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第几天最危险【手足口病临床护理及院内感染控制探讨】

来源: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9-04-13 点击:

  [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临床护理及院内感染控制措施的方法和措施,为手足口病患者规范性护理、院内感染控制提供相关相关资料和数据。方法对2008年4~10月在本院收治的159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口腔、心理、饮食、静脉、健康教育等针对性护理,同时加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及个人防护、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陪。 结果159例手足口病患儿痊愈,未出现脑炎、休克、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医护人员和患儿家属发生院内感染。 结论掌握手足口病的治疗和护理及院内感染控制要点,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避免交叉感染。
  [关键词]手足口病; 临床护理; 院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199-01
  
  Explorelation of clinical care for foot-mouth disease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GUO Ji-ping,ZHANG Yi-min
  (Number 3 Hospital of Jiujiang, Jiujiang332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for clinical care of foot-mouth disease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s to Provide relative data and materials for making regulatory care and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Methods159 foot-mouth patients had been collected between April and October 2008,who had been given special cares including mouth, psychological,dietary,intravenous and health education.,and also strengthened training and personal protection of the health care, implemented the various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measures.ResultsAll the 159 patients recovered, with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like Encuphalitis,shock,pulmonary hemorrhage occurred. Neither no health care and family members got infected. ConclusionsMastering the key points of treat and care for foot-mouth disease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which will help reducing the complication effectively, as well as improving the cure rate, decreasing mortality and avoiding cross infection.
  [Keywords] Foot-mouth disease; Clinical care; Nosocomial infection
  
  手足口病是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表现为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的炎性水疱和皮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呼吸道感染、心肌炎、肺水肿、脑炎和无菌性脑膜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本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肠道埃可病毒71型(EV71)及科萨奇病毒A16(CA16),感染性强,全年均可发生,多见于3~10月,而以4~7月为流行高峰。常呈暴发流行,主要流行区域为人群集中的场所,如托幼机构、小学等。目前对于手足口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除主要在临床上给予对症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以外,指导婴幼儿及其家长从日常卫生保健、消毒隔离等方面着手做好预防措施也至关重要。我院自2008年4~10月共收治159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规范消毒隔离措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59例患儿中,男77例,女82例,年龄8个月~9岁,平均2.5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低热(37.5~38.0 ℃)75例,中等热(38.1~39.0 ℃)56例,高热(39.1 ℃以上)28例。159例患儿的手、足、口部位出现皮疹,其中7例伴有臀部皮疹。皮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 mm,数量不等,周围绕以红晕。126例在皮疹出现的24 h内出现口腔黏膜病变,主要分布在唇、齿龈、舌面咽部、硬腭、颊黏膜,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小水疱、溃疡、饮食受限。
  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除给予抗病毒治疗外,加强对症治疗:高热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物理降温;因口腔疱疹疼痛明显拒食者及腹泻者,遵医嘱给予静脉注射补液;头痛、呕吐者静脉滴注甘露醇,医生根据病情决定给药次数。甘露醇易损伤血管,增加了静脉穿刺与静脉保护的难度,这些都给手足口病的对症治疗和临床护理带来了较大困难。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积极采取对策,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
  2临床护理
  2.1陪护管理:考虑到手足口病患儿具有传染性,对陪护人员进行严格限制,同时对陪护人员进行宣传、教育,辅导其在每次生活护理前后、接触排泄物后都要正确洗手,以减少感染机会。
  2.2病情观察:本病发展较快,患儿语言沟通能力差,密切观察病情显行非常重要,注意其生命体征,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如发现患儿易惊或嗜睡、精神萎靡、呕吐、气急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对于呼吸困难的患儿,要仔细观察其面色、口唇及四肢。对于症状较轻患儿,也不能掉以轻心,我院曾有1例患儿刚入院时仅有发热症状,入院19 h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但因发现、抢救及时,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16 d后痊愈出院。
  2.3发热护理:加强体温监测,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掌握动态体温。对体温低于38.5 ℃的患儿,可采用冷敷、冰袋、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体温高于38.5 ℃的患儿,可同时遵医嘱给服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栓等小儿退热药,以防高热惊厥。发热患儿应减少活动或卧床休息,多喝温水。退热期出汗后要及时拭去汗液、更换衣服,保持干燥,避免受凉。
  2.4皮疹护理:向患儿和家属讲解皮肤破损的危害性以及皮肤自护的方法:出汗后及时清洁皮肤,温水沐浴,禁用肥皂、沐浴液等刺激性化学品。保持皮疹及周围皮肤干燥、清洁,勤剪指甲,必要时包裹双手,以防瘙痒时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引起炎性丘疹、疱疹继发感染。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及时涂龙胆紫、0.5%碘伏或75%乙醇,或者局部用炉甘石洗剂或阿昔洛韦软膏涂搽。勤换衣服,最好穿柔软、舒适、宽大的棉质衣服。保持床单平整、清洁、无渣屑。
  2.5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温性、可口、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鼓励患儿多喝温开水,防止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因拒食、厌食造成脱水、酸中毒的患儿,及时补液,纠正酸碱失衡。
  2.6静脉护理:患儿血管细、合作性差,极易损伤静脉,所以采用套管针留置方法,并在输注完成后用20 ml的生理盐水冲管来稀释冲去滞留静脉及套管针内的液体,以减少刺激。同时尽量避免从套管针处抽血,防止血凝块堵塞。
  2.7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饭前、饭后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对于口腔糜烂部位,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片。对疼痛较剧烈者,局部用含利多卡因的溃疡糊剂或西瓜霜和冰硼散吹敷溃疡局部,涂药时要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糜烂、溃疡及其演变情况,勿刺激会咽部引起恶心,导致患儿拒绝涂药。
  2.8心理护理:保持温和的态度,对患儿多加鼓励、表扬、爱护、体贴,消除其恐惧心理;重视与患儿家长间的良好沟通,做好健康宣教,指导其观察病情,教会其基本护理方法及饮食注意事项。医患双方共同配合,争取让患儿更好地早日康复。
  3 院内感染控制
  3.1设置专科门诊:通过预检、分诊,专科门诊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时将疑似手足口病患者,分流到手足口病专科门诊就诊,并通过合理的就医流程安排,以减少人员流动、缩短患儿在院时间,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3.2健康教育:利用板报、讲课、座谈、卡片等多种形式对患儿及易感婴幼儿的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对本病有一定的认识;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玩具、餐具、衣物定时消毒。
  3.3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防治手足口病的能力:通过学术讲座、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做好本单位全员培训工作,并建立考核评估制度,提高医务人员手足口病预防、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水平、病例报告、医院感染控制、及个人防护能力。
  3.4成立由内科、ICU、感染科和内科人员组成的手足口病治疗专家组,并在全院抽调有经验的医师及护理人员组成专医专护组,医护人员相对固定,减少医护人员不必要的感染机会。
  4 规范消毒隔离,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4.1病房: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 min。
  4.2地面、墙壁:对污染地面、墙壁用含有效氯1000 mg/L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作用15 min。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4.3污染物: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等用固定容器盛放,稀薄的排泄物、呕吐物,用含有效氯20000 mg/L消毒剂溶液2000 ml,搅匀放置2 h。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用含有效氯5000 mg/L消毒剂溶液浸泡15 min,浸泡时,消毒液漫过容器。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作用60 min后清理。
  4.4物体表面: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椅台面、水龙头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15 min,并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免腐蚀损坏。
  4.5衣物、被褥等织物:患儿的衣服、被褥单独清洗,用70 ℃以上热水浸泡30 min,患儿所用毛巾、擦手巾、等每次清洗后煮沸5 min。
  4.6手:手的消毒用0.5% 碘伏溶液作用2~3 min后清水冲洗干净。看护人在给患儿处理粪便,或直接接触患儿分泌物、皮肤疱疹前后要按正确方法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4.7厕所、卫生间:患儿使用后的便盆、便池、坐便器先投入50 g漂白粉,作用60 min后再冲水。坐便器表面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喷雾、擦拭消毒,作用15 min。厕所、卫生间使用的拖把采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5 min后再用清水清洗。
  4.8垃圾:垃圾喷洒含有效氯10000 mg/L消毒剂溶液,作用60min后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5 结果
  7例症状轻微患儿,经门诊治疗,3~5 d痊愈,151例患儿治疗3~7 d,体温下降至正常,皮肤水疱干涸消退,丘疹消失,口腔溃疡愈合,精神好转,饮食恢复。1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患儿患儿治疗16 d后痊愈出院。全部病例未出现脑炎、休克、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陪护和医护人员发生院内感染。
  6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出疹、发热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岁婴幼儿,尤其是3岁以婴幼儿,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除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外宣传教育干预外,科学规范的临床护理可有效防止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促进病人及时康复。
  2008年4~10月我院在诊疗手足口病医疗活动中,未发生一例患者陪护家属及医务人员感染手足口病及院内手足口病的流行,是基于全院通过落实规范的隔离措施,加强了对手足口病传染源管理,切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同时做好了易感人群及职业人群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柳君.17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4):1275.
  [2] 索继红,邢玉斌,魏华,等.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15(10):1154-1157.
  [3] 陈静,裴红生,凌汉栋,等.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的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14(12):1385-1388.
  [4] 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2.

推荐访问:院内 手足 临床 护理
上一篇:爱的花朵,结出甜美果实 开出花朵,结出果实的词语
下一篇:[性欲偏离怎么办?]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标志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