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向我们走来|藏医药浴法

来源:成人英语 发布时间:2019-04-02 点击:

  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最有生命力的。那充满了神秘色彩,似乎远在天涯、遥不可及的藏医,如今也已走下雪域高原,来到我们中间,走进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通往健康长寿的希望之路。从洪荒远古萌发流传至今,藏医药学早已成为祖国医药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长久以来,藏医药的神奇疗效就在民间广为流传,现在,就让我们去轻轻揭开这孕育于雪域高原的神奇文化的面纱……
  您去过西藏吗?您了解藏医藏药吗?
  西藏,是一片凝重、庄严的土地。
  西藏,是一片永远能引出人类豪迈感的地域。
  高耸云端的珠穆朗玛峰,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清澈流淌的雅鲁藏布江,辽阔无垠的大草原……神秘、圣洁的西藏,一个被世人以神奇的眼光搁置在梦幻与遐想的一隅,多少人梦里魂牵梦绕的圣地。神秘的雪山、转世的活佛、圣洁的布达拉宫所有的一切都为西藏披上了神奇的面纱。
  对很多人来说,西藏和藏医药都充满了神秘。因为她太遥远,几乎使人可望而不可及;还因为她太陌生,以致在脑海里很难找到太多关于她的记忆。目前,国内外对藏医藏药予以了高度关注,并形成了世界范围的“藏药热潮”。临床实践也进一步证明,目前中西药物较难治愈的一些顽疾在应用藏医藏药治疗时收到了较为理想的疗效。
  
  独树一帜的理论
  
  藏医药是一门历史悠久,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医药理论。它与青藏高原民俗文化圈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是漫长历史岁月的积淀。它体现了千百年来藏族人民对自然、健康和生命的求索,对人与自然内在关系的探寻,以及战胜病魔的种种成功经验。
  藏医药是融入了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古中医和古阿拉伯的精华而自成体系的藏医药学。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三大因素:隆、赤巴、培根。“隆”、“赤巴”和“培根”是藏语的音译,它有不同意译的译法,如有的译为“风、胆、痰”,有的译为“气、火、粘液”,更有将其译为“风、火、水土”的。
  “隆”是推动人体生命机能的动力,与生命活动的各种机能密切相关。它的性质与中医的“气”很有些相似,但不完全一样。
  “赤巴”具有火热的性质,也是负责人体内脏腑机能活动的一种因素,具有中医“火”的性质。
  “培根”具有水和土的性质,与人体内津液、粘液及其他水液的物质和机能保持密切的关系。
  这三大因素根据不同机能又可分为五种小要素:如隆又分为多种隆;赤巴又分为多种赤巴;培根也分为多种培根。它和中医中的阴阳五行不同,藏医将血管系统的疾病称为黑脉病,将神经系统的疾病称为白脉病。
  藏医认为:“隆”、“赤巴”、“培根”这三种因素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进行生命活动不能缺少的能量和基础。它们之间如果保持平衡和协调状态,则人体就是健康的,一旦它们之间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出现偏盛或偏衰,这种平衡协调状态受到破坏,则人体就会发生疾病,出现病态。而藏医治病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调理手段如“饮食、起居、药物、外治”等使三者之间受到破坏的平衡状态重新恢复到正常状态。
  
  超乎寻常的疗效
  
  藏医药学中有很多秘不传人的东西,藏药的组方中常常大量使用矿物药,如:金、银、铜、铁、珊瑚、玛瑙皆可入药;这一特点也可能正是藏药区别于一般中药、西药具有独特疗效和较为珍贵的重要原因所在。如他们将一些诸如水银、硫磺、金、银等的矿物质经过特殊的提炼和配制后加入药中,用以治疗一些中西医学难以逾及的问题:如治疗中风、偏瘫,连服一个月左右的药,病人就奇迹般地站起来了,一切恢复正常;治疗外伤性骨质损伤,经服一段时间药后,外伤后遗症消失,骨质愈合完好;一粒药能在体内有效7天。藏药中选取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矿物质和珍贵的动物药以及生长在高寒藏区的天然植物药,并且有着独特的配制工艺和提取方法,这使得藏药在治疗疾病时独显其优势。
  藏药之所以疗效理想的客观因素主要在于雪域西藏海拔高,青藏高原海拔在3500米到6800米之间,是世界最大的一块未受工业污染的净土,这里的高山、裸岩、灌木丛地带生产着数百种珍贵药材,如虫草、西藏延龄草、胡黄连、天麻雪莲、红景天、高原灵芝等。奇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藏药非凡的生命力,积聚起一种特殊的生命能量,这使得藏药药力强劲;又由于特殊的地质原因,这些药用植物含有比其它地域更多的人体不可缺少的金属微量元素。这些丰富的矿物药源像一座宝藏,使藏药产生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藏医药尤其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诸如中风后遗症(偏瘫)等以及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有独到的疗效。
  
  雪淬风磨生神草
  
  生长藏药植物的青藏高原的气候受到两大基本气候的影响,即夏半年的西南季风和冬半年控制高原面的西风环流,西南季风顺着横断山脉的峡谷给高原带来的大量暖湿气流因不断遇到高山的拦截而降水,因而,其气温自东南向西北逐渐下降,降水量也逐渐减少,例如,东南部的年降雨量500~1000毫米,而西部的阿里地区则只有40~70毫米。冬半年干冷的西风环流控制青藏高原,导致其气候干燥、寒冷,风力强劲。而且,生长藏药植物的高原海拔都在3800米以上,其植被主要在高寒草甸、高山垫状和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三种类型之中,这些类型中绝大部分都是藏药。
  藏药植物繁殖方式特殊。只有2~3个月短暂的夏半年时间,促使大部分植物甚至在冬眠中就形成了花蕾,一旦冰雪融化它就绽苞开放。藏药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积累高。高原的水气量低,绝少尘埃,有利于光的通过,因而,蓝紫光和紫外线非常丰富,辐射特别强烈。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光合作用的有效物质积累高,花色也比低海拔地区鲜浓。另外,动物和矿物药类是藏药又一大特点,多种动物和矿物含有丰富的人体容易吸收的金属微量元素,成为藏药奇特疗效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内地人服用藏药更有效
  
  藏医自古就和佛教紧密相连,在西藏专门有研究学习藏医的机构,不少名医就是高级僧侣,在这些高级僧侣手中掌握着西藏文化的精华部分。他们知识渊博、令人敬仰,好多僧侣长期隐居,潜心研究藏医藏药,为保证药力独到,他们在制药前先亲自采药,而且采药时间规定严格,藏药所用药材纯正,用药讲究,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而且制药方法采用传统工艺操作,工艺上精益求精,从而保证了药物的疗效。
  藏药的加工与炮制要求非常严格,《协据》记载,藏药的采集加工应做到“适地采集,适时采集,干燥拣选,分清陈旧,炮制去毒,调伏增效,适当配制”等工序。主要炮制的方法有三种:火制法、水制法和水火合制法。藏医治病的剂型主要有散剂、水丸剂和汤剂、膏剂等等。
  由于藏药具有高活性、高含量、低污染、药力充沛的特性,因而避免了中西药品抗药性的问题,也恰恰符合了中医“南药北治,北药南治”的理论。同时由于藏药一直在一定区域内使用,内地人极少使用,没吃过藏药的内地人,对其几乎没有抗药性,因此内地人服用会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藏医巧治类风湿
  
  类风湿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以反复发生关节肿痛,逐渐形成关节畸形为特性。现代医学治疗这种病的方案虽多,但这些治法大多采用控制炎症来缓解症状,无法彻底治愈。藏医理论认为,风湿病是由“培根”和“隆”失调所致。患者若长期感受风寒,过食冷凉、油腻及甜食,或进食过饱又不活动,或生活环境潮湿、衣着单薄等,可导致人体平衡和协调受到破坏,使五谷精微分化不纯,从而引发黄水侵袭肌肤、筋膜、筋骨、关节腔隙而致病。因此,藏医对此病的治疗常从饮食、起居行为、药物、外治四个方面调理。病症较轻时可单用饮食或起居行为调理。
  对于类风湿的饮食治疗,藏医要求类风湿患者的膳食以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盐、中热量、少刺激、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藏医《秘绝外遗》一书写道“忌高盐糖奶陈腐食,新鲜陈旧肉酥油,油腻难消类与酒,避免烈日沉睡寒潮受。新鲜炒面白青稞,面米为主进素食,如此配合方有救。”《四部医典》“秘诀部”也有类似的记载。
  现代医学证明,牛奶、羊奶等奶类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干酪、奶糖中含有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因其能产生致关节炎的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体等,易致过敏而引起关节炎加重、复发或恶化;肥肉、高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会产生酮体酸类、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等,可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从而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加重骨质脱钙疏松与关节破坏。
  
   藏医熨敷疗法
  
   藏医药体系博大,治疗方法繁多,现择取其一,介绍给读者。
  藏医熨敷法是将药物或其他物体炒热热熨或冷敷患处,借助药性及温度等物理作用,使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藏医史书中记载,早在公元前百余年,藏族人民就掌握了以酒糟、牛羊反刍胃中的余草、新杀的动物皮等热敷患处,用来消肿止痛的方法。《四部医典》专章阐述了熨敷疗法的原理,药物及操作方法。延用至今,医药人员和民间广泛使用。
  
  1.冷敷法
  星水(星夜取的水)喷激或灌于牛羊胃中冷敷患处,治疗扩散伤热、波动热、热性刺痛等疾病。星水浇淋,治瘟热、波动热、热邪播散和陈旧热等。眼被利器创伤发肿,以星水灌入羊胃中冷敷。肉类中毒引起的喉闭发热,以白草乌研末,雪水调和,装入羊胃中冷敷,并挤出药汁滴入喉部。痢疾,用白草乌、山矾叶研末,调以星水或雪水,灌入羊胃中冷敷腹部,血胆疾病、热性腹绞痛、木布急腹痛(胃溃疡)等,用水底冷石子敷患处。热性刺痛、血胆症,用水底冷石和旧犁铁冷敷。热性刺痛,用生长于雪山岩石边的紫堇研末?熏黄牛酪汁调拌,冷敷于患处。鼻衄不止,用星水和水潭底的黑泥浆,在前额发际与脑后枕骨处冷敷。血热引起的齿痛,因风齿龈红肿,用水潭底黑泥浆冷敷。痛风引起的足灼痛,用木藤寥与水调和进行冷敷,或用湿牛屎冷敷。
  
  2、热熨法
  此法用于寒性疾病,但有时对热性疾病也有疗效。用炒热的盐巴,布包裹热熨,治消化不良、宿食不化、急腹痛等。外伤炎肿与瘀血凝结者,用水中石子烤热后热敷,消肿止痛。肝血瘀结,急痛者,用垣衣烘热与炒青稞交替热熨。肾冷疼痛和尿清不利者,用干酒糟烘热,布包裹热熨。产后小腹、肾腰及骶骨等疼痛者,用东向的旱獭洞口土,酒喷后烘热敷于患处。木布病寒热相搏引起的急腹痛,用扁叶珊瑚盘、亚大黄叶、山矾叶加水浸泡煮热后,布包裹热敷,还可治各种中毒症、外伤出血落于胃中的疾病。不消化引起的寒性痞瘤,用鸽粪烘热,布包裹热熨。胃、肾、腰部的寒性疾病,用砖块或陶片置火中烧热熨敷。虫病引起的急腹痛,用独活根叶烘热后熨敷。肛门蛲虫,用黑蒿烘热外敷。因寒脱肛,用有油脂的布团烘热后热敷肛门。隆病引起的刺痛,用油毡片烘热敷于患处,然后取水中石子烘热置于油毡上热敷。腰肾受寒疼痛,用猞猁皮或狼皮裹包患处。胃、小肠寒冷,以两手互相摩擦发热后温熨。黄水降于关节者,以酒浸石子,加温后热敷。或用干酒糟、墙上垣衣烘热外敷。寒性尿闭,用油渣饼及鸽子粪烘热熨敷前后身的膀胱穴。虚热与风刺痛者,用陈骨砸碎后,喷酒烘热,布包裹热熨风穴。四肢黄水充斥者,以羊粪喷酒烘热后敷之。
  适应症凡培根病、剑突痞瘤、胃铁垢症、胃火衰败、湿痹、肌肉萎缩、风刺痛、不消化症、急腹痛、黄水病、血冷凝,热性疼痛等,均可用本法治疗。
  禁忌症浮肿、赤巴黑“卡亚”病、尼泊尔病、麻风、水肿、肥胖病、痘疹、疙疹等症,以及刚进完食者,不宜熨敷。
  本法通过药性和温度作用,使腠理开阖、气血通调,散热(或散寒)止痛,祛风除湿,达到治疗效果。

推荐访问:藏医 走来
上一篇:[太极松腰:最是便捷别轻视]壮腰健肾片疗效怎么样?
下一篇:自我按摩 呵护自我:咽喉炎自我按摩图解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