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简答题重点 [**师大考研毛中特简答题]

来源:国家公务员 发布时间:2020-03-27 点击:

  1.邓小平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判断各方面工作是否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什么。(16) (1)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对如何判断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各项工作是否正确提出的科学标准。具体内容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从不同方面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状态和各项工作成败是非的客观标准,不能把它们割裂和对立起来。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标准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

  (3)“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上,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它的提出,有助于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排除意识形态方面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使人们思考问题由从空泛的议论到从实际效果出发,将注意力转移到进一步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来。在“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2.简述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08)

 ①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a、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b、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造成过量消耗资源,环境严重污染,生态严重破坏。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我国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和生态,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④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资源和环境作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⑤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解决我国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⑥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08) 重要性: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而奋斗的现实要求。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c.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保持清醒头脑,实事求是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不断地促进社会和谐,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目标的统一。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

 a.这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b.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通过和谐社会建设,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是我们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c.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4.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09)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是因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 5.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06) 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从而集中了当时党内的正确主张,初步提出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无产阶级团结占全国人口多数的一切半无产阶级(主要是贫农)、小资产阶级(主要是中农)、争取中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左翼。以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地主、买办阶级以及中产阶级的右翼,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统治,反对在中国建立民族资产阶级—阶级统治的国家。 6.为什么说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06)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社会发展前途所决定的。因为: (1)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一样,都是社会主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 (3)知识分子是一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力军。 (4)知识分子是开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依靠力量。  (5)知识分子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7.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联系和区别?(06 (一)联系 (1)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3)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二)区别: (1)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2)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3)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4)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5)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6)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8.试论述实现党内民主和实行人民民主之间的辩证关系?(06) 一)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联系 (1)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民主观作为指导思想。 (2)都坚持相同的民主原则。 (3)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4)目标都具有一致性。(实现共产主义) (二)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区别 (1)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政治功能不同 (2)党的组织体制与同级政权的组织体制在形式上不同 (3)在民主集中制方面的具体实施原则不同 (三)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1)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起示范和带头作用。 第一,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起示范和带头作用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决定的。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示范和带头作用。 第三,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起示范和带头作用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决定的。 (2)人民民主的发展对党内民主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走自己的民主政治建设之路,这是人民的愿望,也是民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第二,人民民主的健康发展为党内民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人民民主的发展可以促进党内民主的进步和完善。 9.简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17) 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包括: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除了上述这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的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事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事物。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路线?(17)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涵?(16)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其中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一条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解放了生产力与发现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简要评价我国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6)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二,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上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1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阶段性的特征?(15) 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1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17)区分新教材有改变 答: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做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新教材内容:突出强调解放生产力,发现生产力,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尤其是初级阶段特别需要注重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突出的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现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指出了我们发展生产力与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同。)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基本内涵

 ①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只有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才能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最终以实践来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②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富裕”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要使这种富裕成为“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①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化到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理论把手段和目的统一起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与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我们从更高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5.中国共产党成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5) 答: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第二,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 第三,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第四,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销统购,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6.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之间的关系?(14) 答: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第一,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集中力量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逐步实现历史使命,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阶级,阶层或集团在一定条件下结成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第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之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因此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第三,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相互关系:三大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7.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14)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既坚持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结合着中国实际将其进一步具体化,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在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相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中,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他们都形成了各自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在这些内容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经验证明,把握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别是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发展脉络,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最本质的东西。 总之,习主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8.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的原因是什么?(13)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而且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是因为它被中国人民所掌握。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是因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简述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及其重要意义?(12)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个基本观点,提出了许多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例如: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关于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知识分子 要同工农相结合,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社会和工作实践,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等等。他指出:“为什么入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革命工作要极端负责,要艰苦奋斗和不怕牺牲。 意义: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2、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是中国的改革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执政党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20.简述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11)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两大理论成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虽然不包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内,但这并不否定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2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13)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党的十八大精辟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概括提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历史方位、基本路线、历史任务、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实践和认识的科学总结。 22.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13.1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以人为本简明扼要、正确精辟地概括了实现科学发展观所必须坚持的出发点、主体、动力、目的等基本原则,而这些正是构成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的基本要素,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根本方法能否实现的前提和关键。从理论上讲,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充分肯定了人、人民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从实践上看,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抓住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保证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和总体战略。 23.简述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13)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是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有利于解放思想、发展经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中国梦的有力保障。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对世界时代潮流的积极回应,是中国主动应对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之举。中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为世界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总之,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自由? 自由通常是讲政治自由,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权利。社会主义自由比资本主义的自由具有优越性,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的问题。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这是最大的政治自由;公有制为主体,从经济基础上铲除了金钱对自由的束缚。与此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人们在思想上获得了空前自由。 25.简述和谐世界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2005年4月,胡锦涛参加亚非峰会时第一次提出和谐世界这一理念。和谐世界的科学内涵包括: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和谐世界的理论意义: 1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的外交基本理念一脉相承,高度概括了中国外交的理想追求与全球战略的核心内涵,和谐世界的构想是和谐社会构想在国际上的延伸。 2和谐世界理念传承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厚底蕴,勾画了有中国特色的新世界观体系。 3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际社会“四位一体”的和谐。 4和谐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6.新世纪新阶段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 新世纪新阶段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 新世纪新阶段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国内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党的领导: 1要着力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切实实施这一方略,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要着力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领导体制,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执政党对国家权力系统的领导,在执政过程中,党政有各自的职能,不能随意混淆或合一。 3要着力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建立最大限度地及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要求、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制度和机制,促进党的民主和科学决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坚决惩治党内腐败现象,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要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四风”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因此要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解决好工作不实的问题;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党的领导。 27.你如何理解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12)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顺应了当今世界的潮流,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28.简述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基本途径? 1、新世纪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2、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3、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经济的大发展。广大农村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封建落后的“小生产”思想观念的束缚还没有彻底摆脱,因此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经济的大发展。4、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同时引导农民外出务工,拓宽农民就业门路,积极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5、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29.从民生视角简述为什么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2、强国必先强教。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3、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4、因此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0.关怀弱势群体是社会主义题中的应有之义?(11) 1、社会主义所包含的本质内涵之一就是社会公正,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2、现阶段,贫困意味着剥夺了弱势群体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而贫困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意味着贫困者在享有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上的权力的被剥夺。3、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时提到了两点原因,一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二是资本主义存在着严重的社会不公正。所以,关怀弱势群体才能实现社会公正,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如果弱势群体不能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就是一种不公正,是与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相悖的。可见,关怀弱势群体问题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31.简述建设创新性国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2、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现代化国家的的重大举措。3、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4、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32.为什么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2、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一切剥削社会的根本标志之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己力量,实现了人的解放,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4、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价值目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5、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和强大动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人的素质对发展先进生产力已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3.简述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0)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34.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为什么要解放思想? 1)继续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一致的。         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继续解放思想的目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通过继续解放思想,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使思想认识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我国现阶段的实际。 (4)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继续解放思想 思想解放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只有落实到科学发展的实践中才能彰显出强大的力量。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历程。 (5)解放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探索永无止境。 只有不断的继续解放思想,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5.简述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重大意义? 1)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 (2)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3)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36.完善社会管理是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请简述当前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主要举措? (1)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2)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4)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5)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37.简述党的十七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09)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8.如何理解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个重要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决定了我们党通过和平的、渐进的方法,通过调整和改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决定了社会和谐是我国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过程的基本形态,即中国社会在本质上是和谐的。 39.简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09.1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40.简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能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与稳定。这种认同和凝聚能力主要来源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通过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产生凝聚和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1.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一)重要性: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理论上 a.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发展; b.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实践上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c.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d.是应对外部挑战、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重要条件。 (二)可能性: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1)从国际上看,一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2)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为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42.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07)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1)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①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②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③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3.为什么在当前我国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我们强调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所谓“又快又好”,一是指发展的速度要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以避免走偏重数量扩张、单纯追求增长速度而忽视经济质量和效益的老路;二是指快速发展要与平稳发展相统一,以避免大起大落、经济波动过大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做法;三是指经济快速发展要与加大社会建设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相统一,以克服“经济一腿长、社会一腿短”等问题。 44.简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关系?14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才能有可靠的保证。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而决不能削弱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45.简述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1)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2)适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 (3)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4)减轻国家负担,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需要; (5)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需要。 46.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06) )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历史经验的生动概括和总结,又是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事的一贯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2)长期共存,不是一个短暂的历史阶段,而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最终消亡相联系的。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互相监督,民主党派可以对共产党起到一个监督、督导的作用。 (3)这一方针有利于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团结在党的周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加强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决策科学化。 47.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灭党亡国,请你分析为什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它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哲学命题,而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为对象,是由实践到认识乃至理论的科学思想体系。不仅具有丰富的哲学理论性和文化思想性,更重要的是具有广泛的指导性和实践性,从实践到认识和从认识到实践的全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48.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15 意义:(1)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3)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阶段性目标,就是到2020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49、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0.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之初: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怎样改善党的领导?这个重大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你是如何理解这两段话的?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党对国家大政策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这些都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 (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 (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从国内看,当今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要求。 (3)从党的自身情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这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三)当前改善党的领导。需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52、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6) 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53、简述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的特点。(17) 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三是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为什么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4、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21、试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2、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什么要建立统一战线?它包含哪两个联盟? 4、简述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及其实质。

 1、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2、简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 3、简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

 

推荐访问:师大 中特 简答题
上一篇:安全法学_模拟测试题3 西方经济学模拟测试题
下一篇:县纪委监委在全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动员大会上的表态发言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