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953-2013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pdf-2020-09-08-20-20-37-655

来源:四六级 发布时间:2020-09-09 点击:

 ICS 65.020.40

 B 64

  DB11

  备案号 :36778- - 2013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953 — 2013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orestry carbon accounting and monitoring

 2013 - -

 01 - -

 31 发布

 2013 - -

 05 - -

 01 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1/T 953 — 2013

 目

 次

  前言

 ......................................................................................................................................................................... II

  1 1

 范围

 ...................................................................................................................................................................... 1 1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1

  3 3

 术语和定义

 ......................................................................................................................................................... 1 1

  4 4

 碳库的确定与选择

 ............................................................................................................................................. 2 2

  5 5

 计量与监测

 ......................................................................................................................................................... 2 2

  6 6

 监测要求

 .............................................................................................................................................................. 9 9

  附录

 A A (规范性附录)

 样地调查取样记录表

 ................................................................................................ 10

  附录

 B B (资料性附录)

 北京部分树种的含碳率

 ............................................................................................ 11

  附录

 C C (资料性附录)

 北京森林及城市绿地主要树种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

 ......................................... 12

  附录

 D D (资料性附录)

 IPCC 温带森林树木根茎比与生物量转换扩展因子参考值

 ............................... 14

  附录

 E E (资料性附录)

 不同温带森林类型地下生物量、灌、草及枯落物生物量换算参数

 ................ 15

  附录

 F F (规范性附录)

 碳排放计量参数记录表

 ............................................................................................ 16

  参考文献

 ................................................................................................................................................................. 18

 I I

 DB11/T 953 — 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9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林业勘察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小平、薛康、周彩贤、何桂梅、张峰、于海群、李伟、刘琪璟、姬宏旺。

  II

 DB11/T 953 — 2013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程

  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业碳汇计量监测的碳库确定与选择、计量监测的技术方法和监测的相关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开展林地与城市绿地的碳汇计量监测工作。主要计量监测林地与城市绿地的碳储

  量、碳储量的变化量、林业活动及森林火灾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237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

 NY/T 1121.4 土壤检测

 第 第 4 4 部分: : 土壤容重测定

  3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林业碳汇

 forestry carbon sink

  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经营、植被恢复、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3.2

  林业碳库

 forestry carbon pools

  林业相关的五大碳库主要为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粗木质残体和土壤有机质。

  3.3

  地上生物量

 above- - ground biomass

  林地绿地土壤层以上以干重表示的所有活生物量,包括干、枝、叶、花和果实。

  3.4

  地下生物量

 below- - ground biomass

  林地绿地土壤层以下所有活根的生物量。细根(直径 ≤2mm )不纳入本部分计算。

  3.5

 1 1

 DB11/T 953 — 2013

  枯落物

 litter

  矿质土层或有机土壤以上、直径<m 5cm 或其它规定直径的、处于不同分解状态的所有死生物量,包括凋落物及腐殖质等。

  3.6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一定深度内矿质土和有机土(包括泥炭土、沙砾层)中的有机质,包括不能凭经验从土壤中区分出来的直径m ≤2mm 的活细根。

  3.7

  碳储量

 carbon stocks

  在特定时间内保留在某个库中碳的数量。

  3.8

  含碳率

 carbon fraction

  每克干物质的碳含量。

  3.9

  生物量扩展系数

 biomass expansion factor

  林分单位面积优势树种(组)的生物量( t/hm2 2 )与单位面积优势树种(组)蓄积量(m m3 3 /hm2 2 )的比值(简称 BEF )。

  3.10

  碳计量与碳监测

 carbon accounting and monitoring

  对现有林地、城市绿地的碳储量、碳汇量和监测区域边界内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查与测算。

  3.11

  碳汇量

 carbon removals by sinks

  一定时间段内林地、城市绿地的碳储量变化量,减去监测边界内的排放量,反映了林地、绿地对温室气体的清除能力和贡献。

  4 4 碳库的确定与选择

 林业碳库选择时充分考虑成本有效性、保守性和降低不确定性的原则。本标准中林地主要考虑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绿地主要考虑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两个碳库。计量监测单位应明确地说明选择或不选择某一个或多个碳库的理由,当选择了某个碳库后,就要连续对其进行碳计量与碳监测。

  5 5 计量与监测

  2 2

 DB11/T 953 — 2013

  5.1

 林地调查方法

 5.1.1

 样地抽样与设置

 5.1.1.1

 抽样方法

 根据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样地的起源(天然、人工)、森林类型( ( 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 )取 和林龄(幼、中、近、成、过熟林)及树种等具体情况,采用典型取样法每种类型抽取 3 3 个以上的样地。如果现有一类清查样地不能完全满足林业碳汇计量监测要求,可再根据需要增设有典型代表性的样地类型。所有样地布点都需落实到森林资源分布图上。

  5.1.1.2

 样地与样方设置

  用 样地采用 S GPS 为 定位,定位样点作为样地西南角,统一标记并编号。增设的乔木典型样地为 25.82 m m× 25.82m ,以样地西南角为起点,罗盘仪测角,皮尺量距离,闭合差小于 1/200 。

  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采用样方调查。灌木层样方规格 2m× 2m ,共设置 4 4 个,分别位于样地西南角向西 m 2m 处、西北角向北 m 2m 处、东北角向东 m 2m 处、东南角向南 m 2m 处,草本、枯落物层按 1m×m 1m 在灌木样方内设置并进行生物量调查。土壤剖面调查设置在样地东南角向东 m 2 m 处。样地及样方设置方式见图 1 1。

 。

  图

 1 样地与样方设置图

  5.1.2

 乔木层调查

 记录乔木样地因子,包括:平均年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起源、下层主要植被类型及盖度、土壤类型、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样木因子,包括:树种、胸径、树高、生长状况等。对所有胸径大于 m 5cm 的活立木进行每木检尺。

  3 3

 DB11/T 953 — 2013

  5.1.3

 灌木层(林)调查

 径 调查样方内灌木种类(包括未达起测直径 D D < 5.0cm 的幼树)、地径、盖度、株数、平均高等。选择样方中 3 株平均大小的标准木,采用全株收获法分别测定其地上干、枝、叶和地下根系的鲜重,选取干、枝、叶和根样品( 300g取 )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含水率。如为丛生灌木,则在样方内选取 1 1 ~ 2 丛平均冠幅的灌丛,采用完全收获法测定其鲜重和样品重,带样品回实验室测定其含水率。样品统一编号、贴标签,标明样品采集的样地号、样方号、样品种类和采集日期,并填写附录 A A 取样记录表。

  5.1.4

 草本层调查

 调查样方内草本植物种类、丛数量、高度、盖度,收集样方内全部草本测定鲜重,并对每个样方的混合草本进行样品采集( 300g ),带回实验室测定其 含水率。样品统一编号、贴标签,标明样品采集的样地号、样方号、样品种类和采集日期,并填写附录 A A 取样记录表。

  5.1.5

 枯落物层调查

 调查样方内枯落物的厚度,收集全部枯落物称其鲜重,并选取样品( 200g )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含水率。样品统一编号、贴标签,标明样品采集的样地号、样方号、样品种类和采集日期,并填写附录A A 取样记录表。

  5.1.6

 土壤调查

 按 调查内容包括: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土壤容重和有机质含量。每个土壤剖面采样层次按 0cm ~10cm 、 10cm ~ 20cm 、 20cm ~ 40cm 、 40cm ~m 100cm 划分土层,每层用环刀取土样,称鲜重后,将土取出装入小信封,编号、带回室内烘干,测定土壤含水率。另外,用环刀取各层土样充分混合,四分法取g 500g 的土样直接装入塑封袋,编号、带回室内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填写附录 A A 取样记录表。

  5.2

 城市绿地调查方法

 5.2.1

 乔木调查

 择 结合园林绿化普查数据开展绿地乔木树种调查,将每种乔木树种按径阶或龄级分别选择 3 3 ~5 5 株标准木,编号挂牌、标定具体位置,并实测标准木胸径、树高等因子。

  5.2.2

 灌木调查

 株 每种灌木类型调查单位面积株数,选取对平均生长状况具代表性的标准株 3 3 ~5 5 株,调查标准株的地径、树高,采集标准株整个植株,称量鲜重,选取根、茎、叶、枝样品,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含水率。绿篱类灌木按同样方法调查。

  5.2.3

 草坪及其他类型植物调查

 置 对草坪、地被植物、攀缘植物等类型,选择典型地块,设置 1m×m 1m 样方进行调查,记录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和株数,采挖样方内所有植株称重、记录生物量鲜重,再选取一定的样本,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含水率。

  取 对于宿根花卉、色块、竹子、月季等植物,选择典型类型,调查单位面积的株数,选取 3 3 株~5 5株代表平均生长水平的单株作为标准株,采挖、称重、烘干、测定其标准株的生物量,再推算得到单位面积的总生物量。

  5.3

 计量与监测方法

  4 4

 DB11/T 953 — 2013

 5.3.1

 林地绿地总碳储量

 林地的总碳储量是监测区域内各碳库的储碳量之和,计算见公式 1 1 :

  C 总

  C 乔

  C 灌

  C 草

  C 枯落物

 C 土壤

 ............................(1)

 式中:

  C C 总 —— 林地总的碳储量;

  C C 乔 —— 乔木层碳储量(包括散生木和四旁树);

  C C 灌 —— 林下灌木层碳储量(包括灌木林碳储量);

  C C 草 —— 草本层碳储量;

  C C 枯 —— 枯落物碳储量;

  C C 土壤 —— 土壤碳储量。

  城市绿地的总碳储量为乔、灌、草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碳库的碳储量之和。

  5.3.2

 乔木层碳储量

 乔木层的碳储量为乔木层各树种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之和与其含碳率的乘积,计算见公式 2:

 :

 C

  n

 W )CF

 乔

 

 (W

 (2)

 

 i 上 上

 i下 下

 i

 i 1

 式中:

  C C 乔 —— 乔木层碳储量(包括散生木和四旁树),

  W W i i 上 —— 乔木层 i i 树种的地上生物量,

  W W i i 下 —— 乔木层 i i 树种的地下生物量,

  n n —— 乔木层树种数,

  CF i i —— i i 树种的含碳率。

  含碳率可采用附录 B B 中所列的树种(组)含碳率参考值,也可实际测定获得。

  5.3.2.1

 乔木层地上生物量

 林地乔木样地调查和城市绿地乔木标准木调查获得不同树种的胸径、树高数据之后,采用附录 C C 中

  所列的乔木树种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进行生物量计算,或根据调查乔木树种的蓄积量,利用生物量扩展

 录 因子法(附录 D D )进行生物量推算。

  1 1 )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法

  计算见公式 3 3 ~ 10 :

  m

  乔木层总地上生物量:

 W 乔总

 

  W 乔 i

 ..........................................................................................

  (3)

  i1

  第 i i 森林类型乔木层地上生物量:

 W

  W

 

 S乔i

 ..................................(4)

  S样乔i

  乔 乔 i

 乔 样乔 i

 n

 第 i i 森林类型样地乔木层地上生物量:

 W 样乔 i

 

 ...................................(5)

  W j

 j1

  5 5

 DB11/T 953 — 2013

  第 i i 森林类型样地内单株树木地上生物量:

 W j

 

 aD b 或 W j

 

 a ( D 2

 H )

 b

 ..................(6)

 或可采用树木各部分的异速生长方程:

 W j

 

 W 干

  W 枝

  W叶

 ............................

 (7)

 其中:

  树干生物量:

 W 干

 

 aD b 或 W 干

 

 a ( D 2

 H )b

 .........................................

 (8)

 枝条生物量:

 W 枝

  a ( D 2

 H )

 b .............................................

 (9)

 树叶生物量:

 W 叶

 

 aD b 或 W 叶

 

 a ( D 2

 H )b

 ........................................

 (10)

  式中:

  D D —— 胸径;

  H H —— 树高;

  S S —— 面积;

  m m —— 森林类型的总数;

  n n —— 样地内乔木株数:

  a a 、 b b —— 常数。

  各样地单位面积林分地上生物量的测算优先采用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法,四旁树、散生木、绿地乔木亦可采用此法进行类推计量。如果没有可用的生物量方程,可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

  2 2 )生物量扩展因子法

  计算见公式

 11 ~ 12 :

  n

 m

  乔木层地上总生物量:

 W 乔总

   W ij

 ............................................

 (11)

 i1 j1

  第 i i 森林类型第 j j 树种的地上生物量:

 W ij

 

 A i

  W 单 ij

 

 A i

  V 单 ij

 

 BEF ij

 

 SVD i j

 ............

 (12)

  式中:

  A A i i —— 第

  i 森林类型的面积;

  W 单

  ij —— 第

  i 森林类型第

  j 树种单位面积生物量;

  V 单

  ij —— 第

  i 森林类型第

  j 树种的每公顷蓄积;

  BEF ij —— 第

  i 森林类型第

  j 树种的生物量扩展系数;

  SVD ij —— 第

  i 森林类型第

  j 树种的木材密度;

  n n —— 森林类型总数;

  m m —— 树种数量。

  5.3.2.2

 乔木层地下生物量

 林地乔木层地下生物量计量通常采用附录 D D 或 或 E E 中所列的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换算关系(根茎比)作近似计算。四旁树、散生木、城市绿地乔木层地下生物量可采用此法进行类推计算。

  乔木层总地下生物量是森林所有类型乔木层地下生物量之和,计算见公式 13:

 :

  n

 m

  W 地下

 

 

 A i

 

 r ij

  W 地上 ij

 ................................

 (13)

 i  1

 j1

 6 6

 DB11/T 953 — 2013

  式中:

  n n —— 森林类型数;

  A A i i —— 第 i i 森林类型的面积;

  W W 地上 ij —— 第 i i 森林类型第 j j 树种单位面积乔木层地上生物量; r r ij —— 第 i i 森林类型第 j j 树种的树木根茎比。

  5.3.3

 灌木层(林)碳储量

 林地和城市绿地的灌木层生物量采用样本收获法进行分析,推算获取单位面积灌木层生物量数据。区域灌木层生物量是区域内所有森林类型或城市绿地灌木层生物量之和(含地下部分生物量),灌木层的碳储量为灌木层生物量与含碳率的乘积, , 含碳率采用缺省值 0.4672 。计算见公式 14 :

  n

  C 灌

  

 A i

 W

 灌单灌 i

 

 CF灌

 ................................

 (14)

  i1

  式中:

  n n —— 森林或城市绿地类型数;

  A A i i —— 第 i i 森林或城市绿地类型的面积;

  W 单灌 i

 —— 第 i i 森林或城市绿地类型单位面积灌木层生物量的平均值;CF 灌 —— 灌木层含碳率。

 录 此法亦适用于灌木林和城市绿地中的其他类型植物。如受条件限制,可使用附录 E E 中的单位面积灌木层生物量换算参数进行计算。

  5.3.4

 草本层碳储量

 草本层生物量采用样本收获法测定,推算获取单位面积草本层生物量数据。区域草本层生物量是区域内所有森林或城市绿地类型草本层生物量之和(含地下部分生物量),草本层的碳储量为草本层生物量与含碳率的乘积,含碳率采用缺省值 0.3270 。计算见公式 15 :

  n

  C 草

  

 A i

 W 单草 i

  CF草

 ................................

 (15)

  i1

  式中:

  n n —— 森林或城市绿地类型数;

  A A i i —— 第 i i 森林或城市绿地类型的面积;

  W 单草 i

 —— 第 i i 森林或城市绿地类型单位面积草本层生物量的平均值;

 CF 草 —— 草本层含碳率。

  可使用附录 E E 中的单位面积草本层生物量换算参数进行区域草本层碳储量近似推算。

  5.3.5

 枯落物碳储量

 采用样本收获法测定枯落物样品的生物量,推算获得单位面积枯落物层的生物量数据。区域枯落物层生物量是不同类型森林枯落物层生物量之和,枯落物的碳储量是其生物量与含碳率的乘积。含碳率可由室内样品直接测定,也可根据不同的枯落物类型采用缺省值 0.44 ~ 0.55 。计算见公式 16 :

 7 7

 DB11/T 953 — 2013

  n

  C 枯落物

 

 

 A i

  W 单枯落物 i

 

 CF 枯落物

 ............................

 (16)

  i1

  式中:

  n n —— 森林类型数;

  A A i i —— 第

  i 森林类型的面积;

  W 单枯落物 i

 ——第 第 i i

 森林类型单位面积枯落物层生物量;

 CF 枯落物 —— 枯落物层含碳率。

  如未做此碳库调查,可使用附录 E E 中所列的枯落物碳储量来近似代替。

  5.3.6

 土壤有机碳储量

  土壤容重的测定按照 4 NY/T 1121.4 的规定执行。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按照 7 LY/T 1237 的规定执行。

  土壤有机碳密度计算见公式 17 :

  SOC 

 0.58 

 C 

 D 

 E 

 (1 

 G)

 ..............................(17)

  100

 式中:

  SOC —— 土壤的碳密度;

  C C —— 土壤有机质含量;

  D D —— 土壤容重;

  E E —— 土壤厚度;

  G G —— 直径m ≥2mm 的石砾所占体积百分比。

  区域森林土壤碳储量,计算见公式 18 :

  n

  TOC  

 A i

  SOC i

  ..................................

 (18)

  i1

  式中:

  TOC —— 区域土壤的有机碳储量;

  i i —— 土类代号;

  n n —— 土类数目;

  A A i i —— 第 i i 类土壤面积; ;

  SOC i i —— 第 i i 类土壤的碳密度;

  5.3.7

 碳排放的计量与监测

 的 对计量与监测区域内因人为活动,如施用含氮肥料引起的 N N 2 2 O O 排放、营造林过程中使用燃油机械、的 剩余物处理和病虫害防控引起的 CO 2 2 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等进行计量与监测,填写附录 F F 中的碳排放计量参数记录表。

  5.3.8

 碳汇/ / 源测算

  监测间隔期内( n n

  时间段内)的净碳汇/ / 源量,计算见公式 19 :

  C 汇 /

 源

 C - C 排

 ........................................

 (19)

  8 8

 DB11/T 953 — 2013

  式中:

  C C 汇/ / 源 —— 在 n 时间段内的净碳汇/ / 源量;

  C —— 在 n n

 时间段内林地、绿地碳储量的变化量( C

 C 地上

 C 地下

 C 枯落物

 C 土壤

 );

 C C 排 —— 在 n 时间段内林地、绿地的碳排放量。

  当计算结果为正值时,则为吸收汇,如计算结果为负值,则为排放源。

  6 6 监测要求

 到 监测应基于样地开展,其中样地的复位率应达到 100% ,样木的复位率应 ≥98% 。一般植被层碳汇量的监测间隔期为 5 5 年,土壤有机碳监测间隔期为 5 5 ~0 10 年。如监测间隔期间,有明确资料表明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和土壤碳库相对稳定,则不予考虑。

  9 9

 DB11/T 953 — 2013

  附

 录

 A A

  (规范性附录)

  样地调查取样记录表

  表 表 A.1

 样地调查取样记录表

 样地号:

 面积:

 优势树种:

 调查员: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样方号

  1 1

 2 2

  3 3

 4 4

 5 5

 盖度

  草本

  平均高( cm )

  总鲜重(g g )

 (样方面积

  m m2 2 )

 带回样品鲜重(g g )

  带回样品干重(g g )

  盖度

  平均基径( cm )

  平均高度( cm )

  叶总鲜重(g g )

 灌木

  叶带回样品鲜重(g g )

 叶带回样品干重(g g )

  (样方面积

  m m2 2 )

  枝总鲜重(g g )

  枝带回样品鲜重(g g )

  枝带回样品干重(g g )

  根总鲜重(g g )

  根带回样品鲜重(g g )

  根带回样品干重(g g )

  凋落物

  厚度( cm )

  总鲜重(g g )

  (样方面积

  m m2 2 )

  带回样品鲜重(g g )

  带回样品干重(g g )

 腐殖质

  厚度 (cm)

  0 0 ~ 10cm

  环刀土壤湿重(含环刀,g g )

 环刀土壤干重(g g )

  10 ~ 20cm

  环刀土壤湿重(含环刀,g g )

  环刀土壤干重(g g )

  土壤

 20 ~ 40cm

  环刀土壤湿重(含环刀,g g )

  环刀土壤干重(g g )

  40 ~ 100cm

  环刀土壤湿重(含环刀,g g )

  环刀土壤干重(g g )

  混合土样

  各层土样充分混合后取样

  10

 DB11/T 953 — 2013

 附

 录

 B B

 (资料性附录)

 北京部分树种的含碳率

 表 表 B.1

 北京部分树种的含碳率

  树种(植被类型)

 全树含碳率

 树种(植被类型)

  全树含碳率

 树种(植被类型)

 全树含碳率

  落叶松

 0.5137

 侧柏

  0.5096

 丁香

 0.43

  红松

 0.5113

 栎类

  0.4798

 红瑞木

 0.42

  樟子松

 0.5223

 桦木

  0.4914

 紫叶李

 0.46

  油松

 0.5184

 白桦

  0.5055

 海棠

 0.45

  华山松

 0.5177

 椴树类

  0.4392

 山杏

 0.43

  其它松类

 0.4963

 银杏

  0.45

 连翘

 0.43

  杉类

 0.5185

 杨树

  0.4502

 苹果

 0.45

  针阔混交

 0.4893

 五角枫

  0.45

 梨

 0.46

  阔叶混交

 0.4796

 柳类

  0.465

 桃

 0.46

  白蜡

 0.488

 栾树

  0.477

 其他经济树种

 0.47

  其它软阔类

 0.4502

 国槐

  0.502

 竹类

 0.4705

 11

  DB11/T 953 — 2013

 附

 录

 C C

 (资料性附录)

  北京森林及城市绿地部分树种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

 表 表 C.1

 北京部分森林树种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

 树

 生物量模型

 干生物量/kg

 枝生物量/kg

 叶生物量 /kg

 根生物量/kg

 地上生物量/kg

 总生物量(含地上与

  种

  地下)

 /kg

 白

 W=0.070D 2.418

 W=0.0161D 2.2347

 W=0.0079D 1.9727

 W=0.0161D 2.5005

  W=2.1392e 0. 2257D

  桦

  侧

 W=1034.885+223(D 2 H)

 W=95((D 2 H) 0.571

 W=71.4((D 2 H) 0.583

 W=36.7+9.84(D 2 H)

 W=0.2479D 2.0333

 柏

  刺

 W=0.0681 ( D 2 H )

 0.9865

 W=12.02+009D 2 H

 W=-0.549+007D 2 H

 W=0.0087 ( D 2 H )

 1.0513

  W=15.613+0.086D 2 H

  槐

  华

  山

 W=0.0429D 2.4567

 W=0.0260D 2.4380

 W=0.0120D 2.0955

 W=0.0022D 3.0376

  W=0.1006D 2.4119

  松

  辽

  东

 lnW=0.85136ln(D 2 H)-3.00984

 lnW=3.09503ln(D 2 H)-5.31497

 lnW=2.17397ln(D 2 H)-3.98976

 lnW=1.79711ln(D 2 H)-1.93175

  栎

  华

  北

  落

 W=0.0281 ( D 2 H )

 0.9207

 W=0.0420D 1.8504

 W=0.0420D 1.4522

 W=0.0145 ( D 2 H )

 0.8247

 W=0.0924 ( D 2 H )

 0.8047

 W=0.1068 ( D 2 H )

 0.8082

  叶

  松

  蒙

  古

 W=0.0215 ( D 2 H )

 0.9630

 W=0.0063 ( D 2 H )

 0.9949

 W=0.0052 ( D 2 H )

 0.8202

 W=0.0096 ( D 2 H )

 0.9412

  栎

  栓

  皮

 W=0.0565D 2.3952

 W=0.0194D 2.4778

 W=0.0639D 1.4752

 W=0.0957D 2.1003

  W=0.2970 ( D )

 2.1159

  栎

  杨

 W=0.006(D 2 H) 1.098

 W=0.001 ( D 2 H )

 1.157

 W=0.012 ( D 2 H )

 0.685

 W=0.083 ( D 2 H )

 0.636

 W=0.004(D 2 H) 0.9035

 W=0.015 ( D 2 H )

 1.032

  树

 油

 W=0.0549 ( D 2 H )

 3.5879

 W=0.0475 ( D 2 H )

 0.0887

 W=0.2620 ( D 2 H )

 0.7335

 W=0.1808 ( D 2 H )

 1.0265

 W=0.0351 ( D 2 H )

 6.2195

 W=0.0258 ( D 2 H )

 7.2944

  松

 注:

 以上公式由三北地区不同树种的研究结果整理得到。

  12

  DB11/T 953 — 2013

 表 表 C.2

 北京城市绿地部分树种地上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

 序

 科

 树

 胸径范围

  模型 1

 模型 2

 归类树种

  号

 种

 /cm

  W=a(D 2 H) b

 W=aD b

  1 1

  油

 4.5 ~ 34.8

  W=0.1179(D 2 H) 0.8150

 W=0.1138 (D) 2.2461

 油松、水杉、其他松科乔木

 松

  松科

 白

 2 2

  皮

 2.6 ~ 28.7

  W=0. 241 (D 2 H) 0.727

 W=0.165(D) 2.078

 白皮松、雪松、其他针叶乔木

  松

  蒙

 3 3

  古

 3.7 ~ 28.9

  W=0.087(D 2 H) 0.929

 W=0.233(D) 2.208

 其他阔叶乔木

 壳斗科

 栎

  栓

 4 4

  皮

 5.4 ~ 25.2

  W=0.322(D 2 H) 0.735

 W=0.33(D) 2.03

 丝棉木

  栎

  5 5

 柏科

 侧

 3.3 ~ 33.0

  W=0.174(D 2 H) 0.729

 W=0.23(D) 1.919

 侧柏、桧柏、龙柏、洒金柏

  柏

  山

 元宝枫、柿树科乔木、梧桐、

  6 6

 杨柳科

 5.9 ~ 38.9

  W=0.005(D 2 H) 1.202

 W=0.046(D) 2.641

 兰考泡桐、悬铃木、杨柳科

  杨

  杨属乔木

 7 7

 桦木科

 白

 4.7 ~ 21.3

  W=0.015(D 2 H) 1.068

 W=0.057(D) 2.511

 蒙椴、糠椴、银杏、榆科乔木

  桦

  核

 枫杨、核桃楸、臭椿、千头椿

  8 8

 胡桃科

 桃

 4.8 ~ 23.0

  W=0.099(D 2 H) 0.841

 W=0.241(D) 2.046

 楸

 刺槐、国槐、合欢、红花刺槐

  9 9

  刺

 4.7 ~ 24.2

  W=0. 093(D 2 H) 0.869

 W=0.116(D) 2.307

 、皂角、杜仲、香椿、火炬树、

 槐

  七叶树、无患子科乔木、

 豆科

  白腊树属、柳属乔木

  龙

 10

  爪

 6.6 ~ 14.5

  W=0. 048(D 2 H) 0.995

 W=0.042(D) 2.523

 龙爪槐、蝴蝶槐、柽柳

  槐

  11

  樱

 5.1 ~ 21.5

  W=0. 105(D 2 H) 0.726

 W=0.206(D) 1.565

 樱花、樱桃、山茱萸科乔木

 花

  海

 垂丝海棠、海棠花、海棠

  12

  1.8 ~ 8.2

  W=0. 729(D 2 H) 0.562

 W=0.876(D) 1.478

 、西府海棠、金星海棠、桑科

 棠

  乔木、

 蔷薇科

 碧

 碧桃、杜梨、苹果、山桃

  13

  5.7 ~ 18.6

  W=0. 022(D 2 H) 0.988

 W=0.023(D) 2.464

 、山杏、山楂、红叶桃、鼠

 桃

  李科乔木

 紫

 14

  叶

 6.7 ~ 18.6

  W=0. 101(D 2 H) 0.715

 W=0.073(D) 1.989

 普通李、紫叶李

  李

  丁

 木犀科乔木、白玉兰、鹅掌楸、

  15

 木犀科

 2.9 ~ 10.5

  W=0. 845(D 2 H) 0.484

 W=1.086(D) 1.224

 二乔玉兰、望春玉兰、杂交马

  香

  褂木、紫玉兰、紫葳科乔木

  注:表 表 1 C.1 与表 2 C.2 中所列出的异速生长方程在数据代入时,生物量 W W 单位为 kg ,胸径 D D 单位为 cm ,树高 H H 单位为 为 m m 。蔷薇科植物测定其地径。

 13

 DB11/T 953 — 2013

  附

 录

 D D

  (资料性附录)

  IPCC 温带森林树木根茎比与生物量转换扩展因子参考值

  表 表 D.1

 IPCC 温带森林树木根茎比与生物量转换扩展因子参考值

 森林类型

  地上生物量

 根茎比

 (t 干物质 /hm2 2 ) )

 平均值

  范围

  <50

 0.40

  0.21 ~ 1.06

 针叶林

 50 ~ 150

 0.29

  0.24 ~ 0.50

 >150

 0.20

  0.12 ~ 0.49

 栎类

  >70

 0.30

  0.20 ~ 1.16

 <75

 0.46

  0.12 ~ 0.93

 其它阔叶林

  75 ~ 150

 0.23

  0.13 ~ 0.37

 >150

 0.24

  0.17 ~ 0.44

  森林类型

  蓄积量

 生物量转换扩展因子参考值

  (m3 3 /hm2 2 ) )

 平均值

  范围

  <20

 3.0

  0.8 ~ 4.5

 21 ~ 40

 1.7

  0.8 ~ 2.6

 硬阔叶林

  41 ~ 100

 1.4

  0.7 ~ 1.9

 100 ~ 200

 1.05

  0.6 ~ 1.4

 >200

 0.8

  0.55 ~ 1.1

 <20

 1.8

  0.6 ~ 2.4

 21 ~ 40

 1.0

  0.65 ~ 1.5

 松树林

 41 ~ 100

 0.75

  0.6 ~ 1.0

 100 ~ 200

 0.7

  0.4 ~ 1.0

 >200

 0.7

  0.4 ~ 1.0

 <20

 3.0

  0.7 ~ 4.0

 21 ~ 40

 1.4

  0.5 ~ 2.5

 其它针叶林

  41 ~ 100

 1.0

  0.5 ~ 1.4

 100 ~ 200

 0.75

  0.4 ~ 1.2

 >200

 0.7

  0.35 ~ 0.9

  注:C IPCC 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缩写。

 14

 DB11/T 953 — 2013

  附

 录

 E E

  (资料性附录)

  不同温带森林类型地下生物量、灌、草及枯落物生物量换算参数

  表 表 E.1

 不同温带森林类型地下生物量、灌、草及枯落物生物量换算参数

  森林类型

 龄组

  根茎比

 地下生物量

 灌木层

 草本层

 枯落物

  t/hm2 2

 t/hm2 2

 t/hm2 2

 t/hm2 2

 幼、中

  0.20

  19.04

 1.268

 1.195

 15.24

  针叶林

  近、成、过

  0.22

  36.79

 0.995

 0.683

 16.17

 幼、中

  0.30

  29.86

 5.006

 1.010

 8.87

  阔叶林

  近、成、过

  0.28

  37.12

 3.924

 1.043

 7.84

 幼、中

  0.25

  36.21

 2.487

 0.335

 6.76

  针阔混交

  近、成、过

  0.21

  55.3

 2.430

 1.145

 5.86

 幼、中

  0.16

  12.78

 2.609

 0.156

 0.53

  针叶混交

  近、成、过

  0.20

  48.46

 1.375

 0.204

 0.53

 幼、中

  0.20

  22.77

 1.466

 0.552

 11.70

  阔叶混交

  近、成、过

  0.25

  19.02

 1.356

 0.584

 11.02

  注:

 以上参数适用于温带森林类型。

  15

 DB11/T 953 — 2013

 附

 录

 F F

 (规范性附录)

  碳排放计量参数记录表

 表 表 F.1

 碳排放计量参数记录表

 调查员: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

 市

 区(县)

  乡(街道)

 村

 小班

 林地或绿地类型

  原有碳储量 (t/hm2 2 ) )

  施工面积 (hm2 2 ) )

  耗油种类( ( 柴油/ / 汽油) )

 机械整地

 总耗油量 (L)

  运输车辆行驶总距离 (km)

 植物材料

 总耗油量 (L)

 运输

 耗油种类( ( 柴油/ / 汽油) )

 作业面积 (hm2 2 ) )

  机械使用类型( ( 耗油/ / 耗电) )

  割灌(草

 总耗油(电)量 (L,kw)

  坪、绿篱修

 耗油种类( ( 柴油/ / 汽油) )

  剪)

 割除灌草数量 (t)

  割除灌草处理方法( ( 还林/ / 制

  作肥料/ / 燃烧) )

  灌溉面积 (hm2 2 ) )

  总用水量 (t)

  灌溉

 运水车辆行驶总距离 (km)

  总耗油量 (L)

  耗油种类( ( 柴油/ / 汽油) )

  施肥面积 (hm2 2 ) )

  施肥量 (t/hm2 2 ) )

  肥料种类

  氮肥施用

 含氮量 (%)

  运肥车辆行驶总距离( km )

  总耗油量 (L)

  耗油种类( ( 柴油/ / 汽油) )

  作业面积 (hm2 2 ) )

  修剪剩余物数量 (t)

 修枝

 修剪剩余物处理方法( ( 还林/ /

  制作肥料/ / 燃烧) )

  16

 DB11/T 953 — 2013

  表

 F.1

 碳排放计量参数记录表( ( 续) )

 作业面积 (hm2 2 ) )

  总间伐量 (m3 3 ) )

  间伐

 运材车辆行驶总距离 (km)

  运输总耗油量 (L)

  耗油种类( ( 柴油/ / 汽油) )

  受灾林地( ( 绿地) ) 类型

  火灾面积 (hm2 2 ) )

  生物量损失百分比 (%)

 火险管理

 灭火材料运输距离 (km)

  运输总耗油量 (L)

  耗油种类( ( 柴油/ / 汽油) )

  清理虫害木数量

 (t)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木处理方式( ( 燃烧/ / 熏蒸) )

  17

 DB11/T 953 — 2013

  参

 考

 文

 献

  [1]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 北京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技术细则

 2009

 [2]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 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普查操作细则

 2009

 [3] 国家林业局. .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2008

 [4] 国家林业局. . 森林下层植被和土壤碳库调查技术规范

 2012

 [5]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北京市操作细则

 20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推荐访问:计量 林业 监测
上一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问题及对策-乡镇财政论文-财政税收论文
下一篇:后金融危机时代税务风险管理-税务风险论文-财政税收论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