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农机基础工程,,服务现代农业发展_打牢什么基础

来源:小学作文 发布时间:2020-03-19 点击:

  打牢农机基础工程  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时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保障,在加速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我市“三化”协调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农机化发展实际,围绕粮食主产这一核心,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统筹发展其它特色农业机械化,把握关键,突出重点,提出如下农机化发展指导思想、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

 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

 工作总体部署,以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为根本,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快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农机科技应用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2、发展目标

 (一)农机装备:2015年-2020年,实现主要农机装备数量快速增长。2015年农机总动力年均增长4%达到1400 万千瓦,2020年达到1500万千瓦以上。注重大型、多功能、高性能机械发展,提高农机具配套水平。大型拖拉机、大中型联合收获机2015年分别达到2万台、1.5万台;2020年分别达到3万台、2.5万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2015年达到5000台,2020年达到8000台。大中型机械的机具配套比达到1:3以上,小型机械的机具配套比达到1:2以上。

    (二)农机作业:到2015年,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2020年达到88%。在适宜机械作业地区,小麦生产全面实现机械化。玉米机收率2015年达到65%,2020年达到80%以上,水稻机收率2015年达到85%。水稻机插率分别达到30%、50%。全市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占全市种植面积的60%,到2020年达到75%。花生、薯类、油菜、林果、畜牧养殖等机械化得到较大提升,农机化整体应用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农机合作社服务覆盖面2015年达到全市适宜大型农机作业耕地的60%,2020年达到80%以上。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

 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即要在优化装备结构重点发展大型高新机械上下功夫,要在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上下功夫,要在推动农机合作社加快土地流转开展规模经营上下功夫。

 (一)调整优化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增长的质量。以发展大型机械为核心,由过去的大中小型拖拉机同步发展的格局向以大型拖拉机发展为重点的转变,由低性能、低效率、高耗能机械向大马力、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高科技含量的新型机械发展转变,由单纯的注重数量增长向以质量为主的转变,由传统耕作机械向推广应用现代新型适用机械和技术发展的转变。加快形成以大中型为主、小型为辅、性能优良、配套完善、结构合理的农机发展结构。通过综合运用农机购置补贴、大中型农机报废更新项目实施、宣传引导、引进推广、合作社示范带动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小型机械,发展大型高新机具。

 (二)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抓住制约农机化发展的薄弱领域和关键技术,加大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力度,通过农机化科技项目的实施,广泛开展适应性研究演示,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认识程度和技术操作水平,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解决好农机农艺配套融合问题。当前我市而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突出抓好玉米机械化收获,推广机械秸秆还田、深松、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技术,运用先进适用农机化工程技术措施大面积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产出率,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力水平,确保粮食高产稳产。一是强力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在小麦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后,玉米机收已成为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主攻方向,特别是高标准粮田大规模连片实施,优先发展玉米机收是必然选择。重点推广大型收穗带秸秆粉碎机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大规模连片作业,尽快提高玉米机收和秸秆还田率。措施上:其一,利用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向玉米收割机倾斜,推动省级玉米机收示范先行县建设,扶持项目区大力发展大型收割机械。其二,做好农机农艺的技术融合工作。通过行政引导和舆论宣传,改变农民传统种植习惯,实行规范化种植,号召统一按60公分行距模式规范播种玉米,以利于收割机作业特别是在高标准粮田项目区大规模高效率顺利机收和秸秆还田。其三,利用三秋农忙季节,组织召开玉米机收作业现场会,搞好示范宣传推广工作。其四,注重发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在使用推广先进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和组织连片方大规模跨区作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小麦玉米连茬轮作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包含秸秆覆盖、机械深松、免(少)耕播种和化学除草四项内容。通过国内外多年试验和我市试点项目对比、合作社实际应用验证,实施保护性耕作可达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抗旱保墒、减少风蚀水蚀侵害,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作物稳产高产的目的,是一项节本增效先进的旱作农业耕作技术。逐步大面积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对我市中低产田改造,提升高标准粮田建设水平具有积极意义。目前,我市保护性耕作技术还处在试验示范宣传阶段,试点项目区实施面积仅30万亩,非项目区推广应用处于自发试点试验,缺少资金支持和统一管理,难以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缓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民认识不够,传统耕作习惯和耕作模式还有很大惯性,对新技术不够了解甚至持怀疑态度,一家一户低效小型机械耕种还有很大市场,引导和宣传培训不到位,一些地方在实施中技术路线和操作流程还不规范,大型保护性耕作机具少,价格较高,农民独自购置既不经济也难以承受,同时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少,连片规模化作业程度低制约新技术的扩大推广。这就需要

 一方面大力宣传引导,提高农民认识,在农时季节举办现场演示对比扩大影响,加强技术培训指导,依托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实施扩大试点示范;另一方面需要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力度。鉴于我市财力实际,建议对除大型收割机、拖拉机外的大型秸秆还田机、深松机、多功能免耕播种机进行购置累加补贴,以刺激、带动保护性耕作机具的快速发展。同时保护性耕作的实施,还为解决秸秆焚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三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试点示范。当前,水稻育苗栽植环节是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近几年,我市在水稻主产县积极开展了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工作,实施面积7万亩,效果良好,受到农民欢迎。进一步扩大试点示范,加快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是我们着力抓好的一项重点。通过实施购机补贴对插秧机械做到应补尽补,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项目搞好示范,进行累加补贴,加强培训指导等措施,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实施机插秧面积达到30万亩,并建立适应示范**供秧的育秧规模。四是大力引导发展粮食产后新机具新技术。鼓励扶持大型农机合作社购置粮食烘干机械,指导农机合作社做好机型筛选、培训、配套设施建设规划,适应合作社粮食规模化生产的技术需求。

    (三)依托农机合作社,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把发展农机合作社,作为推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以农机合作社为抓手,着力推动农机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规划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600个,其中市级示范社达到100个以上,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达到40个以上;粮食主产区乡镇至少建成1个市级以上示范社;在全市形成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体、农机示范社为骨干、农机大户为补充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土地流转先进典型。农机合作社实现土地流转面积150万亩。到2020年,全市农机合作社总量达到700个以上,市级示范社达到200个以上,实现粮食主产区全覆盖。农机合作社实现土地流转面积600万亩以上。

  一是继续扩充总量,优化布局。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和引导协调,提高农民建社参社的积极性。发展数量不足地区,按照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加快引导培育,促进快速发展。发展较快地区,在扩充总量同时,重点打造示范合作社,培育一批强社特色社。各县市区要围绕高标准粮田创建、农业示范区和当地支柱特色产业,合理规划,均衡布局合作社发展。在市级打造的38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及县市区高标准粮田建设核心区,优先支持农机合作社发展,在惠农政策、项目实施、技术和人才培训、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快速提高示范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和服务水平。

 二是狠抓合作社质量提升。重点放在完善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内部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上。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扶持、协调帮扶等措施,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示范农机合作社,使他们具备大规模承包流转土地的经营能力、装备能力、技术能力和经济实力。

 三是引导推动农机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我市农机合作社虽然发展较快,数量不少,但大社强社不多,大规模流转土地的能力、规模化专业化服务的能力较弱,合作社为农户代耕代种、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等形式占主导地位,目前全市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仅67万亩。究其原因,除管理不规范、经营理念落后、机制创新不够等因素外,还存在诸多流转土地的制约因素。表现在:

 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审批问题尚未得到全面落实,影响了农机合作社的建设进度;合作社融资仍然困难重重;农民传统意识根深蒂固,恋土情结较重,农村社会保障滞后,外出打工者多数工作不稳定,无法融入城市社会,存在不稳定、不安全感,思想上顾虑重重,导致流转土地意愿不强;土地流转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不畅,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网络还未建立起来。流转合同不规范,口头协议大量存在,出现纠纷调解困难,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还处在自发状态;宣传引导不够,乡村推动不力,政策、法规跟不上,土地流转相关配套的具体法规政策、措施细则还未完善,导致土地流转缓慢,特别是联片规模流转更难。

 为加快推动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采取多方面综合措施,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一是进一步强化农机合作社管理。加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有针对性的帮助合作社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大扶持力度,扶优扶强带弱,强化培训,组织合作社观摩学习,帮助合作社健全制度,搞好内部管理,尝试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办社新机制,创新现代农业企业经营新理念,扩大生产经营,拉长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二是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协调落实好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问题,探索农机合作社在购机、流转土地等多渠道多途径融资贷款难题,解决资金需求。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土地流转。扩大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大势所趋,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土地流转的重要意义:首先要向广大农民宣传。宣传国家政策、法律保障、算土地流转投入与收入效益对比帐,让农民吃透政策,看到效益,消除顾虑,自觉自愿流转土地;其次要向农机合作社等宣传。动员他们积极承包土地,投身现代化农业,共同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四是先行试点,引导土地流转。在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及经济条件较好、村党组织较强、群众认识较高等条件较成熟的地方先行试点,重点扶持培育。在试点区域把土地流转纳入乡镇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发挥乡村党组织作用促进联片流转,鼓励条件成熟的地方整村联片流转,先行建成一批规模较大、有代表性的土地流转典型,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五是强化政策扶持,支持土地流转。尽快制定出台扶持农村土地流转的具体配套措施,对合作社在政策、资金、贷款、保险、技术等方面给予专项扶持。对在项目区坚持以种粮为主的合作社,建议出台补贴政策。对土地流转规模大、效益好、信用好、群众反应好、影响带动力强的合作社要整合各支农项目支持,并实行奖励。六是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土地流转。尽快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为土地流转提供全方位服务。七是完善农村社保机制,使农民放心流转。在土地集中流转区,优先发展农民社会保险事业,解除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八是探索高效规模种植新模式,让合作社愿意流转。认真总结交流并积极推广各地高效农业种植新模式,研究探讨适合本地条件的粮经、粮菜、粮药、粮棉等机械化规模作业新农艺,以实现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提高农业种植效益,促进合作社规模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要高度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各级农机管理人员依法行政水平及广大机手的法律法规意识和安全驾驶操作水平,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查处纠正违规违章行为,提高农机“三率”,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稳定,为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来自香当网http://www.xiangdang.net/

推荐访问:农机 农业发展 基础
上一篇:[民主生活会程序规范] 角色游戏的结构包括哪些
下一篇:【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的核心和优缺点】 互购交易优缺点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