焱创灼艾灸怎么样 [艾灸一灼诸病除]

来源:村官 发布时间:2019-09-06 点击:

  艾灸是采用点燃的艾绒或艾柱作用于体表的经穴或患病部位,通过温热的刺激,起到温阳补气、温经通络、祛湿逐寒、消瘀散结、回阳救逆、扶正祛邪和补中益气的作用。   古人善用灸
  灸的发明源于古人用火时,某一部位的病痛受到火的烘烤而感到舒适,便主动用火烧灼治疗病痛。灸法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时期。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首次记载了温灸的疗法。《庄子》曾曰: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即是指孔子喜用艾灸的方法养生保健。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患了多年的慢性顽固疾病,选用陈年之艾就可医治,阐明一些久治难愈的慢性病可用艾灸施治。
  秦汉之际的《黄帝内经》,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素问・汤液醪醴论》载:“馋石针艾治其外。”述说用馋石、针刺、艾灸等方法,通过刺激身体外部的体表、腧穴和经络以治疗疾病,属于外治法的范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扁鹊利用温灸的方法治疗“肺消瘅”(糖尿病)的案例,首推医治糖尿病的有效途径。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穴”。他还创制了多种隔物灸法,如隔豆豉饼灸、隔泥饼灸、隔附片灸及隔商陆饼灸等。孙思邈也常用艾草自灸足三里穴位,从而寿臻100余岁。唐医王焘盛赞灸法的效用,指出:“是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随用一法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奇能。”
  宋代闻人耆年积40年临床经验,著成《备急灸法》,介绍了20余种急性疾病的灸疗法,总结出:“仓促救人者,唯灼艾为第一。”《宋史・太祖本纪》曰:“太宗病,帝往视之,亲为灼艾。”是说宋太宗赵匡义患病,宋太祖赵匡胤前往探视,亲自燃起艾柱为之施治。南宋医家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窦氏认为灸法可医大病,他又说:“人之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背,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窦材临证擅灸任督二脉的俞穴,其中尤以关元、气海、命门等穴为要。对于如何温补肾气,他提出三步序: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体现了主张扶阳的医学思想。鉴于灸法易给病人带来灼烧之苦,难为患者所接受,窦氏又创睡圣散,在为病人临灸之前服之,即昏不知痛。睡圣散由曼陀罗、马火麻花二味组成。窦氏医德高尚,在研制睡圣散中,他先自用以验其功效,然后用于病人,体现了他“以救己之心,推以救人”的高尚品格。
  明代李�在《医学入门》中,阐述了一些病症“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的理论,例如腹痛难耐,艾灸一炷即解。
  奇珍蕲艾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及糖尿病等功效明快。清代吴仪洛的《本草从新》载:“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艾灸由艾叶制成艾绒或艾柱,取穴施灸。艾叶为多年生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我国各地均有生长,其中湖北蕲州(今蕲春)出产的“蕲艾”品质优良。与蕲竹、蕲蛇、蕲龟被称为“四大奇珍”。李时珍之父李言闻(号月池)著有《月池艾叶传》,称赞艾叶“产于山阴,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李时珍独出心裁,以细软蕲艾用布缝制成袋剂,用时围于肚腹,可治肚腹冷痛、女子寒性痛经以及因风寒侵袭所致麻痹不仁或肿痛。
  日本医家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可预防脑血栓形成。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鲍姑艾
  鲍姑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其父鲍玄为晋代道教学者,三国时期吴国名医,禀性清慧,学通经史,官至南海郡太守。东晋关内侯葛洪无意仕途,便弃戈释甲去广东罗浮山修炼。鲍玄相遇葛洪,二人相处默契,鲍玄遂收葛洪为弟子,将医术、道术传授予葛洪。不久鲍玄又将时年18岁的女儿鲍姑嫁给葛洪。
  鲍姑继承其父医术,兼溶丈夫葛洪之学,融合贯通,遂成一代女医,特别是其灸法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她长期跟随葛洪行医采药,走遍广东罗浮山、惠阳、博罗、南海等地,以专治赘瘤和赘疣而闻名于时,以艾绒灸人身之赘瘤,疗效显著,活人无数,深受各地百姓的尊崇,故有“鲍仙姑”之誉。
  鲍姑为人治病,针刺、艾灸和草药并用。她惯于采撷广东越秀山脚下野生艾叶,加工后用于灸法施治,专治瘿瘤、赘疣、痛疡、疥癣等,一灼即消,灵验神速。因此,后人称这种艾品为“鲍姑艾”,如今中医临床所应用的艾绒,即源于鲍姑艾,具有理血化气、逐寒祛湿、温经止血、固涩安胎等效用。
  艾灸可养生
  俗语说:“若要老人安,肚脐常温暖。”艾灸具有温阳补气、消瘀散结、补中益气及防病保健等作用。肚脐即神阙穴,神阙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精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时,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驱邪治病的功效。通过艾灸等刺激,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活动,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从而起到扶正固本、祛病防疾、益寿延年之作用。
  《东医宝鉴》称灸肚脐有“养丹田,助两肾,添精补髓,返老还童,祛病延寿”之功。《针灸集成》中记载,广西有一人,“少时多病,遇一异人,教令每岁灸脐中,自后康健,竟年逾百岁而甚健壮”。
   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大,超负荷透支体力,致使阳气不足,进而出现身体疲劳,浑身疼痛,精力无法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现象,特别是失眠、焦虑等亚健康症状更使人烦恼,艾灸可滋补阳气。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艾灸脐部能调节身体阴阳,增强胃肠运动及肾上腺等内分泌功能,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尤其是女子坚持艾灸肚脐,对改善宫寒和月经不调大有裨益。 冬季艾灸正当时。立冬过后,人体内的阳气渐衰,正适于温补阳气,以避免春季生发之时由于阳气不足复发旧病。
  尽管灸法适应病症广泛,但阴虚血热者、孕妇和有创伤者慎用艾灸,大怒、惊、恐、过劳、过饱、酒醉之时,以及皮肤过敏者当禁用灸法。

推荐访问:艾灸 一灼诸病
上一篇:[儿童消化不良要慎用消食片]宝宝消化不良8种按摩图
下一篇:靓居致病之谜|泰坦尼克号沉船之谜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