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联合办学留学生管理工作几点思考

来源:思想汇报 发布时间:2020-08-26 点击:

  中外联合办学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 要:2006年福建师范大学迎来了首批联合办学汉语师范教育专业的留学生,本文从如何从深层文化的因素处理不同的居住习惯、如何从留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去看待他们的学习状况以及如何让留学生们尽快适应在中国的学习、生活环境等三个方面分析留学生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关键词:印尼、菲律宾留学生 文化因素 学习动机 校园文化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8.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89-0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经济实力整体地提升,中国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特别是近年来,不仅分布在国外的华人,华侨,甚至各国主流社会人士也积极学习汉语。据统计,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达3000多万,100多个国家的大学开办了中文系,已经在各国开办的孔子学院达数十所[1]。

   福建师范大学地处东南沿海,对于吸引东南亚的留学生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和血缘优势(在东南亚居住着大量的福建华侨)。随着全球“汉语热”升温,我校的留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同时,我们也和东南亚国家一些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创办“华文师范教育”专业,培养他们本土的学生。2006年9月我校迎来了首届合作办学学生,分别是来自菲律宾“2+2”联合办学和印尼“3+1”联合办学的留学生。和以往大多数的短期语言生不同,他们这批是属于来华学习本科专业师范类培养方向学历教育的学生。在福建师范大学,他们和中国学生一起住宿、生活、学习。学习汉语和汉语教学专业知识,将来回他们自己的国家当汉语教师,将成为中菲,中印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通过与这批留学生的接触和管理过程中,发现一些关于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动机、民族习惯以及与融入中国校园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一、如何从深层的文化因素、跨文化的视野思考不同的居住习惯问题

  

   “所谓的文化冲突,是指个人或群体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到另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生活、学习、工作而引起的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文化碰撞。由于来华留学生的本民族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冲突、留学生之间文化冲突的客观存在,加上语言的障碍,给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2]按照初衷,打算让菲律宾、印尼同学和我校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同住一间宿舍。因为从最根本的生活在一起,这才是学习语言,掌握中国一些风俗习惯最好的途径。但是我们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外国同学的反对,经我们了解他们不是不愿意和中国学生交流,而是他们害怕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日后造成矛盾。那究竟是合住好,还是分开住好呢?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也没有很清楚的答案,只能说各有利弊!任何一本跨文化交际的书上都会这么说“任何民族文化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学生在思维定势以及与外界交流的方式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一般的文化冲突大多是从表象的、具体的事情中表现出来。”

   在这里就可以体现在外国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环境中,如对气候、起居生活、学习等环境的适应和习惯过程,如与中国朋友师生沟通、与社会各种人打交道等多种人际交往调适的过程等。如果分开住,是不是就可以提前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呢?合住是必然会带来的一些生活上的摩擦问题(比如说这批留学生们都有早上洗澡的习惯)。是选择预见性的防止跨文化所带来的不适应,还是应该在摩擦中让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成长?(而这样的摩擦不一定带来的是积极的影响)

  最后,我们尊重留学生们的意见,愿意合住的同学合住,不愿意合住的同学和他们自己国家的人一起住。这样既尊重了留学生的意见,又在最大程度上为他们提供了中国文化生活平台。

   另外,“深层次的文化冲突大多源于不同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背景因素。”[3]不同宗教信仰、种族之间的文化碰撞难以避免,这批来自印尼的留学生们自己当中又存在着不同的宗教,有伊斯兰教,有基督教,有华侨,有巴布亚原著民,因此,除了中外学生之间和留学生与管理部门、社会人员之间的摩擦偶有发生。他们自己内部也是会发生矛盾。外国留学生会很自然地运用本民族,宗教惯有的思维模式去认识、理解外来信息,在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中,难免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或者理解上的错位,导致矛盾的产生。所以,“在对待外国留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适应症、挫折感等消极现象乃至与他人发生各种具体矛盾,都应该正确认识、把握文化冲突的根源,并妥善解决,将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认识(跨文化交际视野)。只有把握得当,详细了解这些学生他们民族,宗教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解决由于文化背景、传统观念、风俗习惯等差异所带来的文化冲突的深层次问题。”[4]

  

  二、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学习动机,注重互相沟通

  

  “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沟通是实施管理的前提条件,沟通是桥梁,是化解文化冲突的良方,只有在沟通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相互了解,进而达到理解。在跨文化交流中,正确认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了解特定文化背景对人的思维倾向和行为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民族特点,总结出有规律的经验,摸准脉搏,找出症结,有的放矢地解决各类文化冲突现象,是我们实施教育管理的重要方法。”[5]

  1、菲律宾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动机

   这一次15名菲律宾同学的总体特点是――以华侨为主体,汉语水平良好,沟通无障碍,年纪偏小。

   十五名同学中几乎全部是华侨,大多数同学在大陆都有亲人,而且他们大多家庭条件良好。另外这一批学生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年龄偏小,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不强烈,他们更多把中国学习看作一次体验,旅行。加上菲律宾本身就是一个生活节奏相对于比较缓慢的国家,他们不像中国学生那样刻苦,熬夜去学习。但是年纪小让他们能够很快的适应新的环境。

   在来中国之前,他们中的很多人中学都是在华校学习,上午上中文课,下午上英文课,因此他们的汉语水平都相当好,如果没有刻意观察,不会发现他们是来自菲律宾的。

  2、印尼学生特点和学习动机

   这批印尼学生有七人,以原著民为主。在管理过程中,可以看到来自印尼的同学的学习动机比较强烈,十分渴望和中国人交往。但是,印尼的同学和菲律宾的同学相比,汉语水平较低,印尼的文化同中国的文化差别较大,他们的学习和适应过程更相对较难一些。不比菲律宾同学中的华侨学生那样有自信地说汉语。在刚来的时候,印尼同学不太愿意开口说话。因为他们在印尼已经学了三年汉语了,所以如果开口说得不好,或者没有听懂,他们是不会流露、表现出来的。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自尊心很强,但是又没有特别的自信。他们从一开始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很高,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在中国的时间很短,只有一年,而且是大四的一年,还要准备毕业论文等等,大家都有紧迫感,常常可以看到她们在宿舍里读书,他们很渴望和中国人交流,练习汉语。对于印尼学生这样的状态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我们觉得没必要再去跟她们强调学习,我们所做的只是提供最大的方便,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能够在生活中自觉的融入中国的校园文化,了解中国的历史,风俗。鼓他们开口说汉语,培养自信。

   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是交流,管理的前提,而交流也应通过双方的相互调整来进行,积极的沟通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需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有一个双向的、互动的过程。“这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双方交流是否准确、融洽,主要取决于双方对文化差异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一旦能认识到差异所在,并试图通过不断调整各自的视角去理解、适应对方,那么这个沟通的障碍就会不断地缩小,甚至逾越、消除,最终达到交流的目的。在不断沟通、交流、协调和融合的过程中,使双方之间的关系由疏远变亲近,由陌生到熟悉,从而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感”[6]。

 

  三、创造多元文化的校园环境,让留学生在提高汉语水平同时体验中国的校园文化

  

   是否能够融入当地文化和生活是留学生的留学生活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我们希望留学生能够融入中国文化和生活,与中国人交朋友,这不仅能够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体认,也能促进其汉语学习。大部分留学生来到中国是想与中国人交朋友的,和一些外国学生交谈的时候,可以听到有一些人很自豪的说出:我有很多的中国朋友的。中国朋友多不仅说明她们到中国汉语学习的不错,只有这个前提才能够有多的中国朋友,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性格魅力。

  在这方面我们鼓励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合住,安排学习上的“结对子”活动,每个星期定时,定量的给予他们辅导,注重中外学生间、外国学生间的交流,使他们增进了解、友谊。同时,学院也有一些传统的项目,如举办汉语角活动、圣诞晚会等与中国学生的联谊活动,甚至将留学生纳入到中国学生的学生管理体制等。还有比如刚刚在新校区举行的迎新晚会。还有其它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旅游项目。平时还鼓励留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文艺、体育等社团。有一位印尼同学歌唱得很好,但是由于害怕她羞于报名参加校园十佳歌手比赛,经过我们的动员,她终于鼓足勇气报了名。比赛时学院副书记亲临现场鼓励,中外学生还组成亲友团,最后她不负重望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经过这次比赛,那位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大大的提高,从而也带动了其他学生热情。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我国学习。这种合作培养汉语师资的模式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总结,不断调整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实施管理的思路,以营造出更好的来华留学环境,培养出更多对我友好的国际留学生,让他们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黄昆章.也谈海外华文热[J].华人世界,2006(6)

  [2][3][4][5][6]宫兴林,章燕.加强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05)

  

  Management Reflections for Foreign Students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Zou Xiaoyu Lin Ying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zn,350007)

  Abstract:The first foreign students group majoring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rrived at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in 2006.We analyzed normal questions in foreign students’management from 3 aspects:how to handle students’different living habits problem according to deep-seated cultural factor,how to evaluate students’study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study motivation,how to make students adapt to study and life in China.

  Key words:Indonesia Philippine students;Cultural factor;study motivation;Cultural circumstances in college

推荐访问:中外联合办学排名 办学 留学生 管理工作
上一篇:重庆市2020年语文三年级下册12 一幅名扬中外画练习卷B卷
下一篇:中外合作办学对高校建设发展思考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