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科技政务网

来源:小学周记 发布时间:2020-10-27 点击:

 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科技政务网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3.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

 杭州地区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策略研究

  杭州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地区,拥有国际旅游城市,名胜古迹,进出口频繁,海关货物进出量大,旅游旺盛,外来生物入侵的途径多样,种类繁多。因此,杭州地区外来生物入侵的形势严峻,研究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具有迫切性和长期性。在现有国内外研究、治理和管理外来入侵生物的基础上,针对杭州地区外来入侵生物的发生、分布、危害作研究,并建立杭州地区外来入侵生物编目,构建入侵生物的数据库,并提出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完善外来入侵生物的防除对策,对杭州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们安居乐业,建立和谐杭州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杭州地区生物入侵现状

 1.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网络查询、实地调研、交流合作、专家咨询等方式,调查杭州地区陆生、淡水水生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微生物、无脊椎动物、两栖爬行类、鱼类、鸟类、哺乳类、杂草、树木和海洋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及分类地位、起源、引入路径和环境影响等。

 内容包括:(1)学名;(2)中文名;(3)英文名;(4)分类地位:外来入侵种所属的纲、目、科的中文和拉丁文名称;(5)生态类群:外来入侵物种所属的生态类群,包括微生物、陆生无脊椎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鱼类、鸟类、哺乳类、陆生植物、水生植物等;(6)形态性状:描述外来入侵物种的形态性状;(7)种群建立状况:包括已建立种群、为建立种群或不详;(8)分布范围:外来入侵物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分布范围;(9)经济和生态影响:外来入侵生物对工农林渔牧旅游业和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及其经济损失,包括面积和经济价值;(10)首次发现或引入的地点及时间;(11)起源:起源于哪一国家或地区;(12)引入路径:包括有意引进、无意引进和自然入侵;(13)入侵途径:外来入侵生物在杭州地区的扩散途径,如交通工具传播,随风、虫和鸟等媒介传播,自我扩散,人为携带,以及影响扩散的因素;(14)生境类型:外来入侵生物的栖息地类型,包括农田、森林、草地、空杂地、荒地、灌丛、内陆水域和湿地、海岸和海洋等;

 (15)生活史:外来入侵生物的生殖方式、生命周期和危害发生规律;(16)营养和环境条件:外来入侵生物生存所需的营养和环境条件;(17)可能扩散的区域:外来入侵生物今后可能扩散的地区;(18)预防、控制和管理措施:外来入侵生物预防、控制、消除,以及生态恢复的技术和措施。

 2. 研究结果

 通过研究,基本调查清楚了杭州地区外来入侵微生物、无脊椎动物、两栖爬行类、鱼类、鸟类、哺乳类、植物的种类,并明确了其鉴别特征。

 杭州地区现有外来入侵生物 97 种,其中陆生植物 63 种,水生植物 5 种,陆生无脊椎动物 12 种,水生无脊椎动物 3 种,两栖爬行类 2 种,鱼类 4 种,哺乳类 4 种,微生物 4 种。

 (1)外来入侵陆生植物 杭州地区外来入侵陆生植物中危害严重的有:反枝苋,加拿大一枝黄花,一年蓬,春飞蓬,钻形紫菀,小蓬草,苏门白酒草,大狼把草,苦苣菜,圆叶牵牛,裂叶牵牛,臭荠,斑地锦,野老鹳草,黑麦草,野燕麦,白车轴草,苘麻,紫茉莉,红花酢浆草,垂序商陆,波斯婆婆纳,婆婆纳,直立婆婆纳,野胡萝卜等,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有:加拿大一枝黄花,一年蓬,钻形紫菀,小飞蓬,大狼把草,波斯婆婆纳。现阶段处在迅速扩散的陆生外来入侵植物有:刺苋,苋,小繁缕,胜红蓟,苦苣菜,圆叶牵牛,裂叶牵牛,臭荠,斑地锦,白车轴草,苘麻,紫茉莉,草胡椒。

 (2)外来入侵水生植物 杭州地区外来入侵水生植物的种类为 5 种,分属于 5 个科,其中苋科 1种,天南星科 1 种,莼菜科 1 种,禾本科 1 种,久雨花科 1 种。在水生外来入侵植物中,水葫芦,空心莲子草,互花米草是列入中国 100 种外来入侵生物之中外来入侵种,也是我国首批公布的 16 种外来入侵物种之列的外来入侵种。大薸、水盾草在杭州地区已有一定的扩散,在局部水域已造成一定的影响。

 (3)外来入侵陆生无脊椎动物 杭州地区外来入侵陆生无脊椎动物的种类为 12 种,分别为美洲斑潜蝇、 烟粉虱、温室烟粉虱、松材线虫、美洲大蠊、德国小蠊、四纹豆象、豌豆象、蚕豆象、蔗扁蛾、日本松干蚧和棉红铃虫。美洲斑潜蝇、烟粉虱刺、温室烟粉虱在杭州地区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美洲大蠊、德国小蠊在杭州地区均有分布,为全球最普遍、最猖獗、最难治理的家庭卫生害虫。四纹豆象、豌豆象、蚕豆象、棉红铃虫在杭州地区均有分布。松材线虫目前杭州地区该病分布于富阳市、西湖区、西湖风景区,经全力除治发生面积控制在万亩左右。但由于本市疫点尚未彻底扑灭,周边地区疫点不断增加并已对杭州市松林形成包围的态势,致使杭州市松林处于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的双重压力之中。松材线虫病已直接威胁全市 410 万亩松林和松杂混交林,若该病向四周扩散,将危及千岛

 湖、天目山、新安江等重要风景区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日本松干蚧 1968 年杭州市西湖区首次发现,蔗扁蛾是一种新传入我国的检疫性害虫,由于蔗扁蛾具有钻蛀性和广谱为害的特点,为害植物已达 23 科 71种之多,特别是对观赏经济植物威胁很大,如果此虫蔓延扩散,将给全市的林木花卉造成重大损失,后果十分严重,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4)外来入侵水生无脊椎动物 杭州地区的外来入侵水生无脊椎动物有福寿螺(大瓶螺)、瓦伦西亚列蛞蝓、克氏原螯虾等 3 种。杭州可能是福寿螺分布的北线,主要分布在稻田和湿地等生境。瓦伦西亚列蛞蝓在杭州已是自然分布,对农作物产生危害,主要危害蔬菜、玉米、棉花等作物。克氏原螯虾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养殖,并形成数量巨大的野外种群。克氏螯虾一旦池塘投放,可实现自我维持,能在临时性水体中生存,且食性广泛,建立种群的速度极快,易于扩散,对当地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胁,破坏当地食物链;因其取食根系而直接对作物(尤其是水稻等水生、半水生作物)和天然植物有灾害性破坏,其筑穴还会引起灌溉用水的流失及田地破坏。

 (5)外来入侵两栖爬行类动物 杭州地区的外来入侵两栖爬行类动物有牛蛙,巴西龟。牛蛙在杭州地区均有分布,目前主要集中在牛蛙养殖场等地方。与土着牛蛙相比,牛蛙适应性强,食性广,天敌较少,寿命长,繁殖能力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易于入侵和扩散,对本地两栖动物的多样性影响大,对本地鱼类和一些昆虫种群也存在威胁。巴西龟在杭州地区的分布主要在各个花鸟市场的经营户以及相关养殖场,另外,为杭州地区为数众多的作为宠物豢养的人士。巴西龟如果随意放生,大量进入江河、湖泊,与本地龟抢夺食物,会威胁本地龟及相关物种的生存,造成生态灾难。

 (6)外来入侵鱼类 杭州地区的外来入侵鱼类有食人鲳(红腹锯鲑脂鲤),清道夫,食蚊鱼和口孵非鲫 4 种。食人鲳主要分布在花鸟市场、水族馆和非法养殖户,为群居性的肉食鱼类,一旦进入自然水系,给其它鱼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从而破坏生态环境。清道夫也主要分布在花鸟市场、水族馆和非法养殖户,一些家庭用于鱼缸养殖,能大量吞食鱼卵和鱼苗,威胁着其他鱼类的繁殖生长,对本地鱼类种群带来危害。清道夫是一些养鱼人随意弃置,使其溜入了江河、鱼塘中造成,它们能够在野外的环境下得以大量繁殖,能大量吞食鱼卵和鱼苗,威胁着其他鱼类的繁殖生长,对本地鱼类种群带来危害。食蚊鱼现已散布于长江以南(包括台湾)各低地水体中。在华南,食蚊鱼已取代了当地的青鳉( Oryzias latipes )和弓背青鳉( O. curvinotus ),成为低地水体的优势种。食蚊鱼还影响当地蛙类、蝾螈( Cynops orientalis

 David)等两栖动物的生存。口孵非鲫

 现已散布于长江以南(包括台湾)各低地水体中,适应环境能力强,能生活于咸淡水及不同环境的水体中,由此可沿海岸线扩散到沿海江河中;杂食性,生长快,繁殖力强,耐低氧及污染环境,因此在华南地区已野化为常见种。口孵非鲫都有强烈的地盘及护幼习性,经常形成巨大种群,排挤甚至杀死较弱少的当地鱼种。对土着鲤科鱼类影响最大,在湖泊和湿地还会影响水鸟的生存。

 (7)外来入侵哺乳类 杭州地区的外来入侵哺乳类有褐家鼠,屋顶鼠,麝鼠和小家鼠等 4 种。褐家鼠是主要害鼠之一,杭州地区广泛分布。盗食粮食和食物,咬毁家具、器材、衣物、用品,破坏建筑物、堤岸,危害农作物。是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细螺旋体病、传染性肾炎、沟端螺旋体病、莱姆病螺旋体、血吸虫病、旋毛虫病、羌虫病、弓形虫病、蜱性斑疹伤寒、丹毒、土拉伦菌病、布氏杆菌病、狂犬病、鼠咬热等传染病病原的自然携带者。屋顶鼠是主要害鼠之一,杭州地区广泛分布。能传播鼠疫和蜱性斑疹伤寒等传染病。麝鼠捕食水中生活的甲壳类和双壳类。间接影响到当地鱼类的生态。麝鼠对许多重要传染性疾病都敏感,如免热病、鼠疫、李氏杆菌病均能感染,是野免热(土拉化菌病)的宿主动物。水位的变化常常导致麝鼠迁移,有时随水流可以迁移到很远的地方,因而也将这些疾病带到新的地区。对水利工程有影响,在土坝的水下坝壁打洞营巢,危害河堤和防沅设施等。小家鼠是主要害鼠之一,能传播鼠疫和蜱性斑疹伤寒等传染病。

 (8)外来入侵微生物 杭州地区的外来入侵微生物有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 4 种。棉花枯萎病菌是一种专化性较强、寄主范围较窄的病菌,除危害棉花外只能危害秋葵和决明。棉花枯萎病在幼苗期即可发病,严重时造成大量死苗,缺苗,断陇,甚至毁种。发病轻的棉株虽能存活,但棉株生育受到阻碍,导致过早落叶,蕾铃脱落,铃重下降,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枯萎病可引起苗期大量死苗,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甚至毁种。棉株患枯萎病后生长衰弱,病株蕾铃脱落增加,现蕾数及结铃数显着减少,铃重减轻,衣指、子指变小,种子成熟度差,发芽率低,纤维品质差;苗株患棉花黄萎病后叶片变黄,干枯脱落,导致结铃少、铃小,同样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白叶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水稻受害后,叶片干枯,瘪谷增多,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 15%左右,严重的减产 50% 以上,对水稻危害非常严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寄主是水稻,也侵染其他野生的或栽培的禾本科单子叶植物,为害面积不断扩大,造成损失也很大。该病在潮湿的季节及施用高氮肥的地区发生严重。如果氮肥使用量少,该病害一般不会影响产量。

 二、杭州地区生物入侵数据库以及外来物种的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完成了杭州地区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类、鉴别特征、分布、种群数量、危害现状,以及扩散途径等基础上,构建杭州地区外来入侵生物的数据库,并对杭州地区外来入侵的风险评价体系提出总体方案。

 1. 杭州地区生物入侵数据库 的建立 将完成的编目或着作用数据库的形式通过杭州市科技局等网站进行发布,使本研究的成果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杭州地区的外来生物入侵现状,以及如何加强对侵入杭州地区的外来入侵生物进行防除。

 数据库的建立从清查文献开始,数据库的内容有,外来入侵生物名录数据库、外来入侵生物文献数据库、有害生物背景资料、引入外来生物文献数据库和专家名录库 5 部分内容。数据库系统包含查询、编辑、打印、分类浏览和网络链接等各种功能。

 利用浙江大学的网络系统建立杭州地区外来入侵生物的数据库检索系统,或直接利用杭州地区的科技或政府网络系统建立杭州地区外来入侵生物的数据库检索系统,网络对外公开数据库中的大部分数据,如杭州地区外来入侵生物编目或名录,包括杭州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名录、外来入侵动物名录、外来入侵微生物名录和转基因生物名录等,此数据库包括分类浏览、编辑和打印等功能;杭州地区外来入侵生物文献数据库,包括查找到的文献检索系统中的记录,并动态更新,能进行根据年份、记录号、作者、主题词(或关键词)、学名、外来入侵生物编码(code)、刊物名称和篇名等的查询,并实施逐项浏览、查找、打印和修改等功能;杭州地区外来入侵生物背景资料库,包括编目中的相关信息,可以实现逐项浏览、查找、打印和修改等功能;外来引入生物数据库,包括外来引入生物的文献信息,可以根据主题词、学名等进行查询,并逐项实现浏览、查找、打印和修改功能;转基因生物数据库,包括转基因生物的文献信息,背景资料等,可根据主题词、作者等进行查询,并逐项实现浏览、查找、打印和修改功能;专家名录库,包括杭州地区专家的姓名、专业、研究对象、电子邮件、通信地址等信息的介绍,可根据姓名、研究对象和专业等进行查询,并包含逐项浏览、查询、修改和打印等功能。

 构建的数据库系统是基于 Windows 2000 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Microsoft Access 2003 数据库,ASP 服务器端脚本,并运用 IIS

 Web 服务器发布。域名为:

 。我们将通过相应的网站发布数据库中的部分内容,查阅者进入我们的网站后,通过输入要查阅的信息内容,即可获得其中的信息。杭州地区外来入侵生物的数据库的操作程序十分方便、简捷,用户只要输入“杭州外来入侵生物信息网”或直接输入网址,便可进入到用户所需页面,其中包含一个对话框。用户可根据需要查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如用户要查“胜红蓟”,可在对话框输入“胜红蓟”,然后点击“查询”,所需内容就会出现在用户面前。

 2. 杭州地区外来入侵生物的风险评价 体系的 建立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 PRA),或称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引入到植物检疫的新术语,有害生物风险是指有害生物传入并具有潜在的经济影响,包括两部分:(1)有害生物风险评估;(2)有害生物风险管理。风险评估主要是传入可能性评估和经济影响评估,传入可能性又包括进入可能性和定殖可能性评估。

 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分 3 个阶段:(1)开始。包括:起点,确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信息,以及开始阶段的结论;(2)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包括:有害生物类别划分,传入和扩散可能性评估,潜在经济影响评估,不确定性的程度,以及有害生物风险评估阶段的结论;(3)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主要针对检疫对象和农林业危险性病虫害开展,1981 年制定了评价指标和分析方法,1993 年完成中国第 1 个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报告,2000 年在动植物检疫实验所正式设立了“PRA 办公室”,至 2001 年 10 月,我国共完成了 38 个进口植物及植物产品 PRA 报告,2002 年 4 月 9 日,国家质检总局组织成立了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风险分析委员会。

 本课题采用“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进行外来入侵生物的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1)从传播途径开始的 PRA ①传入可能性评估,包括进入可能性评估和定殖可能性评估;②扩散可能性评估;③传入后果评估,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④总体风险归纳;⑤备选方案的提出,根据总体风险,提出降低风险的检疫防范措施建议;⑥就总体风险征求有关专家和管理者的意见;⑦评估报告的产生;⑧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评价,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⑨风险管理;⑩形成 PRA 报告,将评估报告和管理报告的有关内容综合成最后的 PRA 报告。

 (2)从外来入侵生物开始的 PRA ①有害生物的鉴定或选定;②逐个进行风险评估;③备选方案的提出;④风险评估结果和检疫措施建议征求有关专家和管理者的意见;⑤PRA 报告的产生;⑥对 PRA 报告征求专家的意见;⑦风险管理;适当保护水平的确定(APL,appropriate level of protection)等。

 对外来入侵生物的 PRA 分析,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等的方法来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等的方法来进行 PRA 分析,目的是从 PRA 分析中多对象、多因子、多层次的结构特点出发,根据一级指标(子目标)的评估值和总目标评估值,可以分析出评估对象风险性高低的原因,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三、杭州地区入侵生物的防治策略研究 根据国内外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治策略主要集中在有效预防、有效控制、有效恢复、加紧研究、加强合作、加强宣传和其他措施。针对杭州地区的外来入侵生物的现状,在完成了外来入侵生物编目,以及构建了外来入侵生物数据库的基础上,在防除策略上应加强以下工作。

 (1)通过外来入侵生物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在检疫、进出口货物管理和监督、贸易技术壁垒等方面加强工作,杜绝外来入侵生物的进入。

 (2)严格的引种制度和潜在引种后的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的建设,研究对外来物种的应急对付能力。

 (3)综合集成技术的应用,加强对已入侵外来生物的封锁和控制能力研究。

 (4)地区间的协调能力,以及建立国家的外来入侵生物的领导小组,级别高于省部级的设想的探讨研究。

 (5)转基因生物的超前预警和风险评估研究 (6)其他防除策略研究,如设立杭州地区外来入侵生物专项资金,利用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等技术应用到外来入侵生物的治理上的研究策略等。

 杭州地区目前外来入侵生物种类多、危害重,经济损失严重,每年的治理费用昂贵,新的入侵生物不断涌现,本地物种面临严峻挑战,人类健康受到威胁。杭州地区外来生物入侵治理面临的困难:宣传教育工作严重缺位、基础研究工作依然还薄弱、对入侵生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投入治理的经费依然不足、新的物种的侵入不可避免。

 针对杭州市入侵生物的现状,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防御。

 (1)深入开展外来入侵生物有害性的宣传教育活动。长期以来我国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缺乏认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宣传教育工作薄弱。通过各种途径,如电视、广播、书刊、墙报、宣传栏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使最广大的群众了解和认识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性,并积极地投身到外来入侵生物的宣传教育行列,并亲身参加到杭州地区外来入侵生物的防除之中。

 (2)增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抵御能力。首先,对现有入侵杭州地区的外来入侵生物进行编目,对其生物学特征特性了解透彻,并构建数据库,建立杭州地区外来入侵生物网站;其次,进一步研究完善杭州地区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治措施,对杭州地区的主要外来入侵生物形成模式防御体系,做到心中有数,经济实用,防御有方;再者,严把关口防止新的外来入侵生物进入杭州地区,通过检疫、海关等部门的把关防止外来入侵种的进入;第四,提高快速检测和扑杀外来入侵生物种的能力,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免疫学等技术手段迅速建立快速的检测方法,如外来入侵生物的分子指纹标记技术等。

 (3)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早期预警能力。重引入,轻监控是长期以来外来入侵生物成功入侵的源头之一,加强对引入物种的管理、监控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

 (4)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入侵生物国际化、地区化已为实践所证实。就南方地区来讲,往往东南亚拥有的外来入侵生物在我国的南方一般都可入侵,紫茎泽兰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目前它正以 30-50 km/年的推进速度向北推进,对杭州地区的威胁很大,加强合作交流,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料严防入侵生物的进入,对于杭州地区生物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强化领导群防群治。协调各个管理部门,成立杭州地区外来入侵生物防治领导小组,由杭州市副市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领导。建立杭州地区外来入侵生物控制中心,可设立在个相关职能站或局。在入侵生物需要人力控制时,则采用群防群治,进行全力控制。

 杭州市科技计划 M014 课题 课题承担单位:浙江大学、杭州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总站 课题负责人:徐正浩

 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以及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对策研究

  进入 21 世纪以来,作为科技创新基础的公民科学素质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指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本项目通过对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现状的系统分析,构建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评价体系,总结影响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分析杭州市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知识及提高科学素养的渠道载体,并对加快提升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的评价体系 在全面、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世界上主要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制定的公众科学素养评价体系的背景、理念、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根据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的实际状况以及杭州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要求,提出了具有杭州市地方特色的公众科学素养评价体系。

 1. 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水平评价体系

 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水平评价体系是指对杭州市全体公众的科学素养进行普遍调查,对其实际情况进行整体测量、诊断、考核和评价。对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状况的获取通过公众科学素养问卷调查来实现。

 具体来看,完整的水平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八大步骤:第一步确定评价的目的;第二步确定评价的重点与关键性问题;第三步选择评价体系和指标;第四步确定评价的方式;第五步编制执行计划;第六步处理与分析数据;第七步撰写评价报告;第八步交流评价结果并制定后续计划。

 2. 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工作评价体系

 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工作评价体系是指对政府主导工作的评估,及对科协及所属机构、社会团体等组织开展科学素养建设具体工作的评估。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工作的指导机构主要是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主要社会力量是科学技术协会,还包括《科普法》规定的其它社会力量。

 (1)确立工作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 我们既要制定统一、规范、有效、操作性强的工作评价标准体系,还要明确稳定、高效、经济的评价方法与工作机制,同时配套一个有效的支持与保障体系。

 (2)明确工作评价体系的模块化评价结构 在整合国内外相关经验基础上,我们对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工作设立了战略规划或计划的评估、重大活动或项目的评估、组织/管理能力的评估三大模块。

 (3)落实具体工作的评价方法 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工作评价体系还包括对杭州市重点工作和日常工作的具体评价方法。这些具体评价方法主要涉及对科协及其他社会机构开展科学素养建设工作的评价,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养建设工作的评价,对城区劳动人口科学素养建设工作的评价,对城区非劳动人口科学素养建设工作的评价,对农村地区居民科学素养建设工作的评价,对内部科技人员科学素养建设工作的评价,对社会科技传播者科学素养建设工作的评价以及对地方特色性科学素养建设工作的评价。

 二、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现状与影响因素

 在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公众理解日常科学常识、科学术语、科学基本观点、科学研究方法以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五个方面系统分析杭州市科学素养现状,并分析地域、人口、文化、社会地位、经济等因素对公众科学素养的影响和作用。

 1. 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基本水平

 2005 年杭州市公众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水平是%,其中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达到%(其中对科学术语的理解程度为%,对科学观点的理解程度为%),对科学方法的理解程度为%,对科学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解程度则达到%。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水平与浙江省同期调查结果(%)相比,高出个百分点,与全国 2003 年调查结果(%)相比高出个百分点。

 2. 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了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人口与环境、公民道德建设水平等诸多方面,结合调查结果,我们认为以下五个因素对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影响明显:

 (1)地域因素 城乡之间差距较大。其中,城镇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是%,非城镇公众是%,城镇公众比非城镇公众高个百分点。杭州市城乡公众达标率比浙江省城乡公众达标率均要高。杭州市城镇公众达标率比浙江省城镇公众(%)高个百分点,非城镇公众达标率也比浙江省非城镇公众(%)高了个百分点。

 (2)人口因素 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在性别上渐趋相近,但仍存在一定差距。男性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为%,女性公众为%,与 2003 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总体达标率有一定增长。公众科学素养水平与年龄成反比趋势,即年龄越大,科学素养水平越低。不同年龄段公众的总体素养水平不高,18-30 岁年龄段公众与其他年龄段公众的差距较大。

 (3)文化因素 杭州市公众文化程度越高,科学素养水平越高,这与全国的趋势相同。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接近于 0,小学文化程度的公众为%,初中的为%,高中或中专的为%,大专及以上(理工科)的达到%,大专及以上(文科)的达到%。

 (4)社会地位 越接近科学知识生产和传播的职业,科学素养水平越高。知识分子科学素养水平最高,为%;其次是行政管理人员,为%;接下来是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分别达到%、%。最后是其他人群和农民,分别达到%和%。

 (5)经济因素 杭州市不同年收入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差距明显,年收入越高,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但同时我们也应到注意到,公众收入最高的并不是科学素养水平最高的,30000-50000 元类公众科学水平最高。

 三、杭州市公众获取科技信息及提高科学素养的渠道分析 在有关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科普设施现状调查等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杭州市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知识的主要途径,并建构了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多渠道的交叉综合模式,以满足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工作的实际需求。

 1. 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建设渠道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1)基本情况 电视、报纸、图书杂志等传统科普方式是杭州市公众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对科普媒介的利用频率上,比例最高的是电视,其次是报纸、杂志、图书和广播等;在科普设施利用方面,书市、书店、科普画廊、宣传栏等利用率较高,科技馆、科技展览会等设施的受关注度偏低。

 (2)存在问题 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存在一定的“单向性”特点,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反馈不足;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力量相对单一,建设主体系统也尚待完善;同时,公众科学素养建设的各种渠道之间交叉还不够,渠道之间的结合亟待加强。

 2. 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建设 渠道的拓展原则

 为了满足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工作的实际需求,我们应在科学有效的原则指导下,逐步拓展建设渠道和有效载体。在渠道建设过程中,主要应贯彻双向互动原则、多主体参与原则和交叉综合原则。

 双向互动原则要求在公众科学素养建设过程中强调科学传播主客体间的互动关系和协商讨论气氛,重视公众的兴趣及反馈意见;多主体参与原则要求公

 众科学素养建设主体突破单一性实现多样性,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家庭、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共同支撑的建设体系;交叉综合原则要求在多元化主体的前提下,多种公众科学素养建设渠道在不同层次和层面上交叉并达到综合。

 3. 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建设渠道的多渠道交叉综合体系

 构建和完善“多渠道交叉综合体系”要求我们紧密结合“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吸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力量参与。该体系由三大基本渠道——教育(主要包括学校正规教育、成人教育和培训活动的终身教育体系)、科协组织的科学素养建设工作、大众传媒(主要包括电视媒体、报纸和图书杂志、互联网)和三个重要渠道——企业、学习型社区和家庭、各级机关共同构成。

  四、提高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的对策措施 在前三项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市地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特色,我们总结提出了提高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的对策和建议,具体涉及战略观念、建设原则、运行模式、工作体系、科普措施等 5 个方面。

 1. 紧密围绕 杭州市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奋斗目标,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需求,充分 转变公众科学素养建设的战略观念

 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杭州市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从中等发达水平向发达水平的历史跨越,人民群众经济生活殷实富足、文化生活丰富充实、政治生活生动活泼、社会生活安全有序、环境生活舒适便利,人人生活更幸福,身心更健康,初步打响“生活品质之城”品牌。同时,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也对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建设提出了新的实际要求,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意义重大。在这一大环境下,我们要在以下五个方面积极转变战略观念:

 (1)在科学传播方式上,实现从单向传授向互动学习的转变。我们要改变传统科普的单向传播模式,引进“科学传播”中的互动理念,把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时代水平。

 (2)在科学传播内容上,实现从“小科普”到“大科普”的转变。我们要以“大科普”意识,将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发展的历史传播给广大公众。

 (3)在科学作品发展上,实现从资源短缺向资源丰富的转变。我们应以公众的需求为导向,实现科普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遵循“三个有”准则——“有用、有趣、有理”。

 (4)在科学素养建设重点上,实现从科普活动为主向全面的科普能力建设的转变。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工作要形成一个完备的公众科学教育和传播体系,创作一批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优秀科普作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构建一个有效运行的科普工作组织网络,建设一批功能健全的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教育基地,营造一个激励全社会广泛参与科普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5)在科学素养建设形态上,实现从单纯的公益事业向公益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互补充的转变。我们要将公益性的公众科学素养建设事业与营利性科普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开拓科普文化产业的新形式、新途径,发展科普旅游、科普会展、科普文艺、科普动漫、科普游戏策划等新兴产业。

 2. 结合杭州市特色科学发展之路,落实公众科学素养建设的工作原则

 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工作确立以下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应全面落实,充分展现杭州市自身发展特色。第一,传承与创新结合。总结科普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构建并提倡一些符合时代特征和自身发展需求的建设方式。第二,共性与特色并存。立足各个层面,由市科技局(科协)建立共性建设模式,各级科协采取特色建设手段。第三,内力与外力互动。全市科协组织成为一个由共同价值理念凝聚起来的科学文化普及组织,同时广泛吸引各种外部力量的参与。第四,过程与结果兼顾。重视建设过程,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同时兼顾具体的标志性成果。第五,交叉与开放统一。构建并逐步完善多渠道交叉综合体系,联合所有可以利用的渠道,运用一切良性行动机制和方式。

 3 3. . 围绕杭州市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努力创新公众科学素养建设的“四力合一”运行模式

 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工作要积极推行“四力合一”的科学素养建设长效运行模式,四种力量综合发挥作用,共同推动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整体提高。

 (1)强化政府引导力。要求政府加强和完善公众科学素养建设的组织、管理、评价、投入等政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协调好公众科学素养建设目标与政策法规、经济投入之间的关系。

 (2)提高公众需求力。科学传播活动坚持“三个有”原则,立足于提升公众的生活质量,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需求,促使公众主动接近科学。

 (3)注重社会参与力。要求社会团体、学校、社区、家庭、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广泛关心、支持与投入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并注意把各分力汇成合力,发挥各类组织在推进公众科学素养建设中的整体效应。

 (4)结合市场运作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市场的调节功能,整合全社会人力、物力、财力,为公众科学素养建设提供一种新颖的运作方式。

 4. 肯定成绩,鼓舞斗志,逐步完善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建设的工作体系

 (1)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公众科学素养建设组织体系,保证科普工作正常开展。我们要切实加强对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投入,不断健全公众科学素养建设组织网络,同时有效发挥科协组织在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宣传体系,形成科普工作良好氛围。我们要切实加强科普宣传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发挥新闻宣传媒体在科普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吸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组织各类科普活动。

 (3)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公众科学素养建设教育体系,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我们要切实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素养建设工作,同时深入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

 (4)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公众科学素养建设示范体系,促进科普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我们要切实加强科普示范区、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建设,积极推动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同时充分结合社区科普活动和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

 5. 落实杭州市生活品质之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科学理念,不断改进公众科学素养建设的具体措施

 (1)重视并进一步强调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工作的意义,切实加强科普管理和活动机构的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紧密依靠从事科普事业的单位、各类学会、各类各级科协、科普研究团体、广大科学家等开展科普活动、宣传科技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养建设事业发展。

 (2)现有科技场馆要加强科学史、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宣传,扩大科学普及的内容。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技场所要提升科普理念,科学宣传中要增加科学过程、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内容,充分整合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并与现代科学思想。

 (3)大力增加并吸引各方经费投入,加强以科普场馆为重点的科普设施建设。重点加强综合性科技馆(如杭州市科技馆)建设,积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科普途径,突破政府拨款的单一来源。通过投资修建科普场馆或通过资助方式支持民间创设科普场馆,吸引市场资源投入,扩大资金来源。

 (4)利用已有的科技资源,建设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科普教育基地。进一步拓展对社会开放的科普教育基地,比如科学研究所的对外开放,厂房开放等,同时加强“流动科学技术馆”建设,如科普大篷车等。

 (5)有计划的开展主题类大型科普活动,创造公众科学素养建设的社会环境。定期举办大型科普活动包括科技周、大型科普展览、科技下乡等,确保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积极配合重大国际和国内节日,国家、省各科普有关单位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知识竞赛、演讲或大型文艺演出。

 (6)充分发挥杭州市科普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的功能,加强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工作的合理统筹和有效评价。领导小组一方面全面统筹、合理协调、有效领导全市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工作,同时统筹落实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的评价体系,对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工作实施评价和监督。

 (7)不断完善并有效实践杭州市公众科学素养建设渠道的多渠道交叉综合体系。紧密围绕“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吸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力量的参与,综合发挥“多渠道交叉综合体系”中各个渠道的优势和特长。

  杭州市科技计划 M15 课题 课题承担单位:浙江大学、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课题负责人:王淼

 杭州市开发由废弃物衍生的清洁

 生物质能源的潜力分析

 一、杭州市废弃物现状调查及废弃物现行处理方案分析 1. 生活垃圾

 随着杭州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杭州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也飞速增加,平均年递增%。日产生活垃圾已从 1990 年的 1224t,上升到 2005年的 3368t,略高于全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约 3250t/d 的日均水平。在旅游旺季,垃圾日产量会增加到近 4000t/d。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杭州市生活垃圾中渣砾、灰土等无机垃圾量大为减少,而易腐有机垃圾所占比例逐年明显上升,可燃物增长较快,体积大、比重小的高热值垃圾(如塑料、纸张等)迅速增加,可回收废物含量也在逐年上升,其中纸类和塑料上升速度最大,可利用价值增大。

 根据杭州市环卫实施规划,为了使杭州市垃圾处理符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原则,提高垃圾处理水平,杭州市目前采用了以杭州市第二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为主,以滨江垃圾焚烧发电厂和下沙乔司垃圾焚烧厂为辅,进行垃圾焚烧发电等资源化、能源化技术措施处理。

 2. 农作物秸秆

 秸秆属“生物质”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世界能源总消费量中占 14%,秸秆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元素,可用于气化、机械还田、做饲料、沤肥、种蘑菇等多种用途。杭州市 2003 年由于作物播种面积下降,特别是秸秆产生系数大的粮食作物总产减少量达 1/3 左右,秸秆产生系数小的蔬菜、瓜果面积大幅度上升,使全市秸秆产生大幅度减少,全市秸秆产生量为万 t,比 2000 年减少%。由于产生总量减少,加上秸秆综合利用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和农村环境的整治,秸秆污染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缓解。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耕作方式的转变,出现了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秸秆废弃或焚烧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其带来的各种危害令人始料不及,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舆论关切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据调查,杭州市各种秸秆利用方式所处理的秸秆量占秸秆总量的比例分别为:秸秆直接还田%、间接还田%、沤肥用%、农村生活用能%、工副业生产原料%,秸秆综合利用率为%,剩余的%的秸秆尚需再利用。在目前所生产和收获的秸秆中,综合利用的秸秆约占该总量的%;其中机械化秸秆还田处理秸秆量约占秸秆利用量的%,在秸秆总量中的比例有较大上升,即秸秆粉碎还田仍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在近几年有较快的发展,但目前仍有 46%左右的农作物秸秆尚未得到合理利用,秸秆综合利用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问。

 3. 养殖场粪尿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菜篮子工程”的实施,杭州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正逐年上升,已从传统的庭院式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畜禽粪尿的产量也在与日俱增。根据杭州市城市发展的需要,2002 至 2004 年,市政府开展了“杭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关闭部分规模养猪场、养牛场,削减生猪、奶牛等的数量,划定限养区、禁养区。但畜禽数量、畜禽粪尿产量仍十分巨大。

 未经处理的粪尿含有的恶臭成分、有害微生物以及所产生的大量硫化氢、醇类、酚类、醛类、氨、酰氨类等污染物,如果流进江河湖泊,会使水质污浊,散发恶臭,并且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威胁鱼类和贝类的生存。农业用水如受到粪尿的污染,过量的氨及其他营养物质会引起水稻徒长、倒伏,危害很大。由于地面的渗漏使用,还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尤其是岩性粗、砂性强、保水力弱的土壤条件下。此外,粪尿中还含有大量病原菌,极易传播疾病,细菌和有害气体随风扩散,使污染范围扩大;粪尿聚集地区,易于蚊蝇等昆虫滋生,严重影响周围地区的卫生状况。

 4.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

 杭州市城区目前共有四堡、七格两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每天共需处理污水 80 万 t 左右,产生 600t 左右污泥。

 尽管污泥含有丰富的养分,但是也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铜、锌、铬、汞等重金属、盐类以及多氯联苯、二恶英、放射性核素等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这些物质对环境和人类以及动物健康有可能造成较大的危害。

 总的来说目前污泥处置技术在国内所占的比例如下:农业利用占%,土地填埋占%,焚烧占%,堆肥占%,无污泥处置占%。国内的污泥处置存在严重问题,有%的污泥没有任何处置,这将对环境带来巨大危害。我市的剩余污泥处理仍处于初步阶段,随着“和谐社会,生态杭州”的建设,污泥有效处理处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目前来看,减少污泥产量,解决二次污染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二、国内外废弃物生物质转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1. 生物质发电

 (1)生物质气化发电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在发达国家已受到广泛重视。奥地利成功地推行了建立燃烧木材剩余物的区域供电站的计划,生物质能在总能耗中的比例由原来的3%增到目前的 25% ,已拥有装机容量为 1~2 MW 的区域供热站 90 座;瑞典和丹麦正在实施利用生物质进行热电联产的计划,使生物质能在转换为高品位电能的同时满足供热的需求,以大大提高其转换效率;美国在利用生物质气化发电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建立的 Battelle 生物质气化发电示范工程代表生物质能利用的世界先进水平,可生产中热值气体。国内很多单位也进行了此方面的研究,如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成功地把流化床技术应用到生物质气化发电方面,使用木屑或稻壳的 1 MW 流化床发电系统已经投人商业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沼气发电

 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对利用沼气发电十分重视。为了减少 20%温室气体排放,德国充分利用垃圾填埋场的沼气发电。日本还通过食品废弃物再生法的实施,促进了食品废弃物发酵堆肥技术的推广,并研究从沼气中提取氢气供燃料电池热电联供作燃料。沼气发电从 1990 年的 5000 GW·h,增长到 2000 年的12048 GW·h。

 (3)垃圾填埋沼气发电

 在中国发展垃圾填埋沼气发电技术,是垃圾无害化、能源化、减量化处理的一条重要途径。除此之外,还有垃圾堆肥、焚烧发电等处理方式,但是相对

 而言,垃圾填埋沼气发电技术具有简单易行和费用较低的特点,同时还可回收能源,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目前,浙江省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能够达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安全化”的初步要求。由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和美国亚洲惠民环保集团合作开发的我国第一家垃圾填埋气体发电厂,年发电量可达 1530 万 KW·h,初步测算,利用填埋垃圾产生的气体发电,每年还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8 万~10 万吨。其工作流程为:初始填埋场气体-脱水与过滤-冷却-缓冲罐-脱水系统-凝聚过滤-气体再热器-气体平衡器-净化气体的输出-发电机组。

 2. 生物质制取燃料

 (1)生物酒精

 以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关键是把纤维素水解为葡萄糖,即需要先完成纤维素物料的糖化过程。纤维素水解为单糖以后,再发酵生产乙醇的过程与淀粉发酵相同。水解纤维素可以采取化学或生物的方法,生物法即酶水解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工艺。纤维素的微生物转化可概括地分为为两类:一类是先经纤维素酶或半纤维素酶的水解产生葡萄糖、木糖等可发酵性糖,再由另外一类微生物(如酵母菌)发酵产生乙醇等物质,此为二步发酵法;另一类是经过一步即可将纤维性物质转化为乙醇,其中又分为有二种微生物参与的同时糖化发酵和仅用一个菌株的直接发酵法两种。

 (2)生物柴油

 从植物油生产的柴油成为生物柴油(biodiesel),它是一种长链脂肪酸的单烷基酯,在工业应用上主要指脂肪酸甲酯。天然油脂多由直链脂肪酸的甘油三脂组成,与甲醇酯交换后生成 C 12 -C 24 的脂肪酸甲酯,其分子量与柴油的分子量接近,具有接近柴油的性能。

 (3)甲醇

 由生物质气化合成甲醇包括以下主要过程:生物质预处理、热解气化、气体净化、气体重整、H 2 /CO 比例调节、甲醇合成及分离提纯等。在国外,有很多公司都致力于开发由生物质合成甲醇的技术,并建立了生物质制甲醇的示范装置,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地.虽然生物质制甲醇的技术已基本成熟,进入示范阶段,但由于生产成本很高,经济性较差,目前很难与石油产品竞争,相关的研究仍在进行之中。近年来,我国虽然在生物质气化技术上有一...

推荐访问:城市建设 社会发展 政务网
上一篇:萌梦乐园文化架构
下一篇:拦污栅江苏某甲级水利监理质量标准之五,-,,-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