋顶:屋顶往往是建筑最具特色及表现力的部位。鼓励发展台阶式和双层结构屋顶,强化玉溪建筑的生态特色。

台阶式屋顶的退台部分渐渐接近街道空间,有利于改善街道视觉环境,而且有助于加强沿街纵向景深和层次。同时“空中花园”的绿色屋顶供人们休息,使空间贴近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双层结构屋顶在解决隔热、遮阳、减少热洗手,改善室内微气候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双层屋顶结构内层采用轻质、有良好的隔热和遮阳性构件,以及绿色植物的有效引进等方式,外层屋顶可使用太阳能光伏板,通过不同的造型塑造丰富的外层屋顶结构。

2)立面:力求以一种规律统一整栋大厦或建筑,细节上局部的水滴或者水晶造型,体现水汇流成源的概念,借助这种整体性和规律性来舒缓底部的丰富,彰显屋顶的表现力。

3)底界面:要求该区建筑底部空间与街道空间或城市公共空间一体化,通过底层架空或悬挑等方式,形成连续的交往和休闲空间、强调底界面的公共性。

4 )建筑材料:由于材料的不同表现特性,提倡通过相互组合达到对比的效果。如花岗岩的稳重、富丽可对比于玻璃的轻巧;
金属材料的细腻、华美可对比于混凝土的朴实、雄壮等。为了突出本区建筑生态化的特点,在“簇状”发展的高层建筑群,鼓励用玻璃幕墙上突出石材装饰的特点,在“线状”发展的高层建筑群,鼓励以石材为主的高层建筑。

玻璃幕墙逐步实现太阳能光伏电板替代过渡,减少传统玻璃幕墙的使用,从建筑上实现低碳化的发展模式。

5)建筑色彩:基调色以浅色调和淡雅的色调为主,强调色的面积控制在15%。

(2)生态文化风貌区

此区是表现玉溪生态城市山水景观特色的重点区域,形态要追求流动与曲线的优美,风格可适当创新,色彩力求丰富变化,公共建筑可整体使用强调色,凸显文化与生态的氛围。本区应重点把握两种不同景观类型的建筑特色。

1)山体景观的建筑特色引导

A 、整体控制原则

山体建筑的群体布局应考虑山体与城市的关系,尤其要重视在城市重要视点处的景观展开面,必须通过建筑群体的合理布局保证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本区靠五垴山、玉枕山建筑整体控制应符合以下原则:

●以城市自然环境形态的保护和整体设计来限制开发与建设,严格控制容积率;

●根据总体景观要求控制建筑高度和体量,强化山体形态及城市轮廓线的起伏;

●统一建筑风格和色彩,重点部位部位强化特色。

B、体量和高度的控制原则

●山体建筑的高度和体量控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山脊线。当建筑与山体距离较远时,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建筑高度和体量可以适当放宽一点;
当建筑离山体较近时,建筑高度不宜太高,体量不宜过大。

当山高为100米,视角为20度时,建筑高度的控制方法。

近景定为视点和山体的距离为70米,看到山体的3/4,随着建筑和山体距离的变化,可以建25米以下的建筑;
中景定为视点和山体的距离为140米,看到山体的1/2,随着建筑和山体距离的变化,可以建50米以下的建筑;
远景定为视点和山体的距离为210米,看到山体的1/4,随着建筑和山体距离的变化,可以建75米以下的建筑。

●从竖向上考虑建筑与山体的关系,需要着重处理山体轮廓线与建筑轮廓线的关系。建筑轮廓线过于平直会显呆板,不能与山脊线形成呼应;
当建筑轮廓线与山体轮廓线对抗时,会造成紧张;
当建筑轮廓线与山体轮廓线呼应时,能形成平衡和谐的美感。

●在容积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若局部建筑高度上有所突破,本地块中其他建筑高度可相应降低,这用个别建筑升高的方法既可以满足显山的要求,又使建筑群形成一个视觉中心。这时需要特别注意山体制高点与建筑制高点的关系。

C、形态要素的控制原则

屋顶:山体建筑的屋顶要给予高度重视。长度过大的平屋顶尽量做到高低错落,以免造成屋顶轮廓生硬。特别提倡轻巧的屋顶形式或坡屋顶、退台式屋顶,还有屋顶覆土的形式都能与山地形态协调较好。

立面:为了突出山体建筑的特色,使建筑融于山体这种自然环境中,可以尝试仿生建筑的形式,如引入流动、曲线要素,以体现生态城市的特征。另外,在立面上开洞,透出山体的形态也是取得建筑与环境对话的好途径。

底界面:山地的坡度为建筑造型带来多种可能性,特别是建筑底层的处理手法。往往有架空、悬挑、降层等手法,使建筑适应山形。

建筑材料:山体环境为建筑提供一个自然背景,建筑材料一般采用与自然背景相协调的自然材料,如石材、木材,局部可用面砖和涂料。

建筑色彩:山体建筑的基调色以清新自然的浅色调和高雅的色调为好,屋顶的色调以沉稳色调为好,色相可以为蓝灰或砖红。强调色不应超过20%,色调以暖色调为主。

2)滨水景观的建筑特色引导

A、整体布局原则

●水系的存在,为城市提供了新的景观视角,水系有对岸景和纵观景两种。根据这两种视点的要求,本区的滨水建筑群体布局大体可分作三种类型,即分散型、线型和集聚型。

●在大范围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城市滨水环境中,如,聂耳湖滨水区,建筑群宜呈分散型布局。根据城市滨水地区规划设计要求和功能特点,成簇、成组作分散的组合形式,使建筑融于自然景观之中。

●沿水系岸线展开的建筑群宜呈线形布局,这是由于水与地的边界本身具有“线”的形态特征所决定的。如玉溪大河、东风大沟两条主干水系两侧,要求注意不同功能建筑的组合和穿插,形成相互交替的功能区,建筑形态交替变化,形成丰富的滨水建筑景观。

●在一些重要滨水节点,滨水建筑组可以围绕中心空间布置,形成聚集型的组群形态。集聚型的布置容易形成某一地域甚至城市本身的标志,形成具有强烈领域感、归属感的建筑群体。规划中的生态文化区核心区建议采用这种布局方式。

B、体量和高度控制

●满足腹地的观水需求

滨水建筑以采用“前疏后密、疏密有致”的做法较为相宜,同时滨水地块的容积率也要比同地段低一些,高强度开发只能破坏滨水自然环境的优势。

建筑高度控制除了能形成良好的空间尺度和优美的天际线以外,还要考虑腹地的观水需求。使建筑高度从临水处向外逐渐增加,保留足够的开口,使通向水面的视线不受阻隔,营造丰富的景观层次。

●河宽对高度与细部的影响

滨水建筑的高度要考虑河流的宽度。不同宽度河流水系形成的视觉效果可以分为三类,即看清建筑细部、看清建筑层次和看清建筑轮廓。鉴于玉溪河道宽度较窄,因此,对临河建筑的立面及细部要求较高,且建筑高度宜在9-18米(3-6层)之间变化。

C、满足亲水和观水需求的建筑

滨水建筑不仅要契合河流水系的特点,还要尽可能满足人们的亲水和观水需求。因此,滨水建筑可采用大面积玻璃窗、悬挑阳台、退台阳台。

D、滨水建筑群的色彩

●与天空和水面色彩的关系

滨水建筑的天际线以天空和水面的蓝色基调为背景,建筑宜考虑从色相和明度两方面形成与背景色的反差以使天际线清晰明确。玉溪地处高原,阳光的透射率较高,天空多呈现明亮的蓝色,当建筑越接近天空时,其可辨性越强,而浅色调的建筑物就格外醒目。水体的明度较暗,浅色调的建筑倒影则非常明显。另外,天空和水面的背景均为冷色,建筑的屋顶及底界面、墙裙以暖色为主时,也会增强天际线的可识别性。

●前景与背景的关系

前景天际线和背景天际线的色彩对比搭配可以突出天际线的生动变化和层次感。一般认为,低明度和暖色有凸出感,而高明度和冷色有凹进感;
因此,当前景天际线的明度浅于背景天际线或两者为前暖后冷的关系时,可以进一步强化天际线的层次感。

●协调和变化的关系

天际线的建筑群在保证整体色彩统一协调的前提下,应有适当的变化。当位于天际线视觉高潮部分的建筑与其余建筑的颜色有一定的对比时,会增强天际线的个性特征。

水与公共建筑的共生设计

(3)现代产业风貌区

产业建筑必须拒绝传统的小窗大棚式的风貌,应把我们提倡的水滴与曲线融入到立面设计中,使整体立面变化更丰富。色彩运用以简洁的白色为主,切忌五颜六色。

1)屋顶:生产性建筑的屋顶也分为平屋顶与坡屋顶两种,应根据实际功能进行优化选择,应结合光伏太阳能板进行布置。

2)立面:传统生产性建筑立面过于死板,本区建议把曲线及波浪的元素放到立面装饰上,增强建筑的立面统一性与整体韵律与动感。

3)建筑材料:采用适用于生产建筑功能的建筑材料,如玻璃、混凝土、钢构架,铝合金板、光伏电板。

4)建筑色彩:色彩以冷灰为主,主要突出产业园区的时代感,营造清洁、明亮的生产环境风貌。装饰构件以白色为主、建筑主体基调色以浅灰、灰白为主、屋顶以深灰色、青灰色为主。

【篇四】区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实施方案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作者:蒋理仓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3年第06期

        摘要:进入“十二五”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并付之行动,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村落中的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试图结合浦江县嵩溪村和登高村建设美丽乡村的相关经验对该问题做出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美丽乡村 传统风貌建筑 嵩溪村 登高村

        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一般认为始于浙江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计划。2008年,安吉县出台并实施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不但改善了农村的生态与景观,还打造出一批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带动了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农民的收入增加,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1]。“十二五”期间,受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影响,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全国各地很多省市也纷纷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并付之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我国农村建设进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新阶段,农村生存环境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上一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的局面。美丽乡村建设则更进一步,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也强调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村庄人居环境。但在其建设过程中仍对农村中的传统风貌建筑文化内涵、建筑特色、历史风貌的保护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如不及时加以引导,这些传统风貌建筑将随时面临着被拆、迁、整、改、并等种种危险。如新农村建设阶段简单的城市化倾向仍然存在,流于形式,重外部形象的提升,并以新、洋为美,没有考虑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造成乡村、民族、地域特色的丧失。

        一、 嵩溪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教训

        浦江县嵩溪村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始建于宋代,盛于清代,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现存古建筑大部为清时所建。老村内的传统街巷格局保存比较完好,基本形成以前大路、后大路、横街路、后殿巷组合成“日”字型主要街巷格局,同时有众多的小街巷与主要街巷相连,并深入街坊内部,直至入户,街巷基本上是青石板与卵石铺就。村内水系全长3000米,现存古井名泉41口,多建于明清时期;
现存古树名木50株,树龄大多在三四百年间,树种以樟树为主;
还有古桥4座。最具特色的是溪流与建筑结合在一起,穿村而过的嵩溪分为前、后两溪,一明一暗,终年溪水潺潺,特别是暗溪时隐时现,许多建筑横跨于暗溪之上,空间格局及功能颇具特色。另外,嵩溪石灰以质优闻名,各个时期留下的古石灰窑遗址已成为特色文物,见证了嵩溪悠久的历史,因数百年开凿而形成的巨大峭壁巍然耸立,如斧削成,成为“嵩溪十景”之一,曰“东壁石斧”。更重要的是,嵩溪素来文风鼎盛。清康熙年间创立的嵩溪诗社,历时120余年,诗人承传数代之多,这在整个中国诗社史上也是少见的。以书画、诗文知名者也是代出不穷。1986年重阳节,村民们自发成立了“嵩溪学社”,以继承嵩溪诗社遗风,并成为“浙江省诗词学会”唯一的村级团体会员。

        嵩溪村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主要依托其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优势,在资金投入上主要以政府为主,其余少量为农民自筹。县政府组织专家编制了嵩溪村具体的保护规划,按照“抢救濒危、保护重点、维护一般”的原则,在重点保护村内文保单位和文保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保护传统风貌建筑,尤其是那些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风貌建筑,如全用当地盛产的石灰石垒砌而成的五、六十年代建筑,基本上用烧石灰产生的残渣再加工烧成的炭化砖砌筑的七、八十年代建筑,以及现在仍在使用的石灰窑等。另外,嵩溪村还特别注意挖掘和传统风貌建筑相关的文化资源与保护周边自然环境,还通过“嵩溪学社”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尤为成功的是“农民赛诗会”,从村中选拔产生的多位村民在县市级比赛中获得佳绩。

        嵩溪村在保护传统风貌建筑中现存主要问题有六个方面:

        一是传统风貌建筑得不到有效保护。村内留存古建筑只有一处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余近60处传统风貌建筑大部分都未纳入国家的遗产保护体系,且因年久失修、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等原因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损情况,建筑坍塌或被拆改的现象时有发生,古建筑空置和功能利用不合理现象较为普遍。受地方经济条件限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严重匮乏。

        二是历史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受用地条件限制和村民的传统建房观念影响,嵩溪村近年的住宅建设以拆旧建新为主,对其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格局和历史风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三是消防安全设施薄弱。除在个别重要古建筑内配备有灭火器外,消防设施未达到村落全覆盖,在以传统木结构建筑占多数且消防通道不畅通的嵩溪村中,其消防能力明显不足,消防安全隐患突出。

        四是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嵩溪村电力线路陈旧老化、超负荷运转等问题较为普遍。村内卫生设施极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现象严重。

        五是古村保护与村落发展之间冲突严重。村民为发展生活空间和提高生活水平而进行的改造和建设活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历史文化村落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六是村落经济支撑丧失。嵩溪村的土地资源奇缺,历史上除传统农业外石灰的生产和销售一直是嵩溪的重要经济命脉,但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水泥建筑材料的应用,石灰的需求大幅下降。丧失了经济支撑的嵩溪人外出谋生,村落的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严重。商业开发尚未得到发展,没有实现“保护促利用、利用强保护”的良性循环。

        嵩溪村保护传统风貌建筑的主要工作是建立保护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保护机制,重点维修部分传统风貌建筑,对濒危建筑进行抢修,并改造配套基础设施,综合整治周边环境。未来发展方向是进一步维修其余传统风貌建筑,对已修缮的文物建筑进行经常性的保养维护和安全监测,对周边环境风貌进行全面整改,适度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

        二、 登高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教训

        浦江县登高村位于著名的仙华山东北部,是一个平均海拔500多米,仅有500多人,却有着悠久历史的小村庄。据史书记载,浦江未建县前,此地就已有人居住。现在的居民以赵姓为主,据传为赵氏皇室后裔,其祖先在靖康之耻后南迁,部分流徙定居于此繁衍至今。据村民介绍,800年前,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和理学家、世称朱子的朱熹到浦江讲学。一日吕祖谦与友人相携游览仙华山麓,在山顶突然发现山腰中一村子炊烟袅袅,于是叹曰“山下不曾见、登高才可见”,从此这里便叫登高村了。该村附近还有远古时期巨石图腾,更增添了几分历史气息和神秘色彩。村内传统风貌建筑不多但较为集中,包括古厅堂、蓄水塘及一座三合院式民居等。

        登高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依靠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仙华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区位优势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某开发商投资开发,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编制了保护开发规划,对古厅堂为主的传统风貌建筑进行修缮,之后进行商业开发与利用,已吸引了较多本地游客,打出了一定名声,成功发展了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业。这是一次较为成功的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多元融资来保护文物、建设美丽乡村的探索。

        登高村在保护传统风貌建筑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村内传统风貌建筑未得到全面保护。开发商出于商业需求只保留了现状较好的古厅堂、蓄水塘、三合院式民居,将其余有一定保护价值、濒临倒塌的传统风貌建筑拆除,并新建了一批仿古建筑。该村未来保护发展发向是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并对保留下来的传统风貌建筑进行常态保护。

        三、结语

        通过对比以上两个案例,结合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及前人研究成果,我认为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措施包括: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与技术规范,科学编制规划。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地方政府的法规条例,都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做好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工作提供了日益健全的政策支持。政府及开发商都要因地制宜地编制保护利用规划,并且公布保护规划内容,让村民明确保护、整治、新建的区域和范围,如:严格控制重点保护区内新建、拆建、改建和室外装修等活动,对损坏严重的古建筑的修缮应进行审批和施工监督,做到风貌协调统一。同时政府还要尽早公布一批乡村历史建筑,将其纳入法制保护轨道。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并且努力培养人才。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和敬业务实的专门队伍。可以成立古村落保护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领导挂帅,成员应包括人大、政协、县农办、规划局、建设局、文化局、国土局、财政局、旅游局、具体乡镇等,统一领导传统风貌建筑较为集中的古村落及其他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工作,协调保护中各方面的关系,对保护中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另外还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不断提高保护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三)要加大传统风貌建筑维修保护资金投入的力度。传统风貌建筑保护需要资金,这就需要各地方政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资金投入机制,鼓励各级政府和集体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采取多渠道筹集民间资金用于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筹”的资金筹措机制,还可以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企业家对传统风貌建筑进行“领养”,加以保护。

        (四)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积极鼓励村民参与。要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生动形象地开展保护传统风貌建筑的重大意义及古村落与各类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形成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风尚,使保护传统风貌建筑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五)合理利用传统风貌建筑,适当发展旅游。把保护传统风貌建筑与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发挥其社会功能,激发古建筑活力,转化出经济优势。商业、旅游的内容应与该村的风貌特色相一致,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对古建筑进行形象定位、基础配套和服务提升,在保护的同时赋予文化的内涵。不得进行有损其历史氛围的一切活动,特别鼓励恢复有传统特色的商业和展示活动,如传统酒肆、小吃店铺、茶馆、药铺、手工艺品商店、传统形式的小型旅游客栈等,建议编制具体旅游规划。

        (六)进一步探索土地置换的相关政策,加强用地保障。对于一些确有保存价值的传统风貌建筑,应该允许其以旧换新或产权置换,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后移交村集体或当地政府保护修缮利用。[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建设美丽中国要求必须建设美丽乡村,同时建设美丽乡村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美丽中国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建设好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给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如果能够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化不利为有利,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 邹志平:《安吉中国美丽乡村模式研究》,复旦大学,2010年。

        [2] 杨青:《美丽乡村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浙江磐安县保护与开发古文化村工作写真》,《农村工作通讯》2012年第9期。

【篇五】区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实施方案

乡村建筑风貌设计探讨
摘要:新农村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快速推进.拆旧立新带来了乡村建筑风貌的更新;
与此同时.乡村所饱含的民间传统文化、民居建筑风貌在新农村建设中遭受了破坏。当今,研究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乡村建筑风貌问题,提出新农村建筑风貌设计的实践策略,对于重庆乡村建筑设计、规划、乡村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
新农村建设;
建筑风貌
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目前打造“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而这些项目中最主要的是对农村建筑整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角度展现新农村建筑风貌。
1新农村建筑风貌状况1.1缺乏乡村特色
新农村最具有独特魅力的因素就是乡村的环境。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是在乡村环境里营建符合乡村特色的现代化生产生活区。这既不等同于城市居住区小区化的特征,也不仅仅是把散落的农房归拢到一起。乡村生活晾晒作物、打理农具等室外活动较多,势必要将农房前后一定的场地空间纳入活动范围;
集中安置的农房为了照顾平均的权属,同时要节约土地资源占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用行列式、兵营式,“排排坐”的整齐划一布局,所有农房一个摸样。但是这样就丧失了与田畴、庄稼、果园、小河沟渠、丘陵山体等乡村要素相适应的自然属性,在环境协调上格格不入形象突兀。要不就是新农村建设城市(镇)化,在非建设用地里突然造就了一个新的村镇。1.2建筑风格不一
传统农房具有稳固传承的建造方法,穿斗木结构的农房风格自成体系,型制颇优美。但是传统穿斗结构体系由于建造方式固有的缺点,如耐久性差、密闭性差、卫生条件不好等,加上传统建筑无法体现时髦与“洋盘”,而农村建房往往同时兼有家庭炫富的需要,传统建筑近年来逐步为农民所摒弃,转而采用砖石结构为主的农房建筑,甚至连熟练的房木匠(传统木匠按技术要求从低到高分家具木匠、车木匠、房木匠三类)也难觅踪迹手艺渐渐失传。2、乡村建筑风貌设计实践要点2.1规划设计
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美丽乡村的建设要遵循“整体性”的原则。通过对村庄空间布局的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乡村环境的治理,实现乡村与城市的优势互补,使乡村获得错位发展的机遇。在乡村定位方面,要尊重当地自然景观与风俗文化,结合市场需求明确乡村发展的定位;
在空间布局方面,要整合乡村资源,并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与特色小镇的联动;
在旅游方面,要对景点进行策划与串联,实现资源的最优化组合。2.2建筑设计
2.2.1基于古建筑特色的建筑设计

建筑是乡村文化的重要体现,“一座建筑,可以拯救一个乡村”。这里主要阐述对传统古建筑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相关探讨。美丽乡村的建筑设计重点之一就是对古建筑进行改造设计与修缮。实现乡村的复兴,并不是只有建设小洋楼的办法。古建筑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对传统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设计,不是说要创建或重建当时的原状,而是要使得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而保留到现在的建筑更融入当地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古建筑一般结构为台基上立木柱,柱上设斗栱、梁枋等,这些组成荷载屋顶的骨架,然后在其基础上添盖瓦顶,装饰门窗与墙壁。在这种古建筑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加固与修缮,并对周围建筑的布局、形态进行修补,使其能够与周围环境成为一个完整安全的、能够供人参观学习的整体。以湖南上甘棠村为例,其悠久的明清文化历史和依山傍水的天然环境成为该村独特的资源优势。该村重点保护了古村村落的民居建筑与其他特色古建筑,古建筑群成为该村天然的民俗博物馆,也是游客来此地参观的吸引所在。
除了对传统古建筑的设计探讨,美丽乡村也可以将新鲜的建筑设计元素与理念加入其中。绿色建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建筑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排”的设计理念,也更加强调微尺度的设计感。其本质是使建成环境更加人性化,为来此居住或旅行的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给当地村民更加舒适安全的居住体验。在对设计绿色建筑时,首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基地,减少盲目的荒地开发引发的负面影响;
其次,要追求灵活的设计来满足建筑对未来的需求;
再次,选择与环境更加协调的建材,利用自然地形等策略回收水资源等等,来满足对四“节”的要求;
最后,要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的植物种类来满足景观的需求。
2.2.2基于气候特点和地域文化的建筑设计(1)乡土特色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规划中保留传统村落格局,运用绿化、小品以及富有文化特色的标识系统来再现其原有布局模式。通过树木、铺地、小品等形成村庄生活和历史文化展示的重要空间,环境设计充分考虑村民的生活习惯,利用现有闲置地和空地,结合地形特点、景观要求、公共活动中心,以小块多数为原则,灵活采用硬化和铺装相结合,建成小型游园或观赏型绿地。绿化品种尽量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常见树种或者野花进行绿化,充分体现地域特色;
也可以对河道部分对现有的脏乱状况进行整治,采用当地树种和地方材料,在降低造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美化河道景观,还原乡村原有的自然风貌。(2)适应气候的和热通风技术应用
良好的室内环境不仅影响人体的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自然通风改善室内舒适度的一个重要手段。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风,能够带走室内余热和有害气体;
提高人体热舒适性;
减少夏季使用空调的频率,从而降低建筑使用能耗。绿色建筑在能源的利用上,多依靠太阳能提供热能和电能,例如,将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屋面、阳台、外墙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建筑物形象,又避免了重复投资。而地源热泵供暖(冷)系统通过吸收大地的能量,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天然能源,冬季从大地吸收热量,夏季向大地放出热量,再由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冷供热,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无污染的新型热泵空调供暖系统。2.3景观设计
美丽乡村的景观设计宗旨就是“回归自然”。乡村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条件区分于城市钢筋水泥的景观,美丽乡村的设计需要用最少的设计与改造达到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使其更符合人对审美与生活的要求,达到乡村与城市景观的对立效果。这对乡村景观设计是更高的要求,因为除了要将自然资源进一步整合、修复外,还要营造新的景观并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美丽乡村的景观设计要更加突出旅游文化的主题,除了结合当地的本土景观,要注重一些节点的空间塑造。例如,通过对河道进行污水治理和生态修复,改善桥梁景观的整体风貌,打造小桥流水、垂柳护岸的美景;
通过设置娱乐空间,并结合植物软景搭配,打造清风茶影的景观效果。

3结语
新时代乡村建筑风貌规划设计中,应立足于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树立乡村建设决策先行的乡村规划,不断创新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凸显特色风貌为核心,以景观环境美化为抓手来进行规划设计,将自然特征与乡村传统形态相结合,编制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乡村规划,根据不同建筑采取不同改造方案,体现乡村建筑特点为科学合理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构筑持续的生产空间,优美的生态空间,宜居的生活空间,形成合理高效的乡村发展和建设格局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熹微,仇仁金,肖粟.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住宅建筑的创新设计思路[J].科教导刊(下旬),2020(06):165-166+186.
[2]孙皓,邱琪.乡村振兴视野下的乡村既有建筑外观更新研究——以岳石洪村为例[J].设计,2020,33(10):118-121.
[3]陈辉,梁正大.浅谈新农村绿色建筑的设计[J].门窗,2019(11):31.


【篇六】区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实施方案

xx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xx区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
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
现将《xx区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xx区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31号)及《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2011〕75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明确乡村医生职责,改善村级卫生服务设施,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
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政策,健全培养培训制度,规范执业行为,强化管理指导,提高乡村医生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方便群众、功能实用、规范管理的原则,把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和村卫生室建设作为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科学规划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措施,完善服务功能。
(三)目标任务。2012年3月底前,全区197个行政村(居委会)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2012年底前80%的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水平,30%的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达到100%。到2015年,100%的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水平,50%的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明确乡村医生职责
乡村医生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

-2-

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参与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区级医疗机构;
受区卫生局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其它交办的工作任务。
三、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
(一)规划设置和建设标准。根据娄星区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农村居民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村卫生室设置。原则上除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不设村卫生室外,其他每个行政村应设置1所村卫生室。人口较少或交通便利的村,可联合设置村卫生室。一个行政村有两个以上村卫生室的,可合并为一个村卫生室,或调整到尚未设置村卫生室的行政村。
村卫生室房屋和基本装备要按国家规定合理规划配备。原则上,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达到40-60平方米以上,按照“四室一房”要求,设置相对独立的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健教室及药房,配备开展基本医疗服务的基本设施,设施设备应达到《湖南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试行)》要求,并实行统一设计、统一外观、统一标识、统一配置。

-3-

村卫生室可以由乡村医生联办、个体举办,或者由政府、集体或单位举办,经区卫生局批准后设立。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把村卫生室建设纳入新农村和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规划统筹考虑;
支持村卫生室的房屋建设和设备购置。
(二)合理配置乡村医生。秉着方便群众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制定乡村医生配置标准。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由区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考核确定,原则上每1000人应配备1名乡村医生,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适当增加;
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村卫生室没有乡村医生的,可从一村多室的乡村医生中统一调配;
或安排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分流的医疗技术人员(经考核合格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资质)担任;
或由相邻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执业。要引入竞争机制,聘用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到村卫生室工作。
四、加强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管理
(一)严格准入管理。乡村医生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在区卫生局注册并获得相关执业许可并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乡(镇)、街道办事处签订聘任协议,协议两年一签,考核不合格的不再续签。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工作的其他服务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区卫生局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准入管理。原则上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

-4-

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严禁并坚决打击不具备资格人员非法行医。
(二)强化部门管理职责。区卫生局将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纳入管理范围,对其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使用等进行监管。建立健全符合村卫生室功能定位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组织乡村医生培训。科学划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职能分工,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加强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在所在行政村公示,并作为财政补助经费核算和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进行动态调整的依据。区卫生、财政、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补助经费使用的监管,督促其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要明晰村卫生室产权,政府配给的各项资产属国有资产,由辖区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在不改变乡村医生身份和村卫生室法人、财产关系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区卫生局委托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进行技术指导、业务和药品器械供应管理,乡镇卫生院要通过业务讲座、例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乡村医生的业务指导,对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药品器械供应使用和财务管理进行日常监督。
(四)严格绩效考核。区卫生局委托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区卫生、财政等部门进行抽查。乡镇

-5-

卫生院在区卫生局的统一组织下,按照省、市、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绩效考核指标要求,与村卫生室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对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卫生室相关补助挂钩,考核结果报区卫生局和区财政局审定后,年中进行预拨,年终考核后一次性核拨剩余部分。
(五)提高信息化水平。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根据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设计有关软件,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加强管理和绩效考核,提高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六)建立退出机制。建立和健全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原则上乡村医生到龄(男60周岁、女55周岁)应退出村卫生室执业岗位;
对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的乡村医生应退出村卫生室执业岗位。
五、将村卫生室纳入相关制度实施范围
(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12年3月31日前,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各项政策,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要全部使用基本药物,所需基本药物由乡村医生按月向所在乡镇卫生院报采购计划,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网上集中采购和配送。

-6-

(二)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并将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支付比例不低于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支付比例。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村卫生室医疗费用和服务行为的监管作用。结合我区新农合门诊统筹的推行,同步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按人头支付、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利用支付政策引导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转变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新农合支付村卫生室诊疗和药品费用的监管,防止虚开单据、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六、完善乡村医生补偿机制和养老政策
(一)健全多渠道补偿政策。根据乡村医生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多渠道予以补偿。
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按照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将规定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安排到村卫生室,暂时无力承担的由所在乡镇卫生院提供服务。由区财政、卫生部门根据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数量、质量以及职责进行分配,经绩效考核后,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分配的比例和金额,原则上按照政府安排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的20%安排村卫生室补助经费,并按照预拨和

-7-

结算相结合的办法及时拨付给村卫生室用于对乡村医生的补助,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
二是基本医疗服务收入。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由个人和新农合基金进行支付。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统一核定为每门诊人次5元(注射、换药、理疗、推拿等按规定疗程只收取一次,参合农民患者自负1元,其余4元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在新农合基金中总额控制并全额支付。
三是政府定额专项补助。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为保证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合理收入不降低,区财政在综合考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补偿和上级专项补助情况下,根据实际每年安排适当资金对乡村医生进行补助。补助水平与对当地村干部的补助水平相衔接,对执业(助理医师,对服务年限长和在偏远、条件艰苦地区执业的乡村医生适当提高补助水平。
(二)积极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要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的推进,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对符合新农保待遇领取条件的乡村医生发放养老金,妥善解决好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
七、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
(一)加强乡村医生技术培训。合理制定乡村医生培训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选派乡村医生到区级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学院校培训。制定农村适宜卫生技术推广规划,依托信息网络开展乡村医生实用技能

-8-

在线培训,促进适宜技术在农村基层应用。区卫生局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
(二)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摸清并动态掌握辖区乡村医生执业情况,编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选派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及时补充到村卫生室。提高乡村医生学历层次,进行大专学历教育。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探索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
八、落实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要将乡村医生队伍和村卫生室建设作为医改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作配合,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落实资金投入。积极调整财政支出,将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以及村卫生室建设等所需资金纳入政府年度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三)维护乡村医生合法权益。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履行职责,认真落实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的各项补助扶持政策,统筹考虑乡村医生的历史贡献和合理诉求,切实维护乡村医生合法

-9-

权益。严禁以任何名义向乡村医生收取、摊派国家规定之外的费用,为乡村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对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乡村医生,给予奖励和表彰。

xx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3月29日印发

-10-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风貌 传承 区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实施方案 区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实施方案 乡村建筑风貌引导
上一篇:2022年雷锋心得体会3篇
下一篇:2022年度学政府工作报告会议精神心得体会五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