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又来了“无抗奶”】

来源:入团申请书 发布时间:2019-08-05 点击:

  近日,卫生部、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息局等六部委发布通告:要求停止对“无抗奶”的生产、销售和宣传,严禁在乳品标签、标志和广告中宣传“无抗奶”内容,并要求各乳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餐饮企业停止生产销售“无抗奶”。
  “无抗奶”,顾名思义,就是不含抗生素的奶制品,这样的奶岂不是更环保、更有益于健康吗?为什么叫停呢?近日,卫生部等六部委对外披露,秘密在于有的乳品企业为了冒充“无抗奶”,在原料乳中加了分解抗生素残留的“解抗剂”,学名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5%。β-内酰胺酶是分解剂,可以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在环境卫生和医疗器械中使用,消除其残留的抗生素。含有抗生素的牛奶添加了β-内酰胺酶,就可以变成检测不出来抗生素残留的“无抗奶”。不过,β-内酰胺酶不属于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添加在食品中的后果很难预料。
  围绕“无抗奶”引发的争议已经持续了很久。在2001年农业部出台的《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中规定,抗生素“不得检出”,但至今只是一个推荐性行业标准,没有强制性。一些乳品企业为了卖高价的“无抗奶”,大量添加解抗剂,这是此次六部委叫停的根本原因之一。
  
  “无抗奶”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该不该提倡?怎样看待这“无抗奶”呢?
  
  原中国乳品协会常务理事、高级工程师董宪志认为,在人们日益追求绿色环保食品的形势下,真正无抗奶的出现,应该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世界各国乳品发展的初级阶段,都存在着抗生素残留问题。乳品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驱除抗生素问题就提到日程上来了。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并开始生产无抗奶,使其乳品业很快走出国门,销售到世界各国,促进了日本乳品工业的大发展。中国在这方面落后了几十年,乳品工业要发展,就必须也应该走这条路。
  专家认为,目前国内养殖管理水平低下、饲养环境不达标,如果说某家乳品企业100%实现了“无抗”,在目前的情况下还不太可能。因为国内奶牛养殖散户占到60%以上,有关部门和企业很难做到实时监测。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一般奶牛场中奶牛乳腺炎的患病率在30%左右,奶牛子宫和肢蹄病的患病率在25%~40%,抗生素是治疗这些疾病的有效药物,在奶牛养殖行业被广泛使用。就目前而言,要做到无抗几乎是不可能的。想要鲜奶中没有抗生素残留,一般要等奶牛用药3~10天药性消失后再挤奶。而一般的奶农是承受不起这些天的损失的。另外,除了给奶牛治病产生抗生素残留之外,有时是奶农往鲜奶中添加抗生素,添加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牛奶变质和检测细菌超标――这在某些奶农中已是公开的秘密。有了抗生素残留,解抗剂就应运而生,在市场尚不规范的情况下,用叫停来防止添加剂泛滥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无抗奶”为什么如此引人注目呢?含有抗生素残留的乳制品对人体有哪些伤害呢?
  
  据董宪志高级工程师介绍,长期饮用“有抗奶”会使没有病的正常人无缘无故地在体内接受、累积抗生素,久而久之,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当真患病使用抗生素时,治疗效果就会下降;有些过敏体质的人,长期喝“有抗奶”,会产生过敏,不过,他又解释说,消费者大可不必为此过于担忧,因为即使是奶农自由交售的鲜奶,抗生素残留比例也比较低;另外,奶牛注射抗生素5日之后,奶中就基本上无抗生素残留了。
  卫生部曾经对135份鲜奶、60份奶粉做了随机检测,结果显示:鲜奶的抗生素残留占22%,奶粉中有抗生素残留的仅占3.3%。就是说,80%左右的鲜奶是无抗的,奶粉的95%以上是无抗的,奶粉的安全系数更大。
  
  那么,中国目前究竟有没有无抗奶呢?
  
  答案是肯定的。绝大多数奶粉都是无抗的;鲜奶中,所有的酸奶都是无抗的,因为“有抗奶”不能发酵,做不成酸奶。另外,一些大企业可以实现部分产品“无抗”。
  对国家六部委采取的措施,国内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骆承庠教授认为,对假的“无抗奶”要坚决打击,但是,搞这种“一刀切”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不分好坏统统切掉,会让那些真正遵守规则的企业蒙受损失,要解决问题还是要从源头上治理。
  董宪志高工认为,我国乳品企业完全可以生产真正的无抗奶,办法是把住奶源关,对原料奶严格分类收购,运用价格杠杆调节,优质优价、低质低价。“有抗奶”可以加工成工业原料或者饲料,无抗奶作为食品。这样,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而且乳品行业等于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乳制品走出国门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访问:又来了 无抗奶
上一篇:月子中心收费多少 在美国坐“美式月子”
下一篇:适合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健身按摩十八法:高血压患者适合什么运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