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同一性关系

来源:托福 发布时间:2020-11-06 点击:

 内容提要: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还是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子系统,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存在既对立又统一(同一)的辩证关系。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同一性关系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命线”,通过定向导航、凝心聚力、解忧纾困而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稳健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从总体性而言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机统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动,共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情境中,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同一性关系;;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无疑都属于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但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二者相比,后者无疑相对宏大,若把国家治理现代化比作母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其子系统或“子子系统”。之所以说是“子子系统”,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治理的现代化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子系统,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渗透性因素,又广泛存在于这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治理的现代化之中。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在此将系统关系予以简化,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升

 格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子系统。母系统与子系统关系密切,子系统要受母系统的影响,也会对母系统的稳定与发展产生反作用。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原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矛盾,系统与其环境(外部事物或外部系统)之间也存在矛盾。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来说,双方必然存在矛盾;若从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来说,双方也必然存在矛盾。矛盾即对立统一,其中对立即矛盾双方的斗争性,统一即矛盾双方的统一性(同一性)。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是辩证统一的,既存在同一性关系,也存在对立性关系。同一性关系是双方能够和谐共生共存的前提条件,而对立性关系则是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创新发展的动力性因素。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论述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同一性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命线”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力推进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策略。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们党立足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机活力而作出的重大抉择,体现了我们党高超的政治智慧。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要稳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率先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层面取得较大成效与突

 破,既保证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稳定性、延续性,又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能力的创新性、发展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使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各主体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使国家治理现代化形成最大合力,就需要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要素,渗透于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也必然会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产生影响,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命线”。“生命线”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是说一个事物对于其他事物的必要性和不可缺少性,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人离不开空气一样。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各项任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重要判断和思想共识,是我们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地位认识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我们党早在 1932 年就提出了“生命线”论:“政治工作不是附带的,而是红军的生命线。”[1](P3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2](P449)。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又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3](P45)。后来,这一思想又不断得到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确认与强化,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团结人民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之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生命线”,主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普遍性与广泛性,其与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是共生共长的关系,既依存于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又主动作用

 于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促进、服务于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渗透于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以至于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再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当然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让所有主体都迸发出创造活力,都成为“改革的促进派”,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及时跟进,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与引导,发挥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生命线”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命线”作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各阶段、各领域、各层面均有体现,均发挥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通过定向导航、凝心聚力、解忧纾困而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稳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这种影响,不是直接作用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身,而是作用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人,通过提高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们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从而更好地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并促进其健康运行。

 首先,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坚定道路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在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稳步推进,以确保国

 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和性质,不能走到邪路上去。正如毛泽东所言,“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4](P351)。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实施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向人们讲清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本真所指,讲清楚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关系,讲清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底蕴与目标指向,从而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定向导航。需要指出的是,定向导航的方式是教育与引领,而不是主导。“主导的方式相对单一,通常是自上而下。而引领通常强调事物本身的先进性,事物在多样性事物竞生发展中脱颖而出,通过民主协商式地进行,是通过被引领者的内心接受、认同、效仿和融于自身行为来实现的。”[5](P119)

 其次,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新时代国家政治现代化优先解决的基础性问题,需要调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将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将各方面资源利用起来,让各种要素充分涌流,使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需要挖掘潜力、凝心聚力、激发动力,最终形成最大化的合力。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教育,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民群众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能力;通过政治教育,使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热情;通过开发人的思想潜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

 政治教育,使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认识得到统一,就能够使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凝聚成磅礴动能,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6](P5)

 再次,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关键点、突破点,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引发一定范围的社会矛盾,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阻力。这就需要在进行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时候,善于协调矛盾、化解冲突,做到解忧纾困,以消除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不利因素。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道德观教育,使人们形成正确的利益观、得失观、苦乐观,提高人民群众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人翁精神;通过对相关人员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消除误解与对立情绪,协调人际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思想关系和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

 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的视野来看,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又天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指的是客观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外部因素,这种外部因素不一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尽相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的是环绕于思想政治教育之外并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种类很多,以社会环境为主,但自然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自发的,需要教育者主动加以利用。另外,人在环境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环境创造人,但人在实践中也能够主动地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以自身的能动性反作用于环境。诚如马克思所言,“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7](P134)。如前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子系统,是广泛存在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系统之中的,因而毫无疑问,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但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则要看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产生影响。由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全局、全域、全方位的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变革的要求,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作为外部因素,都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

 这些外部因素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由此看来,从总体性上来说,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范畴。可见,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样宏大的复杂的巨系统,不可能逐一列述各方面的环境,只能按照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性结构来分析,即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这两个组成部分的环境变化来分析。由于国家治理体系主要是国家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是制度的执行能力,因而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中,起到基础性、奠基性作用的是国家制度现代化。因而,从总体性上来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环境改变,最主要的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所谓制度环境,是指党和国家一系列制度设计、建设、实施与效果的场域和空间,是一系列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集合体。其中正式制度主要有:一是宪法、法律;二是法规,主要包括系列法令、条例、规章、规则等;三是政策,主要包括相关决定、规定、通知、意见、指示等。非正式制度主要有风俗习惯、道德规范、意识形态和各种“规矩”。制度环境由制度硬环境、制度软环境、制度内环境和制度外环境构成。制度硬环境指自然环境、发展阶段、生活状况、基础设施等硬件的总和,即生产方式和文明程度。制度软环境是指习俗、惯例、道德、伦理或者“规矩”等,即非正式制度。制度内环境是指宪法、法律、法规、规则等层面,即正式制度,同时也包括制度设计主体与制度相关人的种

 种理性认知等层面。制度外环境是指技术创新,这是因为技术创新能够促进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又可以进一步推动制度环境的改善。制度环境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与社会环境一样是人的创造,而制度又是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有效方式,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因而制度环境的优劣能够决定社会环境的优劣。[8]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极大地推动了制度环境的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制度硬环境、制度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高度重视制度内环境和制度软环境的建设,尤其是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后,我们党将制度内环境和制度软环境建设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注重从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健全各方面制度。就制度内环境建设来说,成效显著、有目共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单就党内法规建设步伐而言,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开始,仅 5 年的时间就制定、印发或修订了 90 多部党内法规。随着这些制度的不断落实,可以说制度的笼子越扎越密,越扎越紧,越扎越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制度环境建设成效斐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9](P318-319)就制度软环境来说,也可谓可圈可点,大大提振了国家的精气神,提升了国家

 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引领,既走好中国道路,又弘扬中国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尤其是在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国家精神力量增强等方面成效显著,大大增强了国家制度软环境的张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战略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建设优化进行了集中的阐述与系统的安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精确概括,对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准确归纳,对未来各方面制度建设的美好擘画等,都非常清楚,使人了然于胸,更加巩固了制度自信,也对制度建设充满信心。诚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满怀信心的预言:“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10](P337)制度环境的改变无疑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制度建设提供了契机与保障。

 除了制度环境的改变外,由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领域、全方位治理的现代化,也必然在其他很多方面带来改变,带动相关领域、相关方面的改变,这些方面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也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探究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的时候,有两点要注意: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场所与空间,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持续发挥作用的平台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凭借的外部条件,必然会持续地、动态地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多样影响。另一方面,人在

 环境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11](P134)。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客观的外部环境面前,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也会以各种方式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施加能动性影响。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机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命线”,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动。加之两者都扎根在中国大地上,共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情境中,使得两者目标相契、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国家现代化进程,又意味着两者是有机统一的共生关系。“所谓共生(symbiosis),从字面涵义来看,就是不同个体共同生活、共同生存。共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都存在着广泛的共生现象。”[12](P90-91)

 其一,从双方的存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子系统和母系统的关系,又都是独立存在的社会活动,共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共置于国家现代化进程之中,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实践活动。双方之所以会共存,在于双方基于满足同样的需求,基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价值指向,即都为了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

 的需要,都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3](P544)。“人类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4](P82)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和国家治理现代化都是党的事业,都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是在党的统一部署和统一领导下的实践活动。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着满足共同的需要,处于同样的制度环境之下,接受我们党的统一领导,双方总体上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存在、系统性体系性的存在,形成了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外部环境下,而国家治理现代化又存在于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影响的社会环境中,而两者又都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大背景下。

 其二,从双方的目的来看。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着共同的需要而存在,在满足这种需要的时候,也肯定会确立共同的目的和一致的愿景。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背景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的无疑具有天然的内在一致性,双方都要作用于人,直接目标或者阶段性目标都在于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致力于建设和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终目标都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一方面,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来看,是为了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其内在目的在于着眼于人的精

 神建构与塑造,提高人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素质,奠定人们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基础;其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来满足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进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另一方面,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的设定上来看,主要是通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建立现代化的制度体系,进而提高国家的制度执行能力,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为国家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牢靠而持久的制度保障,从而更好地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目的相适应的人,需要由人来推动,所以国家治理现代化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也需要经由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来促进,而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职责与使命。可见,双方尽管实现目的的方式不同,但殊途同归,双方的目的是根本一致的。

 其三,从双方的相互支撑来看。由于共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性当中,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相互支撑、彼此兼容、协调共进,以保持各方面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第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性变化与改革,必然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变革要求,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供良好支撑。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回应国

 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性变革,有力配合国家治理现代化各方面的需求,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支撑。第三,双方在工作中共同作用于人,在相互配合中协力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都离不开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体是人,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可见,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思想政治教育都不可或缺的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基于理解人、关爱人、服务人等人学前提,利用思想交流与沟通等方式,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人的主体性,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方向保证、人才支持和价值支撑;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与本质要求,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与政策建设,弥补制度规范建设短板,丰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体系;遵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通过协商、讨论、沟通等柔和的手段,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制度的刚性手段相配合,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张力。国家治理现代化则通过制度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环境适应能力;通过制度规范实现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主体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政治素质起点更高,更有利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通过自身有序规范的宏观制度安排与微观制度设计,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供制度基础与制度环境支撑。

 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是互惠互利、互融互通的共生关系,在共同生存中保持和谐关系,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实现综合最优,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国家现代化事业。

推荐访问:性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 治理
上一篇:大四学生实习心得体会
下一篇:大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800字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