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技广场降水、支护、土方方案(Word.43页)

来源:选调生 发布时间:2020-10-18 点击: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室内外地坪高差 0.15 米,基础埋深-15.55 米(垫层以下),要求支护深度 15.40米,护坡面内侧距结构底板外皮距离为 600 米米.(其余略) 二、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岩土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各地基土层自上而下的分布情况摘要如下表: 1)人工堆积层 a.杂填土①:厚度 1.20~2.70 米,层底标高 47.47~49.10 米. b.粘质粉土素填土① 1 :厚度 0.40~2.60 米,层底标高 47.16~48.58 米. 2)一般第四系土层 a.砂质粉土②:厚度 1.80~5.10 米,层底标高 42.85~45.88 米. b.粉质粘土③:厚度 1.00~8.20 米,层底标高 41.06~43.58 米. c.砂质粉土③ 1 :厚度 0.30~0.90 米,层底标高 43.89~43.58 米. d.重粉质粘土③ 2 :厚度 0.60~2.00 米,层底标高 41.95~43.85 米. e.粉质粘土④:厚度 3.80~7.00 米,层底标高 34.25~37.78 米. f.重粉质粘土~粘土⑤:厚度 0.30~3.20 米,层底标高 33.72~36.18 米. g.粉质粘土⑥:厚度 2.60~5.00 米,层底标高 29.18~31.79 米. h.粘质粉土⑥ 1 :厚度 0.40~1.70 米,层底标高 32.42~34.59 米. 2、工程水文情况 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勘察深度 范围内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如下表所示: 序号 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静止水位 埋深(米) 标高(米) 1 潜水 4.30-6.10 45.99-43.66 2 承压水 19.7-20.30 30.50-29.92 根据历年资料,本工程拟建场区位置处1959年最高水位标高为47.50米,1993

 年最高水位标高为 47.40~47.15 米. 第二章

 基坑降水、支护方案设计 第一节、设计依据 一、该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部分设计图纸 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三、《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7-89) 五、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六、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94) 第二节、基坑降水方案的设计 一、基坑降水方案总体技术思路 场地内对基坑施工有影响的地下水为潜水,其静止水位标高为 45.99~43.66米,埋深 4.30~6.10 米. 水位降深至垫层以下 0.5 米,即-16.05 米处. 根据该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基坑开挖深度 以及场地附近地区已有的降水经验,拟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方案降低地下水位,即在基坑周围及坑内布设一定数量的管井,由管井统一将地下水抽出,达到阻截基坑外围地下水流入基坑的目的,从而满足基础施工对降水的要求. 二、降水设计计算 (按完整井计算) : 1. 基坑等效半径 r 0

 r 0 =0.29(a+b) 式中:a 为基坑长度 ,约为 132 米(含每边井点到底板外皮距离,暂定 4.0 米);

  b 为基坑宽度 ,约为 97.6 米(含每边井点到底板外皮距离).

  即:r 0 =66.6 米,综合考虑 r 0 取 70 米.

 2. 影响半径 R:

  R=2S H K 

 式中:H 为含水层厚,取 11.88 米 ;

 S 为降深,取 11.88 米;

  k 为渗透系数,取 10 米/d.

  则 R≈259 米

 3. 基坑涌水量 Q Q=) 1 lg() 2 ( 366 . 10 rRS S H K

 将以上参数代入上式得:Q≈2868.5 米3 /d

 4. 管井单井出水量能力 q: q= 24""d l

  式中: l "为过滤器淹没段长度 ,取 5 米;

 d 为过滤器外径,取 400 米米;

 γ"为经验系数,

 综合考虑,q 取 50 米3 /d

 5. 确定管井数量 n: n=1.1qQ ≈63

 6. 确定管井井间距及调整管井数量 井间距 a=nL

 L 取 460 米时,a=7.3 米

 综合考虑,a 取 6.0 米.n 取 77 口.

 7. 确定管井深度

 L>H+h 1 =(16.05-0.15)+0.1×132/2=22.5 米

  取 25 米 三、降水井的布置

 1.管井布置 (1) 基坑外侧:沿基坑护坡桩外侧,距底板外皮 4.0 米处布置管井,井间距 6.0米,共布置管井约 77 口.管井井深 25 米,井径 600 米米,井管内径 300 米米,井管为

 钢管滤水管,井管与井壁的环行间隙内填入砾石滤料,滤料直径为 2~5 米米. (2) 基坑内:为解决降水盲区的土层含水对施工的影响,在基坑内沿 F 轴方向在 7~16 轴区间布置管井,管井规格同基坑外侧.井管为水泥条形滤水管.

 2.观测井的布置

  在基坑内外共布置6口观测井,坑外4口,坑内2口,井深24米, 井径600米米,井管内径 300 米米,井管用料及填入的滤料同降水管井. 四、坑壁 残留滞水的处理

  基坑侧壁在潜水层分布范围有可能会出现少量的残留滞水,可采取相应位置插入引流管,引入坑底积水坑集中排走的措施进行处理. 五、地面防渗措施

 1.严格控制基坑四周的用水点.

 2.基坑四周修筑排水沟或管,防止人工或雨水流入坑内.

 3.妥善处理各种管道渗漏水. 六、基坑四周地面沉降观测及其预防措施 因降水有可能造成地面附加沉降,经计算其附加沉降量不大,对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地铁)影响较小. 为安全起见,基坑四周地面设置一定数量的观测点,以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若地面沉降量较大,对相关建筑物造成影响时,需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如立即减少管井抽水量、必要时设置回灌井或增设帷幕防渗墙等. 第三节、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 一、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

 1、护坡形式

 由于本工程基坑平面尺寸大(125.23 米×90.78 米),基坑深(-15.55 米),地下土层复杂,水位高.为确保边坡绝对安全,采用桩锚支护方案.为缩短护坡桩长度 ,先摘帽 3 米,摘帽部分采用组合柱加 370 砖墙护坡.下部采用φ800 钢筋砼护坡桩,设置二道锚杆.护坡桩轴线距地下室底板外皮 1.0 米,基坑周长约 446.54 米.

 2、工程地质条件

  据该场地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标高计算时按-0.15 米考虑的土层厚度 见图.

 由于该工程护坡桩摘帽3米, 护坡桩桩顶标高为-3.50米,计算时选出土层厚度 及参数详见下表: 序号 土层 名称 层厚(米) 粘聚力C(KPa) 内摩擦角φ( 0 ) 重度 γ(KN/米3 ) Ka Kp 1 砂质粉土 1.7 10 25 20 0.406 2.464 2 粉质粘土 2.4 12 23 20 0.438 2.283 3 粉质粘土 6.3 14 20 20 0.49 2.04 4 重粉质粘土~粘土 2.9 20 20 20 0.49 2.04 5 粉质粘土 3.4 14 20 20 0.49 2.04 注:c、φ值根据地勘报告,考虑到降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取.第一层层厚从-3.50 米开始计取.

 3、结构内力计算 锚拉支护体系的内力计算方法较多,手算时常采用的方法为等值梁和连续梁方法.下面用等值梁法进行详细计算.

 (1)第一阶段挖土深 0.25 米,此阶段结构稳定,不用计算. (2)第二阶段挖土深 5.5 米,并在-3.75 米标高处设立锚杆, 考虑到地层荷载及覆盖土层荷载,取 q 0 =80KPa,取 1 米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下:

  ①土压力计算 p 0 =q 0 k a -2cak

 p a =(q 0 +γh)K a -2cak

 计算过程略

 ②求开挖面下土压力为零点2a

 2a =) ( Ka KpPa =) 49 . 0 04 . 2 ( 205 . 73 =2.37 米 ③求 O 点开挖面以上土压力 Ea 2

 Ea 2 =37 . 2 5 . 73214 . 125 . 73 78 . 594 . 2207 . 55 05 . 347 . 1254 . 33 74 . 19      =332.6kN/米 ④求 y 2

 Ea 2 ×y 2 =19.74×1.7(27 . 1+3.8+2.37)+28 . 13×1.7( 37 . 2 8 . 337 . 1  )+

  34.05×2.4(24 . 2+1.4+2.37)+202 . 21×2.4( 37 . 2 4 . 134 . 2  )+

 59.78×1.4(24 . 1+2.37)+272 . 13×1.4( 37 . 234 . 1 )+

  25 . 73×2.37×32×2.37

 =1239.65kN·米/米

  y 2 =6 . 33265 . 1239=3.73 米 ⑤求 T 1

 T 1 =37 . 2 25 . 52 2Y Ea=162.7kN/米 ⑥最大弯矩作用点ma

 T 1 -19.74×1.7-13.8×1.7/2-34.05×2.4-21.02×2.4/2-59.781 ma -γK a1 ma21 ma =0

  1 ma =0.17 米

  ma =1.7+2.4+0.17=4.27 米 ⑦求最大弯矩2M

 2M =19.74×1.7×(1.7/2+2.4+0.17)+13.8×1.7/2×(1.7/3+2.4+0.17)+35.04×2.4× (2.4/2+0.17)+21.02 × 2.4/2 × (2.4/3+0.17)+59.78 × 0.17 × 0.17/2+1.666 ×

 0.17/2×0.17/3-162.7×(4.27-0.25)

 =-361.94kN*米 (2)第三阶段挖土深 10.25 米,并-9.5 米标高处设立锚杆,计算简图如下:开挖面以下土层按全部为细砂考虑: ①土压力计算 计算公式同前,详见计算图,过程略. ②求开挖面下土压力为零点3a

 3a =) ( Ka KpPa =) 238 . 0 204 . 4 ( 2059 . 72 =0.92 ③求 O 点开挖面以上土压力3Ea

 3Ea = 92 . 0259 . 7225 . 1259 . 72 64 . 660 . 922 . 102 14    =643.3kN/米 ④求3Y

 3Ea *3Y =

 92 . 032292 . 0 59 . 72) 92 . 0325 . 1( 25 . 1264 . 66 59 . 72) 92 . 0225 . 1( 25 . 1 64 . 66) 92 . 0 25 . 130 . 9( 0 . 9214 2 . 102) 92 . 0 25 . 120 . 9( 0 . 9 14               =3046.5kN*米/米

 3Y = 3 . 6435 . 3046=4.74 米 ⑤求 T 2

 T 2 =92 . 0 25 . 5) 92 . 0 10 (1 3 3    T Y Ea=253.2kN/米 ⑥最大弯矩作用点ma

 T1+T2=389.1kN/米

  ma ≈7.6 米 ⑦求最大弯矩3M

 3M = 6 . 2 2 35 . 7 1 6 . 73126 . 7 48 . 7426 . 76 . 7 14         T T

  =-535.9 kN*米/米 (3)第四阶段挖土深 15.25 米,并在-14.5 米标高处设立第三道锚杆,计算简图如下:

  ①土压力计算 计算公式同前,详见计算图,过程略.

 ②求开挖面下土压力为零点4a

 4a =) ( Ka KpPa =) 49 . 0 04 . 2 ( 2019 . 84 =2.72 ③求 O 点开挖面以上土压力4Ea

 72 . 2219 . 8445 . 0219 . 84 41 . 78

 2 . 228 . 79 7 . 696 . 3278 . 83 64 . 660 . 922 . 102 144     Ea =1109.2kN/米

 ④求4Y

 4Ea *4Y =             2 . 2 6 . 330 . 9( 0 . 922 . 88) 72 . 2 45 . 0 2 . 2 6 . 320 . 9( 0 . 9 14

 45 . 0 2 . 236 . 3(26 . 3 14 . 17) 72 . 2 45 . 0 2 . 226 . 3( 6 . 3 64 . 66 ) 72 . 2 45 . 0         

             8 . 79 ) 72 . 2 45 . 032 . 2( 2 . 2271 . 8) 72 . 2 45 . 022 . 2( 2 . 2 7 . 69 ) 72 . 2

  72 . 23272 . 2219 . 84) 72 . 2345 . 0( 45 . 0 39 . 4 ) 72 . 2245 . 0( 45 . 0         

  =9278.32kN*米/米

 4Y = 2 . 110932 . 9278=8.36 米

 ⑤.求 T 3

 T 3 =72 . 2 25 . 5) 72 . 2 25 . 10 ( ) 72 . 2 15 (2 1 4 4       T T Y Ea=450kN/米

 ⑥.最大弯矩作用点ma

 T 1 +T 2 +T 3 =839.1kN/米

  ma ≈12.3 米

 ⑦.求最大弯矩4M

 4M =23 . 33 . 3 64 . 66 ) 3 . 3 0 . 931(20 . 9 2 . 88) 3 . 320 . 9( 0 . 9 14        

  33 . 323 . 3 7 . 15 - 05 . 12 1 T

 3 . 2 3 3 . 7 2     T T

  =-646.3kN*米/米

 ⑧求嵌固深度 t

 4Ea -T 1 -T 2 -T 3 -2) 49. 004. 2( 202x =0 x=3.38 米 t=2.72+3.38=6.1 米

 因已穿透粘土层到圆砾层,考虑桩土摩擦的有利作用, 取 t=5.5 米

 4、支点内力设计值 桩间距按照 1.5 米,因此支点内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N U =1.25*1.5*T I

 计算结果如下:

 各挖土阶段及标高 嵌固深度 N 1

 N 2

 N 3

 米米第二阶段(-4.75) 2.11 254.8

 第三阶段(-9.5) 0.92

 474.75

  第四阶段(-14.5) 2.72

  843.75 -646.3

  N 1 =254.8KN;

 N 2 =474.75KN;

 N 3 =843.75KN;

 5、锚杆长度 及截面计算 (1) 锚杆自由段长度 按照下式选定 l f =l t *sin(45 0 -φ k /2)/sin(45 0 +φ k /2+θ) (2) 锚杆锚固段长度 按照下式选定 T d ≤N u cosθ N u =    221 12 d d c l q d l q dkjsjk i siks      土体与锚固体的极限摩阻力标准值按下表选用: 土层 粉质粘土 细砂 园砾、卵石 粘土、重粉质粘土 园砾、卵石 q sk (Kpa)( 60 80 130 70 150

 6、钢绞线截面面积计算 A p cospydfT

  7、钢筋笼截面积计算(按照周边均匀配筋计算) 按照查表得出.

 8、综合上述计算结果,得出如下数据

  (1)桩锚支护设计: 支护

 段长 (米) 桩数 (根) 桩径(米米) 桩间距(米) 桩长(米) 嵌固深度

 (米) 钢筋笼长 (米) 砼强度

 桩顶标高 (米) 纵向配筋 (均匀布筋) 406.16 269 800 1.5 20.75 5.5 20.65 C25 -4.50 18Ф28 锚杆 数量 直径 ( 米米) 水平间距 (米) 自由段长

 (米) 锚固段长 (米) 倾角 竖向位置 (米) 水泥浆体强度

 (米pa) 设计轴力 (KN) 1860 级钢绞线 (7Ф5) 第一道 269 150 1.5 8 10 20 0

 -4.75 20 254.8 3 根 第二道 269 150 1.5 6 17 20 0

 -9.5 20 474.74 根

 5 第三道 269 150 1.5 5 22 20 0

 -14.5 20 843.75 5 根 注:锚杆预加轴力为设计轴力的 70%,注浆采用 425号 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水灰比为 0.5, 第二、三道锚杆的反力梁采用 2[25a 槽钢梁,第四道采用 2I36b 工字钢梁.

  (2)桩顶连梁:(护坡桩主筋伸进连梁,连梁预埋承压板 500×500×10 米米) 截面尺寸: B×H=800×500 米米 纵向配筋:12Ф20(二级) 箍筋:Ф8@200 砼强度 :C 25

  (3)桩间土处理:

  用挂网、喷射豆石混凝土处理,以防桩间土流失,钢丝网规格为 20 米米×20米米,豆石混凝土设计强度 为 C20,配比为水泥:砂:8880 速凝剂=1:4:0.03(此为重量比),采用普通硅酸盐 425 号水泥,厚度 为 60 米米.

  (4)挡土墙设计:

  厚度 :

 37 厘米

  构造柱截面尺寸:

 37 厘米 ×37 厘米

  构造柱间距:

 3.0 米(主筋伸入连梁 90 厘米)

  构造柱主筋:

 6Ф20

  构造柱箍筋:

 Ф8@200

  墙顶连梁及-2.0 米圈梁:

 37 厘米×20 厘米

  连梁及圈梁主筋:

 4Ф20

  连梁及圈梁箍筋:

  Ф8@200

  构造柱、连梁及圈梁砼:

  C20 二、补充说明

  1、基坑四周障碍物较多,当护坡桩首影响时,可在不降低支护安全等级的前提下,对护坡桩的位置及间距做适当调整;当锚杆受影响时,如有效长度 范围内存在地铁、地下管线等情况,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锚杆间距、标高以及倾角作调整,或局部增加或减少锚杆数量.但同样不得降低支护的安全等级.

 2、在基坑东北角局部加深处(-20.2 米),桩的嵌固深度 增大到 6.5 米,其余参数不变. 第四节、塔吊基础设计 根据场地的情况以及总包项目部的要求,该工程将在场地东、西、南三面基坑外适当位置设置 3 台塔吊,暂定采用 FO/36B 型塔式起重机,塔吊基础设置 4 根灌注桩,直径ф800,单桩承载力按 75 吨考虑,承台采用 6000×6000×600 米米钢筋混凝土承台,承台顶标高与自然地坪平齐. 设计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一、 设计所需参数

 N : 桩基的竖向力设计值

 R : 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η S : 桩侧阻群桩效应系数 η p : 桩端阻群桩效应系数 η C : 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 Q SK : 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 PK : 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 CK : 基坑的承台底地基土总极限阻力标准值 γ S : 桩侧阻力分项系数 γ p : 桩端阻力分项系数 γ C : 承台底土阻抗力分项系数 μ : 桩身周长 q SiK : 桩周第 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 piK : 桩周第 I 层土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l i

  : 桩穿越第 i 层土的厚度

 二、地层条件取值:

  本工程按基础以下摩擦端承桩综合考虑,因本工程地质勘探报告无端、侧阻力标准值,按照标准 JGJ94-94,参照临近工程(北京政协老干部活动中心)经验,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取值如下: 填

 土:q SiK =20 Kpa

  厚 4.0 米

 粘

 土:q SiK =60Kpa

  厚 9.0 米 细

 砂:q SiK =80Kpa

  厚 3.6 米 圆

 砾:q SiK =130Kpa

  厚 2.2 米 粘

 土:q SiK =70Kpa

  厚 6.6 米 圆

 砾:q piK =2400Kpa

 三、计算: 1、N 1 = 75×9.8 + 6×6×0.6×2.4/4+3.14×0.4×0.4×24.8×2.4=777.9KN

 式中 24.8 米为桩长值,为防止塔吊桩将塔吊荷载传递给护坡桩身,给护坡桩增加额外的负担,将塔吊桩桩底设置在护坡桩底以下,计算桩长值为 自承台以下24.8 米.

 2.4KN/米3 为混凝土容重. 2、Q SK

 = μΣq SiK l i

  = 0.8×3.14×{20×(4.0-0.6)+60×9.0+80×3.6+130×2.2+70×6.6}

  = 4129.7KN 3、Q pK = ψ p q pk A p

 ψ p =(0.8/D) 1/3 =1.0

 A p :桩端面积 :0.5 米2

  则:Q pK = ψ p q pk A p

 = 1.0×2400×0.5= 1200KN

 4、Q cK = q ck A c /n

 此处不予考虑,做为设计安全余量. 5、R =η S Q SK /γ S

 +η p Q pK /γ p

 c

  查表 5.2.3-1 中得知:

 桩间距

 Sa=5.0 米,d=800 米米,,Sa/d=6.25>6

 故η S =η p =1.0

 从表 5.2.2 得:γ S =γ p =1.67

 故

 R = 1.0×4129.7/1.67+1.0×1200/1.67 =3191.4KN

 符合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要求的 N ≤ R

 以及地震作用效应要求的 N ≤ 1.25R 1

 四、配筋

 根据标准JGJ94-94 第4.1.2.1 条及4.1.3.1 条,按构造配筋的方法:

 取主筋配筋率 0.6%,则 As=3016 米米2 ,计算得 12Ф20(As=3768 米米 2 ),箍筋取

 φ8@250,砼等级 C25.

 承台设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网片规格Φ10@250 双向.砼等级 C25. 五、因有可能与桩间锚杆冲突,锚杆施工至塔吊基础桩部位时,可沿水平方向做角度 调整,但不得超出 10 度 . 第五节、工程量 (估算值)

 序号 分项工程 工程量 1 降水井、砂渗井、观测井 89 口、84 口、6 口 2 土方 17660 方 3 基坑支护 护坡桩 269 根 塔吊桩 12 根 锚杆 807 根 挡土墙 1625 米2

 桩顶连梁 162.5 米3

 塔吊承台 64.8 米3

 槽钢梁 1625 米 工字钢梁 812 米 第六节

 位移、沉降监测 ( 一) 、基坑监测 采用信息化施工,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 必须对基坑进行监测,方案如下: 一、变形观测的基本工作点和观测点的布置 1、基本工作点置于最深2倍范围距离之外的稳固安全地带,用于水平观测时,每边不少于 3 点,其型式采用 300×300×1000 米米的现浇混凝土,顶部插入Φ20的钢筋;同时兼做沉降观测工作基点. 2、观测点按以下方式设置: 在挡土墙的构造柱上每隔 20 米布置 1 点, 共 20 个点. 阳角和较深基坑边沿应适当加密.观测点形式采用 200×200×500 米米现浇混凝土,顶部插入Φ20 短钢筋.根据基本点位置统一刻痕,作为变形观测标志. 二、观测精度 及技术要求: 根据本工程地质状况和基坑开挖方法,参考《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有关规定,本工程基坑开挖变形观测按二等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执行.其中,水平位移观测使用 J2 级经纬仪.按视准线和小角度 法观测;而沉降观测则使用 N3 水

 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观测技术要求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执行. 水平误差控制<6.00 米米,垂直误差控制<0.5 米米 三、观测时间的确定: 1、基坑开挖每一步都应作基坑变形观测. 2、观测时间间隔每天一次, 必要时连续观测, 基坑开挖完 7 天后, 可由每天一次到 3 天一次, 15 天后每周观测一次. 四、场地查勘与记录: 1、施工前对原场地进行全面调查, 查清有无原始裂缝和异常并作记录, 照相存档. 2、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并绘制沉降与位移曲线. 五、观测要点 1、每次观测前,首先复核基本工作点的稳定性. 2、所用仪器必须经法定检测机构检定合格.观测期间要做到“五固定”,即观测人员、测量器具、观测方法、观测路线和测站固定. 3、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首次观测,并在同期观测两次无异常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变形观测的起始数据.之后随开挖进度 和变形速率确定观测时间. 六、变形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每次变形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检查外业观测记录,符合规定要求进行平差处理.计算出各观测点的本期变形量和累计变形量,将其变形结果及时报至项目总工,以便判断和预测边坡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为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监控信息. 边坡位移不得超出 3/1000,沉降不得超出 5 厘米. ( 二) 、周边建筑物监测 一、概况 1、任务和要求 现要求对周边建筑从降水开始至降水结束全过程进行约 9 月左右的沉降观测.通过沉降观测,取得精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 解地基在降水作用下随时间的变形规律,反应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以便随时监督降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3、执行(参考)标准和规范

  表一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代号 标准等级 1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国家级 2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CJ/T8─97 行业 4、执行本方案的要求 严格按照预定技术方案执行,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坚持负责人鉴字制度 ,确保观测质量,确保仪器.人员安全. 二、技术要求 1、观测精度

 选用一等观测精度 :

 表二 变形测量等级 变形点高程中误差 (米米) 相邻变形点高程中误差 (米米)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 (米米) 每站高差中误差 (米米) 往返较差附和环线闭合差 (米米)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米米) 备 注

 二 ±0.5 ±0.3 ±0.5 ±0.3 ±0.3 n

 ±0.5 n

 N=站 引自<<工程测量规范>>,见 74,76,79 页. 预计总沉降量在 2 厘米左右,相对(差异)沉降量在 0.米左右,建筑物沉降稳定限值为沉降速率小于 1 米米/百日. 2、基准点 基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本工程拟建立深埋砼结构基准点 3个,基准点应距建筑物 50 至 100 米左右,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约 30 米,要求埋设于车辆、行人少,通视且便于保存便于观测之处.(具体位置待定) 3、沉降观测点制做 根据要求, 本工程每栋楼需布设 5 个沉降观测点.埋设永久性沉降观测标志

 点. 施工方法:冲击钻钻孔后 ,安装久性沉降观测点标志,标志埋设在承重柱或剪力墙上,应高于地面 30 厘米.标志结构及点位布设见附图. 沉降观测标志的保护,需要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保护好已埋设的沉降观测点,希望双方能友好合作.. 4、沉降观测与成果计算 沉降观测使用 DS05 等级精密水准仪配合 2 米铟钢水准尺,进行精密几何水准观测.一切操作应按规范要求进行. 观测内容 定期按闭合路线进行基准点之间的往返引测;每次必须进行基准点某一点至建筑物上的某一点往返引测;每次必须按照规定的几何图形路线进行沉降观测点之间的观测. 成果检查和处理

 每次沉间观测结束后,必须及时进行野外观测成果检查,经严密平差法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后,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计算各点一个观测周期内的沉降量,计算各点的累计沉降量,填写沉降观测成果表. 作业规范 1)五固定 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标尺;固定观测路线和固定观测方法. 2)每天观测之前将仪器露天放置 30 分钟后进行. 3)烈日下工作使用测伞;温差变化大时使用仪器罩. 4)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5)在线路上预先量距,尺仪距一般不超过20米,分别在标尺、仪器处钉大铁钉,每次按此路线进行观测. 6)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读数较差

 < ± 0.3 米米 7)基本分划、辅助分划高差较差

 < ± 0.4 米米 8)相邻两点间往返测高差之差限差

 < ± 0.3 米 9)线路闭合差限差

 < ± 0.3 n

 米米 10)视线≤20 米,前后视距差≤0.3 米,视距累积差≤2 米.

 5、一般情况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下一次观测时应提供上一次的观测成果.效销路 6、特殊情况的处理 遇特殊情况必须随时向项目部书面报告(紧急情况可口头汇报),提供技术资料,加快观测频率,必要时提供阶段性报告. 三、最终成果和技术报告 全部观测工作完成之后,认真检查全部原始观测纪录,核对全部观测成果,并结合基础,地质,气象等相关因素分析成果,绘制各种图表,总结经验,按规范要求编写正式沉降观测技术总结报告书,提交全部技术资料和报告. 四、观测周期,工作进度 和工程工期 基准点埋设以后,应及时进行第一次观测,第一次观测必要时需引测北京市地方高程系统,以后每月观测一次. 埋设沉降观测标志后及时进行原始数据采集.以后按照下表进行观测. 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周期与频率表 表 3 工作 观测次数 施工进度

 备注 埋设基准点

 降水前半月 基准点联测 埋设永久标志点 第 1 次观测 降水前 原始数据采集 观测 第 2 次观测 降水后 3 天 数据收集统计 观测 第 3 次观测 降水后 10 天 数据收集统计 观测 第 4 次观测 降水后 17 天 数据收集统计 观测 第 5 次观测 降水后 24 天 数据收集统计 观测 第 6 次观测 降水后 31 天 数据收集统计 观测 第 7 次观测 降水后 38 天 数据收集统计 观测 第 8 次观测 降水后 45 天 数据收集统计 观测 第 9 次观测 降水后 52 天 数据收集统计 观测 第 10 次观测 降水后 59 天 数据收集统计 观测 第 11 次观测 降水后 66 天 数据收集统计 观测 第 12 次观测 降水后 80 天 数据收集统计 观测 第 13 次观测 降水后 90 天 数据收集统计 观测 第 14 次观测 降水后 120 天 数据收集统计 观测 第 15 次观测 降水后 150 天 数据收集统计 观测 第 16 次观测 降水后 180 天 数据收集统计

 观测 第 17 次观测 降水后 210 天 数据收集统计 观测 第 18 次观测 降水后 240 天 数据收集统计 观测 第 19 次观测 降水后 270 天 数据收集统计 预计 共观测 19 次,时间约 9 个月 第三章

 施工总体布署 第一节、施工程序及进度 度

 一、降水 该工程中,降水的质量是影响整个工期的关键,因此在降水施工中切不可盲目抢工期,尤其在洗井的工序上必须达到水清砂净,降水井施工及排水干管的铺设计划工期为 15 天.与护坡桩、土方配合,减少单独占用工期的天数. 二、桩、锚

  1、护坡桩及塔吊桩:

  第一步自地表开始施工(盲钻作业),采用三台进口旋挖钻机成孔,泥浆护壁,水下灌注,计划工期为 23 天(保守估计每天完成 15 根).与降水井同时作业,降水井完后可协调进行土方作业,减少单独占用工期日期. 2、锚杆: 共三道锚杆,第一道从-4.75 米开始施工,施工土质为粘土层,采用国产螺旋钻机成孔;第二道从-9.5米开始施工,施工土质为粘土层、砂层,因此采用进口S米-400钻机成孔;第三道从-14.5 米开始施工,施工土质为砾石层,采用进口 S 米-400 钻机成孔;在锚杆的施工过程中,土方施工部要及时创造工作面,避免锚杆作业的窝工.同时锚杆张拉也要及时进行,以免影响下一步土方的开挖.锚杆与土方积极配合,争取不单独占用工期. 三、连梁、挡土墙、塔基承台及桩间土处理

  这几道工序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争取不单独占用工期. 四、土方 1、开挖顺序:

  共分四步进行开挖,降水井及桩施工完毕,立即开挖第一步土方至-4.5 米(优先开挖基坑周边护坡的工作面,作第一道锚杆);第二步挖至-9.75 米(此时基坑周边在进行第二道锚杆施工,应留出10 米宽的工作面);第三步挖至-14.75米(此时基坑周边在进行第三道锚杆的施工,应留出 10 米宽的工作面);第四步挖至坑底,留出 20

 厘米由人工清至槽底.在土方挖运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基坑支护体系的安全,按设计方案有步骤地进行开挖,严禁超挖.

  2、土方坡道:

  在场地内设置循环道,进出口均设在西面.

  3、坡道最后在西侧进行收尾,先用长臂挖土机从桩顶尽可能收土,在槽底余留1 台小型挖掘机清理余土,最后用吊车将挖掘机吊出,余土利用塔吊倒运. 4、按照总包项目部的要求,土方工程分两家同时施工,拟考虑一半的工作量约 9 万方,预计此步工期约为 77 天(按照总体工期排定). 五、收尾

  包括土方收尾及坡道收尾,预计此步工期 7 天. 第二节、基础施工阶段的施工流程 一、施工流程

 说明:在土方挖运及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穿插塔吊基础施工、承台施工、塔吊的安装. 二、进度 计划降水施工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土方挖运施工

 基坑支护施工 土方收尾 竣工验收

 施工进度 计划横道图 施工工序 进度 (天) 0

 15 18

 23 27

  36

 45 54

  67

  74

 92 99 降水井 15d

 护坡桩 23d

 第一步土方

  12d

 第一层锚杆

 18d

 第二步土方

 18d

  第二层锚杆

 18d

 第三步土方

  22d

 第三层锚杆

 20d

 第四步土方

 25d

  收尾

 7d

 三、工程目标 1、质量目标:

 降水、土方挖运、护坡桩、预应力锚杆等质量标准为“合格”. 2、工期目标: 按照甲方要求进行. 3、安全文明施工目标:根据业主要求争创北京市安全文明施工工地 4、管理目标:

 实行现代化管理,保证工程在管理、质量、文明、作风上创出一流水平. 四、 组织机构

  由我公司组成基础施工项目部(简称基施项目部),在业主及总包方的授权、委托及领导下,对降水、基坑支护、土方挖运工程进行全面管理并对基础施工阶段的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文明施工等负责.

 机构设置如下:

 说明: 施工部由各专业施工队按统一的人员编制自行组建,设队长一人、工长项目经理 降水施工部 机动施工部 土方挖运施工部 基础施工项目经理部 主任工程师 降水责任工程师 土方责任工程师 护坡责任工程师 基坑支护施工部

 一人、质检一人;其中机动施工部主要负责除降水、土方挖运、基坑支护以外的基础施工阶段的其他工作.基础施工项目经理部设专人进行环保、文明施工、扰民及民扰问题处理等工作. 五、施工准备

 在基础施工前,由项目经理部主持前期施工准备会议,听取基础施工项目经理部对整个工程及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计划,该计划主要反映开工前、施工中必须做的有关工作,内容如下:

  1、技术准备:熟悉、审查施工图纸.

  2、施工现场准备工作:地上、地下各种管线及障碍物的勘测定位;地上、地下障碍物的拆除;施工现场的平整;测量放线;临时道路、临时供水、供电等管线的敷设;临时设施的搭设;现场照明设备的安装.

  3、劳动组织准备:建立各施工部的管理组织,集结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做好施工人员入场教育等工作.

  4、材料、机械准备:根据相关的设计图纸和施工预算,编制详细的材料、机械设备需要量计划;签定材料供应合同;确定材料运输方案和计划;组织材料按计划进场和保管.

  5、施工场外协调:由基础施工项目经理部与土方施工部共同对外协调交通、环卫、市容的关系,及扰民、民扰处理的前期准备工作. 六、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 该计划仅供参考,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水电需要量计划:需 500KVA 电量,用水量 300 米3 /天

  2、劳动力需要量计划: 序号 部 门 所需人数 1 土方施工部 150 2 基坑支护施工部 100 3 降水施工部 60 4 机动施工部 15

  3、施工机械需要量计划:

 1)降水井施工及抽排水机械设备一览表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数量 旋挖钻机 R-412 2 台 空压机 9 米3

 2 台

 潜水泵 200QJ150 90 台

 2)土方挖运机械设备一览表(总体需用)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数量 反铲挖土机 1.6 米3

 4 台 翻斗车 太拖拉 65 台

 3)桩锚施工机械设备一览表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数量 旋挖钻机 R618、R412 共 3 台 国产螺旋锚杆机

 3 台 进口跟管锚杆机 S 米 400 2 台 汽车吊

  25t 1 台 注浆设备

 3 套 张拉设备

 1 套

 4)钢筋加工机械设备一览表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数量 卷扬机

 1 台 钢筋弯曲机 WJ40-1 2 台 电焊机 BX-300 10 台 钢筋切割机 GJ51-32 3 台 第四章

 降水施工方案 一、工艺流程

  二、降水井施工

  1、 管井施工工艺流程:

  成孔 → 下管 →

 填料

 1)成孔:成井采用旋挖钻机成钻,泥浆护壁,井旁设置泥浆池或泥浆沟,深度 1.5米,成孔直径ф600 米米,成孔深度 32.0 米.

  2)下管:成孔完毕应立即下滤水钢管或无砂水泥管,水泥管下管前要用竹片绑紧,采用钻机卷扬下管,下管时要垂直居中.

  3)填料:井滤料从井口四周均匀回填,防止将井管挤偏,井顶离地面 1.0 米用粘测量放线 降水井施工 洗井 排水干管铺设 下泵 抽水 封井

 性土回填至地面,井口要加盖.

  2、砂井施工工艺流程:成孔 →

 填料

  3、观测井施工:同降水井.

  4、洗井:用空压机气举法洗井, 要从上至下逐节逐层吹洗,将井底泥砂吹净、洗出清水为止. 三、排水系统的安装

  1、地面排水管为Ф600 钢管,布置在基坑四周,并埋入自然地面下 0.3 米,经沉淀箱沉淀后排至市政污水或雨水井内.具体排放口根据现场情况再定.抽水:用潜水泵抽水,水泵下至距井底 1.50 米,其下部为沉淀用.

  2、水泵的安装与运转:水泵采用胶皮软管引至地面排水管道,应根据出水量及降深调整水泵的位置.要边打井、接着洗井、装泵、试抽水、水泵一旦启动即要24 小时连续运转,争取早日将水位降到设计要求,定时通过水位观测孔观测水位,以确定水泵的停与用,必要时配备专用发电机. 四、封井: 在主体结构出±0.00 回填土完成后,及时用粘土封井. 第五章

 支护施工方案 一、支护工艺流程

 二、护坡桩施工

  工艺流程: 测量放桩位线 护坡桩施工 锚杆施工 桩顶砼连梁施工 土方开挖桩间土处理

 拟采用高效、环保的旋挖钻机泥浆护壁成孔,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反循环钻机施工工艺不再叙述)

  1)放桩位线:依据设计图纸的桩位进行测量放线,并经甲方及监理验收.

  2)埋设护筒、对孔位: 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定桩位 砌泥浆池 挖泥浆沟 埋设护筒 钻机就位 制备泥浆 下放钢筋笼 成孔 下导管 灌注砼 导管起卸 孔口回填 拔护筒 排浆 分选泥浆 废浆排弃 送实验室 试块养护 做试块 基槽开挖 桩头剔凿 钢筋笼制作

 ①埋设护筒时,应在测量人员控制下进行,护筒外分层夯实回填粘土,以保证其垂直度 并防止泥浆流失,避免护筒发生位移、掉落.

  ②钻机就位时,须将路基垫平填实,钻机按指定位置就位,并须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调整桅杆及钻杆的角度 .

  ③对孔位时,圆桩采用十字交叉法对中孔位.在对完孔位后,操作手启动定位系统,予以定位记忆.对中孔位后,钻机不得移位,大小臂也不得随意起降.

  3)钻孔:

  ①第一根桩施工时,要慢速运转,掌握地层对钻机的影响情况,以确定在该地层条件下的钻进参数.

  ②在钻进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泥浆面,不得低于护筒顶 40 厘米.在提钻时,须及时向孔内补浆,以保证水头.在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钻斗尺寸(可根据试钻情况决定其大小).

  4)钢筋笼制作及吊放

  ①根据设计,计算箍筋用料长度 、主筋分布段长度 ,将所需钢筋调直后用切割机成批切好备用.由于切断待焊的主筋、箍筋、绕筋的规格尺寸不尽相同,注意分别摆放,防止错用.

  ②在钢筋圈制作台上制作箍筋并按要求焊接.

  ③将支撑架按 2 米的间距摆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对准中心线,然后将配好定长的主筋平直摆放在焊接支撑架上.

  ④将箍筋按设计要求套入主筋并保持与主筋垂直,进行点焊.

  ⑤箍筋与主筋焊好后,将绕筋按规定间距绕于其上,用细铁丝绑扎.

  ⑥焊接或绑扎钢筋笼保护层钢筋环或混凝土垫块.

  ⑦将制作好的钢筋笼稳固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防止变形.

  5)钢筋笼起吊:

  起吊钢筋笼采用扁担起吊法,起吊点在钢筋笼上部箍筋与主筋连接处,且吊点对称.钢筋笼设置 4-6 个起吊点,以保证钢筋笼在起吊时不变形.

  6)下放钢筋笼:

  ①在下放过程中,吊放钢筋笼入孔时应对准孔位,保证垂直、轻放、慢放入孔.入孔后应徐徐下放,不得左右旋转,若遇障碍停止下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严禁高

 提猛落和强制下放.

  ②下放钢筋笼时,要求有技术人员在场,使用吊筋以控制钢筋笼的桩顶标高及钢筋笼上浮等问题.

  7)水下灌注对混凝土的要求:

  ①该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坍落度 为 18-22 厘米.

  ②水下砼要求 2 小时内析出的水分不大于砼体积的 1.5%.

  ③要求的砼的初凝时间不得低于 3 小时.

  8)导管的使用:

  ①导管在使用前,要检查导管的密封性,可由压水实验检查.

  ②导管下入孔内必须居中,其实际长度 必须做严格丈量,使导管底口与孔底的距离能保持在 0.3-0.5 米左右.

  ③在堆放导管时,须垫平放置,不得搭架摆置.

  ④在吊运导管时,不得超过 5 节连接一次性起吊.

  ⑤导管在使用后,应立即冲洗干净.以备再用.

  9)首浇(初灌量):

  ①首浇混凝土须保证埋管深度 不少于 1.5 米.

  ②在实际操作中,投入球胆,放入锥型塞,当砼灌满漏斗,立即拔起塞子,同时继续向漏斗补加砼,使砼连续浇注.

  10)灌注混凝土

  ①本灌注工艺,采用自由塞隔水(即充气球胆),充气球胆直径大小能自由通过导管即可.

  ②在完成首浇后,灌注砼要从漏斗口边侧溜滑入导管内,不可一次放满,以避免产生气囊.

  ③拔管时,要准确测量和计算导管埋深后,方可拔管.导管埋深不得大于 6 米,也不得小于 2 米.

  ④当砼面快到钢筋笼下端时,为防止钢筋笼上浮,当砼面接近和初入钢筋笼时,应保持较大的导管埋深,放慢灌注速度 ,当砼面进入钢筋笼后,应适当提升导管,减少埋深(不得少于 2.0 米)以增加钢筋笼对导管底口下的埋置深度 .

  ⑤在最后一次拔管时,要缓慢提拔导管,以避免孔内上部泥浆压入桩中.

 三、预应力锚杆施工

  1、工艺流程:

 2、定位放线: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作出标记.

  3、钻进:钻进深度 ,应超过锚杆设计长度 30-50 厘米,如遇易塌孔土层,可带护壁套管钻进,不宜采用泥浆护壁.

  4、锚杆组装:锚杆施工严格按施工图施工,组装前先清除钢绞线表面的油污,将锚杆自由段裹以塑料布或套塑料管,并扎牢;将注浆管与锚筋一起放入钻孔,注浆管内端距孔底宜为 50-100 米米.

  5、搅浆、注浆:采用专用搅拌桶和注浆泵,注浆泵的工作压力应满足施工要求.浆体按设计配制,浆液搅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注浆待孔口溢浆,即可停止注浆,若需采用二次注浆时,注浆压力宜控制在 2.5 米 pa.

  6、预应力张拉,锚杆在张拉前应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当锚固体强度 大于15.0 米 pa,并达到设计强度 70%后方可进行张拉. 四、砼连梁、挡土墙施工

  1、砼连梁工艺流程

  注:工字钢梁及槽钢梁在现场加工

  2、挡土墙施工

 帽梁至一定强度 后施工上部组合砖墙.

 定位放线

 成

 孔

 锚索加工

  下 锚 索

  注

 浆

  养

 护

 连梁施工

 张拉锁定

 砌

  砖

 钢筋绑扎

 支 模 板

  浇

  砼

  振

  捣

 养

  护

  拆

  模

 放线定位

 五、桩间土护壁施工

  本工序必须紧随土方开挖进行,防止桩间土暴露时间过长引起塌方、滑落.

  1、桩间土清理顺序由上而下,清理最大深度 为 1/2 桩径.

  2、清土后,挂铺钢丝网片(20*20 米米),以插筋固定.并用射钉将网片与桩体锚定. 3、桩间土护壁采用喷射豆石混凝土,混凝土强度 为 C20,锚喷厚度 为 5-7 厘米. 第六章

 土方施工方案 状 第一节、现场基本现状 1、根据对现场多次踏勘和实地测量以及业主的要求,对现场现有场容场貌、周边围挡情况、场区内原有建筑物情况和拆迁现状有了 比较清楚的了 解. 2、其建筑场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十字路口东北角,南临东长安街,东依东单电话局,西与东方广场遥相对,北面紧邻协和医院专家居住区和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家属区.属于市中心地带. 3、土方开挖基本情况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 为-19.75 米、-20.2 米、-22.4 米.基地标高有高差,应特别注意,对于电梯井、积水坑最好一次带过. 本工程基坑开挖分为四步进行,第一步开挖至-4.75 米,土方量约为 3.9 万方; 第二步开挖至-9.5 米,土方量约为 4.4 万方; 第三步开挖至-14.5 米,土方量约为 4.6万方;第四步开挖至基地标高以上 20 厘米,土方量约为 4.6 万方,总土方量约 17.7万方. 想 第二节、土方工程的指导思想

  1、要紧密结合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充分考虑现场条件、运输条件、分阶段施工步骤和工程总体部署等各种因素,安排好各工序的穿插施工,有效投入与合理安排足够的土方工程的机械设备,合理安排土方开挖的先后顺序、分阶段的开挖部位和深度 、以及运输坡道的合理布置,以满足工期要求.

  2、在基坑内西面留设土方运输坡道,宽度 10 米,坡度 为 1:6.

  3、土方工程要为护坡、锚杆及后续结构施工及时创造工作面.

 4、土方工程必须完全符合北京市环境保护要求,科学组织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噪音对市民生活的影响等. 程 第三节、总体施工流程 程 一、总体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 护坡桩及塔吊桩施工 降水井施工 第一次开挖至-4.75m 第三道锚杆施工 第三次土方开挖至–-14.5m

 组合砖墙施工 坡道收尾 第一道锚杆施工 桩间土护壁施工 第二道锚杆施工 第二次土方开挖至–-9.5m

 桩间土护壁施工 第四次土方开挖至-19.55m

 桩间土护壁施工

 二、机械设备的投入及运输能力的分析 由于本工程在建国门内大街北侧,银街东侧,属市中心和交通涌堵区,土方施工受交通条件和政府相关规定的限制,土方施工时间主要安排在夜间 22:006:00之间,白天挖土机、推土机现场内倒土修整坡道、为其它工序创造工作面、为晚间土方施工创造条件. 第一步土方开挖(地面-4.75 米):按1 台挖土机平均每天挖土 850 米3 .卸土地点平均距工地 15 千米,一辆运土车来回一趟平均需 1.01.5h 考虑,一辆车一天(工作时间810h)来回跑五次,平均每辆车的运输能力为10米3 /次,一辆车的运输能力为 50 米3 /天.第一次土方开挖量约 3.9 万米 3 ,工期约为 12 天,平均一天出土量约为3250 米3 .配备 4 台挖土机,65 辆运土车. 第二步土方开挖(-4.75-9.5米):土方开挖量约4.4万米3 ,工期约为18天,平均一天出土量约为 2450 米3 .配备 3 台挖土机,50 辆运土车. 第三步土方开挖(-9.5-14.5米):土方开挖量约4.6万米3 ,工期约为22天,平均一天出土量约为 2100 米3 .配备 3 台挖土机,45 辆运土车. 第四步土方开挖(-14.5基底):土方开挖量约 4.6 万米3 ,工期约为 25 天,平均一天出土量约为 1840 米3 .配备 3 台挖土机,40 辆运土车. 按照业主及总包项目部的要求,土方施工由2家配合完成,故在设备投入时只考虑最多投入 2 台挖土机,30 辆运土车即可. 挖 三、土方开挖

  1、第一步土方开挖时,优先开挖护坡桩施工的工作面,挖一条 20 米宽的沟槽,然后再挖中心土.

 2、护坡桩施工的同时,可以开挖第二步土方,先从中心挖起,周边留出第一道锚杆施工的工作面.

  3、第三部、第四步土方开挖类似第二步土方开挖,不再重述. 线 四、卸土场及土方运输路线 由于本工程土方量较大,土方的外运是关键,针对本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经

 过深入的调查,决定选择大洋坊为卸土场,在卸土场安装照明,布置推土机,以满足夜间施工需要.同时与北京市交通管理局进行密切合作,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备 五、现场准备

  1、出口搭设拍土架子.保证每一辆车...

推荐访问:支护 土方 降水
上一篇: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专项复习冲刺卷(七):扇形统计图(A卷)
下一篇:四川政府采购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地方税务局房屋修缮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成交公告1685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