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政治监督,确保政策落地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来源:成人英语 发布时间:2020-12-05 点击:

强化政治监督,确保政策落地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5篇 【篇一】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纪检监察机关应通过配合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纪检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保障扶贫工作决战决胜。

强化政治监督,确保政策落地落实。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监督保障党的相关政策、决定落地实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扶贫攻坚过程中,不乏脱贫后因病、因灾返贫等问题,若无后续工作跟进,“真扶贫”难免沦为“假脱贫”。对此,就需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巡视巡察,加强对扶贫工作持续性、稳定性的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有关单位因户施策,建立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政策、决定落到实处。

严格监督执纪,开展问题专项整治。产业扶贫项目多、资金量大,若不严加管控,容易成为滋生腐败问题的土壤。纪检监察机关一方面要持续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划出纪律红线。对弄虚作假、工作懈怠等行为予以坚决的打击,确保扶贫工作成果真实不虚假、可靠不虚报,保证脱真贫、真脱贫。另一方面,针对扶贫项目进行专项监督。扶贫项目资金密集,容易成为违纪违法问题的高发地带,对此须以雷霆手段开展重点整治,严防扶贫资金“跑冒滴漏”。

理清帮扶责任,坚守为民服务情怀。脱贫攻坚战在前期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的工作推进下战果累累,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要想进一步作细脱贫工作,就需要理清帮扶责任,将责任下放、明确到各单位、各帮扶责任人,进行点对点、一对一帮扶,如此才能发挥扶贫工作最大能动性,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解决问题。脱贫攻坚,既要因地制宜,也要精准脱贫;
既要对口帮扶,更要扶贫扶智。为民思想自古有之,但放眼古今中外,没有哪一次能够像我国这样,将扶贫工作进行地这样彻底、这样坚决。全国上下一心、整体联动,扶贫工作力度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正是我党为民情怀的生动体现。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机关,必须时刻跟随党的脚步,贯彻党的部署。脱贫决胜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纪检监察机关不仅要时刻本着为民服务的意识理清责任到人并全程监管,还应始终坚守为民情怀,持续监督、整治扶贫领域的贪污腐败问题,还扶贫决胜一片净土,护人民百姓一份安宁。

【篇二】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想要打赢脱贫这场攻坚战,基层组织是关键。在这场关键硬仗中,基层组织应成为扶贫攻坚的排头兵,努力发挥好“方向盘”“发动机”和“螺丝钉”三个关键作用。

基层组织是把握脱贫的“方向盘”。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当前,基层组织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发动者和执行者,应充分发挥创业致富“领路人”的带头作用。基层组织要大力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努力做好表率,发挥党员干部的先进模范作用。牢固树立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核心地位,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统一思想,紧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这一核心目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入手,当好人民群众最贴心的“红旗手”。

基层组织是助推脱贫冲刺的“发动机”。农村偏远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决定这场脱贫攻坚是否能取得胜利的关键环节。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战斗热情,把基层的内生动力变成稳定的战力输出;
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带领群众致富的核心力量,从最薄弱、最需要的地方着手,不断为农村发展创造新的活力,为精准扶贫工作带来足够动力,确保脱贫攻坚完美收关。

基层组织是构建小康蓝图的“螺丝钉”。在我国的小康蓝图上,组织就是一颗颗小小的“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正是由于有了许许多多螺丝钉,精准脱贫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发动基层党员干部多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并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凝聚群众、赢得人心,助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篇三】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要加强产业扶贫。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性举措,按照扶贫“五个一百”等示范带动工程,通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发展水果种植等种植业和产品加工工业,带动贫困户脱贫,把扶贫和扶“志”结合起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打破“等靠要”的思想。引导户贫困户参加产业扶贫保险,做好保险保障工作。落实好扶贫资金的发放,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对于受疫情以及洪灾等灾害影响的贫困户发放救灾资金,扶持贫困户恢复灾后生产。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要加强就业扶贫。搭建服务平台,积极帮助贫困户就业创业,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春潮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推荐贫困户就业,实现就业脱贫。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要加强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动态管理工作。按照中央党委、政府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对建档立卡工作进行查缺补漏、动态调整、动态管理以及重点人群和群众收益等情况进行大排查,将符合标准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对不符合标准的建档立卡进行复核清退,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四要加强低保兜底扶贫情况。每月民政相关部门进行建档立卡对象信息比对,实行动态调整。并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原则,及时将符合享受低保待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做好社会保障兜底功能和扶贫济困功能相结合。

【篇四】 2020年,脱贫攻坚发起最后总攻,到了决胜关键期,除了要集中力量啃下剩余不多的“硬骨头”,更要做好疫情防控“加试题”,巩固好脱贫攻坚的“累累战果”。脱贫攻坚绝不是简单的“数字清零”和“纸面脱贫”,需要脚踏实地,不折不扣地采取有效措施,为取得决定性成就提供有力支持。

治理软环境,解开思想结。脱贫攻坚战开始以来,就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有效衔接,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乡村软环境的治理。过往,不少农村地区的贫困群众受乡村陋俗影响,往往抱有“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脱贫解不开“思想结”的束缚,工作开展举步维艰。良好的乡风具有浸润人心、引领向善、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治理好脱贫攻坚软环境,要以培育文明乡风为抓手,瞄准移风易俗这个“核心切入点”,进一步弘扬优良的乡风、家风和民风,通过党员干部、乡贤绅士等“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不断加强乡村德治,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体“输血变造血”的内生动力,从而改善软环境,提升乡村治理和脱贫攻坚的工作效能。

强化硬保障,突出产业化。近年来,大量有干劲、有技术的扶贫干部下沉扶贫一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引领等“硬核”保障,帮助当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根据市场规律,任何一个产业都要经历“培育—发展—成熟—转型”这四个必经阶段,需要一定时间和一个过程,绝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扶贫产业要符合市场规律,就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拓宽扶贫产业链条和销售渠道,丰富产业业态,将产业融合与风险管控同步考量,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来源和途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基础设施的短板和不足,在公路修缮、厂区建设、网络通信、仓储管理中心、配套冷链物流等方面下足功夫,全方位打通产业发展的“中梗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发挥能动性,下好人才棋。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同时也是脱贫攻坚这辆高速运行动车组的“火车头”。近些年,派驻工作队、第一书记下乡指导、扶贫干部一对一结对等举措为贫困地区带来了坚强的组织领导、新颖的发展思路以及惠民的资源政策,尝到了人才引领脱贫攻坚的“甜头”。“百姓富不富,关键看干部”,脱贫攻坚的脚步稳不稳,关键就看基层干部这支队伍行不行。要想保障脱贫效果的可持续,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挖掘、培育本土干部,给他们下任务、压担子,激励他们敢担责、会干事、增信心、长本领,改“被动扶贫”为“主动振兴”,形成本土内有支撑。此外,还要加快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合作组织带头人、生产经营示范户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避免扶贫干部离开后“人走事凉”和“青黄不接”等问题,构筑良好的人才环境。

【篇五】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中华民族实现消减绝对贫困的千年梦想已进入最后倒计时。不过,脱贫不是终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不停歇。行百里者半九十,贫困人口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应当及时切换思维,放下脱贫功绩、弱化兜底思维、改进滴灌措施,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帮助群众照亮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实现脱贫后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放下脱贫功绩,切换至“归零状态”。从本质上讲,乡村脱贫与振兴是时间上相连,但重心不同的两件事,弹起“脱贫键”,按下“振兴键”,是一次重新定位、蓄力再出发的过程。如果说脱贫更强调于“达标”,那么振兴则是更高层次的“超跃”;
如果说脱贫重在破除致富“肠梗阻”,那么振兴则是拓宽群众“致富路”。面对新的发展基础、新的奋斗目标,以及新的操作模式,必须摆脱既有的帮扶思维,尤其要放下脱贫功绩潜藏起来,“走下领奖台,一切从头来”,在新的起点上重新起航,拧紧螺丝、上紧发条、保持定力,以“空杯状态”迎接“五大振兴”挑战,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在乡村振兴中撸起袖子加油干。

弱化兜底思维,切换至“造血模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脱贫攻坚路上,为了达到“全体脱贫”目标,对少部分残疾、极困、疾病人群,通过低保、临时救助、公益岗位等扶持政策兜了底。但是,兜底虽能治疗“贫困病”,却满足不了“致富梦”,乡村振兴路上,必须减少兜底政策依赖,转向激活发展动力、增强致富本领、夯实成功路径,让群众增收“小血管”变成“大动脉”。对脱贫后“守摊子”群众,要加强思想攻坚,引导他们改变“脱贫即安”观念;
对收入结构不合理家庭,要在务工就业、产业发展、个人创业方面寻求突破;
对基础条件薄弱的山区,要持续加强基建,巩固生产生活条件,扫清发展障碍,推动乡村振兴如火如荼进行。

改进滴灌措施,切换至“系统发展”。实施精准脱贫,采取滴灌措施,意在“对症下药”,根据不同致贫原因采取个性诊疗方案,避免“大水漫灌”一刀切,造成资源浪费且事倍功半。脱贫后的群众,横向差距进一步缩小,将站在全新的“起跑线”上,不仅要推动经济收入再提高,还要推动村容村貌再美化、乡村治理更高效、生态环境更优美,必须从关注“家庭个体”,上升到谋划“整村整镇”,绘制出一张系统、全面的乡村振兴蓝图。同时,注重搭建服务平台,吸引人才到乡村入驻,搞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在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既塑形、又铸魂,真正让乡村振兴成为广大农村、全体农民的系统振兴。仅供参考

推荐访问:
上一篇:2020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心得体会一
下一篇:10部编版一年语文下全册教学设计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