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教案上传

来源:职称计算机 发布时间:2020-09-24 点击:

 《幼儿心理学》教 案

 教案号 课 题 教材对应范围 5-4 第四节 幼儿自我意识与性别化 章 节 页码 5 4 1-20 授课时数 2 教学准备 教案、图片、视频 授课时间 授课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目的 理解自我意识的含义发生发展特点,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从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所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谈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及意义,导入对自我意识的分析(一)定义人对自身的认识。包括意识到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意识是特殊的认知过程。它区别于其他心理现象,把认识的目光转向了自己,自己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二)特征 1、分离感。即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和他人不同的。

 2、稳定的同一感。知道不管自己怎样变化,都是同一个人。:为什么猫、狗等动物照镜子时不是挠就是发怒?为什么很小的婴儿照镜子时往往到镜子的背后去寻找另一个人?

 说明动物不具有自我意识,很小的婴儿也和动物类似,没有自我意识。

 随年龄增长,孩子逐渐产生了分离感,分离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初级阶段,形成稳定同一感才是自我意识发展最终目的。

 (三)

 1、是个性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

 () 狭义的自我意识 、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从内容上:物质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二、?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它逐渐发生发展过程。

 “”结果:15个月开始能擦去自己鼻子上的红点,标志着儿童客体的自我产生。大约在24个月左右已建立了较完善的自我概念。这标志着儿童“自我”开始了新的阶段。

 (一)自我认识的发展

 1、对自己身体的认识: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 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 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 名字与身体联系。

 2、对自己行动的意识:1岁左右通过偶然性动作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并体会到自己的动作和物体的关系。如知道自己推皮球,皮球就滚开了。1-2岁左右,可说出自己的行动, 3岁 :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或形成是和言语发展相联的。掌握“我”字是自我意识形成的主要标志。意味着开始认识自己,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产生真正“自我意识”,这是个性特征重要标志。:幼儿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有什么特点?

 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三方面。()?自我评价的发展岁通过教育,逐步会对行为进行评价。特点是:(1)依赖幼儿初期受思维水平的限制,对评价标准掌握不好,因此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较差,较易轻信和模仿成人的评价。往往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如“是妈妈说的老师讲的”。幼儿后期,逐渐对成人的评价带有批判的态度。如父母和老师作出不公正评价,会不相信,甚至反感、顶嘴。他们对自我的评价不稳定,如成人表示怀疑或提出反问,常马上动摇,甚至改变对自己的评价。可见,对儿童的自我评价影响有多么大父母和老师为幼儿所尊敬和崇拜,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他们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发展。现在有的家长或老师以感情代理智,把胡闹当聪明,把毛病当优点,对孩子一味称赞,评价过高。如“我们毛毛从小就特别聪明,学习不会差吧!”助长自以为是,骄傲自大性格。有的老师常不分场合,不讲情由地斥责、批评或轻下断言,如“你怎么又淘气了,永远改不好了没人再象你这么笨的”等,使幼儿失去上进心,自暴自弃因此,成人必须对幼儿作出恰如其分的、合乎实际的评价。这样,既有利于使幼儿正确认识自己、看待别人,也有利于促进幼儿个性的正常发展。

 (2)岁前往往会过高评价自己的优点,岁以上才较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行为(3)岁只知道听话是“乖”,不打人、不骂人是“好孩子”。岁开始透过外行为的表现,评价抽象内在品质。如“爱清洁、爱劳动是好孩子”,并会评价电影中“拾金不昧”、为革命干“小交通”的孩子是“好孩子”。4)从较笼统、不分化、片面、表面5)开始以道德行为的准则进行评价。

 ()?自我体验的发展(1)(2)(3)成人应多采用积极的暗示()?自我控制的发展(1)(2)(3)幼儿的独立性、坚持性、自制力逐渐增强3-7岁,随年龄增长而发展,5岁后发展较快。4-5岁是自控发展的关键时期

 思考:自控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提示: A就自控水平的性别差异而言,存在两类相反的观点:珀尔等人对13个月孩子的研究中没有发现性别间的自控差异。比克兰德等人研究总结指出,女孩在社会性和行为控制上的得分都比男孩高,但在认知控制上则相反。——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B克莱门的长达20多年的追踪研究中发现,3-4岁测得的自控水平,与15-20年后测得的自控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且男孩高于女孩。

 ●测量儿童自控水平方法:注意力集中与分散测验;图形配对测验;迷津测验和延迟满足测验等。

 ●自控水平训练法:自我暗示法;榜样法;积极鼓励。

 ●需要说明的是,自我控制并非越强越好。

 三、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 补充 :

 (一)日常生活中培养。

 1.培养自我服务能力和简单的劳动技能,增强其自信心。

 2.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帮助幼儿认识、了解自己。

 (二)各种活动中正确引导。

 (三)教师评价要把握分寸。

 (四)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

 (五)家园配合,指导家长实施正确的教育。

 思考判断:

 1、个性的( )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

 2、在一定程度上说,( )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A、自我意识 B、个性特征 C、能力倾向 D、个性倾向

 3、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

 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觉醒

 4、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气质 D、性格

 B幼儿的性别化

 儿童的性别是确定的生物学事实和普遍的社会事实。儿童对自己性别的认识,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应起的作用及性意向的发展,是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部分。会影响到心理活动和行为特点及个性的最终形成。因此,性别化研究,为健康的性教育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培养正当的性意识和情感,为将来的恋爱婚姻的正常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什么是性别化?

 性是指男性与女性的生物特征,天生的由遗传基因决定 23对染色体XX女XY男、雌雄激素、第一、二性征差异等

 性别即关于性别特征的认识。后天形成的非生物的差异。如由性特征的不同而产生的衣着、兴趣、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性别化即指将生物学的性别与社会对性别的要求融进个体的自我知觉和行为中的过程。或指在特定文化中,幼儿获得适合某一性别 男女性 价值观、动机和行为的过程。

 二、性别差异:1.身体、动作和感觉发展方面

 男孩:肌肉发达,有力,大动作发展得好,感觉相对迟钝;

 女孩:身体和神经系统发达,感觉敏锐,早走步,早到青春期。

 2.认知发展方面

 男孩:视觉空间能力较强;女孩:言语能力相对较好

 3.社会性和情绪性发展方面

 男孩:攻击者和被攻击者,对成人反应多样化;女孩:遵从

 4.特殊发展方面

 男孩:易出现学习问题、阅读困难、言语缺陷、情绪问题等。

 三、幼儿性别化的发展

 1、性别概念发展 性别认同的发展 :按时间发展顺序,包括:

  性别认同的发展:(2—3岁出现) 获得性别身份

 知道自己的性别,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岁认识他人性别,但还不能准确说出自己是女孩或男孩。2 .5-3岁左右,绝大多数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同时有了性别角色初步知识,如女孩要玩娃娃,男孩要玩汽车等。

  性别稳定性发展:(3、4—5岁)

 指认识到性别在一生中稳定不变,但大部分儿童对自我的性别认同很不稳定。如认为男孩穿裙子也很好。

  性别恒常性发展(4、5—7岁)

 指认识到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不随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不是由个体的外貌或者行动决定的。

 5岁时活动和职业的性别刻板印象建立。开始认识到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如男孩要胆大勇敢等。

 性别认同发展的重要意义: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能安然地接受自身的性的特征。性心理障碍,从心理学上讲,与早期性别认同的障碍有关。

 2、性别角色特征的发展 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的发展

 ①性别角色:社会按照人的性别而分配给人的社会行为模式。

 ②性别角色标准:社会成员公认的适合男或女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反映了文化对不同性别成员行为恰当性的期望。

 ③性别角色认同:对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信息。儿

 童逐步认同与自己同性别父母的言行,并形成自己的性别图式。

 ④性别角色偏爱:对与性别角色相联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

  性别角色的发展阶段:

 厄利安根据不同发展取向,将6-18岁性别角色发展分三阶段:

 生物取向阶段(6—8岁)

 社会取向阶段(9—13岁)

 心理取向阶段(14—18岁)

 3、性别化行为的发展。

 性别行为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2岁前不存在稳定的性别差异,行为的相似性远大于差异性。2岁在选择玩具和同伴时有了明显的性别差异。

 ①性别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有了性别差异对玩具的偏爱对同性别玩伴的偏好自由游戏中在个性性别优势方面。4岁的詹妮急切地进入储藏室的角落里并且穿上一条很长裙子及高跟鞋,.凯伦坐在桌旁,为了儿童床里的玩具娃娃发出了啜泣声。詹妮拿起玩具娃娃,坐在摇椅上轻轻地摇着,并低声讲着:你饿了,是不是呀?过了会儿,詹妮对凯伦说:婴儿不吃,我觉得她生病了,如果雷切尔是护士的话,我们可以问问她。凯伦跑去找雷切尔,雷切尔正在给艺术桌上色。

 同时,内森喊汤米:要出车祸了。两个男孩子急切地冲向堵塞的地方的汽车和卡车,不久,戴谁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我是譬察内森宣布道,他把一张椅子推到阻塞地区并且爬上椅子。绿灯,快!ˉ这个年轻的警察喊道。信号灯亮了,汤米和戴维在椅子周围奔跑,每人都推着一个大的木头卡车。红灯,内森宣布,卡车马上停下来。我的卡车赢了你的,汤米对戴维说;因为我没有汽油了,戴维回答说,他把车停在边上并假装装满油箱。让我们来建个卡车跑道,内森建议。三个建筑工程师开始聚集大木块木板。

 (1)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如男孩更喜欢有汽车参与的运动性、竞赛性游戏,女孩则更喜欢过家家的角色游戏。

 (2)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直到青春期。如男孩间多打闹,为玩具争斗,大声叫喊发笑;女孩少有身体上的接触,更多通过规则协调。

 (3)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如所有文化中,女孩早在3岁时就对照看比她们小的婴儿感兴趣,6岁男孩的好奇心和情绪稳定性优于女孩,6岁女孩对人与物的关心优于男孩。

 思考:举例说明幼儿间的性别差异主要从哪方面表现出来?

 提示:1.对玩具的偏爱(14~22个月)。

 2.选择玩伴的性别偏好(2~3岁);

 3.个性差异(4~6、7岁)。4岁女孩的独立能力、自控能力强,会关心周围的人事物;6岁男孩好奇心观察力较好,情绪较女孩

 四、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

 1、生物因素。主要是性激素(荷尔蒙)和大脑功能分化影响。的态度、行为和期望,易导致他们对男女儿童的不同对待。如女孩学妈妈的样子,给娃娃喂饭、拍娃娃睡觉等;男孩则看到爸爸做什么就学着做什么。讨论:有些家庭把女孩当男孩养,把男孩当女孩养,你觉得可行吗?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社会文化生理特征的差异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远古时代形成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阶级社会形成后,男女两性的社会职能差异被伦理道德形式进一步加强,并绝对化了。“是社会造就了男人和女人”。性别角色往往与性别偏见联系。

 4、教育。虽男女性别由遗传决定,但性别角色却是从一降生,就因性别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待遇影响和教育的结果。传统观念:男孩应有更强的独立性,女孩应富于同情心、温顺,如女孩整天踢球、爬树,和男孩泡在一起,会有种感觉:“这哪象个女孩?”的模仿性、向师性、可塑性很强,尤其是教师的性别特性对幼儿的性别角色行为起重要影响。方式给幼儿上课的既有女老师也有男老师;鼓励男女儿童都使用登高设备;教师一视同仁地处理吵架、发脾气的儿童,而不考虑性别;教师尊重和鼓励独立自信的行为等。思考:如何理解男女平等?

 讨论1:勇敢坚强、温柔文静的词汇哪些是描绘男性女性的?

 讨论2:你认为女孩就应该文静,男孩就应该坚强吗?

 讨论3:你认为男性是否适合担任幼儿教师?

 六、几种理论解释:

 1、社会生物学理论:性激素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族内适宜性”)

 2、精神分析理论:性别角色是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结果。

 3、社会学习理论:儿童获得性别角色的态度和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

 4、认知论: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依赖于儿童认知发展。

 本课学习了自我意识的含义了解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正确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10

推荐访问:幼儿心理学教案 教案 心理学 幼儿
上一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总结()
下一篇:中学生满分作文:心中彩虹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