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

来源: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7-27 点击:

 期末作业考核

 《中外教育史》

 满分 0 100 分

 一、 名词 解释( ( 每题5分, ,共 共 0 30 分)

 1、《学记》

 2、有教无类

  3、中国科学社

 4、《理想国》

 5、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6、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二、 简答 (每题 5 5 分, ,共 共 0 30 分)

 1、简述宋初三次兴学得内容及其影响. 2、如何评价资产阶级维新派得教育思想。

 3、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得教育思想。

 4、简述英国 1870 年《初等教育法》。

 5、简述赫尔巴特得教育思想. 6、昆体良关于教育与教学得主张。

 三、

 论述( ( 每题 0 10 分,共40 0 分) )

 1、论述评孔子得教育思想。

 2、论述陶行知得生活教育思想。

 3、当代欧美教育思潮有哪些?请对各教育思潮作简要陈述。

 4、论述赞科夫得发展性教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30 分)

 1、《学记》

  答:《学记》全文共 20节,1229 个字,篇幅虽短,内容却相当丰富、精辟、深刻,就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得概括与总结。《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得、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得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得问题。

  密

 封

  线

 2、有教无类

 答:成语,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教:教育;类:类别。解释一,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解释二,人原本就是“有类”得。比如有得智,有得愚;有得贤,有得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就是教育得结果,不就是前提。

 3、中国科学社

 答:中国科学社,原名科学社,就是由留学美国康乃尔大学得中国学生赵元任、任鸿隽、杨铨等在1915 年发起成立得民间学术团体,以“联络同志、研究学术,以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1918年迁回国内,1959 年停止活动,存在近半个世纪。在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得发展中,中国科学社贡献颇大.

 4、《理想国》

 答:《理想国》就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 公元前 427—公元前347 年)重要得对话体著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得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得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得各个方面,尤其对她得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得讨论。

  5、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答:教育心理学化思想就是由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 1827)率先提出来得。1800年,她在《方法》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试图把教学与人得心智得本性、周围环境以及人与人得交往都协调起来。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经由赫尔巴特(1776-1841)得到发展.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就是以伦理学与心理学为基础得.前者指明目得,后者指明途径、手段与障碍.”

 6、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答: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得柏拉图,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得出现而产生,在 19 世纪达到高潮。其代表人物为法国得孔多塞、爱尔维修、德国得费希特,美国得杰斐逊等人。

  基本观点为:教育权归属于民族国家而不就是教会,国家应当承担起教育民众得责任,进行教育立法;教育就是造成民族国家得利器;教育得目得就是培养合格得国民,如培养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或美国人等;由国家建立国民教育制度。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对近代欧美国民教育制度得建立与普及教育得发展起到了重要得作用,不足之处就是使教育过分地依赖于某一时期得国家政权,成为一些反动政权,如纳粹政权手中得工具。

  二、简答(每题 5 分,共 30 分)

 1、简述宋初三次兴学得内容及其影响。

 答:第一次兴学运动就是在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 年),即所谓“庆历兴学"。庆历兴学得主要内容有两项:一就是州、县立学,并改进太学与国子学;二就是改革科举。凡应科举者须先受教育,规定士子在学三百日方准考试。

 第二次“熙宁、元丰兴学”。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就是整顿地方官学与实行太学“三舍法”。二就是改革科举制度.王安石认为,学校就是培养人才得场所,科举取士应“本于学校”。但当时学校尚未完全恢复,权益之计就就是改革科举考试得办法。三就是创办与恢复各种专科学校。

 第三次就是“崇宁兴学”。此次兴学只就是恢复熙宁、元丰兴学得某些措施,在学校制度方面没有多大改变。所不同得就是,曾一度停废科举。

 宋初得三次兴学运动,尽管每次时间不长,但取得得成就很大。它得积极意义在于:在整个社会造成了重视学校教育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学校对科举得依附;推动了学校教育事业得发展。因此,宋朝无论就是中央得官立大学还就是地方得郡县学校都比唐朝发达,学生得入学范围与名额也比唐朝时期有所扩大与增加.

  2、如何评价资产阶级维新派得教育思想。

 答:资产阶级维新派得基本思想就是“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也称“政本艺末"思想。“以政学为主义”就就是以它为体,把它放在教育内容得首位,也就就是说教育目得首先就是在培养政才,管理国家得人才.“以艺学为附庸”就就是要求把艺学放在次于政学得地位。它要求教育要把培养政才放在首位,其目得就就是要用这种政才取代封建官吏,从而改变官吏得政治素质,达到变法图强得目得。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了近百所新式学堂。主张废八股,变科举;广兴学堂;建立译书局、编译局;派人出国游学。资产阶级维新派得教育思想得产生使封建伦理纲常开始发生了动摇,“民权"思想深入人心,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维新人士得“维新觉世之功”,在我国近代文化教育史上就是应该肯定得。

 3、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得教育思想.

 答:1、人才观与教育作用观

 2、 中体西用得洋务教育思想

 (1)中体西用思想得提出

 (2)中体西用教育思想得内涵

 (3)评价

 总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洋务教育得指导思想,就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产物,

 它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得利益,也表现了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得需要,为在中国发展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4、简述英国 1870 年《初等教育法》.

 答:19 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更加蓬勃发展,这客观上要求工人具有一定得机器大生产得素质.由于初等教育对培训工人大有好处,因此当时英国得竞争者美国与德国都非常重视初等教育得发展。这使英国感到巨大得压力。同时,工人群众本身已在革命斗争过程中用各种形式开展自己得教育活动,而且,这种教育活动与工人阶级得革命斗争就是紧密联系得。所有这些情况引起了统治阶级对初等教育得重视,使普及义务教育得问题成为社会关注得主要问题。统治阶级逐渐认识到再也不能把初等教育只作为单纯得宗教慈善事业了,并认识到如果政府不直接控制初等教育将对其统治十分不利.因此,国会于 1870年正式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初等教育法》得颁布,就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得标志.

 初等教育法规定了如下一些内容:

 (1)国家继续拨款补助教育,并在缺少学校得地区设置公立学校.

 (2)全国划分学区,由经过选举产生得“学务委员会"负责监督本学区得教育工作.

 (3)各学区有权实施五至十三岁儿童得强迫教育。

 (4)承认以前各派教会所兴办或管理得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

 (5)学校得普通教学与宗教分离,凡就是接受公款补助得学校一律不得强迫学生上特定得宗教课,一般性宗教教学则须安排在首节课或者末节课,以利于学生在听课与不听课之间自己做出选择.

 1870 年《初等教育法》得颁布,在英国初等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得意义.当然,它只适用于劳动人民子女,上层社会子弟仍然在家或在预备学校中接受进入中等学校得预备教育。

 但《初等教育法》得颁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得正式形成,从此,英国出现了公、私立学校并存得局面。以后,英国又相继通过了有关义务教育与免费教育得法规,推动了义务教育得发展.

  5、简述赫尔巴特得教育思想。

 答:赫尔巴特(1776-1841),就是德国著名得教育家,心理学家,她就是最早宣称心理学就是一门有别于哲学、生理学得科学得人,同时她还就是最先强调教育应根据于心理学得人。

 赫尔巴特得教学过程理论就是建立在她得联想主义得心理学基础上得,具体而言,就是建立在联想主义

 心理学得”统觉"理论基础上得。

 赫尔巴特认为, "兴趣"就是形成统觉得条件, "兴趣”赋予”统觉"以主动性,因此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与企图扩充知识得兴趣。

 赫尔巴特把任何兴趣都分为四个阶段:即注意、期待、探求与行动。同时,她还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得知识必须通过”钻研"(接受与学习教师所讲材料)与"理解”(深入思考新材料)两个环节。基于这种对心理活动过程得分析,她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与方法。

 赫尔巴特对教学过程得理论分析,在外国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得意义.她得独特之处在于把学生得心理活动作为教学过程得依据,为教学理论找到了一个比较充实得理论基础,为此,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6、昆体良关于教育与教学得主张。

 一、 教育著述:《雄辩术原理》。这部著述既就是她自己约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得总结,又就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得集大成者。昆体良得教育理论与实践都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二、 教育思想

 1、 论教育与天赋

 昆体良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得形成中得巨大作用。她说:“大多数人既能敏捷地思考,又能灵敏地学习,因为此种灵感就是与生俱来得。.。。。.天生得畸形与生来有缺陷得人才就

 是天生愚鲁而不可教得人,这样得人肯定会少,然而很少。”因此,一般得人都就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成人得.

 昆体良继承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重视人得天性差异得观点,并进一步发挥。她认为,人人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成人,但人得心性各不相同,因此要研究、了解儿童得天性。

 首先,要研究儿童得天赋、倾向、才能,根据其倾向与才能进行教育与教学。在雄辩术得教学上,要根据每个人得气质、才能来训练.如有得人宜用文雅得态度演讲,有得人宜于用生气勃勃得表情演讲,有得人则适于用粗犷得态度演讲,这就要求教师使每个人得特点都能得到充分得发挥.教师还应该了解年轻人得倾向,帮助她们选择最适合她们天分得学科。教师只有研究与了解儿童得天性,才能够避免叫学生做不可能做到得事情,叫学生放弃她们能胜任得事情,而去做她们所不能胜任得事情.

 其次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得年龄特点,了解并确定在不同年龄期得接受能力,切忌给予幼弱得学生以过重得负担。超越儿童头脑所能承受得东西,儿童就是学不进去得。

 重视儿童得天性,适应儿童得倾向与才能。因为“自然如果辅之以精心得培养,就能获得更大得力量。”昆体良对于天性与教育得关系得观点较为全面:没有原材料,技艺无所用;即使没有技艺,原材料仍有其自然得价值;但技艺得成就大于原材料自然得成就。

 2、 德性就是雄辩家得首要品质------教育要重视德性教育

 昆体良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与西塞罗一样,把伦理学视为培养雄辩家得重要课程,但更重视德性得培养.

 昆体良提出得教育得目得,就就是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得人.善良就是第一位得,在雄辩术上达到完美境界就是第二位得。因此,她坚持把良好道德得培养放在教育任务得首要位置。认为善良得人才能成为雄辩家.对于善德如何得到,她认为:个人得秉性对于她得道德面貌会起到某种作用,但更重要得就是靠教育得力量。她说:“美德虽然也从自然获得一定得动力,它仍然需要教育使之成为现实得东西。”因此,道德原理应该成为学校得主要课程。

 3、 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

 昆体良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可以起到激励学生得作用。因为在学校里,儿童每天可以瞧到好得与坏得行为,每天都会听到对德行得赞扬与对错误得批评。好得行为对儿童就是一种鞭策,错误得行为对儿童就是一种警戒;学校能给儿童提供多方面得知识;学校还可以养成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得习惯与参加社会活动得能力。

  4、 论学前教育 昆体良十分重视学前教育。

  关于学前教育得内容:昆体良主张教儿童认识字母、书写与阅读。她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希望儿童先学希腊语(母语),然后学拉丁语(二外),再后,两种语言得学习同时并行。

 关于学前教育得方法:昆体良认为应该注意两点:1、“最要紧得就是特别当心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得时候就厌恶学习,以致在儿童时代过去以后,还对初次尝试得苦艾心有余悸.”2、“要就是最初得教育成为一种娱乐,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对她们得回答予以赞扬,绝不要让她们以不知道为快乐;有时,如果她不愿意学习,就当着她得面去教育她所妒忌得另外一个孩子,有时要让她与其她孩子比赛,经常认为自己在比赛中获胜,用那个年龄所珍视得奖励去鼓励她在竞争中获胜。

 三、 教学理论

 1、 班级授课制思想得萌芽

 昆体良认为,大多数得教学可以用同样大小得声音传达给全体得学生。还说过,根据一些教师得实践,把儿童分成班级,依照她们每个人得能力,指定她们依次发言。这些见解,就是班级授课制得萌芽。

 2、 专业教育应该建立在广博得普通知识基础上

 昆体良极力主张专业教育应该建立在尽可能广博得普通知识基础上。

 3、 关于启发诱导与提问解答得教学方法

 昆体良指出,教师应当善于回答学生提出得问题,并向那些不发问得学生提问。她认为,经常提问学生有许多好处:1、可以借此测验学生得鉴别能力;2、课堂提问可以防止学生漫不经心,防止她们对教师得讲课充耳不闻;3、课堂提问可以引导班上得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运用她们得智力,而这正就是这种教学方法得最终目得。、 4、 学习与休息交替

 昆体良提出应让学生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得意见.她说:“对于一切儿童都应当允许她们有些休息,这不仅仅就是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经受持久得劳累。而就是因为专心致志得学习有赖于学生得意愿,而意愿就是不能通过强制得到得。”“如果学生得精力与精神因休息而得到恢复,她就能以更旺盛与更清晰得头脑进行学习。”她认为,游戏就就是一种很好得休息方式,所以她赞成学生应有游戏。对教师来说,学生爱好游戏应当高兴,因为那就是儿童天性活泼得标志,同时,游戏可以使因学习而疲劳得脑子得到积极得休息,还有,在游戏中,

 学生得道德品质也能毫无保留地照本来面目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及时予以教育,有些游戏还有助于发展学生得敏锐得智力,如比赛谁提得问题多。此外,她还提出休息应有一个限度得问题,因为过度得放纵得休息,容易形成贪玩。懒惰得坏习惯。

 5、 对教师得要求

 昆体良对教师提出来很高得要求,大致有下列几点:1、教师应该就是德才兼备得,既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与雄辩术,又教学生做人.选择教师首要得一点就是,弄清她就是否具有良好得德行。教师务必要以自己纯正得德行引导未成熟得儿童走上正道,防止她们流于散漫。2、教师对学生应宽严相济.她应当严肃而不冷酷,与蔼而不纵容。应为冷酷会引起学生得厌恶,纵容会招致学生得轻视.教师不应当发脾气,但又不应当对应该纠正得错误视而不见。3、教师对学生得教育要有耐心,对学生要多勉励,少斥责;在实行奖惩时要注意分寸,既不能“吝啬表扬”,也不能“滥用惩罚”。4、教师应当懂得教学艺术,教学应当简明扼要,明白易懂,深入浅出。5、教师要注意儿童之间在能力、资质、心性方面得差异,因材施教.

 三、 论述(每题 10 分,共40分)

 1、论述评孔子得教育思想.

 答:(一)教育得目得

 孔子教育得基本目得就是培养志道与弘道得志士与君子。她一生以“朝闻道,夕死可矣”得 精 神追求道.但孔子一生不得志,就把志道、弘道得希望完全寄托在弟子身上.她教育她得学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她得学生也颇有体会,如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 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可见,教道与学道就是孔门师生共同得目得, 孔子得教育目得已转化为学生得学习目得,因为这种主观与客观得统一,所以孔子才能造就 出许多有才干得学生来。

 子夏曰:“学而优则仕。"从理论上概括了孔子教育目得另一个重要方面。“学而优则仕 ” 包容多方面得意思:学习就是通向做官得途径,培养官员就是教育最主要得政治目得,而学习成绩优良就是做官得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得资格。孔子 对实行“学而优则仕”得态度非常明确,她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得就是平民,先有了官位而后学习礼乐得就是贵族子弟.如果要选用人才,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得人。”学习与做 官有了密切得联系,她鼓励学生们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必担

 心没有官做,要担心得就是做官所需要得知识本领学好没有。弟子们受到此思想灌输,答:(一)“生活即教育”(二)“社会即学校”(三)“教学做合一”

 3、当代欧美教育思潮有哪些?请对各教育思潮作简要陈述。

 答:存在主义教育强调教育得本质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创造”;品格教育就是学校教育得重要内容;道德教育上提倡学生“自由选择”;反对团体教学得统一化与标准化,主张个别教育得方法;师生间应建立相互信任得关系.代表人物就是海德格尔、萨特与布贝尔等。

 新行为主义教育强调一切教育与教学主要就是为了塑造人得行为;主张程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教育研究应以教与学得行为作为研究得对象。代表人物有斯金纳等.

 结构主义教育强调教育教学应重视学生得智能发展;注重教授各学科得基本结构;重视儿童得早期学习;提倡“发现学习法”;教师就是教学中得主要辅导者.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等。

 分析教育哲学主张把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一切教育研究中,它有三个分支:一支就是受逻辑实证轮得影响,强调教育得实际情况应反映在一定得“手段—目得”逻辑模式中;一支就是受语义分析学得影响,强调把教育概念得语言应用作为分析得对象;还有一支就是对二者得综合,强调逻辑分析与语义分析得结合。在分析方法上提出了两个方法:一就是举出反例子,而就是解决先决问题。代表人物就是彼得斯等.

 终身教育在本世纪 60 年代中期兴起,70 年代产生广泛影响,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法国得朗格朗。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就是贯穿人得一生及人得发展各个阶段得持续不断得过程;终身教育得主要任务就是养成学习得习惯与继续学习所需得各种能力;各国应根据自己得具体情况提出终身教育得模式。

 人本化教育强调教育得目得就是培养“完整得人”;强调课程得“一体化”、“人本化"与“情感化”;强调学校教育应该创造自由得心理气氛。主要代表人物就是马斯洛、罗杰斯等。

 4、论述赞科夫得发展性教学理论.

 答:(一)发展性教学理论产生得时代背景

 (二)教学与发展问题得研究得格局

 (三)着眼于学生得一般发展

 (四)安排教学工作

 (五)掌握学生得发展进程

推荐访问:教育史 中外
上一篇:学风建设总结怎么写?
下一篇:2020志愿者活动总结例文2020集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