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来源:成人英语 发布时间:2019-08-06 点击: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多因基底动脉硬化或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血管,导致一过性脑缺血突然发作。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可导致眩晕、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倾倒,甚至晕厥或昏迷。发作时间较短,一般不留后遗症。但本病多属于颅内血管性疾病,中老年患者有可能继发脑血栓,需要引起注意,加大防治力度。
  
  一、椎-基底动脉扼守脑干供血
  
  椎-基底动脉发自颈总动脉的双侧椎动脉,沿着颈椎骨的侧孔上行,经枕大孔入颅,在颅底部、延髓与脑桥的交界处合并为基底动脉。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所以当椎-基底动脉发生病变供血不足时,出现供血区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相当复杂。
  
  二、发病时的主要症状
  
  本病症状复杂多样,且症状突发,常在两三分钟内即达高峰,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个别可达到2小时或更久,但在24小时内缓解,不遗留神经缺失。下面对其主要症状做一介绍。
  眩晕:45.5%~81.6%的患者可出现眩晕,可以是旋转性、浮动性、摇摆性或下肢发软、站立不稳、地面移动或倾斜等感觉,转动体位、头颈过伸过屈或侧转时更易诱发或加剧眩晕的症状。
  视物障碍:视物障碍的发生率很高,患者常突然出现弱视或失明,持续数分钟可缓解,这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大脑后动脉缺血所致。复视也常见,这是脑干内的有关视觉神经缺血引起的。也有闪光、暗点、视野缺损,甚至幻视等发生。
  头痛:33.3%~50.0%的人有头痛发作,性质多为跳痛或胀痛,部位以枕部、顶枕部为主,也有局限于颈部者,可伴发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常被误诊为偏头痛。主要原因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侧支循环血管扩张所致。
  运动障碍和/或感觉障碍:因为支配感觉与运动的神经均在脑干,并为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因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可以发生运动障碍,如讲话含糊不清、吞咽障碍、饮水呛咳、软腭麻痹、肢体瘫痪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也可以发生感觉障碍,如面部、口周或舌部的麻木及针刺痛,单肢、偏身或四肢的麻木或感觉减退,少数患者出现幻嗅或幻听。上述神经症状常伴随眩晕而存在,短期内可缓解或完全消失,如果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应该考虑可能已有血栓形成。
  晕厥或昏迷:其他症状如晕廒或昏迷多于转颈时出现,精神症状如记忆障碍及定向障碍,内脏性障碍如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出汗以及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呼吸节律失调。
  倾倒发作:患者可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下肢张力突然消失而倒地,意识却完全清楚,能立即站起并继续走路,此症状也可在站立或行走时发生,头部转动或颈部过伸过届时极易发生。
  老年患者更易表现为反复发作,症状波动。确诊需要做全面检查,如进行心血管功能、神经系统、耳科、前庭功能等全面检查,此外还应进行颈椎影像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头颅CT检查等,椎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机制
  
  许多患者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动脉硬化 此病在老年患者中最多见,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包括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腔变窄,或动脉管壁的微小血栓脱落以及粥样斑块脱落阻塞远端的小动脉。如果颈动脉系统因动脉硬化而缺血时,则可出现偏瘫、偏盲、失语、晕厥等。诊断程序与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一样。
  颈椎骨质增生压迫 椎动脉受到骨质增生的机械压迫,可发生狭窄或闭塞,或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或引起基底动脉的舒缩功能障碍。
  炎症 动脉内膜炎、大动脉炎、颈动脉炎、结缔组织病、梅毒、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外伤等,均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其他 椎-基底动脉的畸形或发育异常,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四、警惕其他血管性眩晕
  
  其他引起眩晕的血管性疾病,尚有高血压脑病、小脑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可引起急性脑部循环障碍,产生脑水肿,颅内压升高,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甚至抽搐、昏迷,称为高血压脑病。此属高血压急症,必须立即行降血压和降颅压治疗,否则将危及生命。
  
  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原则
  
  1、针对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原则为针对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应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剂、脑血管扩张剂,以及改善脑代谢与保护神经细胞的药物;②颈椎骨质增生可行颈椎牵引,及时改善椎-基底动脉血管受压状态;③造影发现椎-基底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血管70%以上者,需行支架介入治疗,改善血流受阻。
  
  2、动脉粥样硬化引发供血不足的临床用药
  (1)抗血小板药:口服氯吡格雷(波立维)或阿司匹林,以抗血小板凝聚,预防脑血栓形成。波立维优于阿司匹林。国内生产的蚓激酶具有减少血中纤维蛋白原的作用,也有抗凝的作用而且极少有出血倾向。
  (2)扩张脑血管药:可口服尼莫地平或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同时静脉滴注天麻素注射液,或者静滴葛根素注射液。尼莫地平和西比灵是选择性钙拮抗剂,能抑制神经兴奋,缓解椎动脉痉挛,恢复椎动脉正常供血,同时还能改善内耳前庭及脑干前庭核区域的微循环状态,进而缓解眩晕发作。天麻素与葛根素是中药制剂,具有良好的扩张脑血管、抗眩晕作用,可提高脑细胞抗缺氧能力,调节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脑干、小脑及枕叶的缺血、缺氧状态,消除眩晕等临床症状。敏使朗或眩晕停对缓解症状也很有效。
  (3)他汀类调脂药物:口服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推荐访问:基底 动脉 防治 供血不足
上一篇:【练习微笑】
下一篇:懒散的危害 懒散危害人体健康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