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20届高三化学大题精做10,,以电解质溶液为主线串联反应原理,,(学生版)

来源:公共英语 发布时间:2020-08-21 点击:

 例:1.Na 2 SO 3 是一种重要的还原剂。

 (1)已知:2Na 2 SO 3 (aq)+O 2 (aq)=2Na 2 SO 4 (aq)

 ∆H=m kJ/mol,O 2 (g) O 2 (aq)

 ∆H=n kJ/mol,则 Na 2 SO 3 溶液与 O 2 (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291.5K 时 1.0L 溶液中 Na 2 SO 3 初始量分别为 4、6、8、12mmol,溶解氧浓度初始值为 9.60mg/L,每 5s记录溶解氧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当 Na 2 SO 3 的初始量为 12mmol,经过 20s 溶解氧浓度降为 6.40mg/L,则 0~20s 内 Na 2 SO 3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 −1 ∙s −1 。

 (3)Na 2 SO 3 的氧化分富氧区和贫氧区两个阶段,贫氧区速率方程为 v=k∙c a (SO 2− 3 ),富氧区反应速率方程v=k∙c(SO 2− 3 )∙c(O 2 ),k 为常数。

 ①当溶解氧浓度为 4.0mg/L,此时 Na 2 SO 3 的氧化位于贫氧区时,c(SO 2−3 )与速率数值关系如下表所示,则a=________。

 c(SO 2− 3 )×10 −3

 3.65 5.65 7.3 11.65 V×10 6

 10.2 24.5 40.8 104.4 ②由富氧区速率方程 v=k∙c(SO 2− 3 )∙c(O 2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SO 2−3 、O 2 的浓度分别增大为原来的 2 倍,反应速率为原来的________倍。

 (4)两个阶段的速率方程和不同温度的速率常数之比如下表所示。已知 ln(21kk)=2 11 1aERT T    ,R 为常数,则 E a (富氧区)________(填“>”或“<”)E a (贫氧区)。

 反应阶段 速率方程 k(297.9K)/k(291.5K) 精 选 大 题 以电解质溶液 为主线串联反应原理 大题精做十

 富氧区 v=k∙c(SO 2− 3 )∙c(O 2 ) 1.47 贫氧区 v=k∙c a (SO 2− 3 )∙c b (O 2 ) 2.59 (5)常温下,向 H 2 SO 3 溶液中逐滴滴加 NaOH 溶液,混合溶液的 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H 2 SO 3 、SO 2− 3 的氧化)

  ①向 H 2 SO 3 溶液中滴加 NaOH 至过量,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变化趋势是______。

 ②由图分析,表示 pH 与-lg  233c SOc HSO的变化关系是曲线__________(填“Ⅰ”或“Ⅱ”),亚硫酸的二级电离平衡常数 K a2 为_________mol/L(用指数表示)。

 【答案】(1)

        12 3 2 2 42Na SO aq O g 2Na SO aq ΔH m n kJ? mol    kJ·mol −1

  (2)5 1 110 mol? L ? s  mol·(L·s) −1

 (3)

 2

  4

 (4)

 

 (5)先变大后变小

 Ⅱ

 4.6610 

  【解析】(1)①2Na 2 SO 3 (aq)+O 2 (aq)=2Na 2 SO 4 (aq)

 ∆H=m kJ/mol,②O 2 (g) O 2 (aq)

 ∆H=n kJ/mol,根据盖 斯 定 律 ① + ② , 即 可 得 到 2Na 2 SO 3 (aq)+O 2 (g)=2Na 2 SO 4 (aq)

 ∆H=(m+n) kJ/mol ; (2)c(O 2 )=9.60-6.4=3.2mg/L=10 −4 mol/L,根据方程式 c(Na 2 SO 3 )=2×10 −4 mol/L,v(Na 2 SO 3 )=2×10 −4 ÷20=10 −5 mol/(L∙s);(3)①利用表中数据,3.65 与 7.3,根据反应常数 k 不变及贫氧区速率方程可得10.23.65 a=40.87.3 a,解的 a=2;②根据富氧区速率方程 v=k∙c(SO 2− 3 )∙c(O 2 ),SO 2− 3 、O 2 的浓度分别增大为原来的 2 倍,k 不变,则速率 v 为原来的 4 倍;(4)ln(21kk)随 Ea 的增大而增大,富氧区中 ln(21kk)的值小于贫氧区,则 E a (富氧区)<E a (贫氧区);(5)①H 2 SO 3 为二元弱酸,与 NaOH 反应逐渐生成 NaHSO 3 、Na 2 SO 3 ,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强;后 NaOH 过量,逐渐抑制

 水的电离,故滴加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变化趋势是先变大后变小;②H 2 SO 3 为二元弱酸,主要为第一步电离,根据图像,-lg  233c SOc HSO=0 时,即 c(SO 2− 3 )=c(HSO − 3 ),c(H + )小于第一步电离的,故-lg  233c SOc HSO的变化关系是曲线为 II;K a2 =  233c SOc HSO×c(H + ),当-lg  233c SOc HSO=0 时,pH=4.66,即 c(H + )=10 −4.66 mol/L,K a2 =10 −4.66 mol/L。

 1.磷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温度为 T℃时,向 2.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51.0molPCl ,发生反应   5 3 2PCl (g) PCl g Cl g    5 3 2PCl (g) PCl g Cl g 经过一段时间后达测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3PCl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反应在前 50s 的平均速率 5v PCl  ___________。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则 v 逆  2Cl ________ (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再次达到平衡后,3PCl 的平衡浓度为 0.18mol/L ,则反应 ΔH_______ 0( 填“  ”“  ”或“  ” ) 。

 (2)温度为 T℃时,若平衡时体系的总压强为 p,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p  ________。

 (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  总压  物质的量分数 )

 (3)温度为 T℃时,上述反应若在恒压容器中进行,则达到平衡后,3PCl 的物质的量_________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0.20mol 。

 (4)已知3PCl 水解可生成亚磷酸  3 3H PO 。常温下, 0.10mol/L 的3 3H PO 溶液的 pH 1.6  ,亚磷酸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反应生成2 3Na HPO 。则 0.10mol/L 的2 3Na HPO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5)亚磷酸具有强还原性,可被氧化为3 4H PO 。3 4H PO 与 NaOH 溶液反应,反应混合物中含磷各微粒的分布分数 ( 平衡时某微粒的浓度占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 ) 与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模 拟 精 做

  ①为获得尽可能纯的2 4NaH PO ,pH 应控制在___________。

 ②已知:25℃时,—33 4 1H PO Ka 7.5 10   ,—82Ka 6.2 10   ,—133Ka 2.2 10   ,则 pH 8  时,溶液中  242 4c HPOc H PO ___________。

 2.砷(As)与氮同一主族,As 原子比 N 原子多两个电子层。可以形成 As 2 S 3 、As 2 O 5 、H 3 AsO 3 、H 3 AsO 4 ,等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As 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常将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 As 2 S 3 )制成浆状,通入 O 2 氧化,生成 H 3 AsO 4 和单质硫。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该反应需要在加压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

 (3)己知:As(s)+32H 2 (g)+2O 2 (g)=H 3 AsO 4 (s)

 1H 

 H 2 (g)+12O 2 (g)=H 2 O(l)

 2H 

 2As(s)+52O 2 (g)=As 2 O 5 (s)

 3H 

 则反应 As 2 O 5 (s)+3H 2 O(l)=2H 3 AsO 4 (s)的 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98K 时,将 20mL 3xmol·L −1 Na 3 AsO 3 、20mL 3xmol·L −1 I 2 和 20 mL NaOH 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 3-3

 (aq)+I 2 (aq)+2OH − →AsO 3-4 (aq)+2I − (aq)+H 2 O(l)。溶液中 c(AsO 3-4 )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填标号) a.v(I − )=2v(AsO 3-3 )

 b.溶液的 pH 不再变化 c.c(I − )=y mol·L −1

  d.c(AsO 3-4 )/c(AsO 3-3 )不再变化 ②t m 时,v正 ____v 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 t m 时 v 逆 ____t n 时 v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____。

 ④若平衡时溶液的 pH=14,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用 x、y 表示)。

 3.金属锰及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制造业等领域。

 (1)科研人员将锰粉碎后加入到2SnCl 溶液中使其浸出(假定杂质不反应,溶液体积不变),发生反应       2 2Mn s Sn aq Mn aq Sn s          2 2Mn s Sn aq Mn aq Sn s   (已知含2Sn水溶液为米黄色)

 ①为加快上述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不考虑温度因素,一段时间后 Mn的溶解速率加快,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②下列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有_______(填编号)。

 A.溶液的颜色不发生变化 B.溶液中    2 2Mn Sn c c 

 C.体系中固体的质量不变 D.2Mn 与 2Sn浓度的比值保持不变 ③室温下,测得溶液中阳离子浓度  2R c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则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 K=___,2Sn的转化率为_____。

 ④若其他条件不变,10mim 后向容器中迅速加入蒸馏水至溶液体积变为原来的 2 倍,则再次平衡时 2Mn c=_____(不考虑离子水解的影响)。

 (2)2MnO 也可在4 — 4 —H 2 O 为体系的电解液中电解获得,其阳极反应式为_____。

 (3)电解制锰后的废水中含有2Mn ,常用石灰乳进行一级沉降得到  2 Mn OH 沉淀,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等体积的2Na S 溶液,进行二级沉降,为了将2Mn 的浓度降到 91.0 10 mol/L,则加入的2Na S 溶液的浓度至少是___mol/L[已知  14sp4.5 10 K MnS  ]。

 4.碘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含有碘离子的溶液需回收处理。

 (1)“硫碘循环”法是分解水制备氢气的研究热点,涉及下列三个反应:

 反应Ⅰ:SO 2 (g)+I 2 (aq)+2H 2 O(l)=2HI(aq)+H 2 SO 4 (aq)

 ΔH 1

 反应Ⅱ:HI(aq)=12H 2 (g)+12I 2 (aq)

 ΔH 2

 MnSO2H SO

 反应Ⅲ:2H 2 SO 4 (aq)=2SO 2 (g)+O 2 (g)+2H 2 O(l) ①反应:SO 2 (g)+2H 2 O(l)=H 2 SO 4 (aq)+H 2 (g)的 ΔH=______(用 ΔH 1 、ΔH 2 表示); ②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 B.反应 I 中 SO 2 还原性比 HI 强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 H 2 O D.循环过程中产生 1mol O 2 同时产生 1mol H 2

 ③反应 I 发生时,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I 2 (aq)+I − (aq) I − 3 (aq),其反应速率极快且平衡常数大。现将 1mol SO 2 。缓缓通入含 1mol I 2 的水溶液中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 I − 3 的物质的量 n(I − 3 )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开始阶段 n(I − 3 )逐渐增大的原因是:______。

 (2)用海带提取碘时,需用氯气将碘离子氧化成单质。酸性条件下,若氯气过量还能将碘单质进一步氧化成碘酸根离子(IO − 3 ),写出氯气与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氯化银复合吸附剂也可有效吸附碘离子。氯化银复合吸附剂对碘离子的吸附反应为 I − (aq)+AgCl(s)

 AgI(s)+Cl − (aq),反应达到平衡后溶液中 c(I − )=______[用 c(Cl − )、K sp (AgCl)和 K sp (AgI)表示]。该方法去除碘离子的原理是______。

 5.直接排放含 SO 2 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 SO 2 。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SO 2 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反应:______________。

 (2)在钠碱循环法中,Na 2 SO 3 溶液作为吸收液,可由 NaOH 溶液吸收 SO 2 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吸收液吸收 SO 2 的过程中,pH 随 n(SO 2− 3 )∶n(HSO − 3 )变化关系如下表:

 n(SO 2− 3 )∶n(HSO − 3 ) 91∶9 1∶1 1∶91 pH 8.2 7.2 6.2 ①上表判断 NaHSO 3 溶液显______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____________。

 ②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_。

 a.c(Na + )=2c(SO 2− 3 )+c(HSO − 3 ), b.c(Na + )>c(HSO − 3 )>c(SO 2− 3 )>c(H + )=c(OH - )

 c.c(Na + )+c(H + )=c(SO 2− 3 )+c(HSO − 3 )+c(OH - )

 (4)当吸收液的 pH 降至约为 6 时,需送至电解槽再生。再生示意图如下:

  ①HSO − 3 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当阴极室中溶液 pH升至 8 以上时,吸收液再生并循环利用。简述再生原理:__________

 模拟精做

 答 案 与 解 析

 1. 【答案】(1)

   0.0016mol/ L s 

  增大

 

 (2)P24

  (3)大于

  (4)

          23 2 3c Na c HPO c OH c H PO c H       

 (5)

 4 5.5 

  6.2

 【解析】

 (1)由上图数据可知50s内,Δn 3n PCl 0.16mol ,则   30 . 1 6mo l2Lv PCl 0.0016mol/ L s50s  ;由上图数据可知,平衡时  3n PCl 0.2mol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时,  3c PCl 0.18mol/L  ,则  3n PCl 0.18mol/L 2L 0.36mol    ,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 ΔH H 0  ,故答案为:

   0.0016mol/ L s  ;增大;  ;(2)根据图像可知,平衡时 3n PCl 0.2mol  , 则  5n P C l 0 . 8 m o l  ,  2n Cl 0.2mol  , 平 衡 时 的 总 物 质 的 量0.2mol 0.2mol 0.8mol 1.2mol     ,则 K p0.2mol 0.2molP pP 1.2mol 1.2mol0.8mol24P1.2mol            ,故答案为:P 24;(3)如果维持压强不变,体积要增大,等同于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系数大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大,故答案为:大于;(4)根据 0.10mol/L 的3 3H PO 溶液的 pH 1.6  ,可知磷酸是不能完全电离的,所以2 3Na HPO 溶液应该表现为碱性,在该溶液中,不水解的离子浓度大于水解的离子浓度,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 为 :

          23 2 3c N a c H P O c O H c H P O c H        , 故 答 案 为 :         23 2 3c Na c HPO c OH c H PO c H        ;(5)①由图象可知,要获得尽可能纯的2 4NaH PO ,pH 应控制在 4 5.5 ~ 之间,故答案为:

 4 5.5 ~ ;②根据    248a22 4c HPO c HK 6.2 10c H PO    , pH 8  ,则 8c H 10  ,则  248 82 4c HPO10 6.2 10c H PO    ,  28482 4c HPO6.2 106.210 c H PO  ,故答案为:

 6.2 。

 2. 【答案】(1)33

  (2)2As 2 S 3 +5O 2 +6H 2 O=4H 3 AsO 4 +6S

 加压反应速率增大,而且平衡右移,可提高生产效率

  (3)2ΔH 1 -3ΔH 2 -ΔH 3

 (4)bd

 大于

 小于

 t m 时生成物浓度较低

 324( )yx y 

 【解析】(1)砷(As)与氮处于同一主族,As 原子比 N 原子多两个电子层,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最外层 5 个电子,砷元素原子序数为 7+8+18=33,故答案为:33;(2)工业上常将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 As 2 O 3 )制成浆状,通入 O 2 氧化,生成 H 3 AsO 4 和单质硫,砷元素化合价+3 价变化为+5 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s 2 S 3 +5O 2 +6H 2 O=4H 3 AsO 4 +6S;增大压强,可增大反应速率,并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故答案为:2As 2 S 3 +5O 2 +6H 2 O=4H 3 AsO 4 +6S;加压反应速率增大,而且平衡右移,可提高生产效率;(3)已知:①As(s)+3/2H 2 (g)+2O 2 (g)=H 3 AsO 4 (s)

 ΔH 1 ;②H 2 (g)+1/2O 2 (g)=H 2 O(l)

 ΔH 2

 ③2As(s)+5/2O 2 (g)=As 2 O 5 (s)

 ΔH 3 ,则利用盖斯定律将①×2-②×3-③可得 As 2 O 5 (s)+3H 2 O(l)=2H 3 AsO 4 (s)

 ΔH=2ΔH 1 -3ΔH 2 -ΔH 3 ,故答案为:2ΔH 1 -3ΔH 2 -ΔH 3 ;(4)①a.同一个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都存在 v(I − )=2v(AsO 3-3 ),a 项错误;b.溶液 pH 不变时,则 c(OH − )也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 项正确;c.由图可知,当 c(AsO 3-4 )=y mol·L −1 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则达到平衡状态,由方程式可知此时 c(I − )=2y mol·L −1 ,所以 c(I − )=y mol·L −1 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c 项错误;d.c(AsO 3-4 )/c(AsO 3-3 )不再变化,可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项正确;故答案为:bd;②反应从正反应开始进行,t m 时反应继续正向进行,则 v 正 大于 v 逆 ,故答案为:大于;③t m 时比 t n 时生成物浓度更小,则逆反应速率更小,故答案为:小于;tm 时 AsO 3-4 浓度更小,反应速率更慢;④反应前,三种溶液混合后,Na 3 AsO 3 的浓度为3xmol/L×20/(20+20+20)=x mol/L,同理 I 2 的浓度为 x mol/L,反应达到平衡时,生产 c(AsO 3-4 )为 y mol/L,则反应生产的 c(I − )=2y mol/L,消耗的 AsO 3-3 、I 2 的浓度均为 y mol/L,平衡时 c(AsO 3-3 )=(x-y)mol/L,c(I 2 )=(x-y)mol/L,溶液中 c(OH − )=1mol/L,则 ,故答案为:4y 3 /(x-y) 2 。

 3. 【答案】(1)升高温度或增大 c(Sn 2+ )

 构成多个微型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ACD

 3

  75%

 0.375mol∙L −1

 (2)Mn 2+ -2e − +2H 2 O=MnO 2 +4H +

 (3)9.0×10 - 5

 【解析】(1)①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适当升高温度,增加 c(Sn 2+ )等;根据反应方程式,有 Sn 的单质生成,与 Mn 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升高温度或增大 c(Sn 2+ );构成多个微型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②A.含 Sn 2+ 的溶液呈米黄色,当溶液颜色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 A 符合题意;B.不知投入量和转化率,因此无法通过 c(Mn 2+ )=c(Sn 2+ )判断是否达到平衡,故 B 不符合题意;C.Mn 和 Sn 摩尔质量不同,因此当体系固体质量不变,说明达到平衡,故 C 符合题意;D.随着反应进行,Mn 2+ 的量增大,Sn 2+ 量减少,当 Mn 2+ 与 Sn 2+ 浓度的比值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 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D;③随着反应进行,c(Mn 2+ )增大,c(Sn 2+ )减小,根据图像 10min 时达到平衡,平衡时 Mn 2+ 、Sn 2+ 的浓度依次为 0.75mol/L、0.25mol/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c(Mn 2+ )/c(Sn 2+ )=0.75mol·L - 1 /0.25mol·L - 1 =3;因为是同一溶液反应,因此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浓度之比,2Sn的转化率为 0.75mol·L - 1 /1.00mol·L - 1 ×100%=75%;故答案为:3;75%;④Mn 2+ 和 Sn 2+ 的系数相等,Mn 和 Sn 为固体,因此加水稀释,平衡不移动,加入蒸馏水至溶液体积变为

 原来的2倍,c(Mn 2+ )为原来平衡时的一半,即c(Mn 2+ )=0.75mol·L - 1 × 12=0.375mol·L - 1 ;故答案为:0.375mol·L −1 ;(2)根据电解原理,阳极上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因此 MnSO 4 在阳极上放电,其电极反应式为 Mn 2+ -2e − +2H 2 O =MnO 2 +4H + ;故答案为:Mn 2+ -2e − +2H 2 O=MnO 2 +4H + ;(3)Mn 2+ 为 1.0×10 - 9 mol·L - 1 ,此时 MnS 溶液为饱和溶液,根据 c(S 2 - )=K sp (MnS)/c(Mn 2+ )=4.5×10 - 14 /1.0×10 - 9 =4.5×10 - 5 mol·L - 1 ,滤液中加入等体积的 Na 2 S 溶液,则加入 Na 2 S 溶液的浓度至少为 4.5×10 - 5 ×2mol·L - 1 =9.0×10 - 5 mol·L - 1 。故答案为:9.0×10 - 5 。

 4. 【答案】(1)ΔH 1 +2ΔH 2

  BC

 开始阶段,SO 2 和 I 2 反应生成的 I − 的浓度不断增大,I 2 (aq)+I − (aq)I − 3 (aq)的反应平衡向右移动,n(I − 3 )不断增加

  (2)5Cl 2 +I 2 +6H 2 O=2IO − 3 +10Cl − +12H +

 (3)spsp(Cl ) (AgI)(AgCl)c KK

 AgI 的溶度积比 AgCl 的溶度积小

  【解析】(1)①a.SO 2 (g)+I 2 (aq)+2H 2 O(l)=2HI(aq)+H 2 SO 4 (aq)

 ΔH 1

 b.HI(aq)= H 2 (g)+ I 2 (aq)

 ΔH 2

 由盖斯定律可知 a+2×b 得 SO 2 (g)+2H 2 O(1)=H 2 SO 4 (aq)+H 2 (g)

 ΔH=ΔH 1 +2ΔH 2 。答案为:ΔH 1 +2ΔH 2 ;②A.ΔH-TΔS<0 的反应可自发进行,为吸热、熵增的反应,常温不能自发进行,A 错误;B.I 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 SO 2 还原性比 HI 强,B 正确;C.将三个反应式相加,得出 2H 2 O(1)=2H 2 (g)+O 2 (g),反应消耗水,需要不断补充,C 正确;D.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则产生 1mol O 2 同时产生2mol H 2 ,D 错误。答案为:BC;③n(I − 3 )逐渐增大的原因是开始阶段,SO 2 和 I 2 反应生成的 I − 的浓度不断增大,I 2 (aq)+I − (aq) I − 3 (aq)的反应平衡向右移动,n(I − 3 )不断增加。答案为:开始阶段,SO 2 和 I 2 反应生成 I − 的浓度不断增大,I 2 (aq)+I − (aq) I − 3 (aq)的反应平衡向右移动,n(I − 3 )不断增加;(2)酸性条件下,若氯气过量还能将碘单质进一步氧化成碘酸根离子(IO − 3 ),氯气与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Cl 2 +I 2 +6H 2 O=2IO − 3 +10Cl − +12H + 。答案为:5Cl 2 +I 2 +6H 2 O=2IO − 3 +10Cl − +12H + ;(3)吸附反应为 I − (aq)+AgCl(s) AgI(s)+Cl − (aq),反应达到平衡后,c(I − )=(Cl ) cK=spsp(Cl ) (AgI)(AgCl)c KK,去除碘离子的原理是 AgI 溶度积比 AgCl 的溶度积小,发生沉淀的转化。答案为:spsp(Cl ) (AgI)(AgCl)c KK;AgI 溶度积比 AgCl 的溶度积小。

 5. 【答案】(1)SO 2 +H 2 O H 2 SO 3 ,2H 2 SO 3 +O 2 =====催化剂 2H2 SO 4

 (2)SO 2 +2OH − =SO 2− 3 +H 2 O

  (3)酸

 HSO − 3 存在:HSO − 3 SO 2− 3 +H + 和 HSO − 3 +H 2 O=H 2 SO 3 +OH − ,HSO − 3 的电离程度强于水解程度

 ab

  (4)HSO − 3 +H 2 O-2e − =3H + +SO 2− 4

  H + 在阴极得电子生成 H 2 ,溶液中的 c(H + )降低,促使 HSO − 3 电离生成 SO 2− 3 ,且 Na + 进入阴极室,吸收液得以再生

 【解析】(1)SO 2 形成硫酸型酸雨时,二氧化硫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反应得到硫酸:SO 2 +H 2 O H 2 SO 3 ,2H 2 SO 3 +O 2 =====催化剂 2H2 SO 4 ;(2)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制备亚硫酸钠溶液时:SO 2 +2OH − =SO 2− 3 +H 2 O;(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n(SO 2− 3 )∶n(HSO − 3 )=1∶91 时,溶液的 pH 值为 6.2,故 NaHSO 3 溶液显酸性,在亚硫酸氢钠溶液中 HSO − 3 存在:HSO − 3 SO 2− 3 +H + 和 HSO − 3 +H 2 O=H 2 SO 3 +OH − ,HSO − 3 的电离程度强于水解程度,故溶液呈酸性。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的 c(H + )=c(OH - ),由于溶液中存在着电荷守恒,故 c(Na + )+c(H + )=2c(SO 2− 3 )+ c(HSO − 3 )+c(OH - ),可推出:c(Na + )=2c(SO 2− 3 )+c(HSO − 3 ),a 正确;由于 n(SO 2− 3 )∶n(HSO − 3 )=1∶1 时,溶液的 pH 值为 7.2,故中性时一定有 c(HSO − 3 )> c(SO 2− 3 ),可推出:c(Na + )>c(HSO − 3 )> c(SO 2− 3 )>c(H + )=c(OH - ),b 正确;c 不符合电荷守恒。故选 ab。(4)根据电解槽所示的变化,可知 HSO − 3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HSO − 3 +H 2 O-2e − =3H + +SO 2− 4 ;H + 在阴极得电子生成 H 2 ,溶液中的 c(H + )降低,促使 HSO − 3 电离生成 SO 2− 3 ,且 Na + 进入阴极室,吸收液得以再生。

推荐访问:电解质 串联 溶液
上一篇:轨道交通隧道盾构施工用表(2015版)
下一篇:劳动者辞职方式,劳动合同法辞职规定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