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来源:初中周记 发布时间:2020-11-13 点击:

 3 3 篇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篇一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就该项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确定为年度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xx 将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关的省人大代表建议作为重点处理建议,牵头督办,并多次带队开展专题调研。6 月初,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汇报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xx 听取了省政府及省发改委、农委等 xx 家部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随后,带队赴 xx、xx、xx 等地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人大代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实地考察了 xx 市、xx 市、xx 县农业农村发展、镇村建设情况。7 月 11 日,带队到省农委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如何做好专题询问工作开展了走访调研。同时,xx 个设区市和 xx 个县(市、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开展了上下联动调研,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了 xx 份调研报告。此外,我委还赴 xx 省、xx 省开展了调研;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在 xx 网、xx 网设立征求意见专栏,全面征集代表、网民对专题询问的建议;创新调研方式,与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一道设计针对工商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各级人大代表四类主体的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提出的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示范引领的要求,研究谋划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并逐步付诸实施,各项工作推进有序、开局良好。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全面落实职责任务。

 以思想解放提升谋全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明确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xx 市 xx 区建立了党委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乡村振兴战略分析研判工作会议。

 二是细化实施方案。出台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新增万元、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方面5 年的量化指标和政策措施。

 三是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了全省重点工程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行动计划,形成了任务分解表。连云港市构建了市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制度。

 (二)加大推进实施力度,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找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加大力度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是制定专项计划。编制全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打造优质稻麦、绿色蔬菜、休闲观光农业等 8 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逐个细化实施方案。xx 市下发《农产品品牌建设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着力培育省内外有影响的“xx”字牌绿色农产品。

 二是开展专项活动。举办农村公路创意设计大赛,推动打造 xx旅游 1 号公路、xx 小镇产业路等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开展涉农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农产品电商“双万人培训”行动,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举办新农民新技术创新项目创意大赛。

 三是注重典型选育。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采集、分析、研究典型案例,深入挖掘乡村振兴中整合人、地、钱等资源的典型模式,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和经验,编印成册供各地学习参考。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重点解决长期以来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的问题。加强财政支农。2018 年,省财政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xxx 亿元,同口径增长 xx%。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着手推进“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合理确定约束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注重金融惠农。xx 市级财政拿出 xx 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各县(市、区)也给予专项财政支持,对符合政策的工商资本投农项目可优先获得“富农贷”、“金农贷”、“新农贷”等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贷款,同时在税收等方面享受优惠。开展人才认定。着

 手建立乡土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开展乡土人才技能等级评定。将乡土人才纳入国家和省特贴专家、大工匠等重点人才项目的评选表彰范围,组织认定省级传统技艺技能大师。

 (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以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为重点,推进涉农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统筹协调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覆盖、深度融合。

 二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出台关于深化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召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议,推进整省试点工作,部署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三是探索农村综合改革新路径。xx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全市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决定》,动员全市深化对农村道路、河道、集体资产资源等公共空间治理。对梳理出的集体土地进行统一发包,进入产权交易平台成交总额 xx 亿元,进而有效激活了乡村“沉睡”的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省农业产业增加值增速保持稳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增速良好。围绕产业兴旺,启动“百园千村万点”休闲农业精品行动,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和主体创意农园建设,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发布推介制度,

 上半年休闲观光农业综合收入超过 xx 亿元。推进“一村一品一店”示范和省级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建设,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网络营销额 xx 亿元。围绕生态宜居,推进全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省推进工作,省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各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力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今年全省实施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新增 xx 多个,开展 xx 个左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省级试点镇建设。围绕乡风文明,总结推广 xx 市 xx 区 xx 村经验,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组织实施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升行动,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申报和保护工作,已确定 xx 座村落为“中国传统村落”,列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围绕治理有效,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意见》,为完善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重要遵循。围绕生活富裕,大力实施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持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提高到 xx 万元,今年上半年为 xxx 元、同比增长了 xx%。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省各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及部分县(市、区)结合工作实际,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基层干部群众也通过座谈、邮件、电话等形式反映了一些关于多规合一、要素下乡、环境整治、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一是规划的科学合理性还不够,特色不够鲜明。不少设区市及县(市、区)的调研报告中提出,镇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现代农业发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等规划之间相互衔接不够,缺少一县、一镇的总体规划整合。现有村庄规划编制进展缓慢,特色不够鲜明,融合农耕文化、民俗风情、人文资源、建筑风格等要素,进行区域功能、居民住宅、产业发展、休闲旅游等发展定位不明确,“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不够鲜明。规划在引领村庄合理布局、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发挥不够,现有的省级规划保留村庄数量太少,很多有历史文化传统特色的村庄未能作为保留村庄纳入规划。xx 一些县(市、区)在调研中反映,农村房屋多是砖木结构,构架相对简单、功能单一,安全舒适性差,改建住房势在必行,但现在政策对农民自建改建住房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高度都控制太严,不利于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和乡村面貌提升。

 二是本乡本土人才不足,引进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基层普遍反映,缺人才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农村产业发展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新业态电商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更少。从农村技术支持看,缺少能够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土专家”、“田秀才”。很多县(市、区)及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多年没有新人补充,面临断层的困境。农村教育、卫生等人才也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从农村有效管理看,大部分村(居)的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后备干部不足。选派的第一书

 记和选调的大学生村官流动性较大,稳定性不够。从乡村人才提升看,现有农村人才、乡土人才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农业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工作在基层一线,“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而评定职称要考核论文发表数量,要进行英语能力测试,影响了基层人才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

 三是建设用地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力度还要加强。基层普遍反映,现有政策将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休闲采摘、仓储等设施建设按照农业用地管理,但这一政策没有完全落地,一些地方还是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对于单独选址的农业设施和休闲旅游等项目建设,应预留部分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但由于地方有限的用地指标基本上用于县城房地产、开发区或其他非农产业,政策实施不到位。基层普遍反映,村庄综合整治、集中居住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获得的收益,村里得到的很少。部分设区市反映,产权制度改革中涉及的资源变资产、变资金的通道还未真正打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和住房等改革试点还在进行中,推广试点经验的步伐慢,“盆景”变“风景”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大。有些基层干部反映,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但目前省级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实际操作难。

 四是财政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有待加强,金融产品支农作用发挥不够。财政涉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还不健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县(市、区)财政支农投入有所下降。各部门对财

 政资金使用方向规定过于具体,缺乏灵活性,地方无法统筹使用。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省级农业开发、粮食产能规划等涉农项目资金分散、多头管理,部分项目存在建设重叠。财政投入道路、住房、环境等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也较为分散,多个部门各自为战。部分省人大代表指出,有些类似送电影下乡这样的支农做法是流于形式,基层群众看的不多,认可度不高,造成财政资金投入浪费。部分省级贫困县反映,扶贫资金使用对时效兼顾不够,扶贫项目精准落地慢。家庭农场主、创业大户普遍反映,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难。大部分农户反映小额贷款额度偏低,规定单户原则不能超过 xx万元;期限偏短,一般不超过 1 年,满足不了农户发展农业项目的需要。基层干部反映,农业保险对地方特色农产品覆盖不够,不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足够的风险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代办机构存在办事拖拉、勘灾理赔不及时等问题,有的农户反映,春节前大雪压倒蔬菜大棚,到 5 月底赔偿还没有到位。

 五是农村产业发展还有待加强,带动农民致富作用发挥不够。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科技、装备等基础条件较好,但农村产业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结构相对还比较单一,粮食等传统产业占用全省 xx%的生产资源。新型职业农民少,大部分农民创业致富能力不强,农村创业创新氛围不浓。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够,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加工转化效率不高,缺乏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品牌,支撑和带动地方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作用不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方面,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还处于培育阶段,且大部分是工商资本创办,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带动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收益的办法不多。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反映,创办民宿存在消防设施审批门槛高、审批难的问题。

 六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环境治理层次水平还不高。由于历史欠账比较多,大部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落后,农村道路、供排水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是农村发展短板。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的政策不活,办法不多。农村河道管护资金来源单一,特别是 xx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河道还大多停留在“以河养河”阶段,管护保障严重不足。基层普遍反映,现有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低,村庄污水治理全面覆盖推进难度很大,县级财政压力大。另外,农村居住分散,水系发达,沟塘众多,部分地区地下水位高,管网建设难度大。基层干部反映,部分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收集不到污水,设施难以运行。有些县(市、区)在调研报告中指出,环境整治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杂物乱堆放、垃圾乱抛洒等现象给黑臭水体整治、美丽村庄建设、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的长效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三、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

 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为了更好地推动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走在全国前列,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考核,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真正做到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统筹整合各类要素和政策,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强化对乡村组织振兴的支持和引导。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培养,选优配强工作力量,提升乡镇干部整体能力水平。建立健全抓镇促村机制,强化对市、县、乡党委的指导考核,督促基层党委聚焦主责主业,抓好乡村组织振兴。关心关爱乡村党员干部,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顶层设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主动适应新变化新形势,尽快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牵头部门,建立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协调领导小组制度。

 一是尽快出台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科学谋划,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职责和政策措施,形成今后五年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政策框架。规划编制要注意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防止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二是全面开展镇村规划编制。赋予设区市及县(市、区)更多镇村规划自主权,科学合理地确定“一般村”、“重点村”、“特色村”,稳妥推进乡村人口集中居住、项目集中落地、土地集中经营。尽快研究出台镇村规划编制指导性意见,并对规划编制费用提出解决办法。

 三是加快新一轮城乡统筹规划编制。明确相关部门主体责任,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优化细化乡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城与乡、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

 四是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区分村(居)的资源禀赋、地域差别,率先形成以村(居)为单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治理等不同指标在内的评价考核标准。制定评价标准过程中,应坚持系统化,全面反映“五个振兴”情况;坚持标准化,全面反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情况;坚持人性化,充分考虑群众的获得感。

 (三)进一步优化结构,实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高质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积极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优化现代化、智能化设施装备补贴,形成专项工作实施意见。推动更多种植大户、农业企业主动参与绿色蔬菜、应时鲜果等高效作物生产。尽快出台产业兴村强县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加快引导培育年产值超 xx 亿元的特色产业。

 二是加大品牌农业培育力度。支持大品牌建设,对销售额超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销售额超 xx 万元的产品品牌给予资金扶持。设立“农业大企业”培育基金,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对外合作。通过专项资金扶持、政府性基金投资推动一批农业中小企业做精做专。

 三是加大科技兴农支持力度。形成具体实施办法,推动企业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创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制定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具体办法,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向企业流动,促进我省更多科技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四是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制定“农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健康养生、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xx 村,以梨为媒,不仅梨产品网上销售红火,还给村里带来了温泉度假村、精品民宿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相关经验值得省级层面总结推广。xx 区在调研报告中建议,出台省级消防等专项审核办法,对农村闲置房、农民空心房等有规划、有条件改建为民宿的给予支持。

 (四)进一步育才引才,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纳入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制定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

 一是注重本土人才培养。依托基层党校、成教中心、远程教育站点、职业院校等教育平台,立足现有农村人才资源,开展系统培训。尽快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重点围绕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领办人及有创业计划的大学毕业生、退伍返乡军人等分类开展订单式线上、线下培训。

 二是注重专业人才培育。加大财政对有涉农专业高等院校、大中专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引导其扩大招生规模。总结推广部分设区市及县(市、区)开展的农业人才定向委培模式,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尽快制定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取得合理报酬的指导性文件,为基层农技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农技推广提供政策支持。

 三是注重服务人才引进。把地方引进农业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学历人才纳入人才工作考核体系,把农业人才指标纳入地方发展指标。近年来,xx 市遴选 xx 名本乡本村的创业型大学生(平均年龄 29.7岁)到村挂任副书记或副主任,进一步增强了村支两委发展活力,缓解了大学生留不下来的问题。要总结相关做法,研究鼓励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返乡就业的财政支持办法。制定公职人员回乡到村任职实施办法,发挥省、市、县各级机关干部懂政策、会管理的优势,提升村(居)发展水平。

 (五)进一步用足用活政策,推动更多要素下乡。

 以推进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在政策制定上为乡村发展松绑,在激活要素上为乡村注入活力。

 一是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加快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形成省、市、县各级涉农财政资金可整合目录,切实落实“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开展分散在各部门的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权下放到县级试点,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落实到县,推动各地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总结 xx 市 xx 县等地整合资金投入康居工程的有效做法,全面推动乡村居住条件改善。

 二是落实好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建议对各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督促相关政策执行到位。出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政策,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单独选址的农业休闲旅游设施等有预留规划建设用地。

 三是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形成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扩大财政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投入规模,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切实缓解“三农”领域的融资难题。完善农业保险政策,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根据各地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开发符合适度规模经营需求的多层次、高保障农业保险产品与服务。

 四是妥善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以现代农业园区、特色田园乡村、特色小镇为载体,引导支持工商资本、社会力量深度参与乡村发展。总结 xx 市开展“百企建百园”工程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推动更多工商企业建设农业园,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投入农业领域。

 (六)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提高乡村生产生活水平。

 一是高标准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村庄布局优化,把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供水供电、通讯网络、污水处理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与“重点村”、“特色村”打造相衔接。

 二是统筹建立公共设施管护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预留一定比例的管护经费,并形成制度性规定,确保基础设施建好、用好。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过程中,提留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长期管护。将乡镇、村(居)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管护等岗位设置与促进失地农民、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就业结合起来。

 三是高质量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瞄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形成推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农村养老等服务进村的实施办法。建立教育、卫生人才在县城与乡镇、村(居)之间定期流动机制,提高在镇村工作人才的待遇。

 四是注重乡村环境的长期维护。加大对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重要水源涵养区、自然湿地的保护,重点是加大破坏环境行为的检查和打击力度。围绕 5 年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的目标任务,制定年度河湖联通和疏浚清淤工作计划。出台农村环境管护实施意见,形成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的管护办法。总结推广 xx 市开展公共空间清理方面的有效做法,对河道护坡乱耕乱种、道路两侧乱搭乱建、村庄内乱堆乱放等加大治理力度,切实打造农民认可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五是更加精准推进脱贫攻坚。加大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定期不定期抽查兜底保障的公平性与覆盖面,督查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增收措施落实情况。

 (七)进一步强化农村治理,夯实农村基层基础。

 一是加强涉农法制建设。坚持法规立改废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制保障。今年内,省有关部门要对涉农法规和规章进行一次统一梳理,逐条逐项进行研究,对不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一些条文进行修改。各级人大要继续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发挥乡村振兴立法方面的主导作用。

 二是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宣传推广 xx、xx、xx 等地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助力脱贫奔小康的有效做法,动员更多人大代表深入群众倾听意见,参与到项目推动、政策制定中来,通过人大代表之家等多种载体,搭建法律法规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平台。

 三是完善自治机制。引导村民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开展农村道德宣讲活动,传承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最美乡贤选树、表彰等活动,充分发挥乡贤在矛盾调解、民情联络、敦风化俗中的作用。

 四是培育特色文明乡风。制定农村健康、科普、法治等文化活动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快推进运动健身设施建设。尽快启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评活动,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五是激发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细化针对基层干部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贯彻落实的工作方案。形成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的具体办法,加大工资及考核奖励向基层干部倾斜的力度,形成选拔任用优先考虑基层干部、涉农干部的良好氛围。

  篇二

 党的十九大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为充分体现政协在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责任担当,市政协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入今年市政协专题协商议题,组织力量开展调研,形成此报告。

 一、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以脱贫攻坚为总揽,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切实加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力度,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编制《xx 市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推进乡村振兴区域发展规划布局的调整和完善。在经费投入上,积极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水利建设、农田建设、发展海洋经济、生态建设和各项惠农补贴资金以及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投入。三年来,全市在“三农”工作中投入了 xx 亿元。在产业发展上,加大农业产业扶持力度,发展雪茄烟叶、海头地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推进粽子、黄皮、跑海鸭蛋等九大农业品牌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制定和实施全市污染水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完成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现场勘测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前期工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推行和落实“河长制”。在文化建设上,逐步建成了市镇村三级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x 个镇综合文化站、xx 个行政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完成 xx 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行政村基层服务点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创建 xx 个文明生态村,推动 xx、xx 等一批文明生态村升级晋档,打造了 xx、xx 等一批全国和全省文明村。在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上,加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村级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三农”工作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但与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相比,特别是与省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的 xx 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思想和目标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客观分析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与当前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

 ( ( 一) ) 农村建设规划不统一。

 农村建设缺乏科学统一规划,大多数农村对村庄风貌特色、建设规划的管控把关不严,对于展示 xx 地区特有的地域环境、人文特色、建筑风格等方面考虑不够周全,调整和完善乡村战略规划力度不够大,运用“多规合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较为滞后。

 ( ( 二) ) 高效农业品牌不响亮。

 由于农业产业不大不强,农业增效后劲不足,虽然有粽子、红鱼、黄皮、香芋、蜜柚、绿壳鸡蛋等农产品产业,但农业产业规模不够大,规模农业整体实力不够强,品种不够多,也不优,品牌不够响、名声也不够远,品牌效应还没有真正做大做强,为农业增效、给农民增收成效不够显著。

 ( ( 三) ) 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

 农民是“三农”工作的主体和主力军,但是许多农民群众,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涉农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不力。

 ( ( 四) ) 三产融合程度不够深。

 由于我市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同时,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制约着先进技术要素的深度融合和渗透。尤为是,农民群众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三产融合发展的进程。

 ( ( 五) ) 新型经营组织不壮大。

 我市农村新型经营组织还没有发挥生力军的作用,组织规模不够大、发展质量不够高、发展后劲不够足。如农民合作社,主体就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不够强,积累也不多,经济实力不强,合作社贷款融资比较困难,加上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这些原因严重制约着新型经营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 ( 六) ) 农业技术服务不到位。

 随着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承担的工作逐年加大,涉农部门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的机制不够完善,到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服务的有效载体不多,加之农业技术人才引进政策和机制不完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力量严重不足,农村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服务力量薄弱,极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市农业产业的优化和发展。

 ( ( 七) )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市对农村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增加,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但农村“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建设成本较高、困难较重,村容村貌有待提升。加上,历史欠帐较多、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基础条件依然有短板,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有差距。

 ( ( 八) ) 生态环境建设不优化。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药化肥和粪便等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加上,村民乱堆杂物、乱放禽畜、乱倒垃圾等现象,“脏乱差”的农村面貌亟需改变;一些农

 村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民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水渠、河道、池塘等水源中,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盗采河沙现象屡禁不止,侵害人居生存环境。同时,许多村庄村民对燃放烟花炮竹、秸秆焚烧等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不足,呵绿、护绿、育绿意识薄弱。

 ( ( 九) ) 精神文明建设不深入。

 我市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够高、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婚丧嫁娶、建庙做斋、封建迷信等,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和借机敛财的不良风气依然存在;一些因开发建设而富起来的村庄有恶势力潜在的隐患,农村社会风气存在负面影响。

 三、 xx 、x xx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为学习借鉴外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调研组赴 xx、xx 等地考察学习。通过实地参观、与当地干部交流、收集材料等方式,学习先进思路、运行模式和创新方法。

 ( ( 一) ) 强化规划引领。

 xx、xx 两省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先进典范,走在全国前列。通过系统规划设计、持续建设和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大大提升,带动了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两省十分注重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xx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始终坚持接力实干,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按照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全域推进乡村振兴。河南省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认真落实 xx 字总要求,着力抓好“五大载体行动”,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

 ( ( 二) ) 加强产业培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这意味着,有了红火的产业、美丽的家园、越来越鼓的腰包,以及各项权益的切实保障,农民才有了“体面”,才能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断生长梦想、收获幸福。为此,xx、xx 高度注重农村产业培植,强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规模种养、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相结合。xx 市全力打造都市生态农业和健康养老产业稳步发展,千亩以上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达xx 家,特色基地百家以上,“生态+康养”、“生态+旅游”、“生态+农业”项目在 xx 乡村遍地开花,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三产融合的产业优势。xx 村的豆腐产业、xx 村的雕砖产业等,让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在 xx 县 x 个花木核心产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x 万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 x 倍。xx 县坚持产业支撑,谋划打造xx 条乡村振兴示范带,量体裁衣、私人定制主导特色产业,真正做到错位发展、差异发展。同时围绕国家 5A 级景区创建和全域旅游示

 范区建设,全力做好“旅游+”融合发展文章,成功打造全省唯一的百丈瀑“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全市唯一的楠溪源头省级田园综合体,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此外,还谋划实施 xx 个、总投资超 xx 亿元的乡村振兴示范带重大项目,深入实施“乡贤回归助推乡村振兴行动”,成功招引乡贤回归项目 xx 个、到位资金 xx 亿元。

 ( ( 三) ) 培育农村电商。

 支持电子商务参与农产品物流,让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富起来。xx、xx 大力把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让农村因电子商务活起来,让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富起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尤其是电子商务发达的 xx,政策上支持各方面的社会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发展优质的农产品物流配送,让电商给农业带来好处,给农民带来好处。xx市 xx 镇是中国无核蜜橘主产地、中国优质柑橘基地乡镇,全镇柑橘种植面积达 xx 万多亩。近年来,xx 镇紧抓“互联网+”发展机遇,积极推动农户“触网”,逐渐形成了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齐头并进、深度融合的局面。xx 电商数量众多,目前农村电商从业人员超 xx 人,为了让行业拧成“一股绳”,xx 镇成立了临海市首个电子商务协会,目前共有会员 xx 多名。xx 镇网络零售额逾 xx 亿元,占柑橘总销售额 xx%,并带动包装、快递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此外,xx 镇还拓展阵地,选取 xx、xx 等村打造农村电商“加油站”。依托村级阵地建设集网络代购、创业培训、商业零售、快递分发、产品收购于一体的

 党员电商服务 e 站,实现农村党员服务站、便民服务代办点和农村淘宝服务站“三站合一”。

 ( ( 四) ) 抓实环境整治。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xx、xx 两省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村湾的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软硬件全面配套。xx 省 xx 市在环境治理上,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清洁家园”等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全方位打造“四美乡村”,让农村旧貌换新颜,更具吸引力。同时,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和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湿地,推动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全力打造一批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浙江省也十分注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在垃圾收集方面,每个乡村都能实施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软硬件全面配套。除了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进行无害化分类处理、打响环境革命、厕所革命,还建设“智能垃圾分类回收平台”,村民在投放垃圾时只要选择种类、在终端机上刷“垃圾分类积分卡”,再投进相应的投放口即可,村民可根据积分多少拿奖品,大大地调动了村民分类投放垃圾的积极性。

 ( ( 五) ) 注重文化传承。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xx、xx 在乡村发展战略过程中,十分注重

 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此次考察的乡村来看,xx、xx 很少有大拆大建的情况,每个村在做好古街、古巷、古桥、古居以及祠堂、石坊等文物古迹保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了旧的农民居住的土砖房、石头房,既展示了村庄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历史,也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xx村作为全省第一个整村置换的试点,建“新村”换“旧村”,最大程度上保存了古村的古风古貌,成为另一种独具特色的古村,供人保护与研究。同时,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源头村精心挖掘乡土文化,实施舴艋舟文化复活工程。先后在岩坦前溪、溪口等几个地方重新制造舴艋舟,一批老工匠被请了出来,舴艋舟和船篷制作老工艺从此复活。此外,xx 镇在抢救瓯窑文化历史遗产、重塑瓯窑文化品牌、弘扬瓯窑文化之路上,迈开了复兴的步伐。xx 则大力倡导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xx 市以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善行义举、中原新乡贤、好公婆好媳妇、孝心示范村等为载体,大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激发德念善行,集聚道德力量,乡风文明内涵不断丰富,辐射力感染力显著增强。

 四、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通过学习 xx、xx 等外省主要做法,结合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

 作实际,围绕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振兴”,突出“六先行”的工作重点,加快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

 ( ( 一) ) 乡村规划先行,在分类指导上做文章。

 要坚持以“多规合一”为引领,对全市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群众发展意愿的同时,加强对村容村貌建设的管控,留住 xx 特有的地域环境、历史人文特色和建筑风格,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不搞大拆大建,不能千村一面,体现农村特色,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好美丽新 xx。每年选定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管理的试验示范,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一片一片的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片区。

 ( ( 二) ) 产业优化先行,在转型升级上花心思。

 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亮点,走特色发展之路,坚持以文化为魂、以水系为韵、以花卉为媒、以投资为要、创新为最,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使农业品牌成为“别人没有我有、别人有我大、别人大我好、别人好我精、别人精我极品、别人极品我唯一”。把产业培植当做美丽乡村发展的动力源,让 xx 特色变为现实。要抓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创意、文明公益等新型业态,并结合丰富的旅游资源,

 以全域旅游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形成全域化的旅游产品和业态,做好旅游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休闲农场、观光农业、特色民宿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让农村产业的发展愿望变成现实;按照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的要求,加快构建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拓宽小农户增收空间,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要以脱贫攻坚为契机,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美丽经济,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逐渐引导美丽村庄变“输血”为“造血”,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 ( 三) ) 文化建设先行,在乡村文明上见行动。

 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搞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注意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传承文化,宣传文化,传播正能量,提升乡风文明程度;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宣讲、家风家训征集、晒晒我们的好家风、家风故事会等活动,以好家风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活动,坚持“除陋习”、“树新风”相结合,从整治丧葬陋习入手,从禁止“黄赌毒”着力,向优秀传统文化借力,强化道德教育作用,加强孝善教育、家风教育,

 推进农村文明诚信建设,推进乡村文明大行动,力促移风易俗、乡风文明。

 ( ( 四) ) 生态建设先行,在绿色发展上求实效。

 要把农村垃圾、污水、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借鉴外地经验,开展农村五水共治、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开展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污水能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要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不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要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坚持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村庄绿化不但要搞森林围村,还要注意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加快推动农村生态立法保护;要筑牢基层治理的“底子”从禁止烟花炮竹燃放、秸秆焚烧抓起;建立“基层党建+综合治理”模式,实行发展联动、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平安联创“四联机制”;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引导群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 ( 五) ) 人才建设先行,在智力支持上下功夫。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参与。首先,优化发展环境。制定政策措施,提高待遇水平,解决后顾之忧,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去。其次,大力培养乡土人才,通过制定一些务实、具体的政策措施,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进大学生村官、在外就业的大学生、外出务工的人员、成功的本土企业家、退伍的老战士等回乡发

 展产业。第三,通过产业吸引人才,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持,好的产业有丰厚的利润,就会吸引资金进入,人才就会随着资金流动而进入。第四,乡村振兴帮扶,机关单位、院校主动介入,结帮扶对子,对乡村振兴开展针对性指导和帮扶。第五,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教育、培训、宣传、典型引导、边干边学等方式,帮助农民增强生产、经营、管理的本领,提升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协商、监督的能力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 ( 六) ) 组织建设先行,在加强领导上出实招。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所在。要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切实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文化和年龄结构,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树立践行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根本政治理念。要建设法治乡村,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大乡村普法力度,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构建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为抓手,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篇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人才兴则乡村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需要且必须要有农民的积极参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推荐访问:振兴 调研报告 乡村
上一篇:商务局安全生产工作自查报告
下一篇:调研报告作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