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名大学校长基本信息统计与分析】

来源:职称计算机 发布时间:2020-09-21 点击:

  【中国知名大学校长基本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以 2009 年《大学评价》杂志对中国综合性大学的排名为依据,选取了 2009 年中国综合排名前 50 位的高校校长作为研究样本,进行背景资料统计、分析,总结了知名校长的基本信息和其中反应的实质。具体如下:

 1 学位、资历因素 中国排名前 50 位的综合性大学校长的学位构成是这样的。98%为博士学位,只有一人为学士学位。从资历看,50 人中有20 人为院士,占到总人数的 40%。说明名校校长的研究能力很强,其在自身的专业领域都是佼佼者。

 2 性别因素 50 名校长,全为男性。反映出我国高校培养优秀的女校长的迫切性。科学已经证明男女虽然有所不同,但是总体能力没有差异,可现实中很多的偏见让女性很难在高校担任校长职务,这是社会不公平造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政府有意识的提高女性地位,终有一天性别不会是制约女教育家成为校长的因素。但是,就现在而言,要短时间内消灭性别歧视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女教育家们自身不断努力。

 3 民族因素 50 名校长中,汉族 94%、满族 4%、回族 2%。在 2005 年全国人口统计中,汉族人口为 118295 万人,占总人口的 90.56%;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12333 万人,占总人口的 9.44%。而在排名前50 名高校校长中,少数民族仅占 6%。我国知名大学校长中少数民族校长人数偏低,如果有都是像满族、回族这样的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良好的教育基础是其后来成长、成功的铺垫,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的教学水平不高,是很难培养出少数民族知名大学校长的重要原因。

 4 地域因素 分析 50 名名校校长的出生成长地,可以发现:排名前四位容易出名校校长的省份分别为:北京、江苏、上海、湖南。其中17 人成长于直辖市或者省会城市(重庆当时不是直辖市,故排除在外),占到 34%,6 人生长于江苏南京。排名前四位的省份都是经济基础、教育基础雄厚或者历史上教育水平较高的地方,江苏南京作为历史上的古都,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教育基础好,更是培养出来了 6 名名校校长。这些都反映出校长的培养与经济水平,教育基础,文化底蕴等深层次因素是有关系的,各方面条件好的地方更容易诞生名校校长。

 5 母校因素 分析这 50 名校长大学生时代的求学经历与现在职务的关系我们发现,有 26 人担任了其母校的校长,占到了总人数的 56%。而且兰州大学、吉林大学校长虽然不是在以上两所大学度过其大学时代,但都曾经担任起母校校长,后来才调任至以上两所大学。

  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的校长最容易从本校的学生中诞生。这是由历史渊源的,中国很多大学都有留校制度,很多优秀人才都选择留校担任教师,后来一步步成为校长也就顺理成章了。另外,中国人素有报效母校的情结,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更愿意为自己的母校服务。本校成长起来的教育家更容易成为该校校长,这是一个现实因素,但是如何利用这一因素,相关领导应该认真考虑,考查拟任命的“本土校长”是否固步自封,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当慎重任命。

 6 留学或海外工作经历因素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想培养全球性人才,创造出领先世界的科技,必须具有全球化视野,在全球网罗人才,吸收先进科技,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科技成果。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领军人物,其全球化眼光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国排名前50 的综合大学校长的经历可以发现,他们中有在海外学习或者工作经历的人占 82%。所涉及国家达三个的占 8%;所涉及国家达 2 个的占 24%;所涉及国家为 1 个的占 48%。他们留学或工作所在国当中,排名前四位的为:美国、德国、英国、日本,这四个国家都是当今世界上科技、经济领先的发达国家。名校校长在这些国家的经历,必将有助于其全球性眼光的形成。

 7 专业因素 从这 50 名校长的专业构成看,他们中 84%出自理工科,只

  有 14%出自人文社会学科,这和发达国家是有很大区别的。在美国、英国这样的教育强国,大学的校长几乎都出自人文社会学科,他们认为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人能够更好的管理学校,对教育能够更好的把握。而在中国,人们普遍崇尚理工科学生,认为他们思维缜密,更适合领导岗位。这是历史和现实造成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教育界把理工科放到了很高的位置,这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也是有关系的。当然,面对科技世界的挑战,重视理工类学科是有必要的,这是我们立足于世界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该看到人文社会科学对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教育领域,我们不应该轻视任何一个学科。大学校长作为一个教育的管理者,其最重要的工作是领导大学的行政工作,引导大学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之路。这就需要大学校长全方位了解教育,了解社会,了解人类发展进程。从现状来看,理工科出生的人更容易成为中国大学的校长,但是这样的格局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改变,最终趋于平衡。

 8 年龄因素 年龄因素也可以理解为成长周期因素,在中国要成长为领导,资历很重要,而资历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年龄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行政化比较严重的中国高校,年龄因素也是成长为校长的重要一环。理论上,太年轻不可以做校长,太年长也不可以提拔为校长。统计这 50 名名校校长的年龄,可以发现年龄

  在 55-60 岁之间的校长人数最多,有 18 位。其次为年龄在 50-55岁,有 10 位。再次为年龄在 60-65 岁,有 8 位。年龄小于 50 岁的有 8 人,大于 65 的有 6 人。如果以当初人们参加工作的年纪看,做到校长至少需要 25-30 年左右的时间。这样的现实是客观的、必然的,要成为一名校长需要积淀的东西太多,这是需要时间的历练的。

 9 政府因素 中国的高校校长为政府任命而不是民主选举产生,政府在一个校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0 名名校校长中有 29 人有与政府有关的职务,其他没有相关职务的校长也多为各种机构、政府杂志的顾问。总之,他们身上都打下了深刻的政府印。他们在是校长的同时,还拥有行政级别。比如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校长就是国务委员,享受副部级待遇。不难看出,政治因素是个人人能否成为校长的重要因素。

推荐访问:基本信息 中国 大学校长
上一篇:2017年福州公务员面试技巧:综合分析观点类题型之提出观点题讲解-
下一篇:保险公司年终工作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