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价值文献综述

来源:村官 发布时间:2020-08-15 点击:

  文献综述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系别: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班级: 08基地姓名:吴思稣学号导教师:欧阳永忠引言撰写原因:对自己所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行复习和总结。期末作业。撰写意义:熟悉现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文献范围:《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共时性》《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综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谈传统文化对接现代传播》《中国幸福学研究》《社会学教程》“百度百科”正文标题: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价值基本内容提要:文化的定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文化断层的历史原因。中西文化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前景。正文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就是人们关注、探讨感兴趣事物的现象和氛围。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由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这个定义揭示了几个方面的内容:(1)文化是人类群体整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主要成分是符号、价值和意义、社会规范。符号是指能够传递事物信息的一种标志,它在生活中代表一定的信息或意义。文化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创造、使用符号的能力。价值观是人们评判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行为的标准,决定着社会中人们共有的区分是非的判断力。社会规范是特定环境下的行动指南,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行动。(2)文化的内敛部分为价值观和意义系统,其外显形态为各种符号,这些符号主要体现为物质实体和行为方式。(3)对整个人类来说文化是人的创造物,对于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人而言,文化则是主要体现为既有的生存和发展框架。(4)文化随着人类的群体的范围划分不同而体现出差异。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说起中国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也许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是不是过时了?对我们当前社会还有没有价值?我们通过下列的事实来证明她横穿古今的强大生命力和日益凸显的社会利益:(1)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2)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这是多大的反差啊!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曾感叹到:“现在人们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3)二战后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保持固有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4)美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近期统计表明,其青少年犯罪率为6900万件/天。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理念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们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原因造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脱节的历史原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救国图存成为时代呼声,改革成为了主旋律。从洋务派倡导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全盘西化”,中国传统文化就在这变革中被遗忘。而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彻底的伤害。中西方文化比较(1)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孕育和生长的背景不同。别的文明主要是在游牧时代产生和定型的,虽然经过后代不断改造,但是它的胚胎,它的基因基于游牧。(2)精神来源不同。我们的精神来源于现实,来源于生产和生活,西方精神的来源是来源于神。(3)人与人的关系不同。在这一点我们有优势,我们讲和睦、合作,讲义、讲各守其分,但并不妨碍个人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农业社会必须构建一个金字塔式的国家机构和统治体系社会才能稳定,这样就讲等级,等级要靠仁、义、礼、信来维持。而西方文化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重继承,人跟人之间讲竞争。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的研究我们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不能简单地作整体化的抽象讨论,如果这样,就在实质上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化都视为一个逻辑上周详严谨的、抽象的、统一的整体,从而认为,每个民族只有一个唯一的传统文化,而且至少到目前为止就是这个样子;现代化也只有一个唯一的模式,欧洲社会天然地具有实现现代化的潜力,现代化首先在欧洲发生是历史的必然,要进行现代化就要在各个方面都以欧洲社会为榜样来一番脱胎换骨的“革命”。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文化还原为地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事实上,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作时代化的理解,就是假设“时代”在地理上和文化上是绝对同一的统一体或前后完全一致的整体。这样的假设显然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文化的发展有不平衡性,这包括文化各个子系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文化发展的个体、群体、地域、民族、国家的不平衡性。这样,文化发生、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性就不能被忽视。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在时代化的理解的观点同时还忽视了,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多姿多彩的,远远不是一个逻辑上统一的整体。中国传统文化虽历经挫折、甚至像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革”那样的摧残而薪火不灭。这里面有着深刻的原因。从传统文化的本质属性上看,传统文化有其时代性,依赖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但除去其含有的时代性因素,还包含着普遍意义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为现代社会所继承。例如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助、重视家庭、诚实信用、正义勇敢和爱国等等文化特质仍是现代人的生活信念。其次,对一个民族来讲,传统文化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现代生活的文化基点和历史条件。任何一个民族的现代生活都不能建立在虚无基础之上,而必须建立在一个被批判过的传统之上。马克思深刻地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我们谈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其着重点是指对一些可以对治现代文化弊端病,而又对国家和民族有利,甚至可对世界文化有所贡献,并提升整体人类文化水平的内容。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是指我们精神及典章制度能否在现代得以恢复。复兴传统文化要有一在转化过程不能生搬硬套。这种转化就是复古更新。在整个传统的文化结构崩解之后,恢复传统文化就是如何在现代中国所实行的西方制度与现代中国人的西方思维模式中更新确立这些可以复兴的内容。展望“911”事件以后,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恐怖行动时有所闻,海湾地区战火未熄,多少人生活在不安和恐怖之中。自由竞争发展的结果不可避免地要升级为斗争,斗争再进展就是战争。不论冷战、热战,结果都是怨恨越积越深,报复一次比一次惨烈。消除冲突,促进世界和平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冲突双方需要的不是报复,而是宽恕、忍让和反省。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反之,且看巴以冲突逐步升级的恶果——越来越多的人民在爆炸中无辜丧生、自然环境严重破坏、经济环境遭受重创…再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面对日益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有识之士无不在努力寻求救世的良方。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世界需要中国古老文化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已被废黜达近百年之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急需拯救。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要手捧着金饭碗,在外流浪找饭吃啊。结论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我们无法很明确的指出哪些是哪些不是。中国传统文化只是一个比较不确定的限说法。广义地讲,在华夏文化传承中已经遗失的、或是成为支流的文化都可以称为遗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这部分文化,没有人敢一棍子打死,说它们毫无价值,也没有那么多人会选择“全盘西化”。而是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都要的前提下,我们更倾向于哪边,更想多接受哪边的区别。目前很多人都倾向于西方文化。然而对一个民族而言,最容易吸收的还是自己民族的文化。如果说自己的优秀文化都无法吸收,隔了一层语言再去学习别人的文化,又能深刻到哪里去呢?国家的发展是一个传承的过程,只有吸收了祖辈留下来的养料,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的前进。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当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的时候,中国传统文化凭借其和谐必然会起着更大的作用。附录1.《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共时性》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3-04-212.《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来源:文汇报作者:许嘉璐2006-07-233.《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综述》来源:前进作者:薛亚玲2006-09-134.《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来源:儒学文萃2007-05-245.《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来源:论文网作者:马仙玉2008-05-296.《谈传统文化对接现代传播》来源:《理论界》作者:张娜2008-12-07『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54——255页。

推荐访问: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 综述 中国传统文化 文献
上一篇:2018党委书记专题党课讲稿
下一篇:教体局党建工作打算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