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来源:村官 发布时间:2019-05-01 点击:

  [摘要] 目的 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10个月~6岁小儿SSSS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其疗效。结果 9例有泛发性红斑及皮肤触痛,6例有表皮剥脱及尼氏征阳性。血培养1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1例,余均为未见细菌生长。眼分泌物培养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2例。松驰性大疱的疱液培养6例,均无细菌生长。全部患儿均给予足量抗生素、局部皮肤处理及支持治疗。5~12天痊愈出院。结论 SSSS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诊断、早期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葡萄球菌性
  [中图分类号] R7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49-01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syndrome,SSSS)是由金葡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引起的一种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严重感染性皮肤病。成人少见,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和6岁以内的婴幼儿。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儿科病房共收治本综合征13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患儿男10例,女3例;年龄最小为10个月,最大6岁,其中<1岁1例,1~3岁4例,3~6岁8例;诱发因素:上呼吸道感染6例,鼻腔内感染灶1例,面部皮肤感染灶1例,中耳炎1例,无明确诱因4例;就诊时间:发病1~4天来诊11例,5天 1例,6天1 例。均收住院治疗。
  1.2 临床表现 发热10例,体温波动于37.5℃~39.2℃。初始红斑为面部9例,尤以口周和眼周发红,逐渐为全身弥漫性红斑,伴有不同程度的触痛。8例发病1~2日内口周出现糜烂,结痂,放射性皲裂,眼分泌物增多。6例2~3天后皮疹表皮浅层起皱,出现松弛性水疱,逐渐融合成大疱,糜烂,尼氏征阳性。病程5~6天后表皮大片剥脱,继之出现糠皮样或小片状脱屑。1例因当地医院误诊为水痘,发病5天来诊,患儿高热,体温>39.0℃,口周糜烂,眼结膜充血及脓性分泌物,颜面轻度浮肿,周身可见松驰性大疱,表皮易剥脱,强迫体位,精神萎糜,中度脱水。1例既往有哮喘病史的男孩,以发热2天,鼻腔内脓性分泌物1天为主诉入院。病程中仅见眼、耳、口周皮肤皲裂,周身皮肤潮红、触痛,无大疱及表皮剥脱。住院3天皮肤潮红消褪,住院7天痊愈出院。诊断为顿挫型。
  1.3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10.0×109/L11例,中性粒细胞>70% 8例。尿常规PRO+2例。血培养1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1例,余均为未见细菌生长。眼分泌物培养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2例。松驰性大疱的疱液培养6例,均无细菌生长。肾功能检查13例均正常。肝功能检查13例均正常。心肌酶谱检查13例,异常1例,其中乳酸脱氢酶325IU/L(正常值0~225IU/L),α-羟丁酸脱氢酶380IU/L(正常值90~200IU/L),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56IU/L(正常值0~24IU/L)。免疫功能检测6例,异常3例,IgG7.6g/L1例(正常值11.2±3.2g/L),IgA0.64g/L1例,IgA0.78g/L1例(正常值1.70±0.56g/L),IgM均正常。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2 治疗 ① 室内消毒,保持空气流通,患儿衣、裤、床单、被褥严格消毒后使用,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减少外来人员探视,避免交叉感染。②确诊后立即予以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本组11例予以头孢呋辛钠100mg/(kg・d),分日三次静滴。2例因有药物过敏史予以红霉素30 mg/(kg・d),分日二次静滴。③局部以对症处理为主,皮肤无感染处涂以雷夫奴尔软膏,感染处涂以百多邦软膏。眼部护理每日给予生理盐水清洗3~5次,环丙沙星滴眼液滴眼或红霉素眼膏涂眼。红霉素软膏外涂唇部等对症治疗。在环境温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暴露皮损处,以促进创面愈合。④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的补充。1例重症患儿予以丙种球蛋白400 mg/(kg・d)静滴3天。⑤心肌酶谱高1例予以10%葡萄糖、维生素C营养心肌治疗。
  3 结果 本组患儿治疗后2~3天体温渐降至正常,3~4天皮肤触痛消失,5~7天后糜烂面干燥,结痂,脱屑。心肌酶谱异常者住院1周后复查正常。13例均治愈。住院天数5~12天。
  4 讨论 SSSS曾称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松解症(staphylococcal toxicepidermal necrotysis),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本病是由凝固酶阳性的第Ⅱ型噬菌体组金葡菌(尤其是71型)感染所致,包括噬菌体Ⅱ组3A、3B、3C、55、71型。现又发现Ⅰ组或Ⅲ组某些葡萄球菌也可引起本病。金葡菌分泌一种外毒素,称为表皮剥脱毒素(ET),经血液循环至全身,致使表皮颗粒层产生裂隙,从而引起表皮损害。目前已证实ET有A、B、C、D四种血清型,其中ETA、ETB与SSSS的发病有关,ETD菌株多见于皮肤深部感染,ETC与人类发病无关[1]。这种外毒素不能产生抗体,由肾脏排出。婴幼儿可能对该毒素排泄缓慢,使毒素在血清中含量升高,而引起本病[2]。另外由于婴幼儿蛋白酶的激活与抑制不完善及免疫因素,也易于发生SSSS [3]。
  本病主要特点:1)多见于婴幼儿。常由口周或眼周开始发生红斑,后迅速蔓延到躯干及四肢近端,甚至泛发全身,特别是皱褶部位,以面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部位显著。皮温高,触痛明显,但掌跖及黏膜部位少见。2)在红斑基础上的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松弛性水疱或大疱,水疱在额部、颈部耳后、躯干较多见,尼氏症阳性。3)常因大片表皮易剥脱露出红色糜烂面,颇似烫伤样,继之结痂。手足皮肤可成手套袜套样剥脱。发热、腹泻的症状。突然发生全身烫伤样红斑,4)可有不同程度的睑结膜充血或脓性分泌物。起病1-2天后出现典型的口周放射性皲裂。5)患者常常伴有发热、腹泻等全身症状。本病临床表现分为三型:全身型、顿挫型和局限型[3]。本组全身型10例,顿挫型1例。依据其典型的临床经过诊断不难。但需要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猩红热、多形性大疱性红斑、大疱性水痘、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脱屑性红皮病等疾病相鉴别。本组1例误诊为水痘,1例误诊为多形性红斑,5例误诊为非金葡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即TEN)。TEN多见于成人,常有用药史,皮损呈多形性,范围广,皮损触痛轻,常为全身性松驰性大疱,外观正常,皮肤尼氏征阴性,常伴口腔粘膜损害。病理: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解离,表皮坏死明显,为表皮下水疱,在真皮上部可见炎症细胞。应用激素治疗有效[4]。而SSSS主要发生于6岁以内婴幼儿,无用药史(本组13例均无用药史),皮损为红斑,皮肤触痛明显,既使外观正常,皮肤尼氏征亦呈阳性,粘膜损害轻微。病理:表皮在颗粒层解离,表皮坏死并不明显,表皮内角质层下有水泡,而无炎症细胞。早期应用足量抗生素有效[4]。
  SSSS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皮肤病,虽有一定的自限性,但个别年幼、免疫力低下者可并发脓毒症。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与患儿的预后密切相关。本组13例入院后尽早予以头孢呋辛钠或红霉素静滴及局部辅以消炎、杀菌外用药治疗,重症者予以丙种球蛋白治疗,全部治愈。1例心肌酶谱增高,心电图正常,考虑与感染有关,临床症状好转后复查降至正常。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仍有争议。本文观点与黄轲[5]等报道有所不同,本文认为儿童时期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糖皮质激素有免疫抑制作用,且能减弱机体防御功能,使感染灶扩大和播散,因此不主张应用。另外,本组有7例误诊均由基层医院转入我院。因此,做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掌握本病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减少误诊率;早期有效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Iwatswki K,Yamasaki O,Morizane S,et al.Staphylococcal cutaneous infec tions:invasion,evasion and aggression[J].Dermatol Sci,2006,42(3):203-214.
  [2]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39-840.
  [3] 刘坤,曹煜.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贵州医学杂志,2009,33(3):276-279.
  [4] 洪庆成,江敬铭.儿科综合征[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03-505.
  [5] 黄轲,杨李转,贾土妹等.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52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4):225.

推荐访问:葡萄球菌 烫伤 综合征 临床
上一篇: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的分期处理 开放性骨折严重吗
下一篇:【优质护理的执行难度和护士价值的体现】护士怎样体现工作价值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