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队伍建设有关规定

来源:初中周记 发布时间:2020-09-25 点击:

 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 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早日实 现“两业一城一市”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 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根据精神,特制定人才队伍建设总 体规划。

 一、充分认识加强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 性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 精神,大力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基本适 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目前,全市有中专 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员12896人, 其中:党政干部987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2 1人,专业 技术人员3 92 0人(其中,高级职称49人,中级职称715 人,初级职称3 156人),乡土人才7767人,其他人员101 人。但从总体上看,我市人才队伍状况仍然存在不少困难 和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六多六少”:即社会科学人 才多,自然科学人才少;党政管理人才多,企业经营管理 人才少;农业产业化建设人才多,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人 才少;常规行业人才多,重点行业人才少;中老年人才 多,中青年人才少;一般人才多,拔尖人才少。人才问题 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制约重点行业和支 柱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及指导思想

 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以及中央、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以人才资 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培 养和选拔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 术人才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四支队伍 建设,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扩大人 才总量,不断提高人才质量,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 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两业 一城一市”建设事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和紧迫任务,既 要规划长远,又要制定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和具体实施步 骤,把握全局,重点推进。今后5-1 0年我市人才队伍建 设的目标是:

 1、人才总量有较大增加。到XX年培养400名熟悉并能 驾驭市场经济和现代管理的复合型的科局级领导人才;200 名35岁以下的优秀中青年干部;200名德才兼备的站、股、 所长;300名中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50名具有现代知识, 擅长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经营管理人才;50名在自然科 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市内学术学科带头人水平的专业技术 人才;注重对乡土人才的培养和挖掘。到XX年具有中专以 上学历或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才比现有总量增加3 0% 以上。

 2、 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使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素质有较大提高。到XX年,全市9 8%以上的行政管理人才 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 0%以上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 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98%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达到大专 以上文化程度;80%以上的乡土人才达到中专(高中)以 上文化程度,2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3、 人才队伍结构趋于合理。逐步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 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努力营造培养人才、引 进人才的新机制;按照“两业一城一市”建设需要和全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重点引进建筑业、外经 外贸、教育业、特色农业及绿色产业、水利电力、旅游业

 (旅游及餐饮)、中介服务、卫生社会保障福利业等8大类 2 6个专业50个岗位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全市人才的专业 结构、年龄结构以及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逐 步协调,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需求。

 4、 人才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逐步建立和完善优秀人 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机制和环境,基本形 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 氛围,各类人才的待遇得到切实改善;建立健全八个制度: 即、、、、除尘滤布、、、。

 5、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人才队伍建设基础进一步 加强,全面实现“两基”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 扫除青壮年文盲,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例明显下降;增加和办好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构 建终身教育体系,使各类人才能力水平明显提高。

 三、加强四支队伍建设

 1、 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新世纪千名人才工 程”,重点加强党政领导人才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培养一 批具有科学判断形势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 局面能力、依法执政能力、总揽全局能力的适应我市'‘两 业一城一市”建设需要的党政人才。继续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法,聘请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对党政人才进 行培训,分期分批地选派到党校、高等院校参加政治理 论、政策法律法规、W T 0知识、现代行政管理和各种新知 识的培训。计划每年培训1/3 ,力争三年内党政干部全部 轮训完毕,三年内党政正职领导全部达到大专及其以上学 历。

 2、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懂市场、 会经营、善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企业经营管 理人才。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熟悉企业法 律法规、有开拓创新精神、懂得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 型人才队伍。重视民营企业人才培养。逐步形成有利于企 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的机制。有计划地选派部分骨干外出 学习考察或到对口的、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型企业挂职锻 炼,计划在三年内培训企业管理人才150人。

 3、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一批适应我市“ 两业一城一市”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培养急需的旅 游业、竹产业、城市建设规划、城市管理、医疗卫生、环 境资源保护、服务业和信息业等方面的人才。充分发挥主 管部门的作用,继续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分离制度,健 全和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库,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基金,充分 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大力培养一批政治理论功底 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学术带头人。

 4、 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认真抓好乡土人才的综合协调、 统筹规划、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和完善机制等工作,与全 市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与我市“两业一城一市”建设的宏 伟目标紧密结合,制定和完善向乡土人才倾斜的政策措施, 使乡土人才开发真正纳入人才工作管理范围,形成上下联 动、相互配合的工作系统。计划五年内培训乡土人才10万 人(次)。充分发挥“土专家”的作用,有力推进农村经 济全面发展。

 四、进一步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

 1、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实施“科 教兴赤”战略,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不断优化教育结构,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巩固“两基” 成果;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建立一批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综合基地,探索初中教育“3+1 ”、“3+X ”办学新路子;认 真贯彻,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 研单位和企业的合作,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竹业开发、旅游开发、农业产业化建设等需要,有计划、 有重点地培养我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和发展优势产 业的急需人才。

 2、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坚持人才培 养和使用相结合,积极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建立由政府引 导、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继续教育体系,制定并完善 带薪学习、定期进修、岗位培训、在职进修、出国深造等 多途径的培训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加强我市党校、行政 学校、农广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训基础设施投入, 在XX年前建成我市人才开发培训基地;建成覆盖全市的农 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手 段,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把学校、家庭、 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体系;建立教育 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各类人员在职进修和报考在 职硕士、博士研究生。

 3、 积极引进省内外优秀人才和智力。制定引进专业技 术人才办法,开辟引进省内外优秀人才的绿色通道;出台 和完善引进优秀人才优惠政策,落实相关优惠待遇,逐步 建立“一站式”引进人才服务窗口;按照“不求所有,但 求所用”的思路,鼓励省内外高层次人才通过短期工作、 项目合作、兼职、合作研究以及技术承包、技术入股、考 察讲学、学术休假、担任业务顾问等,以柔性流动方式来 赤工作,为赤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 调整人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加快第一、第 二产业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加强第三产业中信息、交通、 旅游、金融等人才的培养;按照“精简机关、压缩事业、 增强企业”的原则,加大干部交流工作力度,引导党政机 关、事业单位人才向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流动;按照“互 惠互利,利益共享”的原则,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从事农 业技术开发、技术承包、技术服务和农业产业经营;进一 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流动或引进人才的户籍管理制度改 革步伐,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 动。

 五、深化改革,建立人才兴市的有效机制

 1、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 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制度,积极推进公开选拔 领导干部工作,大力推行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认 真执行领导干部任用的一系列制度,努力形成能上能下, 能进能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

 2、 全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盘活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 鼓励各类企业广泛引进人才和智力,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 企业内部民主选举、竞争上岗和直接聘任等方式,多渠道 选拔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有功人员,可实行重奖。

 3、 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逐步在 事业单位推行全员聘用制,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制度,落实用人单位聘任权。积极探索固定岗位与流动岗 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制度。

 4、 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提高人才市场的社会化服务水 平。加大投入,健全人才市场,培育和发展企业经营管理 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市场和技术服务人才市场;建立人才 信息库;推进人事代理,积极发展人才素质评价、职业指 导以及人才供求发布等新型服务项目;规范人才市场秩 序,建立健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维护人才和用人单位的 合法权益。

 5、 积极为人才搭建鼓励干事创业的平台。制定切实可 行的措施,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以我市的支柱产业、 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来吸引各类人才和智力;支持企业与 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联合,建立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化的 研发机构;健全重大决策咨询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中 的重大问题,应组织专家论证,充分听取意见,提高决策 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6、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改善各类人才尤其是高 层次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按照责任、风险、利益相一 致的原则,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 员薪酬制度,构造以经营业绩为中心的多元分配体系。压 滤机滤布厂家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将高级经营管 理者、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收入与企事业单位的经营业绩挂 钩,试行高级经营管理者、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制、年薪 制。重点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引进的急需人才,可实行按 岗、按任务或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

 六、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

 1、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市人 才工作协调小组、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市人才资源 开发领导小组,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负责全市人才工 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宏观管理和协调 落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 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2、 加大对人才开发工作的投入。财政要逐步增加对人 才资源开发和教育工作的投入。各乡镇办及各部门也要相 应增加投入,用于各类人才培养及人才开发工作。建立多 元化投入体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人才 开发事业,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开发的良好氛围。

 3、各级各部门要从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兴赤步伐的高 度,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特点 和规律,以搞好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为工作重点,以充分 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 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想,努力开创我市人才强市工作的新 局面。

推荐访问:人才队伍建设的难点 有关规定 队伍建设 人才
上一篇:成都市第五幼儿园地震应急疏散预案
下一篇:幼儿园防踩踏应急预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