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调节身体酸碱平衡 饮食讲求酸碱平衡

来源:成人英语 发布时间:2019-04-03 点击: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在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的各种因素中,饮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人的一生中,饮食每时每刻都在对人的健康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据统计,一个正常寿命的人,包括水在内,一生将摄入多达50吨的食物。如此庞大的食物量“穿肠而过”,对人体的影响可想而知。饮食的酸碱平衡直接影响人体的酸碱平衡,而人体的酸碱平衡与人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酸碱平衡与人体健康
  
  酸碱平衡,像人体体温一样,作为人体内环境稳态重要指标,与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而人体的体液也都维持在弱碱性状态下,如血液pH=7.35~7.4,细胞内液pH=7.20~7.45,组织液pH=7.0~7.5,这种稳定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在这里要说明一下,pH是评价人体体液酸性或碱性的一种指标。当pH等于7时为中性,小于7时为酸性,大于7时为碱性。
  研究表明,碱性体质可以使人身体强壮、精力充沛,而酸性体质使人体质差、容易疲倦,易生各种疾病。国外甚至有一种称为“酸性体质病”的新的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头晕、耳鸣、全身乏力、手脚发凉、易患感冒、皮肤干燥粗糙、伤口难愈合等。
  在酸性环境下,免疫细胞的吞噬与识别功能下降,神经的敏感性降低,内分泌及机体许多重要功能将发生混乱,癌细胞更易生长与扩散,红细胞也易形成串状重叠。而为了中和血液中过多的酸性物质,必然会消耗体内大量的钙、镁等碱性元素,而引起缺钙、缺镁等一系列症状,如骨质疏松、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不少科学家认为很多慢性病、癌症及亚健康状态都与酸性体质有关。日本的研究发现,人体体液的PH值每下降0.1个单位,胰岛素的活性就降低30%。另有研究报道,癌细胞周围的PH值为6.85~6.95,呈酸性,而免疫细胞活性最强时的PH值是7.35~7.45,呈弱碱性。一项日本东京都立卫生试验所的实验显示,100名癌症患者中,100%的患者都是酸性体质。两届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德国的瓦伯格博士的研究也证实癌细胞不能在碱性环境中生长。
  人体内各种代谢过程产生的酸性物质,远远超过碱性物质的量。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肾脏的调节及肺的调节来达到酸碱平衡,但有时候这些调节不能完全达到目的。从食物方面来讲,如果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取较多的碱性物质,而较少地摄取酸性物质,就可以补偿体内碱性物质储备的不足,更有利于酸碱平衡的调节。
  
  食物的酸碱特性
  
  食物酸碱性一般是根据摄入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最终在体内生成的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而定,而不是根据食物本身的口感。酸性食物被消化分解后,剩下的物质是酸性的(氯、硫、磷),如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会分解产生硫酸、磷酸,脂肪会分解产生脂肪酸、乙酰乙酸等。如果摄取这类食物过多,就会使体内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影响机体代谢机能,长年累月会导致酸性体质。而碱性食物的代谢最终产物是碱性的(钠、钾、钙、镁、铁等矿物质),这类食物可以中和体内产生的各种酸性物质。
  
  成酸性食物
  
  肉类、家禽、鱼类、蛋类等含有中等量或大量蛋白质的食品,其成酸元素超过成碱元素,属于成酸性食物。但是,奶和奶制品因含足量的钙而呈碱性反应,属于成碱性食物。米面类虽然含蛋白质量不高,但由于含有过量的磷,所以也呈酸性。尽管大部分水果产生碱性成份,但像李、梅、酸蔓果等在人体也显酸性,因为它们含有人体不能代谢的有机酸,并直接进入尿中。
  
  
  成碱性食物
  
  大部分水果和蔬菜都是成碱性食物。水果和蔬菜的蛋白质含量较低,一般含有比成酸元素多的成碱元素,最终代谢成为碱性物质。但是也有例外,如玉米和小扁豆则是成酸性食品。人们可能会感到奇怪,像番茄、柑橘、葡萄等有突出酸味的水果怎么被列入成碱性食物呢?因为它们含有的有机酸(枸橼酸、抗坏血酸、草酸及其他酸)可以在体内完全代谢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某些干果(椰子、杏、栗)产生碱性成份,而其他(如花生、核桃)产生酸性成份。
  
  酸碱平衡的膳食有利于健康
  
  要改善酸性体质,首先要控制高脂肪、高蛋白质、高糖食物的过量摄入。另一方面增加碱性食物,特别是蔬菜、水果和奶制品的摄入以中和机体内的酸性物质,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当然,一味地增加碱性食物也不对,酸、碱食物的合理搭配才是最重要的。研究表明,每天的食物中3/4应为碱性食物,1/4应为酸性食物,这样就能达到“均衡营养”,使人的体质保持弱碱性,也就能保持健康的体质。

推荐访问:酸碱 讲求 平衡 饮食
上一篇:哪些检验可真实反映肝功能:肝功能检查什么项目
下一篇: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新型抗精神病药有哪些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