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我国中药材生产现状_发展方向和措施_王新民

来源:小学周记 发布时间:2021-04-11 点击:

我国中药材的生产现状_发展方向和措施_王新民 安徽农学通报, Anhu iAgri1Sci1Bu ll12007, 13 ( 6): 107 - 110 107 我国中药材的生产现状、发展方向和措施 王新民介晓磊李明魏志华 (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02 ) 摘要:论述了目前我国中药材生产特点、存在的问题,指出中药材GAP ( G ood A gr icultural P ractice)生产是中医药生产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中药材只有进行GA P生产,中医药生产现代化才有保障;同时指出了我国中药材生产的发展方向。最后,具体地提出了我国发展中药材生产的各项措施。

关键词:中药材; GAP生产;中医药生产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S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 7731( 2007) 06- 107- 04 The Production of ChineseM edicalM aterial and the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M edicine W ang X inm in Jie X iaolei LiM ing et al ( Zhengzhou Co llege of A n mi alH usbandry Eng inee ring, 450011) Abstract: T he production character istics and ex istent problem of Ch inese m ed ica l m ater ia l w ere discussed in the a rtic le at presen t, and the GAP of Ch inese m edical ma teria l as the basic and key content to guarantee the m odernization production of trad itiona l Ch inese m edicine was slso mentioned in the paper; T he deve lopm ent d irection ofGA P of Ch inese m ed ica lm ater ia l w as po in ted out as w el.l The severa lmeasures of production of Ch inese m edicalm ate rial in China would be put forw ard con-crete ly at last. K ey words: Ch inese m edica lm ater ia;l GAP; modern 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 inese medic ine 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的日益重视和回归自然浪潮的兴起,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疗效的中医药备受瞩目。受我国加入WTO、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以及各种疑难杂症、慢性病、老年病骤升所兴起的中医、中药热等因素影响,各地掀起了中药材种植热潮[ 1, 2]。

中医药生产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更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将数据客观化,质量标准化及过程规范化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始终符合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技术探讨和突破[ 3]。

中药材的种植是中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药材本身是中药的三大产品之一,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 GAP)解决了中药材源植物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问题,生产出优质、稳定、货源充足的中药材,同时为中医药生产现代化打下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 2]。

1 目前我国中药材生产的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中药材资源最为丰富、产量最大的国家 之一,近年来全球掀起了/回归大自然0和绿色消费热潮,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急剧上升。目前世界植物药年交易额超过200亿美元,并以30%年速度递增[ 1]。在国内中药作为传统医疗保健用品,在医药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也以10%以上年速度递增。因此,国内外中药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中药材的生产受到了高度重视,取得了长足发展。

111 中药材人工种植快速发展, 生产面积逐年扩大我国自从1957年开始对供应紧缺的中药材进行人工种养试 验以来,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已经获得人工种养成功的中药材200多种,所提供的商品量占药用总量的70%左右,一些药用量大的品种如茯苓、白术、白芍、党参、桔梗、黄芪、天麻、杜仲、黄柏、厚朴、山茱萸、黄连、生地、山药、红花、菊花、当归、牛膝、三七、枸杞、白芷、栀子、枳壳、枣仁、玄参、连翘、泽泻、丹皮、川芎、麦冬、元胡、附子、云木香、鹿茸、牛黄等,基本上全是人工种养的,这对满足患者的药用需求和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药材的人工栽培化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全国建有各类药材种植场5000多个,其中65种主要家种药材的生产基地有561个。2002年以来,随着国家/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行动0的推进和中药材GAP生产的实施, 在全国范围内已先后建立了许多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基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是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相适应的。2002年我国中成药产值达到717亿元,比1980年翻了6倍;中药保健品的产值270亿元,许多药材供不应求。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统计2003年全国药材播种面积112482@106hm2 [2]。中药材种植在许多地区初步形成主栽品种,已成为很多地区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112 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化, 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许多药材主产省,通过对药材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如《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和《贵州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四川省中药材优势区域发展规划》;《陕西省中药材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No10624040003 )和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引进人才资金资助。作者简介:王新民,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收稿日期: 2007- 03 - 10 108 《河北省中药材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山西省太行山、中条山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实施办法》等等。

113 具有产业化生产特征, 产业化经营得到各方重视[4] 中药材的产业化经营,是实现药材规范化生产、保证药材质量稳定可控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许多省出台了扶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中药材生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大力推进公司加农户、基地带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等多种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促进药材生产集约化、产业化。一些地区还涌现出一些中药材种植经济合作组织,向农民提供种子、技术及销售服务,这些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对促进中药材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14 野生濒危药材保护得到加强, 促进药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药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两千多年前问世的《神农本草经》曾收载药用植物252种,两千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药用植物已达11146种,其中已进行人工栽培的有492种, 广为栽培的231种, 绝大多数为野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载的植物药有584种,其中有一半是野生种类,民间广泛应用的草药则全部为野生。许多地区已经开始了对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据初步统计,几十年来由野生转为家种的药用植物不少于60种,引种国外药用植物约30种,在46种常用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中,有天麻、黄芪、明党参、北沙参等12种植物经过系统的研究,具有成熟的人工栽培技术。这些都一定程度地减轻了对野生资源的压力[ 2]。

115 规范中药材生产, 编写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中药材生产最主要的特点是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中药材是用于防治疾病的一类特殊商品,对质量要求严格,中药材的品质,其活性或有效成分的含量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年版)的规定,才能作药用。中医治疗疾病离不开中药材,揭示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中药材中的有效化学成分,但大量研究表明,同种中药材,由于产地、栽培管理、加工技术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中药材中有效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从而使中药质量的稳定性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不仅使中药治病作用机制的研究复杂化,而且造成中药制剂质量的不稳定和不可控,因此,要使中药产品质量稳定,必须确保中药材质量的稳定。中药材生产大多为分散种植,真正形成规模和采用标准化种植的并不多,产品质量都受到较大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规范中药材生产,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部分地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工作已全面展开,药材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提高,药材生产呈现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

116 开展技术宣传培训, 加快中药材产业化技术的普及推广近年来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引种、驯化时间较短,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还比较落后,药农迫切需要掌握与种植品种相配套的先进栽培管理技术,为此,各级农业部门围绕中药材产业发展,举办了各种技术 培训,特别是在中草药种植的关键时期,对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2 目前我国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药材生产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其发展势头迅 猛,经济效益可观,但是从近期和长远来看,由于存在着 对中药产业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缺乏统一规划和宏观的 科学指导,盲目扩大加工、重复布点,研发自成体系,销 售各自为战的分散经营、无序竞争状态,药源基地和药品 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步履缓慢,中药制药企业规模小, 技术水平低,缺乏竞争活力,市场占有率低,发展资金投 入严重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这些 现象说明我国的中药材生产距中药材现代化、市场化和标 准化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而。

211 种植盲目性大, 规范化程度较低由于供求信急不灵,农民种什么与市场需求难以同步,致使出现部分产品供求失衡而长期积压,给种植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多数药农习惯于今年什么价高来年就种什么,甚至根据滞后的虚假信急安排生产,使中药材生产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另外,我国许多地区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品种多,面积大,发展速度快,但规范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中药材主产区多在山区半山区,人均耕地面积小,多为一家一户零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实施统一的栽培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和宏观科学指导。一些干部和群众对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甚至对什么是中药材GAP生产,国家为什么要推行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缺乏深入了解。认识的模糊和理解的不深导致工作思路的不清,他们认为中药材种植面积越大,发展速度越快,中药现代化的工作就做的越好,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影响了我国中药材基地建设,也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212 优良品种少, 种植管理粗放, 技术含量低与农作物 种子种苗相比,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还 处在起步阶段,不同农户掌握的种子种苗各不相同,使种子 种苗的基础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道地中药材还没有真正 意义上的良种繁育基地和推广应用体系,还处在农户自行 留种的自然状态,同一中药材不同地方品种、野生种、栽 培种、地方类型、生态类型、化学类型的相互混杂,导致 中药材商品普遍存在品种不纯的问题。中药材生产长期以 来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药农只种不选,自繁自用,退化混 杂十分严重,生产的中药材产量低,有效成份含量不稳定, 直接影响了中药材及其相关产品质量与临床疗效。目前在 好多中药材种植区,中药材优良种质选育与优良品种培育 基本上处于空白。加之近年来野生中药材过度采挖和耕作制度改革等,导致野生资源近于枯竭,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制约中药材产品质量的提高;大宗中药材品种栽培技术研究推广不够,生产管理粗放,中药材病虫害防治和农药残留问题也比较严重,单产低、质量差的现象较为普遍;过度开发使一些宝贵中药材物种濒临灭绝,对珍贵的 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质中药材引种、栽培还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中药材种子种苗管理混乱,没有明确的管理部门,劣质种苗坑害药农的事件时有发生,对此类事件处理不力,严重地制约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在种植管理方面,中药材的种植特别讲究精耕细作,要求土壤肥沃,小块整地,并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进行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区别管理,而目前我国药农绝大多数未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按照粮食作物的种植方法进行播种,大多田间密度过大,加之又不进行间苗、定苗,管理粗放,影响了药材品质和效益的提高。

213 种植技术不完善, 技术指导不到位近年来虽然各级农业技术部门做了一些中药材栽培的试验、示范,但由于经费有限,引种试验、技术标准还不够完善,药材种植缺乏系统研究,种植时间和方法掌握不准。

214 多数地区中医药企业规模小, 产品深加工不够, 药农商品意识差我国中药材生产地区大多是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的限制,大多数当地的中医药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系列化、标准化、自动化水平低,不具备参与国际中药行业竞争的实力,主要满足于国内市场的需求,缺乏相应的进入国际市场对策,导致药材出口秩序混乱,中药产品质量和国际标准没有接轨,影响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对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淡薄,未能有效维护自身的权益。药农和药商的商品意识不强,对药材的加工、分级、包装不重视,加之一些地区当地的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加工增值,无法满足和带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

215 品牌意识不强, 应对市场风险经验不足, 质量监督体系不够健全通过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根据当地的资源和环境特点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种植规划,确定适度的发展规模,这是中药材种植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但是目前在中药材种植上还存在着盲目性,盲目引种、盲目发展,其后果非常严重,受害最重的是广大药农。有些地方种植户引种栽培一些根本不适于当地生长的中药材,其损失更加严重。中药材/卖了就是宝,卖不了就是草0,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或生产的中药材超过市场需求量,则可能导致生产过剩,给广人药农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并导致政府工作的被动。另外,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制定出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产品质量缺乏检测,生产上追求数量,仅以外观确定质级和价格,缺乏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生产体系。216 试验示范与生产严重脱节在发展规模种植之前, 应该根据本地的气候、土壤等特性,对中药材有一个严格的引种、试验、示范过程,而我国很多的企业和药农却违背了这个科学规律,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

217 资金投入不足, 综合研究工作滞后中药材产业化开发属资本密集型产业,且周期相对较长,由于我国中药材生产地区大多是欠发达地区,资金有限,中药产业总体规模小,融资环境和资金/瓶颈0严重,产业化开发资金严 109 重不足,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也非常有限,极大地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部分地区中药材无论在良种繁育、GAP基地建设、中药饮片加工、中间体提取、药品加工、质量检测、标准化控制方面,科技创新后劲均不足。

另外,还存在中药材良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滞后,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工作薄弱,栽培技术落后,中药材质量不稳定,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3 我国中药材生产的发展方向 311 中药材 GAP生产是中医药生产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3,5]人们面对疾病谱的变化和环境污染,以及化学药品毒副作用、耐药性影响,开始寄希望于中医药发挥特色优势,来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进入21世纪,生物科学、基因工程、纳米技术等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医药学与自然科学的交融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而中医药生产实现现代化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医药生产实现现代化就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更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将数据客观化,质量标准化及过程规范化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始终符合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技术探讨和突破。而现代中药是指基于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经验,严格按照各种标准规范GAP、GLP、GCP、GMP等所生产, 具有 / 三效 0 (高效、速效、长效)、/三小0(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以及/三便0(便于储存、携带和使用 ) 等特点, 符合并达到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标准要求,可以在国际上广泛流通。中药材本身是中药的三大产品之一,而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 GAP)解决了中药材源植物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问题,生产出优质、稳定、货源充足的中药材,同时,中药材的种植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6]。

中药材是用于防治疾病的一类特殊商品,对质量要求严格,中药材的品质,其活性或有效成分的含量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年版)的规定,才能作药用。中医治疗疾病离不开中药材,揭示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中药材中的有效化学成分,但影响中药材中有效化学成分的因素很多,造成中药制剂质量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因此,要使中药产品质量稳定,必须确保中药材质量的稳定,即中药材实施GAP生产。这是因为中药材生产是中药研制、生产、开发和应用的源头,是中药GM P生产企业的/第一车间0,它直接影响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和组成,从而影响中成药的内在质量。

312 道地药材生产是当前药材生产的主流药材讲究道地性,道地药材是人们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证明质量优、临床疗效高、地域性强的一类常用中药材,集地理、质量、经济、文化概念于一身,是我国几千年悠久文明史及中医中药发展史形成的特殊概念。由于前些年,不具备药材生长条件的地区盲目引种,劣质药材进入市场,刺激了道地药材的生产,药材道地产区自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加强道地药材的生产,建立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是保持中药材 110 生产的稳定发展、保证药材质量的关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开始对全国60种道地药材的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并将大力支持道地药材产区建立优质药材生产基地。目前,一些药材产区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如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应用科技优势,与川麦冬产区)四川省三合县花园镇政府联合,进行了麦冬良种选育、高产施肥、虫害防治、产品加工与贮藏技术等研究,将成果应用于麦冬生产中,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益,每hm2产值由原来的30000元提高到60000元以上,已建成高产、优质、高效麦冬生产基地,东北人参、云南三七、西北甘草、江浙元胡等药材生产基地也具有一定的规模[ 3]。

313 中药材原料基地建设中药材原料基地的建设是中药材生产的一个发展方向,大宗药材的产品大部分是中成药的生产原料,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建立药材生产原料基地是中成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需要,也是中药材生产的一个出路。目前,全国有许多企业建立或正在建立自己的生产原料基地,如江苏草珊瑚生产基地,哈尔滨中药二厂在河北建立黄芩生产基地,江苏南京金陵药厂在四川建立石斛生产基地,重庆太极集团在重庆南川建立金荞麦生产基地等。

314 建立中药材商品资源基地我国中药出口量与中药大国的地位不相称, 1992年我国外销中药仅占国际市场中药销售额的8%,而我国中药出口的一半以上是中药材[ 6]。其出口量小的主要原因是药材质量不过关,药材商品不规范、包装差、药材农药残留量与重金属含量超标等。因此建立优质药材出口基地,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基础。一些地区已建立起优质药材生产基地,如低残毒人参基地、山东甘草出口货源基地、云南省正在建设中的三七出口基地等。

315 野生药材家种潜力大我国至今发现植物药材5812 种,药用植物园和植物园引种的有4000多种,家种药材仅200多种, 大面积生产的也只有100 多种。常用中药材中有很多品种是依靠采挖野生资源,无度采挖有限的资源,已使部分药材资源枯竭,有的品种已濒临灭绝,开展常用野生药材家种,是保护药材资源和解决市场供求矛盾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6]。316 增加中药材生产的科技投入, 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模式中药材生产多是资源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药材品种混杂,品种退化,施肥方式传统,病虫害严重,大部分优质药材生产效益低,制约了药材生产的发展。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提高中药材的生产技术水平,才能提高药材生产效益,稳定中药材生产。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研究的现状十分令人担忧,科研单位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从事药材栽培研究的科研人员逐渐减少,药材栽培研究经费申请很难。应对中药材生产实行科技投入,给予扶持和倾斜,这将一方面改善了中药材栽培研究单位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支持了药材生产技术研究。在建立中药材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模式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611 品种良种化从传统的大田品种中选育出质量好、产量高、抗逆性强的良种药材,在常规选择良种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层次的良种培育研究,建立中药材的良种基因库。

31612 管理科学化根据药材的生长发育特性, 开展间套作、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研究,提高中药材生产技术水平,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31613 收获加工规范化制定药材最佳收获期、加工方法,采用分级包装,提高药材的品级,增加产品附加值。

4 我国发展中药材生产的措施[3,4] 411 稳定面积, 加大高新技术引进开发力度中药材的面积不宜再扩大,在稳定面积的同时,要在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在对现有成熟技术进行组装配套的基础上,加大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标准化种植、工厂化育苗等技术的引进与开发力度。

412 因地制宜, 建立优质种苗和生产基地首先,各地应根据本地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以本地主栽品种为主,采取常规选育与引进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应用组培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开展新品种选育并完善质量监控、标准规范等相配套的生产技术体系,建立优质种苗基地,防止目前中药材种子(苗)市场杂、乱、劣的局面。其次是各地区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优惠政策,以专业化、区域化生产为突破口,优先发展市场竞争力强、品质优、效益高的品种,建成稳固、集中、连片的中药材商品生产基地。

413 拓展市场, 促进销售首先各地应该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建立中药材开发中心,对外联结国内外市场,对内引导农民种植并营销产品。其次是在中药材主产区建立面向全国的中药材市场,吸引全国17个中药材市场的经销商到各个地区进行/订单0种植和批发交易。要注意多渠道地建立销售网络,拓宽销售领域,各地政府要支持本地区内生产、经营大户与全国外贸出售单位联系,收购本地区内生产的中药材,组织出口,以县级为单位可以建立一支土生土长的药材贩运队伍,走乡串户,收购中药材。

414 严格质量标准, 创出品牌首先是各地市县(区)中药材领导小组要组织技术力量,进行中药材的栽培和加工技术研究,加快制订市场需求量大、适合本地种植的中药材生产标准和加工标准并汇编成册,发放到农民手中,使药农依标准生产,按标准加工;其次是规范中药材种子(苗)市场, 凡经营中药材种子 ( 苗 )者, 都必须依据《种子法》合法经营,防止假冒伪劣种子(苗)坑农害农,其次是组建从事中药材种苗、生产、初加工、药品质量检验的监督机构,建立各地区的中药材检测中心,使中药材投放市场后保持质量优势,创出品牌,以品牌占领市场。

415 重视加工, 提升效益中药材炮制加工方法虽比较简单,但直接影响中药的品质,炮制加工的中药材价格往往高于原料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各地中药材的加工应走药农初加工结合企业深加工之路,要依托生产优势,实现就地加工增值。同时要重视按级分类、包(下转142页) 142 中考虑, 其余因素不考虑 ), 获得最高收入为处理 11, 产值 12027133元 / km 2 最高纯收入为处理 6 收入为 10434115 元 /km 2 , 投产比最高为处理 13, 其值为 1014, 其次为处理 6 其值为 1010, 最低为处理 10, 其值为 514, 从以上分析得知, 处理 6为我们最佳施量, 其产值、产量、纯收入、投产比等综合评比都居前。而高氮虽产值较高但投产比较低, 经济效益不高。

图 5 施钾量对产量的影响 表 5 3414 各处理经济效益分析 处理 产量 产值 成本 纯收入 投肥产出投产比 ( kg /hm 2 ) ( 元 /hm 2 ) ( 元 /hm 2 ) ( 元 /hm 2 ) N0P0K0 43221 1 60501 94 0 60501 94 0 N0P2K2 46021 3 64431 22 8321 89 56101 33 - 4401 61 N1P2K2 63381 1 88731 34 11721 19 77011 15 16501 21 - 01 529 N2P0K2 70151 2 98211 28 11781 1 86431 18 25921 24 11 408 N2P1K2 80841 1 113171 74 13441 48 99731 26 39221 32 21 200 N2P2K2 85321 6 119451 64 15111 49 104341 15 43831 21 21 917 N2P3K2 82441 15 115411 81 16781 5 98631 31 38121 37 21 900 N2P2K0 79631 95 111491 53 10111 99 101371 54 40861 6 21 271 N2P2K1 8124 113731 6 12611 74 101111 86 40601 92 41 038 N2P2K3 80971 45 113361 43 17611 24 95751 19 35241 25 31 219 N3P2K2 85901 95 120271 33 18501 79 101761 54 41251 6 21 001 N1P1K2 74031 7 103651 18 10051 18 9360 33091 06 21 229 N1P2K1 74971 15 104961 01 9221 44 95731 57 35221 63 31 292 N2P1K1 80441 05 112611 67 10941 73 101661 94 4116 31 819 注: 早稻 11 40元 /kg, 纯氮 31 77元 /kg, P 2O 5 41 17 元 /kgK 2O31 33 元 /kg 214 经济效益分析 从表 5 分析中得知 (仅从肥料因素 3 结论 ( 1)本试验中处理 N 3P2K2 产量最高为 8590115kg / hm 2 , 其次为 N2P2K 2产量为 853416kg /hm 2 , 空白区产量为 432211 kg/ hm 2 。

( 2) 通过对各处理经济效益的分析, 处理 N 3P2K2 产 值最高为 12097133元 /km 2 , 空白处理产值最低为 6050194 元 /hm 2 , 纯收入最高为处理 N2P2K 2 ( 最佳施肥 ) 为 10434175 元 /km 2 , 最低为处理 N0P2K 2 为 5610133 元 / km 2 , 投产比最高为处理 N2P2K1 为 41038, 最低为处理 N1P2K2。通过对以上综合分析处理 N2P2K2 在实际大田生产中比较适合。

( 3)通过/ 34140水稻肥效试验, 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理 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 N 19315 kg/hm 2 , P 2O 5 10015kg /hm 2 , K 2 O 75kg/hm 2 和最佳产量 874915kg/ hm 2 。

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 土壤化验结果, 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 本地区合理推荐用量分别为氮 180kg/hm 2 、磷 90kg /hm 2 、钾 75kg /hm 2 。

(张琪琪编, 张杨林校 ) (上接 110页 )装, 使药农在生产后既能加工增值, 药商也能以成品交易。

416 采取措施, 大力扶持 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 对中药 材种植农户减免部分农业特产税, 在农贷资金上给予倾斜扶持, 凡有合同的中药材种植户应优先给予贷款扶持; 在土地使用、灌溉、配套设施等方面给予优惠, 千方百计地培养一批种植大户; 在贩运销售方面, 给贩运大户暂免经营税和发放 /通行证 0; 对加工企业配套水电设施, 提供办理证照的方便; 要保证从事中药材技术指导地县农技人员的业务经费和工资发放。

417 科技引导, 服务推动 中药材生产经受的自然风险和市场 风险比粮食生产更大, 因此要切实加强对中药材的科技投入, 以科技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首先要搞好试验、示范, 树立样板, 辐射带动发展。各市县 (区 )都要建立自己的试验、示范点, 采取定人员、定任务、定奖惩的办法, 抓好示范点, 树立样板田, 使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学到技术。其次, 要加大培训力度, 着力提高药农素质。各市县(区 )要围绕 / 跨世纪农民培训工程 0、/ 电波入户工程 0、 / 绿色证书工程 0的实施和科普之冬 ( 春 )、科技下乡等活动, 开展分层次的培训, 争取为每个药材种植村培训 1 - 2 名药材生产技术员, 每户有一名会栽培技术的成员, 达到农户不仅会种药、懂药性, 而且还掌握中药材质量标准。

再者要广集信息,服务到位。各市县(区)要有自己的中药材专门信息服务网络,定期发布信息,使药农/明白种药0、/明白卖药0并做到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

418 积极推进中药材生产产业化坚持以品种为中心, 生产基地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为依托,经济利益为纽带,发挥中药工商企业的龙头作用,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药材生产经营新格局;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药材生产组织管理体系,科技依托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中药材生产产业化。

参考文献 [ 1] 陈英民 1 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及其产生的影响与对策 [ J] 1 中国现代中药, 2006, 8( 4): 35 - 391 [ 2] 杨世林, 高海泉 1 中药材生产及其管理规范 [ J] 1 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 1999, 1( 2 ): 54- 551 [ 3] 刘燕华 1 中医药现代化) 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J] 1 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 2005, 7( 5): 1 - 51 [ 4] 杨弘 1 关于推进中药材 GAP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 J] 1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5 19( 1): 11- 131 [ 5] 胡本祥 1 关于中药材生产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 J] 1 现代中医药, 2003, ( 6): 64 - 661 [ 6] 陈士林, 肖培根 1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导论 [M ] 1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1(张杨林编)

推荐访问:
上一篇:2021年五四青年节领导讲话稿范本大全
下一篇:之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