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视野下农村文化建设,意义

来源:职称计算机 发布时间:2020-10-26 点击:

 产业经济学视野下的农村文化建设_意义

 论文导读::若对这类赛事进行产业化运作。部分农民离开传统农业去从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意义。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选择适合自身的最佳的发展路径。论文关键词:产业化,农村文化,意义,动力,路径

 本文所说的文化产业是相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而言的,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带有盈利性质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最赚钱的朝阳产业之一。美国的影视业是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据说可与其航天航空业和高新电子业并驾齐驱;英国的文化产业增长速度是其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率的近 2 倍;日本人仅文化娱乐业的收入就与汽车工业的产值相当。①然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尤其是农村的文化产业发展还相当滞后,农村丰富的文化资源处在闲置状态。

 1、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意义 1.1 可以充分利用、优化整合农村现有文化资源 首先,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文化经费的不足。其次,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和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再次,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培养一批农村文化骨干分子,提高文化服务质量。另外,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促进民间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既能使这些遗产得到抢救与保护,又能通过利用这些遗产产生经济效益和价值,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得到可持续发展。② 1.2 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文化产业发展通过与发展农村经济、与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存环境,推动家庭经济乃至农村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有效结合意义,成为农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农村文化旅游、文化服务、民俗展演、民间工艺加工等新型产业,既不大量占用耕地,也不大量消耗能源,又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为农民提供大量新的就业岗位,部分农民离开传统农业去从事农村文化产业,也为农业的集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1.3 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 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农民掌握相当的文化知识,研究文化市场的需求变化,了解文化需求信息,这就使得农民打牌、赌博、迷信、喝酒海聊的时间减少,从事文化活动的时间增加,参加教育与培训的要求增强。在这一过程中,农民获得了精神享受的同时,也使得自己的品味与境界得到提高小论文。

 1.4 增进城乡交流与合作,密切城乡联系 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农民从过去单纯向城市市民提供农副产品,发展到如今也可向城市提供休闲娱乐、民俗文化、民间工艺品、民俗风情展演等精神文化产品,更多的市民怀着返璞归真的心情与愿望来到乡村,有的城市人甚至到农村投资开发文化产业,生产文化产品,使得城乡壁垒进一步被打破,有利于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

 2、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条件思量 2.1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2.1.1 整个社会尤其是当地政府和村民对本土文化资源价值和文化产

 业发展的理解和认同 我国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址、古山寨、宝刹寺庙、名人旧居、革命圣地等)、自然文化资源(山水石林、花鸟鱼虫等)、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民间文学、民间工艺美术、民间戏曲歌曲舞蹈、民间风情风俗等),这些文化资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体验,或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与教育。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农民越来越多地接触到现代社会与现代城市文明,忽视和遗忘了乡村社会所蕴含的巨大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缺乏对本土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改革农村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的教育。同时,农村孩子还应适当接受本土文化、民间文化的熏陶与教育,这样既增多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使得一代又一代农民能够热爱、理解、认识本民族本地文化的价值。

 2.1.2 必要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旅游业、演出业、会展业、广播影视也、出版业的发展打下基础,可为观众群体的培养与形成起到促进作用。然而我国占总数 10%左右乡镇没有文化站,不少乡镇文化站被挤占挪作它用,村级文化设施更是几乎为零,这无疑极大地妨害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意义,政府首先要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下决心收复被挤占或挪为它用的文化馆、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要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或文化服务中心

 对村落文化建设的辐射导引作用,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户、文化大院,使文化真正扎根村落,深入农民心。

 2.1.3 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制度与法律的制定 在文化保护方面,2003 年 2 月国家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2005 年又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项目,2006 年起将每年 6 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后,还应该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升为法律。制定《民间文化资源保护法》,明确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责任主体及破坏后的责任与处罚。在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时,政府要聘请相关专家学者认真审查项目的可行性及开发方案,防止粗制滥造和破坏浪费资源。要制定《文化市场管理与文化产业促进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保证文化市场的良性运行。

 2.2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 2.2.1 把握适应市场需求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在消费支出上是以生存性消费、物质消费为主,以享受发展性消费、精神文化消费为辅,赌博、抽烟、酗酒、婚丧嫁娶、人情消费、封建迷信消费占去他们消费资金的很大部分,农民真正投入到科学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较少。改善优化农民的消费需求结构,增加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比重,是扩大市场需求,增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此,必须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率,使农民足够的收入和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是人们所固有的文化产品需求得以释放,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

 展。当然,要注意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要使他们意识到与物质消费相比,文化消费是谋求实现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之间的持续、协调、共同发展的可持续性消费,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样必要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消费。要帮助农民认识到文化产品也是商品,有些也需要通过货币购买才能享用,培养农民的文化商品意识。

 另外,文化产品要想顺利实现商品化、市场化,得要准确把握消费者(农民也包括城市市民)的需求心里。在农村,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的主题是相对集中的:求生——追求生命的繁衍;趋利——追求生命的质量;避害——追求生命的护佑小论文。中国民间文化的突出特点就体现为追求和谐、吉祥、富贵。③例如本命年挂红,购买红色产品这就是源自古代西汉时期的民俗,在人们心目中已根深蒂固,成为一种信仰。红色产品趋利避害,护佑安康,卖的是吉祥意义,这样就能较好地迎合农村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需求。在城市,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城市激烈的竞争压力,过快的生活节奏,使得不少城市居民渴望身心放松,享受悠闲的乡村生活。城市社会已经由过去的“身时代”步入到“心时代”,更加注重心理愉悦和情绪的放松。农村文化产业投资人要及时抓住城市居民在消费需求方面的这种变化给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开发诸如农家乐、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项目。

 2.2.2 人才的挖掘与培养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动力 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定数量的热爱熟悉农村和农村文化,

 同时又懂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具有相当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我国广大农村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但这些文化资源优势只有依靠文化产业人才的开发经营才能带来经济效益,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努力形成“点面结合、城乡互动”农村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所谓点,要做好民间文化艺人重点保护工作与农村文艺骨干队伍的培养与扶持工作。当前,我国民间文化艺人因为各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还比较困难,他们所掌握的绝技绝活有的得不到发展,有的甚至面临失传的境地。文化主管部门要在调查认定的基础上,拿出专项资金解决他们的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为他们配备年青助手,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要开展民间文化文艺搜集、整理、传承工作,让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绝艺绝技绝活得到发扬光大。还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专业文化工作者下到乡村基层,通过举办培训班、深入文化中心户授课等形式,帮助他们掌握文化知识与业务技能,可组织有一定文艺基础的青年到高等院校进行进修学习,开阔视野,更新发展思路。所谓面,指的是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的参与程度。建立文化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增强农民文化参与的动力与热情;应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群众在农村文化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使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要结合特点,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群众在活动中的得到教育与提高。④ 在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要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城市对农村人才、智力支持的长效机制,从工资

 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鼓励城市文化工作者到农村从事人才培养工作;深化城市艺术团体、电影公司、新华书店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鼓励支持人才创新发展思路,投身农村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鼓励城市文化经营者直接以技术管理资金入股等形式参与到农村文化产业中去;经常组织城乡之间的交流研讨活动,加强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与探讨,提高农村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推荐访问:文化建设 经济学 视野
上一篇:巧用图解,构建《基础会计》知识体系
下一篇:优化教材案例品味《文化生活》,优化案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