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用于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护理 树突状细胞图片

来源:成人英语 发布时间:2019-04-20 点击: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急性白血病;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58-01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中的应用,AL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但许多患者因年龄原因或无造血干细胞供者而不能实施此治疗,面临AL复发和治疗失败。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存在是AL复发的根源,而清除MRD是AL治疗的难点。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 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包括DC,CIK,以及DC联合CIK的治疗等。CI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具有增殖性、杀癌活性强、杀瘤谱广的特点。动物实验证实[1]CIK经静脉输注迅速分布到各个脏器,在体内主要归巢于脾脏、淋巴结,并可特异性地聚集于肿瘤局部发挥作用[2]。CIK单独治疗,主要用于手术、放化疗后肿瘤微小残留病灶的清除。而在CIK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加入自体树突状细胞(DC)后CIK细胞的杀瘤活性显著增强。我科采用生物免疫治疗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取得很好疗效。护理人员则在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以巩固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负反应,巩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使患者舒适,安全。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初诊患者,依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明确诊断[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9例、38例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7例次;年龄29~73岁;34中男16例,女18例。
  2 方法 上述患者通过化疗,骨髓达到完全缓解后,通过血细胞单采术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300~600)×106,自体血浆80~100 ml,在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标准的实验室进行培养和扩增。培养7天收获DC,12天收获CIK。DC+CIK方案为DC皮下注射2~4次,(6~10)×106/次,CIK静脉输注4次,(800~1 500)×106/次;CIK方案为静脉输注共5次,( 800~2 000)×106/次,收获细胞均以生理盐水洗涤。皮下注射使用10ml空针,注射部位是腹股沟处;静脉输注时使用输血器针头,避免细胞通过针头时被破坏,CIK应在一小时内输注完毕。
  3 护理
  3.1 血细胞单采术前的护理
  3.1.1 认真核对血细胞单采申请单各项数据。
  3.1.2 采集操作前做好病人的评估,包括病人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正在进行的治疗,静脉充盈情况,病人的理解及合作能力。
  3.1.3 通常病人血小板低于50×109/L,血红蛋白低于70g/L不宜采集。
  3.1.4 嘱咐病人单采前几天要饮食清淡,尽量勿吃油腻食物,采集前适当饮温开水。
  3.1.5 单采前几天做好静脉保护,避免穿刺患者肘部静脉。
  3.1.6 告知病人单采之日所穿衣服尽量宽松,尤其袖口要宽松,以便穿刺。
  3.1.7 及时向病人解说此次采集工作的流程,所采集的细胞量,以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3.2 血细胞单采术中的护理
  3.2.1 保持采集室环境舒适安静,光线适中,有助于患者情绪放松,嘱患者平卧于采集床,给予床档保护。
  3.2.2 为防止病人在采集过程中出现低血钙现象,采集前给病人口服葡萄糖酸钙。
  3.2.3 采集过程中要严密监视抗凝剂的滴速,以防抗凝剂量不足或过量。
  3.2.4 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弹性好的大血管,如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保证采血管道畅通,流速40-60ml/min,防止凝血影响采血质量。
  3.2.5 采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头昏,心慌,剧痛等不适以及过敏反应时,及时汇报医生。
  3.2.6 抽取血液注入备好的储血袋中时,应边注入边轻轻摇晃,使血液与袋内装的抗凝剂充分混合,以防止凝血。
  3.2.7 给予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3.3 血细胞单采术后的护理
  3.3.1 拔出针头后应按压穿刺点10min以上,凝血功能差的患者需延长按压时间(直至其穿刺点无出血或皮下渗血),并嘱咐其休息30min后再活动。
  3.3.2 采集结束后嘱咐病人保护好穿刺部位,以防止局部血肿和炎症的发生。
  3.4 细胞回输前的护理
  3.4.1 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治疗的目的、过程中及过程后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
  3.4.2 治疗前监测病人生命体征,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暂不输注。
  3.5 细胞回输过程中的护理
  3.5.1 回输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密切观察有无寒颤、发热、心慌、胸闷、皮疹、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
  3.5.2 寒颤、发热反应发生可能与回输的CIK细胞释放的含有白细胞介素-Ⅱ(IL-2)或回输液中含有白细胞介素-Ⅱ有关。出现寒颤的病人给予保暖,目前认为CIK治疗患者回输过程中中度发热可能是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反应的结果,该反应对治疗有益。患者体温升高通常在输注后2-10小时内发生,持续2-8H,最长持续时间24-48H。体温在38℃以下不需要特殊处理嘱患者多饮水即可。超过38.5℃,给予温水擦浴等方法降温至体温正常,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处理。DC治疗中,体温在38℃(包括38℃)-38.9℃(包括38.9℃),嘱咐患者多喝水;体温大于39℃(包括39℃),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进行处理。
  3.5.3 病人如出现皮疹、呼吸困难、心慌等过敏反应时立即停止输注,给予氧气吸入,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
  3.5.4 回输的穿刺点如有红肿、疼痛、皮温升高、硬结等,给予50%硫酸镁湿敷。
  3.5.5 给予心理护理。回输过程中患者往往担心出现某些副反应会影响疗效,此时应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如出现发热等只是身体的正常反应,不会影响疗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
  3.6 细胞回输后的护理 治疗完毕,立即测量体征,观察瞳孔及神志的变化。输注CIK细胞混悬液后4H内,每15min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一次,每30min观察神志和精神状态,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 小结 34例患者进行45例次生物免疫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仔细观察病情变化,细心护理。所有患者细胞采集过程顺利,6例次选择DC/CIK方案患者,皮下注射DC出现局部疼痛、红肿,患者均可耐受,经硫酸镁湿敷后于24 h内消退;8例于输注CIK后2~4 h出现低热,体温均低于37.8 ℃,于12 h内自行消退。
  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治疗特点,预料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及时观察和处理,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不良后果,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有效地对回输过程中副反应进行处理,保证采集和回输的顺利进行,保证疗效。
  参考文献
  [1] Linn YC, Hui KM.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NK-like cells with cytotolytic specificity against leukemia [J].Leuk Lymphoma,2003,44(9):1457-1462.
  [2] 岳欣,李慧,于津浦,等.不同输注途径对CIK细胞治疗后的体内分布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7,23(3):224-228.
  [3] 张之南,沈悌. 2007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京: 科学出版社, 103-105.

推荐访问:树突 细胞 细胞因子 白血病
上一篇:药物外敷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进展:化疗性静脉炎局部外敷
下一篇:[平江县2006-2010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研究探讨] 孕产妇系统管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