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应用论文()-物理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来源: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0-10-24 点击:

 物理教学应用论文(7 篇)- 物理教学论文- 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一篇:中专物理教学归因理论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与否成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标准的相关要求,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归因理论对于教师有极大的帮助,它可以帮助教师总结原因,找到更适合的方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兴趣源于成功

 教师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成功。著名科学家丁肇中先生,为了完成物理实验,可以将自己关在实验室三天三夜,支撑他的是兴趣,而这兴趣的来源就是成功[1]。中专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在学习上很多学生会对自己缺少信心,尤其是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物理。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增加自主学习或实验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物理知识的学习或者物理实验的操作,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促使其更加积极自觉地学习物理知识。

  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功

 教师在为学生制造成功机会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对成功形成正确认识,从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2]。例如,如果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平时班级里不认真学习、喜欢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在进行实验时十分专注和投入,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物理实验,那么这就是一种成功。教师就可以通过对该名学生进行表扬的方式,让其他学生明白,成功离自己很近,成功并非是超越别人,只要是进步那就是成功。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定位成功的含义,除了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外,教师还可以以专门开一场主题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正确认识成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实现教师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感受成功的喜悦

 中专学生在初中通常都是班级中的“差生”,在这种意识长期的作用下,学生会真的认为自己是一名“差生”。因此,教师要想保证教学质量,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而找回自信的最主要方式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一,改变考试模式。在学生的印象中,只有考试成绩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这些长

 年处在学习下游的学生,对于考试肯定已经产生了畏惧的心理,所以,教师可以改变考试模式,帮助学生找回自信[3]。例如,教师将传统的考试模式改为动笔、实践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的方式,并且降低考试难度,多为学生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试题,让学生感受到考试的趣味性,消除其畏惧的心理。第二,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师的认可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信、促使其成功的主要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吝啬赞美,多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促进学习水平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某一位学生提出问题的行为进行赞扬,对某位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进行赞赏,对学生成绩的进步进行鼓励等,都可以成为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

 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败归因

 如果将成败的归因归结为不可控等外部因素,那就会降低个人的动机。反之,如果将成败的归因归结为可控的内部因素,那么就会增强个人的动机,所以,加强学生对成败归因的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为此,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学生的成败归因进行引导。例如,在某次成绩公布下来以后,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师则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一些考试成绩好,且有些小骄傲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将其成功归结为内部因素,告知学生虽然获取好成绩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学习,但在本次考试中由于个人的疏忽等因素,本应取得更好

 的成绩,最终只取得目前的成绩,引导学生不要骄傲。而对于一些受到打击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将其归结为外部因素,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告知学生是由于本次考试比较难而导致的,不要让本次考试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综上所述,中专物理教学与普通高校在进行教学时,会因学校制度以及学生的个人差异等因素,影响教师教学的效果。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主动利用归因理论,找到适合学生学习、方便教师教学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与教师进行配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增强教师的教学质量。

  第二篇:大学物理教学探究与实践

 物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基础,为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国内众多高校在非理工类专业中开设了文科物理及相应课程,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这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也为工程管理类专业开设了文科物理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工管专业的物理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课程的改革和完善也须进行一些探讨。

 一、文科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状

  (一)国内文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状

 文科物理课程把人文素养与科学思想这两个风格迥异的文理学科特点融合在一起,已成为国内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 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众多高校已相继开设,其中浙江大学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已经成为国家级的精品课程。同时,许多文科物理的相关教材,如物理学概论———文科院系用大学物理教学用书文科物理———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大学物理(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专业适用)等也相继编著出版并被许多课程教学所采用。文科物理课程的积极开设,对提高文科类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提升了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主要面向理工科的学生,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程序性,但在各高校中,文科物理的教学由于校情不同和授课对象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这里我们主要针对工科高等院校中工程管理类专业的文科物理教学做些探讨。

 (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文科物理教学情况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是全国唯一以汽车命名的本科院校,在汽车、机械、材料等专业方面独具优势和特色。早在2001年,该校就为工程管理类专业开设了文科物理课程。考虑到教学对象中的工业设计、经济

 管理和汽车营销等专业含有部分文科生源,在具体的教学中,文科物理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都注重对文科生源的照顾。一个显著的特征是,课程教学中尽可能避免数学推演,甚至回避重要物理公式的使用,而是浓墨重彩地讲述物理学史和科学家事迹,给学生造成物理课变成历史课的假象。近年来,文科物理的授课对象做出了许多调整,主要是招录理科生源的工业工程和信息管理类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将来也许在公司的决策部门或者经济领域工作,若要在相应的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需要对技术更新和行业走向有较强的把握能力。在对文科物理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整合之前,笔者利用学校网络课堂平台征询了学生对该课程的意见。总体来看,学生对该课程持肯定态度,但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和建议,如课程内容篇幅冗长,概念较多但不够深入;物理原理推导和作业较少,对公式理解不够;应增加物理理论与实际工程结合的案例讲授;等等。显然,当前带有浓厚的重文轻理色彩的文科物理教学忽略了工程管理类专业的学习需求,不符合专业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

 二、文科物理教学改革初探

 (一)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整合

 我校文科物理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应该在明确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的基础上,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导向,以

 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实践和动手能力为培养目标。

 1.搭建基本的物理知识体系

 文科物理教学内容的取材要符合教学的基本要求,遵循物理学科本身的系统性,有相对 的学科范围和专业性,内容和章节应明晰,给学生构造出系统的物理学科知识框架。同时,内容章节的安排应该和物理学史的发展适当地融合,以清晰地呈现出物理学相关理论的发展过程,揭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逻辑主线。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较好地吸收物理学相关概念和定理,在此基础上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并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

 2.拓展物理知识的实际工程应用

 工科物理侧重对基本物理规律的推导验证和例题的讲解。由于文科物理的学时一般为50个左右,文科物理的教学应在理解物理概念的基础上,大量引入现代工程案例,借工程案例对相关的物理公式进行推演和讲解。比如,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讲解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提升途径以及效率极限。在理解相关物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物理知识对具体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比如霍尔传感器在汽车车轮测速中的使用,角动量守恒定理在直升机螺旋桨设置中的使用,现代智能手机中的陀螺仪定位,等等。同时,在授课环节应尽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使其

 更好地掌握自然科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并反向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积极地涉及与物理学有关的一些热门社会论题

 科技是把双刃剑,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改变乃至科技伦理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民众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参与社会决策,承担起一个现代公民的责任。物理课程相关章节的教学可以探讨社会问题,比如讨论能量均分原理与全球变暖的关系、从热力学熵的角度认识能源危机等,用能量守恒定律认清社会上的伪科学以及广告宣传中的虚假概念等。这种授课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着积极的作用,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乃至科学的社会价值以及潜在的风险,为今后社会活动的参与和科学管理打下一定的基础。

 4.设计制作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

 由于各高校的校情差异和编者的知识背景不同,文科物理教材风格迥异,内容差异较大,尚没有一套标准且权威的教参。教师在选取授课内容、组织教学布局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甚至实现无纸化教学。多媒体课件能直观立体化呈现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大量的教学信息,缓解知识内

 容增加而课时较少的矛盾;能用大量的图片资料充实文字信息,使物理知识的呈现更直观化;能灵活地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思考所学的知识。

 (二)文科物理的教学实践

 1.课堂教学的实践

 文科物理的课堂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体系,使学生理解、生成、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 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对物理学史与科学家事迹进行讨论,实现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考核方式的探索

 文科物理课程的理论考试可以降低比例,突出课程测评的过程性,加强平时成绩的考核。平时考核成绩主要包括平时出勤、课上练习、课下作业及阅读笔记成绩等几方面,这些方面的综合考核作为总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各收其效,并有助于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结束语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工程管理类专业的文科物理是一门有趣、有意义的课程,需要搭建有特色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以达到培养文科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创新意识的目的。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思路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人才,在这个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合作型的人才,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巧。新物理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为重点。因此,现在的物理课堂教学要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突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 望,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特别是一些实验课,需要几个人共同操作完成,如果小组合作交流做得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教研组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进行了一些探究,对改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打造高效课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参与合作

  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多言堂,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首先要在备课的时候就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计教学,并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学生探究的情境问题。比如,在教学速度概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学生可能会想到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路程的长短,或者相同路程内比较运动所需的时间。比如,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学校开运动会时观众是怎样判断哪个运动员跑得最快,裁判员又是怎样比较运动员快慢的呢?学生可以在具体的实例中比较轻松地获得两种简单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这为下面的速度教学做好了铺垫,也激起了学生对速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让两个学生说出从学校放学回家的路程和步行所需时间(选择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例子),提问: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怎么比较运动的快慢呢?学生带着这样的很贴近生活的问题去小组思考交流讨论,一个个会全身心投入,每个小组都讨论的非常激烈,最终每个学生都找到了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然后教师再适当点拨,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速度的定义,比起生搬硬套的讲解和一遍一 背诵定义效果强过百倍。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快就理解了速度的定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会很高,从而 提高学习效率。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概念教学,教师都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二、组建好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好结构合理的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关键。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习惯个性、兴趣爱好等各不行同,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方面,便于学生在合作交流讨论中各抒己见, 。首先,教师要安排好小组长,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 的,但一定要是最负责任的、有威信和组织能力的小干部。小组长在分组讨论学习过程中主要负责安排成员分工任务,组织统一协调组内成员,督促检查情况。其次,教师要尽可能保证每个组之间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很接近,使每个组里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的话组与组之间的实力很接近,更能发挥小组间的竞争机制,在一次又一次的激烈评比、争论中,既可以增长学生的才干,又能增加集体凝聚力。另外,教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脾气,每个小组里面既要有积极发言的“好战分子”,又要有心思缜密的负责出谋划策,这样,不同类型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自己的价值。例如,在本学期新开学分组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照学生以往成绩的好坏,选择成绩好、责任心强的。这次我想尝试新的组长选择方法,一开始的时候,我就做了几个物理小实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自我推荐,如果一个组内有几个学生都想担任组长就通过竞聘的方式。果不其然,这些小组长非常积极主动负责任,而且还有几个组长自己本来成绩不太好,做了组长之后成绩大幅度提高,真是一举两得。

  三、制定合理恰当的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评价,如果评价做得好,就可以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斗志,反之如果操作不当,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不仅不能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有时候还会让学生滋生懒惰厌学的心理。首先,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在于甄别出优劣好坏,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正面的引导和激励效果。因此,教师对待学生正确的回答、合理的发问一定要给予赞许的目光,鼓励的语言。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一句“这个问题你回答得很好”“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甚至一个简单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内驱力。这样的学生不仅会热爱学习物理知识,还会对教师产生敬佩感,从而对物理学产生更大的兴趣。其次,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能像以前的那样仅凭一张试卷了,教师需要多元化地评价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方位地提升。特别是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可以挑一些简单的、易于回答的问题给他们,他们在一次的成功后会获得学习的自信心。教还要注意观察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比如作业变工整了,上课比以前注意力集中了,看到后立刻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就会越来越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再次,对于评价的结果要及时公布。我一般是每节课一小总结,一个月集中综合评价一次。对于表现最突出的和进步的小组,我适当给予一些小

 奖品,对于落后的小组,我就让他们表演个节目,既可以起到“惩罚”的作用,又可以调节学习氛围,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更大的进步。

 四、小组合作学习要延伸到课外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包括课堂上的学习,尤其是对于物理这样的和生活联系很紧密的学科来说,在课外同样有一个大舞台。但是教师在课外不可能一直掌控着学生的动向,这时候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事先布置安排好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由于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他们就很乐于去探究、去思考,有时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电路初探这节内容时,我让学生回家收集相关的知识做一张手抄报,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拆开家用小电器,还有的去电器修理铺参观,最后制成的手抄报真是丰富多彩,有些内容就连教师都不太了解。

  第四篇:物理教学中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比

 一、翻转课堂理论概述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也译作颠倒课堂、颠倒教室)是任课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课程,通过信息化网络环境传给学生,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课程等学习资源的在线观看和自主学习,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作业、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1]翻转课堂的基本教学流程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流程在学习设计和教学组织上有较大的不同。

 (二)翻转课堂国内外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是美国人萨尔曼·罕。2006年,他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教学视频,很多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他的课程。萨尔曼·罕主要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课堂外的辅导,并没有将此模式应用在教学实践中。[2]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伍德兰高中两位化学老师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3]他们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PT并配合讲解录制成为视频发布到网上,学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观看视频,课堂的时间就用来进行实验、讨论和作业辅导。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学习兴趣也逐渐加强。因此,很多人开始关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将它运用到各个学段和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兴起和发展,给了教育工作者新的思路和方向。曾贞在论文中研究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张金磊、王颖等通过研究国外教学实践案例,总结构建出翻转课堂模

 型;唐加军在其美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一文中分析了现有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后期翻转课堂在国内发展提供了案例经验。此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在大学教学、专业课程教学中也有应用。

 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课下完成相应课后练习题目,进行巩固提高。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存在一定的优势,但对于物理教学来说却有很多的不足:

 (1)课堂授课时间过长,授课内容过于集中。现阶段的物理教学普遍存在课时紧张、教学内容过多、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赶进度,往往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再加上知识内容过多,很多学生都出现课堂内容听不全、不理解、记不住的现象。

 (2)物理课最大的特点是带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在课堂上要想尽办法让抽象知识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但是课后练习题目对学生来说抽象性还是相对较高的,学生在课后解题过程中常常出现不理解、没思路的问题,造成学生解题时间过长久,久之出现畏难和抵触情绪。

 (3)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弱,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4)物理课程是在实验基础上的课程,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学生往往很少有机会进入实验室实验,更不要说是自主探究实验了。

 三、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比

 (一)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中各要素的对比

 从教学要素角度分析,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存在很大的区别。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课堂的以教为主过渡为翻转课堂中的以学为主。翻转课堂更加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很好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并为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原有知识提供条件。

 四、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不限空间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互联网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实践场所。

  (一)有利于解决学生预习难的问题

 由于知识抽象程度高、逻辑性强,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在传统课堂往往无法 完成课前预习工作。然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利用教学视频提前进行学习,并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充分解决课前预习难的问题。教学视频也有利于学生在一段时间学习之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二)翻转课堂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的优点之一就是增加了课堂上的互动,充分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前置,教师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可以与每个学生交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也会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并找到存在感。

 (三)翻转课堂利于教育人性化

 翻转课堂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学生可以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完成课程学习,同时也不用担心跟不上教师的节奏。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及时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四)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学生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解的进度。翻转课堂的引入让学生能够暂停、倒带、重放视频,直到听懂为止。对于部分因特殊原因而旷课的学生来说,翻转课堂快速传递的学习内容让他们不至于错过学习内容。而课堂上,教师的时间被释放,可辅导每一位有需求的学生,开展探究教学和实验教学。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可以发现,翻转课堂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互动交流功能,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归属感和认可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翻转课堂将理论学习安排在课堂开始之前,让学生在有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进行实践和练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弊端,为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有效地投入到实践练习中去提供了条件。

  第五篇: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制定思考

 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方面,这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能够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既是教师教学应具备的基本

 技能,又是保证课堂优质高效的前提。但多数物理教师往往在备课过程中更注重教学内容的准备,而忽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忙着“低头赶路”,忘记了“方向和路线”比“速度和时间”更重要。因此帮助一线教师学会制定教学目标很有必要。

 一、正确认识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评审、下校听评课等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教师从《教师教学用书》或者《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摘抄教学目标。甚至有些教师在授课前根本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他们认为讲完规定的教材内容就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这些问题说明教师不能正确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与学双方共同实现的目标,它预示着教师的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学生经历每一节物理课的学习活动,他们在知识、方法、能力、情感四个方面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提升,那么教学目标就是这四个方面的教学结果和程度的具体预设。教学目标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的主观预测。往往有些教师容易把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相混淆。实际上,课程目标是整个课程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很难实现一步到位。而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落实到每一课时教学中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相对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是下位概念。要想制定科学、明确、可测量的教学目标,首先要研究课标中的条目,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再进行阶段性的分解。教学目标的功能有很多,最主要的两个功能分别

 为定向功能和评价功能。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对教学进程起着导向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才有了明确的思路,教学定向正确,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学目标是检测学生学习结果和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要评判教学活动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教学要求,基本的标准是教学目标。当教学目标确定后,可以以此为基础设计标准参照测试题,检测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1]。

 二、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1.了解制定依据

 制定教学目标应考虑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三方面,初中物理教师制定物理教学目标也要遵循以下三步。第一,研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物理课标》)。课程标准是呈现学段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把教学要完成的基本任务规定为课程目标,而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以《物理课标》为依据加以全面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要能在课程标准中找到依据。第二,分析和处理初中物理教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深入研究教科书,把握教科书的编排体系,理解

 编者的编排意图,根据教科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特点,合理有效地确定教学目标,以逐步落实课标中相应的目标要求。第三,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学生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基础、心理特点等。教师要结合学情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

 2.明确目标分解

 目标分解是教师对课程内容自身的逻辑性、系统性的再认过程。通过分解,宏观抽象的课程目标落实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使师生能在全局上把握学习内容。《物理课标》的科学内容中逐条细化了各部分知识对应的课程目标,可将这些细化的课程目标分为终结性目标与过程性目标,然后再分解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中去。例如,《物理课标》中提到“3.4.2知道电压、电流、电阻。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2],其中“知道电压、电流、电阻。理解欧姆定律。”是终结性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体现了“过程性要求”,即要求在教学中采取实验探究的方式,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激发探究兴趣,提升探究能力。在《物理课标》的认知性行为动词表述中有“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了解”指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大部分知识属于这一层次。“理解”则是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要领会所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

 明有关现象和问题。也就是说,要全面完整地掌握知识的内涵、外延,并常以“计算”的形式解决对应问题。而“认识”介于“了解”和“理解”之间,一般是理性的全面科学认知。在目标分解时,要真正明晰行为动词的内在含义,并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情,确定对应课时的教学目标。

 3.掌握目标表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他认为教学目标可用可见的行为来表示,以使教学效果能清楚鉴别。编写教学目标比较常用的是AB-CD法,即教学目标是由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行为标准(Degree)四要素组成。行为主体指实现教学目标时学习行为的执行者,应是学生而非教师。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条件一般包括环境、设备、信息等有关因素,例如,“通过实验”“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等。行为动词用来描述学生在实现教学目标时的确定行为,认知性行为动词如“了解、认识、理解”等,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如“会、会测量、会选用”等,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如“经历、关注、养成”等。行为标准是指预期的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如“理解欧姆定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等。

 三、教学目标的实例分析

  以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的第二节《密度》为例,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实例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首先分析《物理课标》中内容表述———“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从中可以得出:实验是密度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对“密度”这一物理概念的认知性水平层次是“理解”。再结合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可知,密度是第一个要求学生达到“理解”程度的物理概念。学生经过机械运动、声、热、光的学习,在物理知识、方法、能力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作为密度的新授课,预设的教学目标应在原来基础上循序渐进,不能急于追求一步到位,故应将认知程度从“理解”降到“了解”。因此,知识目标可设定为:(1)知道密度的由来、定义、公式和单位,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2)会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如果采用学生探究实验的教学方式进行,则应再添加技能目标: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初中物理的知识体系来看,密度既是学习比热容、热值等物质的属性概念的基础,又为学习压强、功率等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概念打下

 了基础,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值定义法是一种建构概念的理论方法,因此基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学习方式应采取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过程与方法的目标维度应以实验探究为出发点进行设计。本节课的探究问题较为明确,猜想、设计实验环节都相对简单,故侧重的探究能力重点在于分析与论证这个环节上。在分析与论证的过程中,通过各组质量与密度数据的比值分析,得出结论。建议给学生小组分发不同种类的物质,注重渗透实验结论的普遍性思想,最后通过图像分析,利用比值定义法,建构“密度”概念。因此,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表述为:(1)通过分析与论证过程,会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2)通过对表格数据、图像的比较分析过程,体会运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往往是学生经历长时间的物理学习而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仅经历一节课的学习,比较显性可见的是学生的课堂行为、学习热情,师生的互动程度。所以在每节课的物理教学中都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等。学生经历密度概念的建构,要引导他们形成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以致用的热情。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表述为: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基于课程标

 准来制定初中物理教学目标,能够确保教学目标更为科学有效,期待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加明确教学目标的内涵与制定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第六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思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杨振宁教授也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对其学习物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初中生好奇心较强,这能激励他们主动去探索知识。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实例、现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材中有许多来源于生活、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的实例。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物理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 的老师。”学生只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乐学、善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这些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先介绍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如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用脚踢足球,足球运动起来,马车不

 用力拉不动等,导入课题。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还要增强实验效果,增加探索性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首先,增强实验效果,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实验做好,增强实验的效果,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做压强的实验时,可将压强计里的水染红,观察水面的升降,并在压强计的背后用画横线的屏来衬托。其次,利用多媒体增强实验效果。教材中的许多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影响了实验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直观地再现实验现象和步骤,变抽象为直观、具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给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和机会。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要让学生认真做好学生实验和实验习题,把某些演示实验改成边教边实验。对于实验性习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去解决问题,还要增加按索性实验,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要善于启发 导,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

 讨论和教师讲解等发现物理规律,获取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示范操作要准确、安全,一次成功,并辅以教师讲解、板书、图表等。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还可以虚拟场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物理实验。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归纳出来的,初中物理也包括许多生动有趣的实验。但是有些物理实验很难真实地观察与分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明确观察对象产生变化的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表明,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不熟悉物理规律或公式,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现象。因此,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物理情景生动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弄清物理现象,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发掘学生的潜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

 产生强烈的求知 望。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首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开始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比如,运用简单的演示实验或精练的语言设疑,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在上课伊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逐步将学生引向思维的深处。其次,教师可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实验、图片、幻灯、电视、投影仪等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直接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就是激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对自然现象因果关系的认识上,经过一系列精心的设问,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五、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比如,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物理书籍,这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办物理小报,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制作

 小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小报的内容均是学生感兴趣的,如物理之最、谜语、科学家轶事、一题多解、现代发明等。通过小报汇编展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 。此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制作,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会有成就感,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总之,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可以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的推动下,学生的学习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乐学、会学,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到自然科学知识,提高能力,为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第七篇:物理教学下课外实验的影响

 开辟课外实验这种教学路径,既拓展了教师教学的新教育理论空间,又为学生提供了多方思考的机会,对学生自身创造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创新物理教学模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课外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有效手段

 兴趣是 的老师,学好物理,关键是培育学生学习物理的好奇心。课外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可以通过课外实验活动感观物理现

 象,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尤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可以让学生成功解决自己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许多物理现象,体验学习物理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对中学生来说,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课外物理实验的可操作性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更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注意力,达到理论升华的目的。所以,课外实验不但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 ,还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提前预习。其二,物理实验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操作行为,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参与实验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最终使学生通过课外物理实验体验和感悟克服困难后的喜悦,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这种知行合一的教学办法,也让学生当堂学到的知识被进一步巩固。

 二、课外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的丰富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教科书中的物理知识和规律是从大量的物理实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感性认识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物理实验现象、参与的实验过程、得到的实验结论,获得对物理学的感性认识,从而掌握一定的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其一,物理课外实验所呈现的各种物理现象,给学生学到的物理概念、

 规律、结论以一种准确、真实的感性再现,揭示了产生多种物理现象的内在条件和主要因素,让学生有了一个规律性的认识。其二,物理课外实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多次操作,有利于学生反复观察实验现象,解决了学生一次观察不能感知到的规律,对现象观察不够细致和全面,可以进行重复性的多次实验,直到学生明白为止。这样就将学生学习知识变成了可控的、可持续性的教育措施。如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实验性课题中,教师轻敲音叉,放入水中后会溅起少量水花,声音响度较小。此时只有前排的个别学生能够看到。教师再次加大敲击力度,实验现象较为明显,几乎教室中的全部学生都能看到。如果力度再次加大,水槽中的水就会溅到周围学生的脸上。这种具体鲜明的物理实验给学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其三,课外物理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较为兴奋的状态下探求新知,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如引导学生探究弦音调的高低时,教师给每组学生准备一把琵琶,先让学生试着弹奏一段音乐,然后再分别调节琵琶弦的音调进行研究,学生便会感觉“真有趣”,这样学生在听音乐享受的同时学到知识。其四,课外实验不仅能观察现象的全过程,进行定性研究,又能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可以先控制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并做好记录,接着改变压力的大小,让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继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从而得出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不是抽象的从理论获得知识了。

  三、课外实验能够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和科学方法训练

 其一,实验归纳法。其特点是实验在前,结论在后。如学习声音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教师可以通过改变钢尺的长度、木质梳齿的拨动速度等外在条件,使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得出结论,对比分析引起物体声音高低变化的主要因素,总结归纳出声音高低变化的内在原因,这就是通过实验归纳法学到了知识。其二,实验验证法。教师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结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可将实验至少进行三次,让学生通过多次观察实验现象,反复验证实验结果,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对实验结论的认知。其三,真实实验与理想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真实实验有助于学生探求结果,理想实验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对理论知识的反复验证,但理想实验常受条件的限制,无法正常操作。如在学习“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时,就需要把真实实验和理想实验相结合,从而更有效地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知识。在此实验中,教师先把闹钟放在真空罩内,用抽气机向外缓慢抽气,提醒学生注意铃声的变化,在教师不断抽气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声音的大小在由强变弱,通过这样的真实实验,学生了解到了空气对声音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在使用基础上进行推理、归纳、讨论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听不到铃声”,这样就将真实实验和理想实验结合了起来。

 四、课外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各种因素,通过合作探究总结归纳其内在的规律,最终实现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如在做关于“浮力”的实验时,教师可反复操作,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详细记录、然后通过讨论、探究获得实验结论。

 五、课外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操作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有趣活动。物理课外实验使学生在实验操作和主观研讨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善于思考,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六、课外物理实验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

 由于课外实验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课外实验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所以更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课外物理实验把握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最终获得新知识,丰富知识内涵。

推荐访问:论文 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
上一篇:对于媒体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下一篇:红砖采购合同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