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2020-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来源:导游资格 发布时间:2020-08-27 点击:

 9 2018~2019 学年北京海淀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一

 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 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C. 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 D. 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详解】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为两种不同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 错误;羊和兔为两种生物,故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不属于相对性状,B 错误;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为两种不同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 错误;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属于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为相对性状,D 正确。故选 D。

 【点睛】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 F 1 总表现出显性性状 B. F 2 中性状分离比为 3:1 C. 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1:1 D.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一 (1)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适用范围: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进行有性生殖的

 真核生物。

 (4)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分离。

 (5)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即 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3. 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验证了自己的假说。下列杂交组合中,属于测交的是(

 ) A. DD×DD B. Dd×Dd C. Dd×dd D. DD×Dd 【答案】C 【解析】

 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因此测交是指让 F 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即 Dd×dd,故选 C。

 4. 选择豌豆做实验材料是孟德尔成功的关键之一,下列不属于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的是(

 )

 A. 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 B. 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C. 自然状态下的植株一般是纯种 D. 等位基因的数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详解】AC、豌豆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AC 正确; B、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B 正确; D、豌豆的等位基因的数量较多,D 错误。

 故选 D。

 5. 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 C.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在赤道板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未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发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A 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有丝分裂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发生,B 错误; 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都是复制一次,C 正确;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D 正确。

 故选 B。

 6. 下列有关 DNA 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B. 磷酸和五碳糖排列在内侧 C. 具有规则 双螺旋结构 D. 碱基对构成分子的基本骨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DNA 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 错误; BD、磷酸和五碳糖排列在外侧构成 DNA 的基本骨架,BD 错误; C、DNA 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C 正确; 故选 C 【点睛】

 7. 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中,mRNA 的三个碱基是 UAC,则 DNA 模板链上对应的三碱基是 A. ATG B. TAC C. TUC D. AUG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的有关知识,能结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作出准确的判断。

 【详解】信使 RNA 的三个碱基是 UAC,而 mRNA 是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该信使 RNA 的一条 DNA 模板链上对应的三个碱基是ATG,B、C、D 错误,所以选 A。

 【点睛】mRNA 是由 DNA 模板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而来, DNA 中的 A 与 RNA 中的 U配对。

 8. 豌豆种子的黄色(Y)和绿色(y)、圆粒(R)和皱粒(r)是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 A. YyRr B. YYRr C. YYRR D. YyRR 【答案】C 【解析】

 【详解】A、基因型为 YyRr 个体可能是基因型为 YR、yr 配子形成的受精卵或基因型为 Yr 和 yR的配子形成的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个体,形成受精卵的配子的类型不同,是杂合子,A 错误; B、基因型为 YYRr 个体是由基因型为 YR 和 Yr 的配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个体,配子的类型不同,是杂合子,B 错误; C、基因型为 YYRR 个体是由基因型为 YR 的雌雄配子受精形成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个体,是纯合子,C 正确; D、基因型为 YyRR 个体是由基因型为 YR 和 yR 的配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个体,配子的类型不同,是杂合子,D 错误。

 故选 C。

 9. 下列物质或结构的层次关系,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 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 B.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C.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世 D. 脱氧核苷酸→DNA→基因→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 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详解】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白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因此由大到小排列的是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故选 B。

 10. 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该种变异来源属于(

 )

 A. 基因重组 B. 染色体重复 C. 染色体易位 D. 基因突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基因重组的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交换是基因重组的类型之一,即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进而导致配子具有多样性。即 A正确

 故选 A。

 【点睛】

 11. 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株开花后需立即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 B. 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粉 C. F 1 自交,其 F 2 中出现白花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D. 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故 F 1 均开紫花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A、豌豆花瓣开放前(花蕾期)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A 错误; B、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外来花粉的干扰,B 错误; C、F 1 自交,其 F 2 中出现白花属于性状分离现象,其原因是基因分离,C 错误; D、F 1 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12. 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 AADD、AADd、AaDD、AaDd;雄蜂是 AD、Ad、aD、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

 )

 A. AADd 和 ad B. AaDd 和 Ad C. AaDd 和 AD D. Aadd 和 A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雄蜂的基因型是 AD、Ad、aD、ad,因其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故其母本产生的卵细胞是 AD、Ad、aD、ad,得出其基因型为AaDd,再据子代雌蜂的基因型 AADD、AADd、AaDD、AaDd,逆推出父本雄峰的基因型为 AD。

 【 详 解 】

 据 题 意 , 雄 蜂 是 由 未 受 精 的 卵 直 接 发 育 而 来 的 , 子 代 中 雄 蜂 基 因 型是 AD、Ad、aD、ad,所以其母本的卵细胞是 AD、Ad、aD、ad,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推出亲本雌蜂的基因型是 AaDd,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子代中雌蜂基因型是 AADD、AADd、AaDD、AaDd,而卵细胞是 AD、Ad、aD、ad,所以精子是 AD,故亲本中雄蜂的基因型是 AD。

 故选 C。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这一条件,另要知道雄峰的减数分裂是特殊情况,减 I 后期染色体全部移向一极,产生的精子和其体细胞染色体一致,故雄峰的基因型和其精子的基因型相同。

 13. 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研究发现,多对黄鼠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约 1/3 的黑鼠,其余均为黄鼠。由此推断合理的是(

 )

 A. 鼠 黑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B. 后代黄鼠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C. 老鼠体色的遗传不遵守孟德尔遗传定律 D. 黄鼠与黑鼠交配,后代中黄鼠约占 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让多对黄鼠交配,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 1/3 的黑鼠,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黄鼠相对于黑鼠是显性性状(设用 A、a 表示),则亲本黄鼠的基因型均为 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它们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aa=1∶2∶1,其中黑鼠占 1/4,而事实上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 1/3 的黑鼠,说明 A 纯合致死。

 【详解】A、多对黄鼠交配,后代中出现黑鼠,说明出现了性状分离。因此,鼠的黄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鼠的黑色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A 错误; B、子代分离比为黄色∶黑色=3∶1,其中黑鼠占 1/4,而实际杂交后代中黑鼠约占 1/3,说明显性纯合子致死,即后代黄鼠均为杂合子,B 错误; C、多对黄鼠交配,后代总出现 1/3 的黑鼠,说明该比例是显性纯合致死导致的,据此能说明老鼠体色的遗传遵守孟德尔遗传定律,C 错误; D、黄鼠(Aa)与黑鼠(aa)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黄鼠)∶aa(黑鼠)=1∶1,其中黄鼠约占 1/2,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14. 某生物基因型为 A 1 A 2 ,A 1 和 A 2 的表达产物 N 1 和 N 2 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 N 1 N 2 、N 1 N 2 、N 2 N 2 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 A 2 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 A 1 的 2 倍,则由 A 1 和 A 2 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 1 N 1 型蛋白占的比例为(

 )

 A. 1/3 B. 1/4 C. 1/8 D. 1/9 【答案】D 【解析】

 【分析】

 1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2 二聚体蛋白由 N1 和 N2 随机组合形成,所以形成的二聚体蛋白有 N 1 N 1 、N 1 N 2 、N 2 N 2 三种。

 【详解】由于 A 1 和 A 2 的表达产物 N 1 和 N 2 ,且该生物体内 A 2 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 A 1 的 2倍,所以表达产物中 N 1 ∶N 2 =1∶2。因此,由 A 1 和 A 2 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 1 N 1 型蛋白占的比例为 1/3×1/3=1/9。即 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15. 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有节律(X B )对无节律(X b )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 AaX B Y 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 AAX B X b 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 该细胞的核 DNA 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C.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 和 a 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 D.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果蝇为例,考查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与变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等物质的行为变化规律,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详解】A、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AaX B Y,进行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复制导致染色体上

 的基因也复制,即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是 AAaaX B X B YY,而基因型为 AAX B X b 的细胞基因数目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说明其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即该细胞不是初级精母细胞,而属于次级精母细胞,A 错误; B、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经过了间期的 DNA 复制(核 DNA 加倍)和减一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核 DNA 减半),该细胞内 DNA 的含量与体细胞相同,B 错误; C、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A 与 a 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 错误; D、该细胞的亲本 AaX B Y 没有无节律的基因,而该细胞却出现了无节律的基因,说明在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节律的基因发生了突变,D 正确。

 故选 D。

 【点睛】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影响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者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进而产生异常的细胞,考生要能够根据所给细胞的基因型或者染色体组成,判断出现异常细胞的原因。

 16. 基因型为 AaBb 的某高等动物细胞,其减数分裂某时期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

 )

 A.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Ⅱ次分裂后期,其子细胞可能是精细胞 B. 该细胞含有 2 个染色体组,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 C. 分裂产生该细胞的同时,产生的另一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ab D. 该细胞可能是由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Ⅰ次分裂后产生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中含有等位基因 Aa,说明产生该细胞时可能发生过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详解】A、B、由图示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Ⅱ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 2 个染色体组,且细胞质均等分,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因此其子细胞可能为精细胞或第二

 极体,A、B 正确; C、已知该高等动物基因型为 AaBb,分裂产生该细胞(基因组成 AaBB)的同时,若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的另一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Aabb,若发生基因突变,则产生的另一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 aabb,C 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可能为第一极体,因此可能是由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Ⅰ次分裂后产生的,D 正确。

 故选 C。

 17.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夫妻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这对夫妻如果生育后代,则理论上(

 )

 A. 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 1 B. 儿子和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都为 1/2 C. 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 1/2 D. 儿子正常,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 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及概率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红绿色盲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是:(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3)女性患病,其父亲、儿子一定患病;(4)男性患病,其母亲、女儿至少为携带者;(5)男性正常,其母亲、女儿一定表现正常。

 【详解】据题意夫妻表现型正常,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故丈夫的基因型是 X B Y,妻子的基因型是 X B X b ,生育后代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 1/2,A 错误; 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 0,B 错误; 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 1/2,C 正确; 儿子正常概率为 1/2,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 0,D 错误。

 故选 C。

 【点睛】关键要据题干的条件,夫妻表现型正常,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推出丈夫的基因型是 X B Y,妻子的基因型是 X B X b 。

 18. 基因型为 AaBbDd 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B. 该细胞能产生 AbD、ABD、abd、aBd 四种精子 C. Bb 与 Dd 两对基因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 图中染色体发生的变化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这会导致基因重组。

 【详解】A、由图可知,基因 b 所在的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等位基因 B 和 b 的分离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而等位基因 A、a 和 D、d 的分离只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中,A 错误; B、若不发生交叉互换,该细胞将产生 AbD 和 aBd 两种精子,但由于基因 b 所在的片段发生过交叉互换,因此该细胞能产生 AbD、ABD、abd、aBd 四种精子,B 正确; C、基因 B(b)与 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之间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 错误;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基因重组,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19. 下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 1、2、3、4 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B. 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 2 倍 C. 染色体 1 与 2 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D. 染色体 1 与 3 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发生了联会,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期;图示细胞染色体数与体细胞同;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 1 与 2 会分离;据自由组合定律,1 既可以与3、也可以与 4 组合进入子代细胞。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 错误;B、图中细胞的染色体和四分体的数目分别是 8 和 4,B 错误;C、染色体 1 和 2 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相互分裂,C 正确;D、染色体 1 和 3 是非同源染色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染色体 1 和 3 可能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而不是必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D 错误。故选 C。

 20.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形成新的体细胞过程中不发生分离 B. 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C. 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D.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在受精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以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条。

 3.基因、染色体来源相同,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

 【详解】A、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离,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形成新的体细胞过程中不进行减数分裂,因此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A正确; 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B 正确; 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这是分离定律的基础,C 正确; D、自由组合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不是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的受精作用过程中,D 错误。

 故选 D。

 【点睛】

 2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S 型肺炎双球菌的表面光滑,R 型肺炎双球菌的表面粗糙 B. S 型菌的 DNA 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 S 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 C. 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 S 型菌而无 R 型菌 D. 该实验未证明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是由 S 型菌的 DNA 引起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图示为格里菲斯的体外转化实验:①将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②将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③将加热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④将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促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

 【详解】A、S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R 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粗糙的,A 错误; B、S 型菌的蛋白质经过加热后已经失活,但其 DNA 经加热后没有失去活性,B 错误; 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既有 S 型菌又有 R 型菌,C 错误; D、该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但不能证明 R型菌转化为 S 型菌是由 S 型菌的 DNA 引起的,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22. 关于 DNA 和 RNA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 有氢键,RNA 没有氢键 B. 一种病毒同时含有 DNA 和 RNA C. 原核细胞中既有 DNA,也有 RNA D. 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 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双链 DNA 和双链 RNA 都有碱基对,碱基之间形成氢键,tRNA 有氢键,A 错; 一种病毒只能含 DNA 或含 RNA,B 错; 只要是细胞,都有 DNA 和 RNA,C 正确; 叶绿体、线粒体都含有 DNA,核糖体不含 DNA,D 错误。

 23. 下列关于蛋白质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噬菌体能够利用细菌的相关物质和结构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B. 肺炎双球菌需利用宿主细胞的细胞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 C. 转运 RNA、信使 RNA、核糖体 RNA 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D. 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可以合成部分自身所需的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发生在核内,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病毒为非细胞生物,无独立的代谢系统,其核酸以及蛋白质的合成需要宿主细胞为其

 提供原料和相应的合成调节。

 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病毒是寄生在细胞上的,无独立的代谢能力,故通过宿主(大肠杆菌)的合成系统,合成自身的蛋白质,A 正确; B、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能利用自身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B 错误; C、tRNA 是携带单个的氨基酸,搭载在 rRNA(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mRNA 是携带编码序列的 RNA,决定氨基酸种类和顺序,因此,转运 RNA、信使 RNA、核糖体 RNA 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C 正确; D、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含有 DNA,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因此可以合成部分自身所需的蛋白质,D 正确。

 故选 B。

 【点睛】

 24. 通常正常动物细胞中不具有的酶是(

 )

 A. 以 DNA 为模板合成 DNA 所需的酶 B. 以 DNA 为模板合成 RNA 所需的酶 C. 降解多余的 RNA 等物质所需的酶 D. 以 RNA 为模板合成 DNA 所需的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正常动物细胞会有 DNA 的复制、转录,对发挥作用后的 RNA 的降解等过程,而逆转录一般出现在病毒中。

 【详解】A、正常动物细胞进行 DNA 复制需要 DNA 聚合酶,A 正确; B、正常动物细胞进行 DNA 转录需要 RNA 聚合酶,B 正确; C、正常动物细胞降解多余的 RNA 等物质需要 RNA 水解酶,C 正确; D、以 RNA 为模板合成 DNA 即为逆转录的过程,逆转录酶不会存在于正常动物细胞中,D 错误。

 故选 D。

 25. tRNA 具有转运氨基酸的功能,如图 tRNA 携带的氨基酸是(各选项括号中内容为相应氨基酸的密码子)

  A. 精氨酸(CGC)

 B. 丙氨酸(GCG)

 C. 甘氨酸(GGC)

 D. 脯氨酸(CCG)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密码子是信使 RNA 上决定氨基酸的 3 个相邻的碱基。据图分析,tRNA 的一侧 3 个碱基,即反密码子是 CGC,而翻译过程中 mRNA 上密码子和 tRNA 上反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因此mRNA 上的 3 个碱基是 GCG。

 【详解】A、精氨酸(CGC)的反密码子是 GCG,A 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 tRNA 上的反密码子是 CGC,则密码子是 GCG,决定的氨基酸是丙氨酸,B 正确; C、甘氨酸(GGC)的反密码子是 CCG,C 错误; D、脯氨酸(CCG)的反密码子是 GGC,D 错误。

 故选 B。

 26. 真核生物细胞内存在着种类繁多、仅包含 21~23 个核苷酸的小分子 RNA(简称 miR),它们能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 RNA 结合,形成局部双链,进而抑制基因的表达。由此可以推断这些 miR 抑制基因表达的最可能途径是(

 )

 A. 阻断 mRNA 的合成过程 B. 妨碍双链 DNA 分子的解旋 C. 干扰 tRNA 识别密码子 D. 影响 RNA 分子的远距离转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化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过程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 RNA 的过程,翻译是以 m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tRNA 与 mRNA 配对,将运

 载的氨基酸按一定的顺序缩合成多肽。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已知,miR 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 mRNA 互补,形成局部双链的,并未与 DNA 形成互补区域,故不会阻断 mRNA 的合成过程,A 错误; B、根据题意分析已知,miR 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 mRNA 互补,并没有与双链 DNA 分子结合,所以不会妨碍双链 DNA 分子的解旋,B 错误; C、根据题意分析已知,miR 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 mRNA 互补,则 mRNA 就无法与 tRNA互补配对,即干扰 tRNA 识别密码子,C 正确; D、根据题意分析,miR 是与相关基因转录出来的 mRNA 互补,只是阻止了 mRNA 发挥作用,即影响了翻译过程,但不能影响 RNA 分子的远距离转运,D 错误。

 故选 C。

 【点睛】

 27. 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遗传信息转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 DNA 可转录出多个不同类型的 RNA B. 以完全解开螺旋的一整条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 C. 转录终止时成熟的 RNA 从编码链上脱离下来 D. 可发生在该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一个 DNA 分子含有多个基因。2、转录: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3、叶绿体只分布在绿色植物细胞中。

 【详解】A、一个 DNA 含有多个基因,因此一个 DNA 可以转录出多个不同类型的 RNA,A 正确; B、转录时,边解旋边转录,B 错误; C、转录终止时从模板链上脱离下来的 RNA 还没有成熟,C 错误; D、洋葱根尖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 错误。

 故选 A。

 【点睛】

 28. Qβ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 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 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 RNA 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

 Qβ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QβRNA 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 B. QβRNA 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 RNA 的过程 C. 一条 QβRNA 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肽链 D. QβRNA 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

 Qβ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RNA,可以翻译出相关的蛋白质,可以进行 RNA 复制。

 【详解】A、RNA 复制过程为 RNA→互补 RNA→RNA,该过程不涉及逆转录(以 RNA 为模板,合成 DNA 的过程),A 错误; B、RNA 复制过程中,模板 RNA 与互补 RNA 之间会形成双链,B 正确; C、依图示,一条 QPRNA 能翻译出多条肽链,C 错误; D、依题干信息,QPRNA 先翻译出复制酶,然后在复制酶催化下进行自身的复制,D 错误。

 故选 B。

 【点睛】Qβ 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可以进行 RNA 复制,不能进行逆转录过程。

 29. 某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断片发生了颠倒 B. 染色体发生了断裂和重新组合 C. 该变异是由染色单体分离异常所致 D.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出现了重复和缺失 【答案】B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错误连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变异。根据染色体断裂后断片连接的方式,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分为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

 【详解】由题图可知,图中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断裂,断片交换位置后重接,属于易位,B 正确;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断片发生了互换,没有发生颠倒,A 错误;染色单体分离异常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不是结构变异,C 错误;改变异仅有位置的改变,没有染色体片段的增减,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没有出现重复和缺失,D 错误。故选 B。

 30. 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 1 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变体若为 1 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 突变体若为 1 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辐射可恢复为敏感型 C. 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辐射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 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型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的三大来源之一,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征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详解】A、由于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所以经诱变后,显性的敏感型基因随那段染色体的缺失而消失了,剩下的是隐性的抗性基因,所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A 正确; B、突变体若为 1 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缺失的片段不会恢复,故不能恢复为敏感型,B 错误;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使抗性基因突变,这样有可能恢复为敏感型,C 错误;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则该抗性基因可能编码肽链,D 错误。

 故选 A。

 二、非选择题

 31. 孔雀鱼的斑纹有蕾丝和非蕾丝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性别决定方式属于 XY 型。研究者用纯种非蕾丝雌鱼和蕾丝雄鱼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显性性状是指_________________,由杂交结果可知,孔雀鱼的斑纹类型中_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

 (2)F 1 孔雀鱼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F 1 雌雄交配_______________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自交,理论上 F 2 雄鱼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____________,F 2 雌鱼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研究者进一步用蕾丝雄鱼与______________(选填“F 1 ”或“F 2 ”)非蕾丝雌鱼杂交,从而更大比例地获得了蕾丝雌鱼。

 (3)另有纯种马赛克非蕾丝孔雀鱼,己知马赛克体色是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B)控制,故马赛克与非马赛克、蕾丝与非蕾丝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定律。

 (4)在上述所有杂交实验得到的孔雀鱼中,选取一条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的个体与纯种马赛克非蕾丝孔雀鱼杂交方可确保在子一代获得马赛克蕾丝孔雀鱼。

 【答案】

 (1).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表现出的性状

 (2). 非蕾丝

 (3). X

 (4). X A X a 、X A y

 (5). 不属于

 (6). 蕾丝:非蕾丝=1:1

 (7). X A X A 、X A X a

  (8). F 1

  (9). 自由组合

 (10). 蕾丝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亲本为一对相对性状 杂交,子一代中全部表现为非蕾丝,因此可以判定非蕾丝为显性性状,而子二代中只有雄鱼中表现了蕾丝这种隐性性状,因此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判定为伴性遗传。

 【详解】(1)显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表现出的性状,故非蕾丝

 为显性性状,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 X A X A 、X a Y。

 (2)F 1 孔雀鱼的基因型是 X A X a 、X A Y,F 1 雌雄交配不属于自交,因为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过程,理论上 F 2 雄鱼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 X A Y(非蕾丝)、X a Y(蕾丝),且比例为 1∶1.,F 2 雌鱼的基因型为 X A X A 、X A X a 均表现为非蕾丝。因为 F 2 雌鱼有两种基因型,故研究者进一步用蕾丝雄鱼与 F 1 非蕾丝雌鱼(X A X a )杂交,从而更大比例地获得了蕾丝雌鱼。

 (3)另有纯种马赛克非蕾丝孔雀鱼,己知马赛克体色是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B)控制,故马赛克与非马赛克、蕾丝与非蕾丝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故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4)在上述所有杂交实验得到的孔雀鱼中,因为非蕾丝为显性,若要用纯种马赛克非蕾丝孔雀鱼杂交获得蕾丝鱼,则需要选取一条表现型为蕾丝的个体与之杂交方能达到目的。

 【点睛】熟知伴性遗传的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杂交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32. 下图中,甲、乙、丙是某动物体内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图 1 表示该动物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 DNA 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请据图回答:

 (1)该动物个体的性别为________性,若该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为 ZW 型,则其生殖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应为________。

 (2)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条,乙图中的细胞正在进行________(选填“有丝”或“减数”)分裂,丙图中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_条;丙图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

 (3)图 1 中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选填“实线”或“虚线”),图中 GH 段为________分裂________期,EF 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答案】

 (1). 雌

 (2). ZW

 (3). 4

 (4). 有丝

 (5). 0

 (6). 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7). 虚线

 (8). 减数第二次

 (9). 后

 (10). 同源染色体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 1 虚线为减数分裂染色体含量变化,实线为减数分裂 DNA 含量变化,其中,AC为间期,CE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FH 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 GH 段为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图甲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含有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为有丝分裂后期;丙图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1)甲细胞不均等分裂,该生物个体的性别为雌性。若该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为 ZW型,则其细胞(卵原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应为 ZW,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或 W。

 (2)乙细胞含有 8 条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 2 倍,因此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4 条。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所以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名称为卵细胞和第二极体。

 (3)由分析可知:虚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 DNA 数目的变化。GH 段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在图 1 中的EF 段,染色体数目与细胞核内的 DNA 数目均减半,是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子细胞中所致。

 【点睛】熟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以及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特殊之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图中细胞有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进而判断细胞分裂的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33. 下图是某核苷酸与核苷酸链片段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左图中的碱基为 U,则左图所示的核苷酸名称为_______________,该核苷酸__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组成图所在核苷酸长链的基本单位之一。

 (2)右图中结构 1、4 的中文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依据______________,与图中 5 组成同一分子的对应的核苷酸链碱基排列顺序由上至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两条链之间由_________________连接。

 【答案】

 (1).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2). 不是

 (3). 磷酸基团

 (4).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5).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6). AGCT

 (7). 氢键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左图中的五碳糖是核糖,因此图 1 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是 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右图中含有碱基 T,因此图示为由 4 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脱氧核苷酸单链片段,是图中的 5,其中 1 是磷酸,2 是脱氧核糖,3 是胞嘧啶碱基,4 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是 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

 【详解】(1)左图是核糖核苷酸,如果碱基是 U,则该核苷酸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不是组成右图所在核苷酸长链的基本单位之一。

 (2)右图中 1 是磷酸,2 是脱氧核糖,3 是胞嘧啶碱基,4 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5 是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5)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测,与图中 5 组成同一分子的对应的核苷酸链碱基排列顺序由上至下依次为 AGCT,两条链为互补关系,它们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点睛】熟知核酸的组成与结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图中各部分的名称是解

 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34. 科学家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研究 DNA 复制的机制。请回答问题:

 (1)将两组大肠杆菌分别在15 NH 4 CI 培养液和 14 NH 4 Cl 培养液中繁殖多代,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四种___________分子,作为 DNA 复制的直接原料,最终得到含15 N 的大肠杆菌和含14 N 的大肠杆菌。

 (2)实验一:从含15 N 的大肠杆菌和含 14 N 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 DNA,混合后放在 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 DNA 单链含量,结果如图 a 所示。__________处理使得每个 DNA 分子的两条 DNA 单链分离,图 a 中出现_____________个峰。

 (3)实验二,研究人员将含15 N 的大肠杆菌转移到 4 NH 4 Cl 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 DNA(F 1 DNA),将 F 1 DNA 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 b 中的两个峰。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 F 1 DNA 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F 1 DNA 是由_________(选填①④中的序号,单选)组成,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有__________(选填⑤⑦中的序号,多选)。本研究说明 DNA 具有__________复制的特点。

 ①两条15 N-DNA 单链 ②两条14 N-DNA 单链 ③两条既含15 N、又含有 14 N 的 DNA 单链 ④一条15 N-DNA 单链、一条 14 N-DNA 单链 ⑤双链的 F 1 DNA 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排除“全保留复制” ⑥单链的 F 1 DNA 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排除“弥散复制” ⑦图 b 与图 a 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 (4)本研究使用了___________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而成功的对 DNA 分子进行了标记

 和分离。

 【答案】

 (1). 脱氧核糖核苷酸

 (2). 热变性

 (3). 2

 (4). ④

 (5). ⑤⑥⑦

 (6). 半保留

 (7). 同位素标记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 a:从含15 N 的大肠杆菌和含 14 N 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 DNA,即一个 2 条链15 N 的 DNA 分子和一个 2 条链都是 14 N 的 DNA 分子,混合后放在 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应该含有 2 个条带,1 个14 N 条带,1 个 15 N 条带,图 b:将 DNA 被15 N 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 14 N 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 DNA 的原料中含 14 N,所以新合成的 DNA 链均含14 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 2 个 DNA 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 N,一条链含 14 N。

 【详解】(1)脱氧核糖核苷酸分子是 DNA 复制的原料,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元素是 C、H、O、N、P,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2)DNA 分子中碱基对之间以氢键相连,热变性处理导致 DNA 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发生断裂,形成两条 DNA 单链。因为 DNA 分子分别从含15 N 的大肠杆菌和含 14 N 的大肠杆菌中提取的,即一个 2 条链15 N 的 DNA 分子和一个 2 条链都是 14 N 的 DNA 分子,热变性形成的单链只有15 N 条带和 4 N 条带,故图 a 中出现 2 个峰。

 (3)将 DNA 被15 N 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 14 N 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 DNA 的原料中含 14 N,所以新合成的 DNA 链均含14 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 2 个 DNA(F 1 DNA)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 N,一条链含 14 N。若为全保留复制,则双链的 F 1 DNA,1 个 DNA 分子是两条链都14 N,1 个 DNA 分子是两条链都 15 N,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 2 个条带,1 个 14 N 条带,1 个 15 N条带,而本实验双链的 F 1 DNA 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排除“全保留复制”。

 若为分散复制则单链的 F 1 DNA 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 1 个条带,而本实验单链的 F 1 DNA 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排除“弥散复制”。

 从含15 N 的大肠杆菌和含 14 N 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 DNA,即一个 2 条链15 N 的 DNA 分子和一个 2 条链都是 14 N 的 DNA 分子,混合后放在 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应该含有 2 个条带,1 个14 N 条带,1 个 15 N 条带,如图 a,将 DNA 被 15 N 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 14 N 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 DNA 的原料中含14 N,所以新合成的 DNA 链均含 14 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 2个 DNA 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 N,一条链含 14 N,如图 b,图 b 与图 a 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支持“半保留复制”。故本研究能证明 DNA 是半保留复制的。

 (4)本研究使用了15 N 对 DNA 分子进行了标记,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同时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对 DNA 分子进行分离。

 【点睛】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能在全保留复制、弥散复制、半保留复制的情况下推导出子代 DNA所含子链的标记情况,再根据密度梯度离心的原理推导出离心结果。

 35. 下图中,图 1、2、3 所代表的生理过程均与遗传信息的表达有关。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 1 为________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2)图 2 所示过程称为________,即以________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中,能与密码子特异性结合的分子是______,在此过程中,该分子还具有________功能。

 (3)图 2 中决定丙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

推荐访问:海淀区 北京市 附中
上一篇:有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践思考与建议
下一篇:(全)开学典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讲话发言稿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