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在生物新课标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日记大全 发布时间:2019-08-05 点击:

  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的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而生物作为一门建立在观察、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比其他学科更易于触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结合新情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的一种学习能力。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主渠道。下面浅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等基本要求,具有层次性和多元化特征。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这种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过程。而新教材的功能观认为,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因此要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按着教育的新定义、新内涵来深化教育改革,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特别是改革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探究活动,而不是仅仅被动地学习知识,彻底摆脱“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为此,生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以全新的思维理念参与教学活动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和教改实践,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这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
  二、营造民主、和谐、创新的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基础。在此教学氛围中,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水的沉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如果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创新灵感就会消失。例如,在讲遗传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一个健康的人能否和一个得了艾滋病的人结婚,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后代会怎样呢?学生听了情绪高涨,一种激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我利用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引导他们进入新课,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上看上去好像有些“乱”, 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给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
  三、引领学生多项思维,走向创新
  随着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思维方法日趋多样,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层次性和程序性地对他们进行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平时自己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渐掌握创新性的思维方法,如让学生学会系统思维(由点到面)、辨证思维(从整体考虑问题)、逆向思维,像讲述顶端优势时,向学生提问:“果树修剪、棉花打顶为什么能提高产量?”学生讨论后得出:“果树修剪、棉花打顶打破了顶端优势促进了植物生长良好。”接着我又追问:“所有的植物都要打破顶端优势吗?松树、杉树长到一定高度打顶,会获得高大的木材吗?”这样制造矛盾,设疑问难,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比平铺直进要好得多。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结合学习内容尝试运用,有人曾用“曹冲称象”来说明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的关系。曹冲以船代称,以石代象,化整为零,确为由发散性思维产生创造力的典型事例。课堂教学中,就应抓住某一具体问题,引道学生发散思维,再集中总结。即:集中――发散――再集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讲述“组织”这一概念时,就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上有各种组织是由人构成得人群,并且都有一定的目的。那么细胞如何构成组织有什么作用,有不同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归纳集中:组织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群,且这些细胞都是形成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经过发散思维就简单多了,易于学生掌握理解。
  四、重视生物实验教学,设计培养创新
  在生物课堂的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生物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生物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显微观察法”的实验方法、“自然考察法”的实验方法等。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创新能力。   
  总之,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只要教师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积极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创新素材,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一定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推荐访问:浅谈 创新能力 新课标 培养
上一篇:[琐谈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下一篇:前书写能力的培养_培养“手感”,提高书写能力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