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知语言学意义观_基于文学文本意义探索

来源:国家公务员 发布时间:2020-09-14 点击:

 

 2008年2月

 Feb.2008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ongq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第25卷第1期Vol125 NO.1

 论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

 ———基于文学文本的意义探索

 易 兰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基础部,重庆400030)3

 [摘要]意义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在文学文本中达到了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语言意义美的展现。,

 ,人类认知两极间的融合。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确定性;[中图分类号]H0-[]1672-0598(2008)01-0147-04

  一、引言

 题。早期的分析哲学家,如弗雷格、罗素等人,大多主张语言表达

 式应当具有确定的意义,他们认为自然语言往往是含义不清的,需

 要用完善的形式语言或逻辑语言来实现语言的确定性。50年代类认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其意义具有高度复杂性,意义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间的矛盾在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文学文本的意义研究对于意义的探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文学文本中意义的两极性还能达到美学意义上的融合。1.文学文本的意义分析

 后,德里达、巴尔特、利科等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语言的不确定性。在文学文本的意义分析中,有两个方面:意义的趋异(diver2德里达等坚决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二元论思想,认为意义应具gent)与趋同(convergent)。首先,文学语言(literarylanguage)与有开放性、流变性、不确定性,想打破确定性的牢笼,力图消解逻各日常所使用的语言(ordinarylanguage)有很大的区别。俄国形式斯中心(logocentrism)。然而这种消解走向了语言意义的另一个极主义的代表人物ViktorShklorskij曾指出,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在端,完全否认了意义的相对确定性。(涂纪亮,1996:347-357)于其语言的文学性(literariness),即特殊的语篇结构和表达方式,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的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坚持体验哲学观,陌生化(estrangment)的语言功能就在于能打破感受上的“自动化”以意义研究为中心的语言学,其意义观既重视客观性,认为意义基(automatization),以便造成(foregrounding),让读者去感“前景化”于对客观世界的体验(Meaningsareonthebodilyexperience);又()()重视认知主体的主体性,认为意义在人们的头脑里(Meaningsare知语言的艺术性秦秀白:2001。Leech1969:5曾提出八种语言

 语音、语法、书写、语义、语域、方言和历史inthehead)。(王寅:2004:4)我们认为,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达到的变异形式,包括词汇、

 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客观性与主体性之间的融合。意义的融合时代变异,并指出语言的这种变异,蕴藏着作者的动机(motiva2

 “一些最初看似难以接受的句子,在文学的背景下变得流畅性是人类认知机能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语言意义美的展现。下文tion)。

 (Cook,1994:27)不同的读者对于而富有创意,具有极妙的效果。”将基于文学文本的意义分析来论证这一观点。

 变异性的语言理解会有不确定性。二、基于文学文本的意义探索(signified)也由于其特殊性而变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所指”后期维特根斯坦认为文学是语言在特殊语境中的使用,对其

 深入的探寻有利于对语言的全面研究。(Gibson&Huemer,得具有多义性,作品中的文字激发了读者产生不同的意象(image22004:5)法国哲学家利科认为言语的力量就是“有限工具的无限运ry)。意象与文字的关系并非是确定的,读者根据作者的暗示,通用”。(鲁枢元,1990:41)他认为诗歌语言是语言多义性的使用,在过推理加上作者可能赋予文字的意义而得到自身的阐释。Frege

 “如果人们的意象之间没有某种密切的相似关系,艺术一定是文学中不确定性的状态中产生人的创造力。文学文本实质是一个指出

 ,奥底修斯’有没有指称,复杂的交际系统,它在与读者进行交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活人不可能存在的。一旦把诗看作了艺术品‘

 3[收稿日期]2007-11-17

 [作者简介]易兰(1977-),女,四川资中县人,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用学,

 语言哲学。

 147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易 兰:论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2008第1期

 (涂纪亮编,1988:6-8)。也正是由于对于我们而言就不重要了。”

 指称的多义性以及读者对于不同指称把握的不确定性,使“形”所蕴含的“意”充分显现,文学的魅力得到了最大的体现,所以读者读文学作品时才会被唤起的无穷尽的意象和热情所强烈的吸引。“文本只是没有意义的文字符号,它们只有在理解中才能重新

 theplumsthatwereintheiceboxandwhichyouwereprobablysavingforbreakfastForgivemetheyweredelicioussosweetcold

 富有意义;同时理解还能参与文本意义的生成,使文本的意义处于

 (Gadamer,1960)正是由于文学语言的永远开放的不确定之中。”

 以上的一些特点,以及读者各自推理能力的差异,文学的意义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文学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就在于永远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愉悦。但需要明确的是,这种不确定性是受一定约束的,正如Leech(1969)所说“诗歌语言的变异是系统性的,

 Widdowson,1992:27)受一定规则所约束的。”

 文学文本意义的趋异并非是没有任何限度的,:“我”偷吃了冰箱里“你”准备学文本,,请“你”原谅,这梅子实在是太可口了,甜甜的、凉凉的。对这些基本意义,读者都能达成共识,但对它所蕴涵的其它异性,意义,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阐释。以下提供可能的三种:(1)孩于事物的认知带有原型性)的特点,人们头脑中的子写给母亲的诗:孩子吃了母亲预备在冰箱内的早餐,为了不惹母

 知识概念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否则将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际。相对亲生气,将错误归于母亲准备的梅子太可口,太诱人了。将这首小固定的知识内核在读者群体中形成了一种集体缺省(community诗贴在冰箱门上,让母亲原谅自己。孩子的调皮与童真跃然纸上。default),有利于读者达到对同一文本的相对一致性。此外,意识(2)丈夫写给妻子的诗:丈夫“贪吃”,心中知道妻子不会为此而责形态(ideology)的形成也是形成文学文本确定性的原因之一,包括备自己,但为了表明对妻子准备的食品的赞赏,用乞求原谅的话语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来讨得妻子的“一笑置之”。这“贪吃”的丈夫就像是一个淘气的孩

 涉及文本意义的多义性时,读者如何成功地实现对作者意图子。夫妻间的生活情趣折射出俩人间的甜蜜爱意。(3)超越日常的理解呢?从关联理论(Sperber&Wilson,1995)的角度来看,交生活的象征意义“:plum”象征被提前所享受的乐趣“;icebox”是对际双方互明(mutual-manifest)的认知语境(cognitiveenviron2这种享乐的限制“;sweet”是提前享乐的快乐;而“cold”就是快乐之ment)是成功实现指称的前提,作者旨在提供最佳关联(optimal后的心有余悸,或是一种畏罪感。人们得到了本不该当时得到的relevance),而读者也认为文本所涉及的所指是与作者意图相关享乐,人性感到了享受无限自由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往往伴随着惶的,可以在多义的所指中选取出具有最佳关联的一个。交际的双恐不安。方以关联原则为基本准则进行明示与推理,以达到对所指的成功在语言字面意义确定的基础上,可以将这首诗的不确定意义理解(关于关联理论对文学的解释力,详见另文)。当然,这种特殊无限地衍生下去。在读者不断地推理过程中,这首小诗表达的不的交际的成功只是相对而言,不同的读者在有一定共识的基础上仍再是简单的生活小事,而是从中所折射出的人类认知两极中美的会有一定差异的存在。对于文学文本意义的分析总结如下图所示:

 碰撞与火花。在文学文本意义的两端,并非只是矛盾的表现,两者

 间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张力(tension),文学的魅力得到了最大的体现,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意义在文学的审美中达到了一种融合与协调。诗的审美价值取决于两个条件的满足:趋同(convergent)与趋异(divergent)。诗所创造的意象与现实越不一致,越能引发美感的产生,但这种趋异必须在诗本身要求趋同的约束下产生。趋同与趋异,单独任何一方都无法产生美学的价值。(参见Widdow2son,1992:61)

 2.审美的认知特点

 美学的发展实质就是人类对于感性与理性的协调性的把握。

 我们用W.C.Williams的一首小诗来说明文学意义的特点:ThisisJusttoSayIhaveeaten148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正式以“Asthetik”命名他所确立的一门感性认识的完善性的学科,这种感性认识的完善性即为“美学”,并第一次将其纳入哲学体系之中,包括美的艺术、美的思维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易 兰:论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2008第1期

 领域。康德与席勒继承和发展了鲍姆加登的美学理念,认为审美

 是人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机能,不只是感性知识的模糊性带来的美,更重要的是感性在理性思维中所升华出来的美,是“感性在理性中

 (劳承万等,2001:得到的拯救”“,感性与理性的一种完满的融合。”

 239)文学是美学考察的重点对象,文学的美不仅是模糊性的美,更重要的是人类思维在模糊性与确定性碰撞之间产生的巨大张力所体现出来的融合性的美。

 黑格尔曾用纯粹理性吞并了感性,用绝对的理性主义来谋求感性与理性的和解,却使其美学趋向了死亡,认为只有理性才能是一切艺术的根本必然起源而贬低感性的作用。马克思美学消除了以往美学中的唯心成分,认为人是感性生命的真实存在,是历史生

 (同成的主体能力。“感觉通过自己的实践直接变成了理论家。”

 上:268)融合,,而两,是人类认知在有限与无限中达到的美的协调。

 念结构通过隐喻与转喻的方式从先概念结构中获取,而且复杂的隐喻往往来源于简单的隐喻加上我们相对固定的知识结构,这些知识结构在人们头脑中已经成为了惯例化的(conventionalized)知识,具有相对的确定性,比如:文化模式或民俗化理论,简单地说,即一定文化团体内所普遍接受的知识或信仰等等。(同上:61)我们引用Lakoff与Johnson(1999)对复杂隐喻形成过程的解释来说明这一问题。

 (a)Apurposefullifeisajourney. (b)LoveisaJourney. (c)We’redrivinginthefastlaneontheoflove.(d)We’respinningourinthis((experience)以及惯knowledge):每个人日常生活,要达到目标必须有身体的经历(比如:要通过),其中基本身体隐喻包括“目的即目标”(PurposesAreDestinations),“行动即运动”(ActionAreMo2tions);旅途要经历一系列目的才能到达,中途会遇到出其不意的困难等等。稍复杂的隐喻(b)建立在(a)的基础上,每个人都有自

 己不同的生活旅途,两个相爱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中相遇并开始另

 (b)成了一种爱的旅途。更复杂一些的是(c),在该例中,隐喻(a)、三、认知语言学中“意义”的融合性

 认知语言学中的“意义”有没有达到意义两极间的融合性呢?进行推理的基础:爱是旅途,爱人是伴侣,有共同的目的地,爱的维

 系就是到达目的的交通工具,困难会出现在向目标迈进的中途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从源域(sourcedomain:journey)向靶域(targetdomain:love)(embodiedphilosophy),……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

 该理论主要包括三项主要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映射的过程中,新的推理可能产生而引发新的隐喻。隐喻(d)延伸思维的隐喻性。(王寅,2002:83)人类的认知要以客观世界为基础,不可能脱离外界而单从人的心智来解释意义,意义要基于对外界的感知,这种感知既不是纯客观的,也不是纯心智的,而是两者相结合,是主、客体间的融合。

 Lakoff(1987)肯定了原型理论的观点,认为其揭示了人类理性思维过程中范畴的内部结构特点,但是对于跨范畴概念结构的隐喻没有提供根本的解释力。由此提出了理想认知模式(ICM:Ide2alizedCognitiveModel),阐释了人类认知事物、形成概念知识的动态认知过程,并有力地证明了隐喻作为认知能力的重要作用。ICM是我们组织知识结构的模式,该模式是一个复杂的完形结构,通过四种结构组成:命题结构、意象—图式结构、隐喻及转喻的映现。每一个ICM就是一个Fauconnier所描述的心理空间,在不同的语境下,人们会选择不同的模式来进行思维的范畴化。

 Lakoff认为概念性的知识结构由先概念性(preconceptual)的结构直接获得,先概念性的经验由完形感知(gestaltperception)、动觉(motorinteraction)及意象(mentalimagery)形成,更复杂、抽象的概念由隐喻、联想的能力进行建构(Lakoff,1987:267)。意义不是事物,而是我们在与世界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基于身体经验而获取的。基本概念、空间方位概念以及事件———结构概念等让我们成功地与世界进行互动,也因此形成了我们固定知识的基础(先概念性知识结构)。(Lakoff&Johnson,1999:196)更为抽象的概

 到了习语的用法,在基本的有关域的映射中,进一步蕴涵了其它的惯例化知识及映射。“spinningourwheels”涉及有关车的常识:车被陷住了(在冰雪中或淤泥中),驾驶者为了要继续行驶必须要不停转动方向盘想摆脱目前的困境与沮丧。这种常识映射到爱的旅途,爱人间关系受阻时力图挽救的形象因为隐喻的使用而更生动。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总是借用相对固化的知识来映射更为复杂的事物,我们的思维是隐喻性的。在解释人类进行范畴化过程的知识总结时,Lakoff提出了ICM“,认知的(cognitive)”决定了该模式的认知主体的体验性,不可避免会有隐喻、联想等认知功能;“理想的(ideal2ized)”决定了这是人类范畴化过程中的一种惯例(conventional)的组织概念结构的理想方式。既然是理想化的模式,在实际的认知操作中就不一定与所有的客观事实相符合。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仍是在确定性的基础上来寻求一种较完满的对范畴化动态过程(带有不确定性)的解释。

 语言的意义不仅是存在于头脑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更重要的是其基于身体体验的特点,是人类心智在与客观外界互动中所认知的。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是在批判继承语言外在论的合理成分基础上,充分考虑人类认知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关系,达到了对意义理解两极性(确定性、不确定性)的融合。“体验内在性语义观(In2ternalistSemantics)主张心智加体验,客观结合主观的研究路子,

 149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易 兰:论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

 London:LongmanGroupLtd,1969.

 2008第1期

 (王寅,2002:29)这也具有辩证法的思想。”

 四、结语

 基于本文对于文学文本的意义分析,意义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在文学文本中达到了融合,这种融合性是人类认知机能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语言意义美的展现。意义的融合性对于正确把握意义的认知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是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体验内在观,其认知模式通过对意义的动态解释来达到对意义确定性的寻求,该认知过程涉及人类的身体经验、概念形成中的范畴化过程、认知的推理等等,对于意义的探索,不能只寻求意义的确定性或不确定性,而要充分认识到其融合性。认知语言学的体验内在观达到了人类认知两极间的融合。

 [参考文献]

 [1]Cook,G.Discourseand:UniversityPress[2]Gadamer,H.G.and[M].NewYork:

 SeaburyPress[3]Gibson,J.andW.Huemer.TheLiteraryWittgenstein

 [M].London:Routledge,2004.

 [4]Lakoff,G.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

 Whatcategoriesrevealaboutthemind[M].ChicagoadLondon: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7.[5]Lakoff,G.&M.Johnson.PhilosophyintheFlesh———

 TheEmbodiedMindandItschallengetoWesternThought[M].NewYork:BasicBooks,1999.

 [6]Leech,G.N.ALinguisticGuidetoEnglishPoetry[M].

 [7]Sperber,D.And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95.

 [8]Widdowson,H.G.PracticalStylistics[M].Oxford:

 OxfordUniversityPress,1992.

 [9]劳承万等.康德美学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10]鲁枢元.超越语言———文学言语学刍议[M].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0.

 [11]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1.

 [12].[J].外语教学

 ,(2).

 ]———认知语言学与

 语法在内在论上的分歧[J].外国语,2002,(5).[14]王寅.认知语言学之我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5).

 [15]涂纪亮主编.语言哲学名著选集(英美部分)[C].三联

 书店,1988.

 [16]涂纪亮.现代西方语言哲学比较研究[M].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96.

 [17]易兰.关联理论对文学的解释力[J].四川外语学院学

 报,2006,(1).

 [17]黄洁.第二语言模因认知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7,(6).

 (责任编辑:杨 睿)

 Oninterpretationofthemeaningincognitivelinguistics

 ———Meaningexplorationbasedonliterarytexts

 YILan

 (DepartmentofBasicCourseTeaching,PLALogisticsEngineer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16,China)

 Abstract:Determinacyandindeterminacyofthemeaningcometobeintegratedinliteraturetextsand

 thisintegrationishigh-rankstageofcognitivemechanismdevelopmentofhumanbeingsandisfullexpressionofthebeautyoflinguisticmeanings.Onthebasisofthatsemanticviewpointofcognitivelinguisticsofembodiedphilosophyisintrinsicviewpointofembodiment,itscognitivemodereachesthesearchformeaningdeterminacythroughdynamicinterpretationofthemeaning,asaresult,themean2ingviewpointofcognitivelinguisticsreachestheintegrationbetweentwopolesofcognitionofhumanbeings.

 Keywords:cognitivelinguistics;determinacy;indeterminacy;integration

 150

推荐访问:认知语言学 意义 语言学 认知
上一篇:库房出租合同范本格式
下一篇:服务大厅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