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会材料之一-技术管理经验交流材料-排版4.4

来源:小学作文 发布时间:2020-11-08 点击: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7 2017 年

 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7 2017 年 年 4 4 月 月 8 8 日

 1 目

 录

 一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 1 二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 3 三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 12 四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 15 五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 17 六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 20 七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 21 市政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 25 华海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 40 建筑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 43 北方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 52 城轨分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 56

 2

 1 一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1 1 、组建精测队,集中优势资源,统筹管理公司测量工作。

  测量工作是技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十分重要。随着高铁的发展,测量仪器设备的越来越先进,对测量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测量工作一是十分辛苦,尤其是控制测量工作;二是测量工作不容易出成绩,因而很多测量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不愿意从事测量工作。

 (1)公司测量管理现状 根据现场施工任务要求,公司虽然所有项目均配置了测量主管,但由于一是测量主管水平参差不齐;二是控制测量一般时间比较长,需要人员多,项目自身人员很难组织起来;三是有的个别项目重视程度不高,控制测量不及时;四是有的个别项目将控制测量工作委外进行,付出的费用较高;五是由于项目是短期行为,考虑到工期进度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培养测量人员等等原因,导致公司测量人员思想不稳定,测量人员培养无法形成阶梯型成长体系;同时在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易出测量问题。

 (2)成立测量精测大队 为彻底解决测量瓶颈问题,公司于 2016 年 8 月份成立隶属于技术部管理的精测大队,实行测量工作和人员培养一体的专业化管理。主要任务是承包各项目部导线网复测、沉降观测等相关任务,同时对测量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精测队的建立,一方面将公司测量骨干聚合在一起,形成了专业队伍,营造了测量氛围,团结了测量人员,简化

 2 了管理程序,提高了测量效率。从公司层面直接管控现场控制测量,项目部则进行普通的现场放样、抄平工作,减少了测量失误的几率,使公司整个测量水平上升一个台阶;另一方面通过传、帮、带和现场手把手调教以及轮换,为公司培养了测量主管,并缩短培养时间;此外,通过承包,提高了测量人员的收入,鼓足了测量人员的干劲,提高了测量人员的积极性,也为测量人员的进步上升提供了路径。目前精测大队正式成员 7 名,自聘成员 5 名,实习生 16 人,共计 28名,已开展相关工作,完成 8 个项目测量任务,获取承包金额 87 万元。下一步,将通过自身培养和市场招聘的方式,扩大人员,在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前提下,向轨道精调等方向发展。

 2 2 、技术交底信息化

 目前项目上存在管理人员对交底书不熟悉,对作业标准不熟悉,又没有随身携带交底书的习惯,导致对现场监控不力。以哈佳项目部正在实施的技术交底信息化,即将技术交底形成二维码,将二维码图片直接贴在施工现场,手机扫描直接可以读出交底,既方便现场管理人员监控施工现场,也方便各级领导督促检查指导工作。

 3 二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BIM 在技术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一、公司技术信息 M BIM 应用的总体情况

 1 1 、应用的规划情况

 我公司自 2012 年即开展 BIM 技术的应用,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持续关注 BIM 工作开展情况,多种场合强调 BIM 工作的重要性、持续性。公司在 2016 年 7 月份成立了 BIM 工作室,建立了 BIM 管理制度并逐步完善,在日常技术管理中,用制度规范 BIM 应用的工作。

 为进一步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公司技术中心于 2016 年组织建立了公司和项目两个层级的 BIM 单位,公司 BIM 工作室由公司总工程师负责,技术中心归口管理。项目层级的 BIM单位,由项目技术总工程师负责,工程管理部归口管理。使得各级单位 BIM 工作有人负责。目前已开展 BIM 项目试点 6个,并为每个试点项目配备高配置的工作站和应用软件,公司为发展 BIM 技术,在人员培养、软硬件配置、BIM 云管理平台、技术经验交流和合作等方面投入较多,折合人民币约为 0 30 万元。

 公司在技术中心增补了 1 名 BIM 专业工程师,专职负责BIM 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在工程管理部增补 1-2 名 BIM 应用人员,并要求项目工程师,不但要懂 BIM 技术,更要用 BIM技术。同时定期安排 BIM 应用人员培训、学习、交流。为整合共享 BIM 资源,我公司于去年底开始搭建 BIM 云管理平台,

 4 统筹各项目 BIM 技术的应用,将各项目分散的应用点集中到平台中应用。

 2 2 、应用的主要成效

 通过专业培训、技能考核以及与优秀 BIM 团队专业竞技交流等途径,不断培养和挖掘新人才,进一步提升施工技术应用和研究能力,逐步形成 BIM 人才梯队。目前为公司积累了 BIM 等级证书 7 本。

 另外,公司依托上海地铁 11 号线和 9 号线建立的 BIM 技术优势,迅速组建商合杭项目和虹梅南路高架项目 BIM 单位,依据项目工程特点,构建了机电安装、城轨、市政、铁路等多个 BIM 技术专业应用领域的横向覆盖。BIM 技术应用,促进了技术研究规范化、专业化,公司的多项科研和工法、地铁土建和机电项目的投标、各项目施工方案的优化均应用了BIM 技术的协助。主要应用成绩如下:

 科研工法专利方面:利用 BIM 技术辅助完成了《BIM 技术在地铁车站机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及专利 3 项、《基于BIM 的地铁车站土建工程应用研究》及专利 3 项、《地铁车站清水结构柱预制装配技术研究》及专利 2 项、《地铁车站清水混凝土柱预制安装工法》、《地铁高架车站减振式虹吸雨水管道安装工法》等工作。

 施工生产方面:我公司利用 BIM 助力施工生产很多。一是助力上海地铁 9 号线申江路站项目施工,解决项目重难点,优化场地布置和施工方案等,并为其两项科研提供 BIM 技术支持,以及借助 9 号线应用成果,将 BIM 技术应用拓展到上

 5 海地铁 14、15 号线土建、福州地铁车站土建等项目,为项目稳定运行保驾护航。二是基于地铁车站机电项目的应用,辅助了南京地铁 3 号线柳州东站、合肥地铁 1 号线大东门站、广州地铁 6 号线 4Ⅳ标等机电项目的安全生产、成本质量控制以及按时交付业主。三是拓展到市政、铁路等领域,如协助虹梅南路高架项目的交通疏解方案,直观形象的展示,利于提高业主审核通过率;如协助商合杭淮南制梁场钢筋放样优化,利用减少钢筋损耗,降低成本等等。

 M BIM 应用取得荣誉:其中《BIM 技术在地铁车站机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集团公司企业级进步奖及中国建设工程 BIM 大赛-卓越工程项目奖一等奖,并完成实用新型专利《基于 360 全景扫描的 地铁车站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地铁管线碰撞检测及后期运营维护的 BIM 数据库系统》;《基于 BIM 的地铁车站土建工程应用研究》获得了中国建设工程 BIM 大赛-单项奖三等奖,2016 年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地铁车站清水结构柱预制装配技术研究》获得了 2016 年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中《地铁车站清水混凝土柱预制安装工法》已申报上海市工法;《地铁高架车站减振式虹吸雨水管道安装工法》获得了 2016 年集团公司级工法等。

 二、下一步的主要思路

 我公司 BIM 应用总体思路:是 BIM 模型应用→业务引导BIM→BIM 融入管理。

 M BIM 模型应用:利用以往 BIM 应用经验和积累,深化 BIM

 6 技术在机电安装和地铁土建项目的应用研究,通过项目试点形式,将项目重点施工方案 BIM 模拟优化、施工二维图纸转成三维图,划分工区增加时间轴,形成 4D 模型以辅助进度管理,并逐步加深云管理平台应用,增加质量安全、工程量复核等模块,促进项目生产管理的提高。

 导 业务引导 BIM :通过设备安装、土建施工、铁路工程、市政路桥等业务领域,逐步引导 BIM 技术应用拓展。通过在设备安装的工程量检算,综合管线碰撞检查,设备安装信息管理中;在土建施工中的场地布置、重难点施工方案优化、进度管理、成本管控中;在市政路桥、铁路工程结构检算、钢筋放样优化、安全质量管理等项目管理模块中,产生上述问题待解决的需求时,引入 BIM 技术辅助应用,对比常规模式与 BIM 模式优缺,选择较佳。从而引导 BIM 技术拓展应用领域,持续发展。

 M BIM :

 融入管理:BIM 技术应以需求为导向,拓展应用层面,从以往只是辅助技术管理部门的业务中,逐步跳出来、拓展出来,通过日常工作管理流程,引伸 BIM 应用。如技术管理部门内部,通过 BIM 针对现场施工重难点、工程量复核等的内部信息交流均利用 BIM 技术来辅助;再比如项目技术管理部门业务中的工程量复核、设计优化方案,通过 BIM 产生;同时项目相关部门也通过 BIM 来复核;上传到中铁项目管理平台上,公司也能应用 BIM 来管理等等。通过在常规的业务流程中渗入 BIM 技术,利用 BIM 为纽带联系业务部门,继而逐步融入到项目日常生产管理中。

 7 三、公司 M BIM 云管理平台初步研究和策划

 1 1 、建立平台的目的

 我公司在地铁机电 BIM 应用较早,主要应用在管线碰撞,支吊架施工应用等,在地铁土建 BIM 应用较为全面,主要应用在招投标 BIM 模拟、开工前 4D 施工模拟、场地布置、施工方案优化、工程量验算、安全质量管理等方面,其他领域均在尝试应用阶段。因此建立 BIM 云管理平台,利用 BIM 云平台整合各项目应用经验和资源,为重难点工程项目施工提供解决方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总体建设成本,从而提高公司 BIM 技术应用服务,推动二公司 BIM 技术持续发展。

 2 2 、平台建立的过程

 为搭建 BIM 管理平台,拓展 BIM 技术应用,公司 BIM 工作室通过接近两个月的了解,与多家服务商商谈,初步拟定BIM 软件分两步配置。在第一步中,5D、算量软件以试用版为主,配正式版的钢筋管理软件、广联云等,待以上软件应用熟练,功能和稳定性需要进一步加强时,开始实施第二步,即软件的正版化,以及管理平台的系统布置。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

 一是选用什么样的平台模式。BIM 应用传统模式,一般为单机模式或者数据集中管理模式,产生的问题有很多,比如:成本高、数据安全性低、管理复杂、协同度低等 。随着模型越来越复杂,数据量越来越大,传统应用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 BIM 应用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应用模式,简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

 8 率,降低项目成本,为企业的 BIM 技术应用推广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二是采用什么样的平台开发方式。经了解发现,目前市场上自主开发的 BIM 管理平台,开发应用价格均在百万元级以上,而其所涉及的应用方面,也并未完全成熟落地。但其租赁使用价格较适宜,有些平台是按功能模块收取租赁费用,对刚起步的 BIM 应用公司而言,是个不错的选择,既可尝试跟自身企业业务相关模块的拓展应用,也不需要承担高额开发和维护费用。因此,我们选择租赁市场上的 BIM 管理应用平台的某些模块,后期随着应用的深入,根据应用需求,逐步增加应用模块。

 三是平台的调查和比选。BIM 云管理应用平台选取,首先应明确本公司 BIM 应用业务目标,其次对主流的 BIM 软件平台进行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软件平台主要性能特点、服务承诺、后期需求、二次开发、应用成本等内容,予以量化的分析比选,找到最“适合”的 BIM 工程软件平台。

 随着 BIM 云计算技术在国内不断火热,国外的欧派克、达索、奔特利及国内的广联达、鲁班、鸿业、蓝色星球等 BIM软件厂商也不同程度地推出了各自的 BIM 云服务战略。基于云计算的 BIM 服务成为国内外 BIM 平台厂商发展的必然趋势。二公司针对自身需求,对部分平台进行具体的市场调查,详见下表。

 主流 M BIM 平台的市场调查对比表

 序号

 名称

 服务承诺

 主要性能特点

 后期需求

 二次开发

 应用成本(万备注

 9 元)

 1 欧派克云平台 基于云的服务;可解决施工方案 1)优化设计、可视化渲染、仿真分析; 2)储存、查看、协作与共享 可增加,费用另算 支持 20/年 只 是 平台,软件另算 2 广联达5D 分土建、机电、钢构等业务领域,服务项目实施整个生命周期 1)集成项目的工程量、造价、合同、质量安全、进度、资金等模块的信息(可分应 用 模 块 租 赁 使用); 2)基于 BIM5D 的多级协同方案(PC+移动端+web 端+云)等 可增加,费用另算 不支持 12/年+15+2/年 5D 租赁费+分模块 购 买费+软件升级费 3 蓝色星球 1)实现 3DGIS 与 BIM 之间无缝和属性信息无损集成; 2)支持国际标准 IFC 和市场上主流的 BIM 数据格式; 提供 BIM 平台+5D 数据库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应用的解决方案; 3)支持网络环境 C/S、B/S 和云服务的运行; 4)具有物联网、视频监控、智能控制等异构系统的集成能力和接口; 5)具有面向多个 BIM 项目提供应用能力; 6)支持 BIM 的大数据三维快速浏览等

 1)二维/三维联动技术; 2)移动终端应用技术; 3)电子表格导入导出技术; 4)应急预案模拟演练; 5)工艺模拟仿真技术; 6)二维码应用技术; 7)物联网应用技术; 8)智能控制应用技术等

 支持个性化的应用功能模块订制开发;费用另算

 不支持

 38+1.8N/单项目

 N:客户端(10个起)

 4 Revizto 轻量化;支持各种主流BIM 软件格式;支持 VR浏览模式 1)优化设计、可视化渲染、仿真分析; 2)储存、查看、协作与共享

 支 持 定制 私 有云 费 用另算 支持 15/年 根据私有云体量收费 5 EBIM 1)轻量化与移动化 2)数据化(数据采集分析)

 3)BSNS 协同化(项目圈云协同,随时发布跟踪问题)

 4)简单实用化(多用户端协同应用)

 1)公有云;私有云; 2)轻量化; 3)支持主流软件数据接口 支持,费用另算 支持 15/年 只提供平台服务,不提供应用服务

 10 目前市面通用 BIM 软件,多数为 欧派克系列,各方面性能优越,兼容性较好,后期需求支持二次开发接口,但其正版价格贵入天,应用成本非常高。而对 BIM 刚发展的企业来说,利用其免费教育版,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广联达占据国内优势,它立足国内行业各种规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程量检算、成本测算较为精准。而我公司成本管理部、营销部等业务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常用该软件,因此选用广联达的BIM5D利于整合其他业务部门进入BIM应用体系,利于公司 BIM 长久发展。并且广联达各方面性能较好,虽不接受二次开发,但租赁价格可根据实际应用选取相应模块,应用成本较为适宜。

 3 3 、平台建立的小结和应用展望

 我公司根据以上的分析、目前的应用情况、成本预算等方面考虑,确定了采用“广联达 5D+协筑”的云管理平台方案。

 建成的 BIM 云管理平台将为我公司提供各类 BIM 服务,主要包括 BIM 应用、数据存储等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BIM 应用服务:提供施工阶段 BIM 相关应用服务,可直接利用云服务平台提供的 BIM 应用服务,开展 BIM 应用工作,主要应用 服务包括:提供基于 BIM 模型的施工模拟、施工管理等应用服务,直观、精确地反映工程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对整个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精确掌握施

 11 工进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有效控制项目建设的质量、投资、风险、安全等因素,实现基于 BIM 模型的可视化管理,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管理水平。

 2、基础服务:提供用于支撑 BIM 应用服务的数据存储、协同、共享等基础设施服务,支持同时间内高并发、大流量的读写访问,提供高效、逻辑独立、处理能力可弹性伸缩的服务器资源,可根据需要配套进行选购。

 下一步的应用目标:

 针对我公司目前的应用情况,今年的主要目标 一是继续BIM 人才的培养,包括土建和机电,每个项目至少有 1 名 BIM的建模和应用、管理人员; 二是循序渐进推进 BIM 应用,从公司技术中心开始,让 BIM 技术在公司各技术管理层级得到广泛和具体的应用,如资料管理、技术交底、工程核量、现场放样等; 三是寻求应用突破,结合集团公司的重点工作要求,我公司拟在机电安装项目尝试,将 BIM 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工艺的研发,辅助提高工效、提升安装质量。

 12 三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三公司从方案执行、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强了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相关亮点做法汇报如下:

 一、方案执行方面

 随着公司在建工程规模的扩大,重难点工程逐步增多,施工方案的有效执行尤为重要,如何使施工方案有效执行,我们的做法是:

 技术监控与项目管控相结合,深入开展方案的过程检查。

 2015 年公司制定了《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技术监控实施细则》,公司技术中心高级主管及以上人员(包括公司副总工)实行技术片区管理,对所管项目每月检查指导 1 次。2016 年公司制定了《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管控及考核办法》,由技术中心、工程管理部、安质部等部门人员组成管控组,强化对项目的施工计划、进度、安全、质量、成本、技术等的管控,管控人员对所管项目每月管控至少 1 次。为提高管控效果,技术中心对两个办法进行了有效结合,充分利用其它部门业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对施工方案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落实,对重点施工方案在实施关键工序前要求公司进行验收把关,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督导检查。

 一年来,通过对方案的验收和过程监控,消除了多起重大安全隐患,确保了施工安全。2016 年 6 月份公司技术中心、

 13 安质部对江门南线项目检查时发现其 A 匝道一联连续梁满堂支撑架已搭设完成,因桥梁变更暂停施工,支架搭设完成近4 个月,现场支架基础已因积水出现淤泥覆盖,部分位置出现其他匝道墩身施工基坑开挖导致的托空,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并要求整改完成后报公司验收,但项目部在三季度施工时,整改后仅报监理和总包部验收,未报公司验收,就开始施工,公司及时进行了制止,并在安委会上进行了问责,在全公司范围进行通报,强化了方案执行的严肃性。2016 年 9月技术中心、工管部、安质部对商合杭铁路淮西特大桥跨淮河大道连续梁支架进行验收时,发现支架搭设未按方案要求落实,立即叫停,并责成指挥部常务副经理、总工、安全总监全程监控整改落实,整改完成后报公司验收,并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了通报,最终方案得到了整改落实,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

 二、科技创新方面

 三公司虽然项目逐步增多,但施工工艺相对简单,科研开发难度较大,我们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不足的问题,为了扭转这种困境,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确定了从传统的施工管理和施工工艺入手,以提高工效、节约成本为研究方向,从安全质量的风险点、管理的粗放点、工效的薄弱点、成本的关键点等方面开展好科技攻关和精细化研究。四季度在公司召开了科技创新研讨会,地铁项目总工都参加了会议,结合公司目前在建项目的特点,认真进行了讨论,充分发掘项目的科技创新点,效果良好,通过研讨,梳理出了《地铁车站

 14 通道处基坑围护桩施工技术研究》和《合肥地区复杂环境下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2 个研究课题,正在推进与设计、建设单位合作,计划在安徽省立项,提高公司在合肥地铁施工的技术知名度。同时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为出发点,从工艺工装方面进行了研讨,计划开展地铁基坑喷射混凝土移动站的研发,减少设备投入和人力成本,同时又能加强现场文明施工;计划开展地铁结构模架的技术研究,以提高施工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入手,改造和创新结构模架的快速施工技术。

 15 四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2016 年四公司在局技术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严格落实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公司总工程师的带领下各项技术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四公司技术中心成立时间短,基础弱、底子薄,主要技术管理措施也是在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提高。现将我公司比较有特点的管理措施总结如下:

  1 1 、梳理技术中心工作清单,制定管理矩阵,明确职责分工。技术中心对日常技术管理工作进行了梳理,编制了技术管理工作清单,共梳理了日常技术管理工作 160 项。其中施组方案管理相关工作 14 项,试验检测管理相关工作 43 项,测量管理相关工作 20 项,科技管理相关工作 39 项,节能减排管理相关工作 17 项,技术培训管理相关工作 6 项,BIM 技术应用管理相关工作 5 项,网络信息管理相关工作 10 项,其他技术管理相关工作 6 项。对 160 项技术管理工作进行了责任矩阵划分,明确了完成时间,使技术管理工作更清晰、更高效。

  2 2 、在技术中心内部实行日、周、月工作计划制度,并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扣分制度,以提高部门员工工作效率、执行力和工作质量。日工作计划由部门内员工在上午上班后十分钟内以书面或电子版的形式提报给部门负责人,工作计划需注明昨日工作完成情况和今日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由部门负责人提出,需注明工作内容、工作计划完成时间及责

 16 任人。月计划由部门负责人或委托本部门员工在每月初 3 个有效工作日内主持召开,由内部员工提报,经集体研究确定,最后形成会议纪要并保存备查。月计划经部门负责人签字、交由分管领导审批,由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分管领导在审批本月计划的同时,对上月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定。部门负责人需对上月未完成工作情况进行说明。

  对日工作计划不按时提交的,扣当事人 1 分;周工作计划未按时提交的扣部门负责人 2 分;未按规定召开月度例会,或召开但是未形成会议纪要,并且未按规定报批的,扣部门负责人 3 分。对于 1 年内累计扣分达到 60 分的部门负责人或者员工,降一级使用。一年内扣分超过 60 分或行政无法降级的人员,调离机关。

 以上总结仅是本公司的一知半见,若有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17 五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科技开发

 专利先行 建筑施工企业的专利申报,存在着申报周期长、花费较多人力财力、未能有效防止其他单位进行模仿,且不能作为商品进行出售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等,一般项目申报积极性不高,导致先进施工技术未能及时固化。近年来,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施工企业都在朝着高精尖的方向进行努力,类似于各个级别的工法申报、科研申报均离不开专利的支撑,此外申报各个级别的技术中心认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的质量与数量也同样存在着一定支撑作用,专利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还起着科研成果市场化的桥梁作用等。为此,专利的申报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还是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自五公司成立以来,专利开发一直呈递增趋势,累计申报专利 78 项,已授权 44 项。尤其到 2016 年,专利授权 21项,4 项发明专利,17 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是往年总量的近两倍,这些成果的获得不仅来自于每年申报的积累,更得益于新的管理模式下新的发展思路。现以专利开发为切入点,跟大家交流探讨一下。

 五公司专利开发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依托重点科研项目,集中开发专利

 (1) ) 围绕施组方案核心技术,优先申请专利保护

 以柳州白沙大桥为例,2016 年白沙大桥项目申请专利23 项,已授权 12 项,核心技术是主塔的吊装和张拉,我公

 18 司抓紧时机,对专利思路进行检索查新,在施组方案评审的同时申报“一种空间异型反对称钢主塔移动式高空提升装吊装置及方法”、“一种保证空间扭曲曲线钢主塔安装线型的装置及方法”、“一种空间扭曲曲线异型反对称钢主塔内支撑及张拉系统”等一系列专利,对核心技术优先进行保护,目前这几项专利实用新型类均已授权,一个发明专利已经授权,另外两个发明专利进入实审阶段。

 (2) 科研 同步进行的工法项目,通过与代理公司合作发掘专利

 柳州白沙大桥共 4 项工法,1 项已提交评审资料,2 项正在进行中,1 项未开始,这 4 项工法均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立项之初对于专利申请思路不够清晰,就请专利代理公司资深代理人到施工现场调查,根据施工方向反向推出所需专利,进行逆向开发,为形成成果打下良好基础。

 (3) 优化同类施工技术,衍生新专利

 在施工过程中比对已有施工工艺和规范,结合现场实际,开发适合本项目施工的专利。如良庆大桥岩溶地层旋挖机钻孔施工工法,因需对桩基孔进行检测而开发的专利“一种可收缩的桩基孔检测装置”,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经过总结和优化,产生新的专利“一种用于不同桩基孔径的检孔装置”,以此获得新专利。又如柳州自行车道基于 BIM 的景观自行车道建造技术研究课题在 BIM 技术模拟施工时候,发现需要一项新技术来满足施工,从而产生专利“一种用于水中钢管桩入岩安装的浮式装置”。

 19

  2. 一般工法开发项目,专利作为成果基础来开发

 五公司目前正在进行的工法有 7 项,2016 年完成评审 5项,均获企业级工法,其中 3 项获得广西区级工法,每项工法均有一项以上专利作为支撑。其中 2016 年授权的发明专利“一种咬合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方法”应用于钢筋混凝土岩石咬合桩围堰施工工法,在五公司范围内得到推广使用,获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关键技术获得广西区级工法奖励,也已通过上海市建委科学委员会评审,计划在 3 月下旬进行上海市工法评审。

 3. 无依托项目,全员参与专利开发

 我公司有很多专利没有依托项目,都是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经验累积基础之上进行小发明小创造,2016 年申请的 41 个专利之中有 8 个专利是无依托项目专利,像“一种钻孔灌注桩泥浆循环系统”、“一种竖向蜂窝式隧道通风装置”,这些都是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施工环节,只要善于挖掘,有创新意识有改造想法都能获得新的专利。

 为集思广益,激励全员共同参与专利开发,五公司依据集团公司专利管理办法制定《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专利管理办法》,对积极参与专利开发的人员进行奖励兑现,第一发明人为专利撰稿人,其成果也纳入专家评选,晋升选拔等职业规划之中。

 2017 年,五公司将继续拓展思路,提高专利含金量,形成知识产权累积,为科技开发打好坚实基础。

 20 六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1、强化项目前期策划和施工调查,对难度较大的项目申请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及专家给予指导,做好项目布局,为项目后期推进奠定基础。如环湖南路古城段提升改造工程项目(二标)前期对钢栈桥方案、桩基设备选型、钢板桩围堰及箱梁现浇支架体系进行反复讨论,优化比选,提前实现双幅桥梁贯通;昆明地铁线网控制中心(OCC)项目对围护结构方案调整为地下连续墙、确保止水效果和基坑安全;呈贡支线 1 号线市政府站及南站站工期反复核算,对需要的资源提前落实,顺利实现结构封顶工期目标,103 天车站主体封顶,创造了昆明轨道交通施工新速度。

 2、规范技术服务合同。充分利用复核的图纸工程量、试验规划等,详细罗列检验项目及数量,核算检测费用,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与委外检测单位谈判,降低检测费用。根据规范要求,将监控量测项目进行清单化,计算监控量测成本,在此基础上与委外单位谈判,降低监测费用。

 3、论文撰写。要求未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技术人员,一年度必须撰写论文不少于 2 篇,直到在《中铁上海科技》刊物上有论文发表为止,鼓励多写,作为年度评优推先的依据。经统计我公司在《中铁上海科技》第一期发表 2 篇、第二期 5 篇,第三期 7 篇(每期刊物总计 30 篇)。

 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汇报完毕,谢谢!

 21 七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2016 年,在局、公司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七公司全体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下,七公司技术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现场施工生产,积极开展科技攻关、落实技术责任制,规范技术管理行为,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各项技术工作进展顺利。下面我将七公司在技术管理中亮点工作进行汇报。

 一、推行扁平化技术管理

 七公司成立两年多,技术基础比较薄弱,随着项目增多,技术人员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公司在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同时,为解决人员短缺问题和适应当今的市场需要,在银西铁路甘宁段8标推行扁平化管理。摈弃传统的金字塔状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程序较多,人员投入较多,人员发掘存在遗漏缺点。

 推行扁平化管理:

 一是企业管理层次可以大大减少,控制幅度大大扩展。扁平化管理就是将原先承担上传下达任务的中间管理层次减少。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一针见血地指出:“组织不良最常见的病症,也就是最严重的病症,便是管理层次太多,组织结构上一项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管理层次,尽量形成一条最短的指挥链”。

 二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提高。金字塔状的企业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反应迟钝,而扁平化管理的决策触角直接伸向市场,能根据瞬息万变的信息及时决策,并能立即得到响应和执行。

 三是分权管理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扁平化的企业实行的是分权管理为

 22 主,权力中心下移,各基层组织之间相对独立,尽量减少决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过程。

 四是扁平化管理中,仅有的几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尤其是一线管理人员必须直接面对现场。

 通过扁平化管理,对公司、项目、职工有以下取得的效果, 一是将原来的职能结构转变成流程网络结构,使技术管理达到了“三个零”——现场零距离、人员零浪费和质量零缺陷。能够有效的做到现场指导施工,加强了施组方案的实施,保证了工程安全、质量和效益。

 二是提高了决策民主化和决策的效率,时间上减少延迟。

 三是优秀技术人才资源更容易成长,独立行使众多原来由高层拥有和行使的职能,对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战中更容易尽快成长起来,也更容易形成彼此互补、彼此合作的团队。

 四是有利于节约管理费用的开支。扁平型组织结构由于管理层次少,人员精简,加上发挥计算机的辅助功能,实现信息传输和处理网络化,各种办公设备、用品、办公室及活动经费开支等都可减少,从而节约了管理费用。

 二、测量区域集中,合理组织测量技术力量

 目前,公司专业测量人员少、队伍年轻,加之新开项目较多,专业人员培养周期不能满足公司目前快速发展,存在测量人员严重短缺,项目测量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为解决这一问题,对现有测量力量做了以下优化:

 一是对于大型项目控制网首次复测从各个项目抽取各项目测量主管组建临时测量队。测量队成立以后由公司测量主管具体

 23 组织分工,由每个测量主管担任各小组组长,组织复测工作,利用复测间歇时间各小组集中培训业务知识;复测结束以后由每个组长按照工区分工蹲点与项目每个新提拔的测量主管进行一对一过度培训。

 二是实行项目测量区域化管理,成立区域化测量队。对于项目相对集中的西安地区,由西安地铁五号线、六号线、九号线三个项目共同组织一个测量队,完成控制网复测工作,在此期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三是积极组织、培训人员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测量技能大比武。四是积极主动配合公司引进社会上测量成熟人才,缓解目前人员短缺现象。

 取得成效:

 一是让新提拔的测量主管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思路,投入到施工生产当中来,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稳定的方法扩大和稳定测量队伍,缓解目前当下人员严重不足现象。所有计算成果由公司测量主管做最终复核,保证测量质量。

 二是可以解决项目因为半年复测人员不足现象,保证复测和生产两不误。

 三是根据集团公司相关文件取得较好成绩的外聘人员,由公司优先推荐转为公司员工。今年通过在济青项目集训 10 天时间,西安地铁五号线测量主管荣获了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优先推荐转正,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外聘人员工作热情,保证测量队伍健康稳定发展。

 四是通过复测由临时测量队组员带出一大批前期测量人员;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以最短的时间提高测量队伍技术水平;专业人员效率高,能够以最快速完成复测工作,为项目施工生产铺平道路;复测结束后每个测量主管分工区蹲点

 24 指导新上任测量主管施工测量注意事项,以最快速度形成战斗力。例如:济青高铁项目 7 天完成控制网复测,达到业主控制网复测节点目标。

 25 市政公司技术工作会交流材料 BIM 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一些实践与研究 近两年来,市政公司响应集团公司要求积极推广应用BIM 技术,先后在污水处理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及铁路桥梁工程中进行了应用,探索了相应工程的 BIM 技术应用模式,根据施工应用和专业问题,架构了技术体系和资源层,针对性地实践和研究,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BIM 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政府和行业协会的高度重视,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业规划重点推广的新技术之一,国家从“十五”、“十一五”到“十二五”在科技支撑计划中相继启动了 BIM 研究工作,对工程建设行业的科技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期 BIM 热潮不断,地方政府纷纷出台 BIM 相关规则,《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2016 也已经发布,它将于 2017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国内涌现出更多对 BIM技术研究的呼声,一批 BIM 咨询公司在新三板挂牌,BIM 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已经逐步成为衡量企业技术实力与管理能力的尺子。

 BIM 技术在国内成功的案例已经被广泛的参考研究,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万达、SOHO 中国、万科等公司迅速完成了自身的 BIM 应用体系,证明了 BIM 技术的价值。基于 BIM技术的探索中,也发现了 BIM 技术的不足,一方面是与我国现行技术标准的不符,另一方面是 BIM 技术软件在数据及专业结合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 BIM 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存在

 26 的薄弱环节,造成了应用集成化弱,分解到施工现场的末端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市政公司通过实际工程的应用需求,结合软件功能情况,对 BIM 技术在污水处理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和铁路桥梁交通工程上的应用进行一些实践与研究,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 BIM 技术的发展应用。

 一、M BIM 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工程的实践与研究

 1 1. . 工程简介

 昆山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建筑面积为 45783平方米,层数为地下一层(水处理构筑物),地上一层(框架结构厂房),屋顶上部的通风室和楼梯室,建筑檐高 7.3 米。采用了与传统的地面整体厂房式有别的地下整体箱体式建筑方案。该工程采用了集约化的设计,建筑结构、地下交通、管线综合、给排水、电气、通风及消防设计等均设置在一个有限的狭窄地下空间内,技术难点多,工序繁杂,项目实施风险系数很高。

 为更好的控制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效益等,引进 BIM技术管理项目与技术研究,建立了一种应用于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工程的三维信息模型(BIM),集成了土建工程的材料信息、施工信息、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信息及运营的物业管理信息;建立了项目管理平台,实现了项目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BIM 模型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及精确定位,实现了三维设计校对与优化,也实现了设备参数及工程量的复核计算;通过模型的碰撞检测,合理布设管道,减少二次施工。

 27

 图 1 整体效果图 2.M BIM 技术的应用模式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 BIM 技术的应用体系。设计三大模块,分为施工应用层、技术体系层及资源层。依据施工应用层的需求,建立相应的技术体系,配置相关资源。

 施工应用层1、项目管理平台BIM技术在污水处理工程的应用2、三维场布 3、结构模型 4、工程计量 5、机电、碰撞 6、虚拟施工 7、资料管理采用 BIM 技术的三维可视化结构与工程计量解决现场技术人员“识图难”、“碰撞难”、“算量难”、“交底不清晰”等问题采用 BIM 技术的虚拟施工与资料管理深入了解施工过程,建立施工管理平台,完善了施工过程记录及资料收集管理技术体系鲁班BIM管理平台鲁班SP鲁班土建Revit2014鲁班土建钢筋安装鲁班BIMworksNavisworks资源层硬件:移动端和PC端的配置。管理平台:租用服务,选择符合BIM软件和施工需求的应用管理平台。专业人员:需求土建专业建模人员、安装专业建模人员、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图 2

 BIM 在污水处理工程的应用体系 1 1 )M BIM 管理平台

 BIM 管理平台实现了工作协同,共享资源,解决了资料管理难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移动端的应用,实时上传现场的安全问题及施工进度形象,实现了过程中及时有效地

 28 施工管理。

 图 3

  BIM 管理平台 2 2 )三维场布与三维结构

 三维场地布置解决了二维平面图设计时“圈地难”的问题,有限空间内实现了各区域的合理设计,排除交叉碰撞,多方案自由排布,直观反映了临时设施之间的关系、临时设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图 4

  三维场布图 污水处理厂结构复杂,对二位图纸审查及施工图的辨识,设计错漏难以全面排查,通过三维可视化模型,直观检查错误,优化设计。

 图 5

 三维可视化结构 3 3 )机电安装施工

 机电安装涉及多个专业,机电专业。各专业的信息为割裂状态,存在着沟通难与协调难的问题,利用 BIM 技术的可

 29 视化功能进行管线碰撞检测及综合布线的优化设计,可以及时发现设计漏洞反馈给设计人员,提早解决问题。

 图 6

 管道碰撞的优化设计 4 4 )虚拟施工与资料管理

 项目人员通过虚拟施工,实现了施工项目布置可视化和各种施工设备、设施的动态管理。

 通常,技术人员在管理资料时,单线联系,多方奔走,文件资料对内反馈后再逐一回复,因为资料迟滞,导致现场施工的不同步,施工问题反馈慢等问题。采用 BIM 技术平台,实现了资料快速化传递,产生电子记录,信息快速反馈,便于现场管理。

 图 7

 虚拟施工与资料管理 3. 应用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BIM 技术在污水处理厂工程的应用,覆盖了整个施工周期。确定了施工过程的管理难题与技术难题,对应建立了技术解决方案,采用了鲁班 BIM 系统软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软件对复杂结构的钢筋计算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转换为 IFC 格式的模型文件,与主流建模软件

 30 Revit 之间的互通性差;几何的造型接口与结构分析功能弱,在施工中,需要关联 Revit 软件和结构分析软件进行解决。

 通过本工程的应用,实现了内、外业的工作协同,满足了水务环保工程的施工技术应用需求。

 二、M BIM 技术应用于机电安装工程的实践与研究

 1. 工程简介

 府青路站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青龙场立交桥西南侧地块内,车站总长 170m,标准段宽 23.1m,建筑面积 12247 ㎡。土建结构施工已经完成,机电安装工程时间紧张,各专业施工协同难度大,为此,采用 BIM 技术应用于本项目的机电安装工程,指导机电安装施工和项目管理工作,减少机电安装工程问题,保证了安装质量。

 2.M BIM 技术的应用模式

 针对机电安装工程的专业型 BIM 的应用,对施工难点区域(如冷水机房)、重点专业设备安装及碰撞检查进行实践应用。

 专业问题冷水机房BIM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的应用设备安装 碰撞检查 4、工程计量5、资料管理基于 BIM 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的应用解决施工现场难点区域-冷水机房、设备安装、碰撞检查技术体系Revit 2014 Revit2014\ Navisworks BIM管理平台资源层硬件:移动端、PC端。管理平台:租用服务,选择符合BIM软件和施工需求的应用管理平台。专业人员:需求土建专业建模人员、安装专业建模人员、档案资料管理人员 图 8

 BIM 在机电安装工程的应用体系

 31 1 1 )冷水机房施工

 冷水机房是地铁机电施工的难点,设备多且体积大、重量大,安装区域小而专业多,需要严格排查安装区域的管线和设备,涉及管线设计标高与设备安装的冲突;各专业的管线冲突;运输空间、吊装空间与安装空间的合理设计。采用BIM 技术,三维可视化的建模,建立对应的空间位置信息,深化设计。有效解决了冷水机房的施工难。

 图 9

 冷水机房模型 2 2 )设备安装与碰撞检查

 地铁工程空间狭小,管线密集繁多,施工过程中需要同设计单位反复沟通,对复杂管线的走向进行调整和优化,二维平面图的设计存在大量的碰撞冲突。

 在 BIM 模型中建立模型,检查设计不合理处,检查碰撞;优化支吊架设计;同比例设备模型的设计,三维模型直观指导施工,施工效率得到了提高。

 图 10

 综合支吊架的应用

 32

  图 11

 管线碰撞的优化 3 3 )工程计量与资料管理

 这一方面的应用借助于 BIM 管理平台完成,与污水处理厂工程应用一样,不再多述。

 3 3. . 应用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在机电安装工程的应用中,针对重难点的施工应用,采用欧特克公司的 BIM 软件+BIM 管理平台,完全满足现场的施工需要,仅碰撞检查一项,确认碰撞点 197 处,其中现场规避碰撞问题 131 处,约占总数的 70%,上报设计单位解决的46 处,占总数的 25%,施工时间节省约一个月,项目施工安全质量得以保证。目前,机电行业的预制安装施工结合 BIM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借助 BIM 技术管平台,移动端的信息采集功能也愈加方便现场施工管理,值得推广。

 三、M BIM 技术应用于铁路桥梁工程的实践与研究

 1 1. . 工程简介

 蒙华铁路杨家岭大桥工程,地块位于山区,地势落差较大,最大落差为 46.5m,场地狭小,材料、设备等无堆放场地,受地形条件限制极大,方案设计难度大。梁体上跨三淅高速公路。施工涉及交通运输困难、设备安放难度大、在高速公路正常通行下进行的上跨结构施工危险系数大等难题。

 采用无人机清溪摄影技术构建实景模型,全方位展示工

 33 程情况;创建 BIM 模型,输入各专业的相应构件的工程属性,实现工程量概预算的自动统计;直接(原始数据格式)或间接(XML 等开放数据格式)数据导入项目进度计划,用户对施工计划进行模拟并为其制作动画,实现施工模拟;支持移动工作流的有效工具,通过 iPad 和移动设备的访问权限控制,并进行浏览、查询或标记内容等工作,提高了铁路桥梁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图 12

 蒙华铁路杨家岭大桥工程效果图 2.M BIM 技术的应用模式

 为完整展示现场的施工形象,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BIM”的工作方式,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对山区环境进行快速建模,解决工程场地设计和交通运输线路设计。结合 BIM技术完成对复杂施工流程的虚拟施工,借助 BIM 管理平台进行协同工作。

 Autodesk 公司的 Revit 建筑、结构和机电系列,在民用建筑市场占有率较高;Bentley 公司在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市政、水利等)和工厂设计(石油、化工、电力、医药等)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因此,BIM 技术框架采用 Bentley系统软件。

 34 施工应用层1、项目管理平台BIM技术在铁路桥梁工程的应用2、三维场布 3、桥梁模型 4、钢筋模型 5、工程计量 6、虚拟施工 7、资料管理结合无人机倾斜摄影,完成山区复杂环境下的铁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场地和交通运输线路的设计跨越高速的双向挂篮施工的难题,虚拟施工技术应用,实现方案最优化技术体系Bentley PW平台无人机倾斜摄影+BIMPower Bridge MasterMicrostationNavigator资源层硬件:移动端和PC端的配置。管理平台:租用服务,选择符合BIM软件和施工需求的应用管理平台。专业人员:需求桥梁专业建模人员、钢筋专业建模人员、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基于BIM平台的协同施工管理,现场管理、资料管理、移动办公、流程管理、信息发布ProstructuresMicrostationProstructures图 13

 BIM 在铁路桥梁工程的应用体系 1 1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三维建模

 借助于无人机高机动性的特点,不受交通条件限制,空间...

推荐访问:材料 工作会 技术管理
上一篇:2020农村扶贫资金自查报告
下一篇:石家庄市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条例(2020修订)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